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女人当政

shehuiguangjiao 2011-10-18 21:13:28 文/晏如 易萱 总第147期 放大 缩小

 

继英拉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之后,又一朵“铿锵玫瑰”在丹麦政坛绽放。8月15日,反对派联盟、中左翼政党集团红营赢得了组阁权。红营领导人、社会民主党主席赫勒•托宁•施密特将出任丹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首相。

近年来,女性纷纷步入政坛,担任政府要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男性统治已久的舞台上,女人不再需要回避性别,也不必刻意把自己武装成“女强人”。相反,恰到好处地展现女性特质,往往会给政治——这个原本在男性主导下的沉闷主题带来一缕温情。

同时,在政治领域获得话语权,敢于承认和展现女性特质,也是对两性平等和女权的最好诠释。

那些走上权力巅峰的女人

施密特:古奇海勒

海勒•托宁•施密特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郊区长大,上高中时就表现出对政治的兴趣,并在支持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运动中非常活跃。1992年至1993年,托宁•施密特在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学习欧洲研究,当时该大学对丹麦学生有人数配额,每年只能接纳一人,由丹麦外交部选派,而施密特成为当年入选的唯一丹麦学生。

对于托宁•施密特来说,在布鲁日的时光是改变她人生的重要经历。在那里,她遇见了她的丈夫,英国工党前领袖尼尔•基诺克之子斯蒂芬•基诺克,成就了一段浪漫的跨国婚姻。也是在布鲁日,托宁•施密特决定加入丹麦社会民主党,并于2005年当选为社会民主党主席。

现年45岁的海勒•托宁•施密特容貌出众,打扮时髦,因喜欢穿名牌高跟鞋和挽一款火红色的古奇皮包而闻名,因此还被人送了个“古奇海勒”的外号。大多数时候她并不理会这些评价,不过偶尔也会为这样的绰号而大动肝火。曾经有一位同事用这个绰号来称呼她,她立即反唇相讥说:“不要叫我古奇,因为我不像你一样是个四处晃荡的狗屎。”

据一家丹麦新闻机构报道,在搜索引擎谷歌上搜索托宁•施密特的名字,得出最多的搜索联想词竟然是“裸露”,这意味着丹麦选民最想看到的新闻是关于托宁•施密特的性感形象。

此外,托宁•施密特的精英做派也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因为她让一个女儿读私立贵族学校,很多人称她根本不像一个社会民主党人。

尽管有许多波折,但托宁•施密特的政治声望并没受到太多的影响,她在2007年大选中就已经是首相候选人之一,而今年也是呼声最高的首相人选,成功当选也属众望所归。

不过现任首相拉斯穆森对红营组建的政府并不看好,他把首相办公室的钥匙交给赫勒•托宁•施密特时说:“亲爱的赫勒,保管好钥匙,你只是暂借而已。”

英拉:闪电总理

作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英拉从政仅82天就步入巅峰,可谓“闪电总理”。

对于英拉的当选,外国媒体都难掩惊讶之情,从媒体报章的标题就可见一斑——《泰国“政界灰姑娘”女总理英拉何许人?》、《 他信的特洛伊木马》、《泰国政界的灰姑娘》。在竞选初期,英拉还因没有任何公职经历而遭人嘲讽。

然而随后英拉就展现了自己的成熟与干练。她在以男性为主的泰国政界尽情散发女性的温柔和活泼魅力,同时还走近平民,并向既得利益阶层发出和解信息。《时代》分析称,她还利用自己是在政治上没落家族的小女儿的“受害者形象”,营造出一种让军方和执政党不敢轻易惹她的微妙氛围。特别是,短短30多天的选举活动,既能让她保持作为政治新人的新鲜感,又能避开对她的隐私和执政能力的详细验证。

据悉,英拉曾涉嫌就家族企业经营问题在法庭上做伪证;另外,她虽然在法律上是未婚,但实际上和一名企业家同居,并育有一子。

不过这些负面消息并未影响英拉的公众形象。 “看到她天使般的脸以及谦和的笑容,你会觉得她身上散发着一股凝聚力。”这是媒体对英拉•西那瓦评价。的确,曾参加过选美比赛的英拉举止得体,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如。当她含笑躬身,双手合十,向一名老妇或一名农民致意时,不少人已经接受她并喜欢上她。在一些搜索网站,只要敲入“英拉”,后面自动出现的多为“漂亮”等赞誉之词,足见民众对英拉的支持程度。$nextpage$

默克尔: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

德国政坛中,默克尔堪称异类。她是第一个在东德长大的总理,也是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和最年轻的国家首脑。德语中“女总统”(Kanzlerin)一词正是由于她的当选才首度出现。

她多次被福布斯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但实际上,从政初期,她就一直面对来自欧洲政坛男权传统的质疑。人们有太多理由不看好她——东德出身、女性身份。

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文章评论默克尔的性格太过低调,“人们只能肯定她不是什么,不像其他欧洲领导人那样,她既没有超凡的魅力,没有灿烂的智慧,也不擅权弄权。但迄今没有人能否认她是政坛高手。”可短短10年间,她在保持低调中从物理学研究所跃入整个国家的最高位置。

“她不是那种戴着荣誉的头衔满世界跑,想要嬴得人们关注的人。”前世界银行主席詹姆斯•沃尔芬森说,但他欣赏默克尔工作的高效与性格的坚韧。

沃尔芬森说得没错,默克尔是个女强人。她帮助德国渡过了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降低了财务预算,使民众对政府保持信任。在她的领导下,基督教民主联盟在两次选举中令人满意地胜出。她在任期间,德国经济增长率在西欧国家一直位居首位。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背后,这位女总统的有力管理功不可没。

“与那些夸夸其谈,虚张声势的政客相反,她是那种最容易被低估的政治家。”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俏皮地评价,“与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比起来,她更懂意大利;与尼古拉•萨科齐比起来,她更懂法国;与戴维•卡梅伦比起来,她更懂英国。哦,有人比默克尔更懂德国吗?”

在决策上强势的同时,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是默克尔的又一个特点。虽然表面威严显赫,亲近的朋友却总以“谦逊”来形容她。在商讨德国经济放缓对策的会议上,她力主采用政治对手的方案。针对“欧元区”问题,她面对德国前总理穆尔赫特•科尔的公开指责仍能坦然和充满敬意。“合作,不对抗”是这位女总理经常提到的观点。

此外,默克尔的传记作者们还经常提到她的父亲,一位东德牧师。他很少让默克尔感受到温暖或亲情,却给女儿留下了一句重要名言:“你要比其他所有人都优秀。”

从这一点上来看,默克尔确实做到了。

“硬汉”希拉里

一个女人能披荆斩棘成为统帅吗?希拉里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美国人对于她参选美国总统丝毫不感到突兀。

在政治家中,希拉里是特别的。虽然没能第二次进入白宫,但她的所作所为却掀开了美国女性历史的新篇章。前共和党众议员苏珊•莫利纳利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是共和党,但我也是两个女孩的母亲。现在我的女儿们都毫不怀疑她们有可能成为总统。”

作为曾经的第一夫人兼医疗改革委员会主席,医疗改革失败使她饱受民主党内部的批评和责难。当时很多人抱怨:“都怪希拉里,我们输掉了中期选举。”

希拉里默默地重新开始,用自己的号召力为世界范围的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上,她提出:“妇女权利就是人权。”随即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度,莱温斯基使她的家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些,她仍处乱不惊,谨言慎行。

最令人惊讶的是,2001年1月20日,当小布什把克林顿送下宣誓台后,希拉里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国会大厦,和自己99位参议员同事在参议院餐厅共进午餐。她并没沦为克林顿的附属品,相反地,她积极备战纽约州议员竞选并最终获得成功。

在此之前,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著名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在专门为她所写的传记《希拉里传:掌权美国的女人》中,记录了希拉里前半生的两个关键点:保持与比尔•克林顿的婚姻以及参选纽约州参议员。

成为美国第67任国务卿是希拉里人生的又一关键点。此时她已过花甲之年,却仍保持着以往的硬朗作风,被媒体称为“美国首席女推销员”。“如果要推介美国的价值观,你必须到不同人群中去,我们必须架起桥梁,不得不做一些修补工作,我们必须四处访问。”她解释道。去年的拉美之行,她在24小时内访问了四个国家。在乌拉圭,希拉里的逗留时间如此短暂,以至于进入酒店只是为了淋浴。

拥有多种不同身份的希拉里是美国历史上距离白宫最近的女人。她也曾被美国男性期刊选为全美25位“硬汉”之一,成为上榜的唯一女士。此时,她的光环早就超过了很多男性,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丈夫,前总统克林顿。

从一则在坊间流传的段子可见一斑。克林顿夫妇去加油,加油站小工是希拉里的初恋。克林顿跟老婆吹嘘说:你要是不嫁给我,你老公就是加油站小工了。希拉里回答说,我要是嫁给他,当总统的可能是他,哪会轮得到你?

从女强人到女人

在男性统治已久的政治舞台上,女人不再需要回避性别,而敢于承认和展现女性特质,才是对两性平等和女权的最好诠释

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黛安•芬斯坦打出了“坚强并非男性专利”的竞选口号,而在1990年的选举中,她又凭借“坚强和人道”的标语赢得了选民的青睐。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女政治家选择突出自己的“女性特质”争取选民支持。1992年,华盛顿民主党参议员帕蒂•默里在选举中,自我标榜为“只是一位穿网球鞋的母亲”,并且利用一位男性候选人对她的轻视作为争取选票的“利器”。今年,英拉在之前的竞选造势活动中,多次提及要利用自己的“女性特质”,她在曼谷出席一次竞选集会时说,“我将充分利用我的女性特质为我们的国家工作。”

以往那些位居政坛要职的女性往往在公众面前展现女强人的风采,她们的“女性特质”——漂亮、温柔、顾家等常常被有意识地弱化。因为民众更关注的是一位女性候选人是否足够坚强、精明和能干来胜任领导人的角色。

然而有专家认为,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女性位居政坛要职,大多数选民已经没有从前那么“保守”,女政治家也没必要再像从前一样那么具有防御意识。女政治家不必再刻意强调她们坚强能干的一面。相反,恰到好处地展现女性特质,反而有助于缩短与选民的距离,赢得更多支持。

事实证明,英拉的女性魅力确实打动了许多选民。当新闻画面与图片频频出现她微笑着合十祈祷,将一个满面皱纹的农民或老妇搂入怀中时,在过去几年政治动荡中疲惫不堪的泰国选民看到了久违的温情。

一向以保守的中性形象亮相的“欧洲大妈”默克尔,在挪威奥斯陆国家歌剧院演出开幕式上的低胸造型曾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被反复炒作至今。低胸造型更成为女政客们竞相模仿的对象。一名基督教民主联盟党的女性党员穿上超低胸的晚礼服,在其宣传海报中与酥胸半露的默克尔并列出境,并附以竞选豪言:我们还可以奉献更多。$nextpage$

法国更是开创了“淑女外交”的先河。2008年3月10日晚,法国爱丽舍宫为欢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来访举行国宴。原本严肃的国事活动,却由于法国诸位女官员的风光亮相而显得精彩异常。严谨套装、中性气质的“女强人”形象被法国女政客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曳地长裙、华丽礼服包裹着的充满女性味道的女部长、女总理们。

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身穿一件紫色露背晚装惊艳亮相。时任司法部长的达蒂身着深蓝色长裙,并以高开衩秀出了修长的双腿,充分展示了其魅力,自信的微笑更令人着迷。两位美女的亮相几乎把国宴变成了明星红地毯秀。难怪有记者评价说:“有像布吕尼和达蒂这样的女性在场,法国的政治峰会将变得更有可看性。”

欧洲媒体在对法国女政治家的魅力予以褒扬的同时,诟病了英国女大臣过于男性化的装扮与“不修边幅”。

英国《每日邮报》曾发文刻薄批判本国女大臣们品位庸俗。报道称“内政大臣雅克•史密斯的发型是‘女囚头’,且细条纹西装过于男性化。而英国文化部次官玛丽格特•霍奇穿着太随便,衣料太闪,不适合她这个年纪。英国平等事务大臣埃斯特尔•莫里斯,上衣太大,配饰庸俗,里面的衬衣太糟糕了。”

美国民主党政治顾问比尔•卡里客表示:“这已经是个完全不同的年代。随着年轻一代的不断成长,民众期待‘女强人’这一旧观念进一步被削弱。”也有评论指出,在男性统治已久的政治舞台上,女人不再需要回避性别,而敢于承认和展现女性特质,才是对两性平等和女权的最好诠释。

成为国务女郎的三种可能性

她们可以如男人般果断、决绝,同时又能利用女性特有的敏锐,感知体察到少数族裔和人群的利益诉求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女人当政的历史上,每个人的从政经历也千姿百态、极具个人色彩。但宏观上看可划分为三类:一是临危受命,二是依靠家族实力,三是实力派,依靠解决社会经济危机受人赏识。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遗孤临危受命的传说在世界政治历史上,特别是东南亚政坛历史中被频繁地进行着一次次现代版的再现与诠释。

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正是遗孤受任。斯里兰卡总统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1959年在担任总理的丈夫遇刺身亡后,于1960年5月当选斯里兰卡自由党主席,并在大选获胜后出任总理,兼国防和外交、宣传和广播部长。在她当选总理次日,《伦敦晚报》称,从现在开始人们需要一个新词了,或许,我们得称她为国务女郎。

无独有偶,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在丈夫遇刺身亡后赢得公众的信任,推翻了应该为丈夫遇刺负责的独裁政府。1986年2月,上百万民众涌上街头支持科拉松继任总统,如此壮观的场面让“人民力量”一词载入史册。尽管经历过几次武装政变和其他挫折的考验,但科拉松成功保住了丈夫为之牺牲的民主,被《时代》评为1986年年度人物。

孟加拉国前任总理谢赫•哈西娜在灭门之痛中被卷入政治漩涡。1975年,军变中她的父亲——开国总统谢赫•拉赫曼和26名亲属均被枪杀。当时,哈西娜因身处国外才躲过此场劫难。她奋斗20年爬上总理职位,当即下令对当年全家灭门惨案进行调查,15名直接参与杀戮的军官被均判处死刑。

1966年,英迪拉•甘地当选印度第一位女总理,因生活在印度开国总理、父亲拉吉夫•甘地的光环下而最初不被看好。英迪拉当选时,《时代》杂志曾戏谑“女人手中的麻烦印度”。但随后在她的领导下,印度度过了经济衰退、饥荒,成功研制出本国第一颗原子弹,并协助孟加拉国建国。

在第二类依靠家族权势和雄厚资金背景而走入政坛的女性领导人中,最近当选泰国总理的英拉是个不错的例子。英拉是他信•西纳瓦最小的妹妹。他信出任总理的时候,在泰国国内支持率很高,2005年曾达到75%。在英拉参选后,他信原先享有的广大农民和草根阶层支持者很自然地将选票转给了他的妹妹。分析人士称,没有从政经验的英拉在短时间内赢得选民的支持,主要也因为她继承了哥哥他信的“惠民”路线。

在缅甸,昂山素季在1990年全国民主联盟大选中以压倒性票数获胜,不仅因为她在反抗缅甸军权运动中的道德标杆作用,更在于她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

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是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的长女,从小就有陪同父亲出访的经历,这培养出她敏锐的政治嗅觉。阿根廷前总统贝隆夫人利用亡夫的声望和得力助手的帮助,顺利登上总统宝座。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位这样前任领导人的女性亲属活跃于世界各地的政坛,包括3位总统或总理,还有至少6位反对派领袖或总统候选人。

2005年,一份德国科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女性领导人的报告指出:“部分女性领导者的崛起同她们身为显赫家族的成员有关:她们都是前政府首脑或反对派领导人的女儿、妻子或遗孀。”在许多事件中,她们只是极端利己者,抑或只想保住自己的权力。这些女性领导者的崛起看来也没有在以男权统治占主导的亚洲社会带来任何改变,反倒验证了姓氏的力量和政治家族的持续生命力。

对于第三类本身具有强硬政治手腕的女领导人,拉特格斯大学的美国妇女和政治中心主任黛比•沃尔什解释:“女人从政是为了有所作为,而男人是为了出人头地……女性参与竞选是因为存在一些她们关心的公共问题,她们想为之做些改变。对她们而言,有些问题是居于首位的。”

最鲜明的例子当属被外界冠以“铁娘子”美誉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从一个郊区主妇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性之一,带领保守党连赢三次大选,统治英国20年。在资本主义经济面临经济危机、滞涨等系统问题时,她果断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力挽狂澜,让英国经济增长率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超过3%。

玛丽•罗宾森在1990年竞选总统,在爱尔兰这个欧洲公认最保守的国家非常轰动。当时,她在欧洲整体经济形势唱衰的背景下提出保证经济问题,建立社区服务的政策,赢得了很多底层群众及妇女的支持。

在女领导人所推行的政策路线上,很多人拥有“刚柔并济”的天然性别优势。有时,她们可以如男人般果断、决绝,同时又能利用女性所特有的敏锐,感知体察到少数族裔和人群的利益诉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坦言,性别让她在回应刚果战争中针对妇女的暴行时更为仗义执言,也让她更为关注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女性平等与机会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又如,芬兰总统哈洛宁作为芬兰少数派“非教徒”,强调保护吉普赛族等少数民族的利益,主张保护同性恋者的权益,和西方主流社会腔调迥异。

从1789年,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著作《女权辩护》中最早提出妇女解放,主张女人经济独立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民主运动过程中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成功,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女性逐渐从社会所赋予的性别枷锁中解放出来,她们获得了婚姻自由,争取到了受教育的权利,获得了选举权,甚至还有很多人身居要职,作为首脑掌控管理国家。

在国际政坛,多位女领导人的出现已经为政治这个原本在男性主导下的沉闷主题带来了一缕缕轻盈、温婉的气息。虽然这些女性目前还只是少数,但这也足以让人们相信,女性在政治、经济等社会重要领域的发展和未来。

正如2008年6月7日,希拉里•克林顿在宣布退出总统竞选的演说中所说:“我们无法在此时打碎高高在上、坚硬无比的那张在职场中限制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但人们可以看到,在它的内部已经出现了1800万条裂缝。前所未有的光芒正从缝隙中透射出来,让我们对未来之路充满希望,让我们更加确信之后的路能够变得更加平缓。”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