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建设中国西部名城 实现铜仁跨越发展

xinxizhongguo 2011-08-04 17:23:29 文/王云伟 图/龙俊 田宇 总第140期 放大 缩小

 

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代文

中国西部名城——贵州铜仁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锦江孕育了以‘仁义’而著称的铜仁。据铜仁史志记载,元朝年间,一渔夫在铜仁城内的锦江铜岩水底打捞起三尊铜铸的人像,分别为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和佛家的释迦牟尼。三位“仁”者之尊同时出现于这座山城,为这座小城镇平添了夺目的光彩,其思想文化渗透于这青山绿水间,铜仁因此而得名。

在铜仁这26个民族聚居地,既根植了“儒、释、道”的文化思想,也有巴蜀文化的源流,又有湘楚习俗的遗风,形成了铜仁独有的文化特色,铜仁也因此以“仁义之城”而著称。而承载这一切的便是那九曲回环的十里锦江。锦江把铜仁山、水、城天然融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组成了雄奇秀美的铜仁山水景观,构成了铜仁自然、淳朴、素雅的城市风貌和民族性格。在铜仁这座满眼青翠、满眼是画的梦里水乡,人们生活幸福、祥和,处处洋溢着温馨、甜蜜。

2011年6月16日至17日,本刊记者应邀来到中国美丽的西部名城“铜仁市”参加2011年“南长城杯”“多彩贵州•桃源铜仁”中国龙舟公开赛。在短短的两天里,不仅观看了铜仁“你追我赶,奋勇争先”龙舟大赛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场面,还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梦幻锦江、活色生香的中南门古城以及风光秀丽、优美的三江公园……目光所及之处,一个正在迅猛发展、欣欣向荣的新铜仁展现在大家面前。在感叹之余,听到的更多的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赞美和对他们对市领导的感激与爱戴。

于是,带着欣喜与期待,本刊记者采访了铜仁市人民政府陈代文市长,为这次铜仁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记者:陈市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铜仁山水相依,民风淳朴,区位及自然资源等条件良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展现出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铜仁市的基本情况。

陈代文: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属于“泛珠三角区域”的一部分,东邻湖南、北接湖北和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南边陲的中枢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称,是铜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国土面积1410平方公里,人口38万,居住有汉、苗、土家、侗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铜仁市以其独特的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铜仁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贵州省第一个支线机场铜仁机场先后开通贵阳、广州、桂林等航线,渝怀铁路穿境而过。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铜仁机场即将进行改扩建,渝怀铁路复线即将开工建设,过境我市的杭瑞高速公路、铜仁至玉屏高速公路已破土动工,交通枢纽网络已基本形成。铜仁市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铜仁集山、水、幽林、奇洞浑然一体,神奇秀丽,自古就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源于梵净山的百里锦江,贯穿铜仁市全境,环绕城中,景象万千,风光旖旎,20余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横跨江岸,因而铜仁市又有“桥城”之称。我们有神奇壮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在九龙洞之上有六龙山10万亩滔滔竹海,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周逸群烈士故居。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名城”、“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之一”、“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等称号。

记者:铜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请问陈市长铜仁市将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

陈代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与发达地区竞争的最大优势。在发展经济中,我们更加注重吸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教训和经验,在新项目的建设上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在发展资源、矿业等工业方面,我们将更加重视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完善环保监督监察机制,严格把好项目环保准入关。在生态建设方面,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抓好石漠化治理。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城乡饮用水安全,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全达标和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主要河道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城市垃圾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广泛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山水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制定城乡环境整治问责办法,细化城市管理内容,推动“整脏治乱”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轨道,努力营造一流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绩,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请问陈市长,铜仁市这些年经济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代文:近年来,我们在铜仁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强农稳市、兴工富市、商贸兴市、旅游活市、环境立市”五大战略,不断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8亿元,比2005年净增33.1亿元,年均增长14%,高于全省和全区近两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人均生产总值1.67万元,比2005年净增0.98万元,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亿元,比2005年净增35亿元,年均增长26.9%。财政总收入完成4.7亿元,净增2.97亿元,年均增长22.3%。五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56元提高到4351元,年均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712元突破到10900元,年均增长10.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9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记者:陈市长,回眸“十一五”,铜仁市大视角筹划、大手笔运作、大规模推进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取得了不菲的招商成就,近50亿元的资金涌入铜仁市,为铜仁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大招商促大发展,铜仁市将如何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城市辐射力?

陈代文:“铜仁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大招商,招大商才能壮大铜仁市的经济总量,增强铜仁市的辐射力”。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铜仁建设成为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委、行署对构建铜仁经济圈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因此,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铜仁市争取到2015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1.3倍、力争突破1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9000元;财政总收入比2010年增加2倍,力争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台阶,铜仁市最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考核及奖惩办法》,对市政府班子成员要求每年引进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个,并确保开工建设;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也分别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记者:贵州的旅游业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请问陈市长作为“黔东门户”铜仁市“十二五”期间将如何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

陈代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大力发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 铜仁龙舟精神,实施城镇化带动、工业强市、农业产业化和文化旅游产业战略,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贵州东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渝、湘、鄂边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以及营养健康养生产业基地;5年之后,铜仁市的文化旅游将完全成型。近年来,铜仁市把文化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培育,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九龙洞洞内灯光系统改造,入口服务区建设主体工程完工;“梦幻锦江”一期灯光工程基本建成,大明边城开工建设。新建了民族风情园,重建了铜岩亭阁、川主宫,改造了东太大道民族风情街,打造了铜仁至坝黄公路沿线民居风貌带。此外,对外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渝怀铁路建成通车,铜仁至玉屏铁路、杭瑞高速、铜大高速开工建设;城区面积增加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26万人。

十二五期间,铜仁市将依托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按照“一江(锦江)、两城(中南门古城、大明边城)、三景区(锦江为主的生态景区、九龙洞为主的溶洞景区、周逸群陈列馆为主的红色景区)、四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思路,加快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建设步伐。重点建设好锦江水上风情文化旅游区——大明边城,将其打造为集民族文化、文艺演艺、旅游商品展销为一体的文体旅游活动场所。发展养生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生态疗养、休闲娱乐、健康饮食、保健养生服务业,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

记者:陈市长,“十一五”以来,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这与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请问到目前为止,有哪些地方您认为自己做得很成功?

陈代文:谢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认为说成功还谈不上,而且所做的一切还远远不够。既然组织把“一市之长”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了我,我决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工作,造福百姓,力争把铜仁建设得越来越好!

记者:谢谢陈市长!通过刚才采访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正在中国西部地区加快崛起的东方之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社将会一如既往地关注铜仁、宣传铜仁,并深情地祝福铜仁!再次感谢陈市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