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实话实说

fengyanfengyu 2011-10-18 21:18:08 总第147期 放大 缩小

在贵刊文章《骆家辉果真能“殖民”中国?》中,提到中国人不应该“认为美国亡华之心不死,一直在寻找一切机会,动用一切手段迟滞中国的崛起”,“ 美国必然会维护其国家利益,可这并不代表其一定要治中国于死地而后快。”这些观点,实际上,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自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人民愈加发现和平的可贵,反战主义空前高涨,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竞赛、局部战争、外交暗杀变成了现在的经济较量、科技较量、文化较量。我们可以断言,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种族解放斗争的当代社会是不能再出现像过去清王朝、非洲殖民地那样的殖民国了。而新的世界形势下,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统治”则必然是经济上的、科技上的、文化上的。经济上,发展中国家被发达国家用金融手段和国际贸易规则钳制;科技上,发达国家始终把持世界尖端技术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文化上,发达国家通过强势的宣传让发展中国家的人都认为发达国家是人间天堂,并无比向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多时候只体现在某个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哪个更亲民、哪个更强硬、哪个更有魄力。所以,骆家辉到华的举动,是不可小觑的。

——浙江读者 陈宇

《懒世道》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写出了当今社会一个有意思的趋势。这也让我联想到身边的很多事,记得我小时候,我的母亲是能做很多事的。她会去商场买大捆的毛线,每天晚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给我们织毛衣、织袜子。家里的包子、大饼从来都不是买的,都是从乡下收来白面,自己和面、发面,剁好馅,在火炉上烧上水,没多久就蒸出热腾腾的笼包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家里会买来几十斤的猪肉和猪大肠,在客厅满满的摆上几个大盆,然后我爸摇绞肉机,我妈调肉馅,自己动手灌出几十斤香肠。但是到了这些年,家里人穿的毛衣、羊毛衫都是从商场买的各种品牌;超市里包子、大饼随时供应,买起来也很方便;至于各种香肠、腊肉也没有人会再自己灌了,都是买商店里现成的。一方面人们是变懒了,毕竟工作太繁忙,没有那么多的闲暇,而另一发面也能理解为经济发展后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不过话说回来,想起我们小时家里自己包的饺子、香肠,每天早上拿着大盆去接送奶工送来的牛奶,似乎没人担心什么瘦肉精、三聚氰胺、增白剂……

——河北读者 李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无冕之王”这一美誉,让人肃然起敬。这自然是该行业一些优秀的从业人员在为维护稳定,保障百姓权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受封的。伴随着荣誉,自然会有风险,有责任。如贵刊上期的深度报道《跨地域民主监督:被激活的哑剧》中写到:中国的调查记者,不仅需要运动员的体魄、刑警的技能,还要有强大的心理——后者是支持他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公关”和“灭稿”,通过艰辛调查得来的真相或内幕,会被一个电话搞死,而原因不明,真相不知。这种自上而下的抵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掩盖真相的作用,然而群众的眼光始终是雪亮的,有良知的公民也是占绝大多数的,不法行为终将受到惩罚。在一些其它国家,报纸和记者在发现和揭露政府问题时,最重要的武器是信息公开或信息自由法案。报纸依据信息自由法可以向政府索取很多信息,政府有法定义务,必须提供这些信息。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报纸就可能发现问题,以缜密的法律为武器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然而,监督还是治标的,自觉才是治本的。治本之道其一在于政府作为,其二在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否则,什么异地、本地监督都没用。

——北京读者 张奕欣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