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日本首相能“撑”多久

shehuiguangjiao 2011-09-23 23:38:48 文/王冲 总第145期 放大 缩小

 

永田町,日本首相府所在地,又迎来了它的新主人野田佳彦。自从执拗地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纯一郎下台后,日本走马灯似地换了6位首相。这在当今世界政坛,可谓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面对新首相,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竟然不是他的对内对外政策如何,而是他可以支撑多久。

此问题不是空穴来风。二战以来,发达国家领导人任期以日本最短。日本首相任期平均是26个月,而德国总理是88个月。二战后,日本换了至少31位首相,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最少的是8个,最多的是13个。

物以稀为贵,而太多,就让人觉得日本首相不值钱了,不仅是中国人,有些日本人恐怕都未必叫得出首相的名字。

日本首相为何坐不稳“江山”?

为什么日本首相换得如此之勤?这和日本国内政治制度息息相关。

首先要归因于日本的选举制度。日本的选举和美国不同。美国是直接选举,老百姓投票选总统,喜欢谁就选谁。比如说,奥巴马当选后,民主党没有权力否决他,因为他是选民选出来的。

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是间接选举,热热闹闹的大选,选的是政党,而不是个人。也就是说,老百姓有权选择哪个党执政,但无法选择该党的哪个人执政。一般而言,大选获胜的党,由党首(相当于党的总书记)组阁,如果这位领导人一言九鼎,深得各位党代表的拥护,事情就简单了,他当老大组阁即可,但事实远非如此。

日本的政党内部派系林立。一派的头子称作“派阀”,谁能组织起占据多数的派别或派别联盟,谁就出任该党党首。但是,政党内部博弈不断,今天是联盟,明天也许是对手,因此,党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倒台的大多数原因是无法驾驭党内派别,震慑不住“派阀”的处处掣肘,最终挂冠而去。

那么,日本“派阀”政治为什么能大行其道呢?因为它契合日本的传统文化,以及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组织形态。

岛国日本四周是一片汪洋大海,资源匮乏。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因而,他们会将自己归属于一个小集团,游离于集团之外的人就很难生存。时至今日,日本人行至天涯海角,依然有强烈的组织观念,讲求行动的一致性。这种集团意识成为日本文化特征之一,也是日本党内有党、派中有派的根本原因。

第二是文化。日本把“信义诚实的原则”称为“信义则”,背信弃义被视为最大的“耻”,绝不兼容于组织,亦不兼容于社会。这反映在政治上,就形成一种“政治洁癖”,政客甚至会因为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被揭发,而不得不引咎辞职。在无孔不入的日本媒体面前,政客丑闻不断,因此辞职不断。

9月10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钵吕吉雄,为其有关核问题上的不当言论而引咎辞职,成为日本新政府首位下台的内阁成员。其实,也没多大一点儿事。据日本媒体报道,钵吕吉雄谈到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区域时,使用了“简直就是死亡之地”的措辞,遭到反对党和舆论的严厉批评。结果,上任不到一周的钵吕吉雄,成为日本新内阁最“短命”的成员。新首相野田佳彦也不得不就此向国民道歉。

这,就是日本的政治生态,和美国大为不同。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那样和白宫女实习生莱温斯基有染、对着《圣经》撒谎后依旧稳坐钓鱼台,如果放在日本,结果大不相同,几乎可以肯定是迅速辞职了事。

另外,国会的掣肘也是首相短命的重要因素。

从2007年安倍晋三执政时,执政党就要面对“扭曲国会”——执政党虽然控制了众议院,但在参议院却属于少数派。因此,日本首相不仅要摆平本党内部的矛盾,还不能得罪主要的在野党。否则,其内阁提交的法案,将很难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在“扭曲国会”的情况下,一旦现任首相与在野党的关系搞僵,那就离他下台的日子不远了。

日本的首相职位如此不稳与其分量较轻也有很大的关系。日本首相看似拥有巨大的权力,实则不然。如前所述,为了取得党内各派势力的支持以及执政伙伴的配合,日本的首相需要向各方势力作出妥协,并且受到这些势力的牵制。

当然,首相的更替也和个人素质有关。日本的政治文化中一直有“世袭”现象。影响力、选举地盘、资金都可以由父亲交给儿子、儿子交给孙子,所以,国会议员中,好多是第二代、他们叫“二世”。这种制度的优点是,政客家族出生的年轻人,从小耳濡目染、比较了解政治事;缺点在于,这些一步登天的太子党、大少爷,缺少足够的历练和斗争中的韧性,经常会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这种例子很多,安倍、福田、鸠山都如此。

野田佳彦:什么政策,能支撑多久?

无论走的是谁、来的是谁,有三个问题是大家都会关注:第一,经济政策如何;第二,外交政策如何;第三,能干多久。

在中国,新领导在经济的大政方针必然有新思路,必然会鼓励某个产业,或者提出什么振兴行业的目标,而在日本并非如此。即便强势如小泉纯一郎政府,也不会对经济干涉过多。日本财阀影响政府,多于政府影响财阀。政府所做的,就是在税收、医保等方面进行调整,保障社会公平。问题在于,日本经济目前面临高赤字、巨额国债、经济低迷以及日元急剧升值等困境,一言以蔽之就是两个字——“缺钱”。

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社会老龄化、地震的影响,财政大臣出身的野田佳彦,也无回天之力。或许,他只有祈祷美国、印度、中国等国经济向好,这样才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

中国人更关注的是日本的外交,关心日本是联美制华还是美亚并重。这其实悬念不大。战后日本的基本外交政策就是跟着美国走,日美同盟是外交的柱石。试图调整这一方向的首相,大都迅速下野,要把美军从普天间机场赶走的鸠山由纪夫,干了不到一年就黯然下野——看来,奥巴马干掉了他。

大势如此,在经济内忧的情况下,外交方面尊重传统是明智的选择。野田佳彦尊重传统,也会尊重自己内心的呼唤。$nextpage$

野田佳彦出身军人世家,具有极右的军国主义倾向,对领土问题态度强硬,因此,很有可能与韩国和中国产生外交摩擦。野田曾在2005年主张“在日本,战犯已被赦免,因此再无战犯”,并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他曾否认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对承认日本的战争责任的日本教育持批评态度,还大力主张增加军费。

2004年,中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野田佳彦就向国会提交了重申该岛是日本领土的决议。日本东洋大学教授西川吉光据此认为,由于野田佳彦出生在陆上自卫队家庭,他很可能在钓鱼岛问题上持强硬立场。不过,中日去年爆发激烈领土争端时,野田却态度温和,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声称关系恶化不利于两国经济发展。

诸多分析中,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透彻、清晰。该报认为,虽然中国媒体把野田评价为“对华强硬派”,新华社也就钓鱼岛问题发表措辞强硬的文章,但是,不能简单地从他过去的言论或立场,来判断其就任首相后的政策。小泉就任首相前一次都没参拜靖国神社,就任后则连续参拜。小泉的接班人安倍就任首相前经常参拜,对华言论也相当强硬,但当首相后转换态度,把中国作为首访国,也没有以在任首相身份参拜。野田佳彦上台虽然会继承传统的对美优先,也绝不会轻视对华关系,9月5日,他和温家宝总理通电话,定下了10月份访华的行程。

显然,日本政治家上台前后的言论与政策间不见得具有连贯性,说一套、做一套者有;说了不做、做了不说者也有;像小泉那样不论如何都要坚守诺言一意孤行的领导人,不仅在日本少见,在世界政坛也少见。

就对华关系而言,野田不会偏离民主党基本方针太远。2009年民主党在选举时战胜自民党,当时的政纲主张“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不干涉中国内政”。至今,鸠山、菅直人两任首相都没参拜。目前,两国经贸关系紧密,日本在经济发展上越来越依赖中国,财务大臣出身的野田佳彦,一般而言不会捞些虚名而丢掉实惠。

至于新首相能干多久,这似乎不难回答。要想成为继小泉纯一郎之后的又一位“长命首相”,他至少还要面临两次大考:2012年9月的民主党党首选举,以及2013年9月的日本众议院选举。如果能熬过本党同仁的考试,带着民主党迎接2013年的挑战,野田佳彦就算成功了;若能击败卧薪尝胆的自民党,野田就可以成为民主党历史上的英雄。不过,按照目前的经济状况看,希望不大。

在天皇成为形式的日本社会环境下,首相成为利益集团受控的演员。因此,每一次抉择,主人公都无力左右,也无力抗拒。也就是说,野田佳彦能干多久,不是他说了算,而是由他所在的政治集团说了算。

也许政绩彪炳,也许因为一个不大不小的丑闻就不得不离职而去,谁知道呢。

民众为什么不把频繁换相当回事儿?

日首相频繁更替,为什么对社会民生不产生冲击或带来动荡?老百姓对此怎么看?

如前文所述,首相其实不是一言九鼎的至尊,不是老大。日本有高高在上的天皇的权威,首相同天皇的地位绝不可同日而语;党内,首相是妥协、博弈、斗争的产物,党可以让你上台,也可以让你下台。

也就是说,首相不是权力不可或缺的中枢,他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演出,需要面对党内的诘责、媒体和民众的监督。

首相来去自如而社会基本稳定,主要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官僚集团强大的国家。首相更迭,所有省厅部局的大臣(以及由议员出任的副大臣或政务次官)们统统都得打回老家去。相比而言,那些经年累月盘踞在省厅部委的职业官僚们,却可以稳如磐石。相对于“流水的首相”,职业官僚们是“铁打的营盘”,所以,无论谁人执政,在制定政策时对官僚都是言听计从。

日本省厅部局及各个官设衙门里的官僚们之所以“稳如磐石”,那是因为他们根深蒂固。在日本官僚体制架构十分完美、内部运作机制缜密严谨,官僚们都只不过是国家权力机构这部巨大机器的一颗颗螺丝钉而已。经选拔进入日本中央省厅部局的官僚们,大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号称日本的专家精英集团。日本在人事制度上采用“年勤序列制”,即,鼓励长期专职专岗,奖惩提拔都和敬业年限挂钩,所以日本各省厅专业人才很少“跳槽”。

集体主义胜过个人主义的传统文化,和组织形态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礼仪报恩等“义理”,都使这些进入官府衙门的知识精英凝成一团,他们宁可忤逆首相、抗拒大臣,也绝不背叛组织的“山大王”和泄漏“行业的潜规则”。他们要行事,也绝不会孤军奋战,而会“同舟共济”。所以,在日本撼总理大臣易,撼官僚集团难。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公务员虽然工作稳定、薪水不错,却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在为民众服务方面兢兢业业,官民矛盾不深。一个百姓相对满意的稳固的官僚系统,保证了政权更替频繁时社会可以正常运转。

总而言之,政坛多变不影响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不影响国计民生,不影响官僚们的命运,这是事实。好的一面在于,这证明日本是法制社会,不是首相或者大臣能“乾纲独断”的“人治社会”。加之日本社会架构的根基在于集团组织,而绝非个人。所以,任何人包括首相在内,他们的个人力量都无法左右和影响到国家行政管理权力机构的正常运作,亦不会给社会民生带来动荡和不安。

坏的一面在于,这种现象的确导致“政治无力”,也的确令政党人头疼不已。由于政党和首相执政时间都很短,所以没有一个首相和政党,将主要的精力用于考虑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他们每天都是在考虑选举,考虑揭发对方丑闻,这也正是日本民主制度不太成熟的地方。

有道是物极必反,现在日本人倒是期盼着有个强有力的首相上来,带领日本走出经济困境。

和日本人遥相呼应的,是美国《纽约时报》。9月5日,该报发文称,美国已厌烦日本频繁更换首相。“ (日本)最后一名有能力的首相是小泉纯一郎”,此后“平庸”的5人,只是走马灯似地频频更换,希望新首相野田佳彦“终结这一局面”。

该报强调,日美首脑应围绕对华关系、朝核问题、避免全球经济“二次触底”等问题展开磋商。可惜,野田“没有打动人心的能力”,不能“发挥日本所需的强有力的创造性领导力。”

不知一片怀疑论中,“野田号”能带领日本走多远!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研究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