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创新:沈北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zhuantibaodao 2011-07-25 11:54:46 编辑组稿/高尚 总第139期 放大 缩小

 

5年内,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2%,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经济实力由沈阳市排名靠后迅速跨入前3名,并跻身辽宁100县(市)区的前10名。这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实践中交出的答卷。

靠什么助推这个年轻的新区高速发展呢?“创新。”时任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张景辉一语破的。“5年来,沈北新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特别是牵住了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激活了人的这个发展要素,助推了沈北新区跨越式发展。”

做好“分”与“合”的大文章

2006年3月,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同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沈北新区。面对体制束缚、人才和资金匮乏等各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沈北新区果断实施“一城二区”战略。“一城”,即蒲河新城:将新区南部的辉山、虎石台、道义三个省级开发区合并组建蒲河新城管委会,重点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二区”,即北部新城子现代农业经济区和七星旅游经济区,重点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旅游业。

在“一城二区”战略规划下,新区围绕“一分一合”,对行政区和开发区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分”:建立行政区与开发区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职能向蒲河新城管委会集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向区政府集中,使开发区的效率优势和行政区的公共服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既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又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

“合”:建立行政区和开发区统一的领导体制。行政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兼任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合”,使得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了现实。

“一分一合”,解决了过去缺少联动、规划狭隘,以及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等问题,充分整合了发展的要素资源。5年来,新区经济指标成倍增长,大项目纷纷落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区确定的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农产品深精加工、光电信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00多个,合同投资额达20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创造了平均3天一个项目落地的“沈北速度”。

算好“加”与“减”的管理帐

“用企业的理念管理政府”,沈北新区领导大力推进“大部制”改革,在职能部门管理上做好“减法”,着力打造效能、服务型政府。

沈北新区首先打破机构对口设置的传统模式,在开发区内仅设16个职能部门对应市委、政府近300个部门,实行一局多能、一人多职、一职多责。同时,将沈北新区14个乡镇(街)组建成7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型经济区,原来乡镇(街)内设的11个机构减少到5个,事业单位由11个精简为4个,精减人员529人。同时,实行监督管理与服务分离,对职能相关或相近的实行业务“归口”管理,把取消的事业单位职能,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

在做好企业和民生服务上,沈北新区积极做好服务管理“加法”,组建了新区和蒲河新城两个综合服务中心。

南部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从签约到投产的“四制五办”(审批事项即办制、受理告知制、否定审批备案制、超时输报告制;下班之后不停办、材料不全帮着办、重大项目联合办、跟踪服务协调办、企业有难上门办)全程服务模式。同时,成立了7个专业服务局,组成200多人的专业服务队伍,每个项目都由一名副区级领导、一名局长和一名员工专职负责,主动服务,一包到底,确保项目“落得实”。

北部服务中心主要对一系列社会、民生项目服务。两个中心集审批、监督、服务职能于一体,形成对企业全程服务,对招商工作绩效考核,对职能部门效能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新区成立了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考评机构,对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全程监督考核,由企业进行不记名投票,实行一票否决,营造一流软环境,确保项目“留得住”、“发展好”。

优质的服务赢得企业的青睐。“政府部门少了,但服务的功能强了。我们愿意来沈北新区投资发展。”深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负责人说。

打破“铁饭碗”,换来“金饭碗”

沈北新区创新选人、用人、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发展的不竭动力,全员实行“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绩效考评、奖优罚劣”,彻底打破“铁饭碗”和“铁交椅”。

在选人机制上,管委会所有员工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拘于机关、不限定身份、不设学历门槛,重点选用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年纪轻的复合型人才。5年来,公开选拔优秀人才300多人,其中局级干部4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36人、高级职称71人、海外留学人员53人。

在用人机制上,树立以政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变身份、职位管理为岗位管理。大胆提拔使用品德高尚、业绩突出、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选票的优秀干部。

在考核机制上,实行定性与定量、客观与主观、领导与群众、自我评价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量化考核评分,建立人人皆有指标的责任机制,建立以工作业绩和项目为中心的考评体系。对职能部门实行“442”考评指标体系,招商部门和专业服务部门实行“811”考评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部门、个人奖惩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干劲。5年来,共有214人晋级提薪、140人降级降薪;16名局级干部被降职,14名科级干部被免职,33人被解聘或辞退。

在激励机制上,坚持依岗定薪,能者高薪原则,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初次分配按岗位,二次分配按贡献。实施职位薪酬与为老百姓服务的满意度挂钩,不断完善“三杯一奖”(经济杯、稳定杯、环境杯和贡献奖)目标绩效考评机制,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