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当华尔街遭遇社交媒体

tebiebaodao 2011-11-13 22:08:58 文/王冲 总第150期 放大 缩小

 

那丝涟漪迅速散开。谁也没料到,在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一浪又一浪的推动下,这项运动如火如荼,迅速从华尔街蔓延至全美,并进而发展到全世界。

借助社交媒体小喇叭一般的宣传之后,“占领”运动才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之事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以前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近年来,随着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互联网沃土上的蓬勃发展,其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社交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占领华尔街”,正是利用社交媒体发起、发展的一场运动。


最初,“占领华尔街”由一个激进团体广告克星(Adbusters)在一篇博客文章上发起。一开始,这一倡议并未迅速获得追捧。哥斯达黎电影制片人弗朗西斯科•格雷罗(Francisco Guerrero)在Twitter上提到这一活动,并将博文链接到一家名为“觉醒”(Wake Up from Your Slumber)的网站,吸引了一点人气,却也不曾引发广泛共鸣。


这可能和网站的定位以及影响力有关。“觉醒”于2006年创立,目标在于曝光美国的金融欺诈及借贷业的罪恶,属于“专业”网站,缺乏足够的大众基础和互动。
随后,在借助社交媒体小喇叭一般的宣传之后,这项运动才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之事。


在纽约,“占领华尔街”的宣传归功于Newyorkist的Twitter账户。Newyorkist 记录城市点点滴滴的信息超过11000条,他是9月初提到该抗议活动的粉丝众多的Twitter用户之一。“占领华尔街”首次在Twitter亮相是抗议开始前的一天,其在24小时之内受到广泛关注。
在随后的两周内,抗议活动的发展并不迅速,除了占领祖科蒂公园(Zuccotti Park),值得一提的事件寥寥无几,传统媒体对此也兴趣不大。

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数百名抗议者被捕的事件,成为形势转折的导火索。
这个过程中,Facebook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9月19日,“占领华尔街”主页在Facebook网站上启用,并于9月22日达到了评论的高潮。10月1日,“占领波士顿”在Twitter上登场,随后,“占领丹佛”、“占领圣地亚哥”等纷纷加入进来。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活跃的年轻人,成为为抗议运动宣传造势的主力军。他们启用如Vibe在内的网络平台,使得抗议者能够匿名分享与抗议活动有关的文章、图片及视频。


截止到10月中旬,Facebook网站上已存在至少125个与“占领”有关的主页,涉及美国各大城市。而在Twitter上,每500个微博中,就有1个与“占领华尔街”有关。与此同时,有关抗议活动的网站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我们代表99%的人群”、“一起占领”,以及山寨版“占领芝麻街”等。
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示威活动蔓延到了全球四个大洲,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爆发了欧洲版“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之潮直逼危机四伏的不公平现状。


抗议者通过在Twitter更新照片和视频,上传世界各地诸多抗议活动的实况直播,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点点滴滴。
社交媒体的强大作用,也在抗议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项运动没有领导人,没有组织,没有纲领,但它非常适合于互联网构架

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日前发布了《2011年Q3社交媒体报告》(Social Media Report: Q3 2011),报告显示,在1个月(2011年5月)时间里,美国人在Facebook上花费535亿分钟,约合102年。该社交网络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品牌。
报告显示,社交网络和博客占了美国网民上网时间的23%,这几乎是他们上网时间的四分之一,是花在网络游戏(9.8%)和电子邮件上的两倍。

如此受追捧,是因为社交媒体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它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特征。具体到“占领华尔街”运动,社交媒体展示出诸多传统媒体以及传统的互联网门户所不具备的特色。


第一,非中心化。也就是说,活动是没有中心的。在古希腊,人们有不平之事,会聚集到市中心的广场上,广场,就是中心;在古代中国,有不平之事人们会到县太爷大堂前,击鼓鸣冤,那面鼓,就是中心;近代以来,咖啡馆成了中心,是信息集散之所,报纸正是在这个闲言蜚语流散之地出现的;二战时期,收音机便是中心,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都是利用广播,传播自己观点、鼓舞国民士气的高手。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没有中心的。它几乎完全通过互联网,通过口口相传,动员了全球数以千计的人参与。借助Twitter、Facebook和Meetup等平台,人们建立联系,聚集起来。
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还隔岸观火之际,“抗议”已经通过社交媒体进入人们的视线。如果非要说有一个中心,那么它的“中心”就是社交媒体,可是,社交媒体根本就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方式,去中心化正是它的特点。


第二,非领袖化。古往今来,但凡运动,总需要一个“领导人”振臂高呼,但“占领华尔街”却截然不同。它的传播路径是从草根到草根,就像蚂蚁搬家一样,默契地形成了合力。
发起者不是名人,转发者也不是名人,但通过社交媒体这个扁平化的管道,水滴石穿,“占领”终于从普通人的一个想法变成大众广泛参与的活动。


活动的主角,是伴随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人,Facebook、Twitter是他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一部分,而像Vibe这样的开创性平台,更是堪称一个让人们举行集会的完美工具。纽约城市大学新闻系教授、知名博客Buzz Machine作者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说:“没人拥有Twitter标签,这项运动没有领导人,没有组织,没有纲领,但它非常适合于互联网构架。这是一场分布式运动。”


第三,非常规传播。按照传统的传播规律,一件事需要在本地发酵,地方媒体跟进,经报道后引发全国性关注。即便2004年美国大选时博客爆料,也是被《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报道后进入美国人的视野,然后逐步为世界各地的人所知晓。然而,这次的“华尔街运动”却迥然不同,它是跳跃式的,会从东海岸的纽约一下跳到西海岸的西雅图,更会从美洲一下跳到欧洲,只要是Twitter、Facebook的用户,就可以迅速获知信息、转发信息,然后参与其中,时空的概念在强大的社交媒体前面荡然无存。


社交媒体分析公司Trendrr的数据显示,美国以外Twitter上的帖子数量由25%上升到了47%。在这些美国以外的帖子中,7%来自英国,7%来自于加拿大,6%来源于西班牙,2%来源于德国,剩下的来源于其他国家。这种非常规的传播路径,让任何小事都不小,让任何封堵都无效。如果说管理传统媒体和把关人尚有章可循,那么,管理社交媒体下的芸芸众生,将愈加困难。



信息的传播不再受阻,它更直白,更刺耳,也更容易让受批评者发怒

面对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传播变化,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应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一个社会出了问题,肯定沟通机制有问题。以中国传统社会的信息传播为例,它都是层层分级,命令自上而下一级一级传达,反馈则一层一层自下而上递送,这中间的信息缺失和信息扭曲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媒体作为一个传播管道,起到了上情下达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媒体自身的商业属性,难免有些事报道不够,有些事过度夸张。而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所有的中间环节都可以跳过,信息的传播不再受阻。如此一来,信息的真实性增加,区别在于,它更直白,更刺耳,更容易让受批评者发怒。


“占领华尔街”运动,让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见识到了社交媒体的作用,此事已经发生,今后还会发生,如果要对此做准备,不是对社交媒体一封了之,而是加强疏导。
社交媒体里的社会关系,就像邻里聊天一样,没有一个标准,政府一定要尊重民众自由表达的权利,容忍不同观点的存在。

曾担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说:“强制地保持观点一致,所能获得的知识墓地般死气沉沉的一致。”美国大法官小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也说:“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允许人们抱怨、批评,不要把言论自由和诽谤混为一谈,不要动辄把对官员的批评当成罪大恶极之事。须知,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