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聚焦江苏现代服务业

fengmianwenzhang 2011-07-25 11:50:12 本刊记者 李丽 总第139期 放大 缩小

 

如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江苏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促进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此问题,2011年6月24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商务厅厅长朱民先生。

朱民先生说:“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江苏‘十二五’的工作重点之一。江苏省前30年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引进工业化进程都非常快,但服务业占比较低。所以,服务业将是‘十二五’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它与百姓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未来我们将通过服务业提升江苏的城市化水平。”他认为,香港服务业发展比较完善,其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大优势和不可取代的地位,是江苏发展服务业一个很好的平台,“十二五”期间,无论是政府机构间的合作和推动,行业组织如商会、协会之间的合作,还是金融领域、创意设计领域及节能环保领域,江苏省都将会与香港进行很好的合作。

朱民厅长告诉记者,江苏省正在加快实现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服务”、“江苏创意”的历史性跨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如金融保险服务、商务服务、海运服务、法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物流分销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电信、港口服务、会务广告服务、技术测试和检验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等高增值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的内容。记者注意到,“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便致力于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并以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全面拉开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序幕。

2010年江苏省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提出将用3年时间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和服务业提速三大计划。

新兴产业倍增。“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描绘出了美好的前景:今后三年,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要翻一番,超过3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上升到30%左右,成为江苏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点。

实施“倍增计划”,需要“跨越发展”。据记者了解,江苏省只要充分利用其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人才优势,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记者注意到,从2006年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09年8月省领导干部学习会圈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底审议修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到明确提出“倍增计划”,江苏这方面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日益清晰完善。

传统产业升级。“江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为了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则是以存量调整的思路和手段,继续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

在 “升级计划”中,未来三年江苏将大规模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3年完成技改152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新培育江苏名牌产品680个、中国驰名商标100个以上,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目前,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分类中,江苏传统产业仍然占有70%左右的比例,而列入“升级计划”的这四大行业,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在全国分别位居第一、二、三、四位。选择优势产业作为升级重点,符合江苏产业发展实际。

传统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劳动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也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如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此,升级计划提出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的目标。按照2009年四大行业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16万元的标准,以11%的比例,三年后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2万元,企业的竞争力会因此大大增强。传统产业的“升级”内涵,从这里也能得到印证。

服务业提速。在通过新兴产业“增量调整”、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的同时,形成服务业相应的配套优势,是“三大计划”的又一重点所在。

记者查阅有关数据后发现,近年来服务业在江苏经济中的分量逐渐加大。仅从服务业人均增加值分析,江苏已从2004年的7006元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17603元,绝对数和年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

相对于江苏制造业比重大、发展快的态势,“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出,推动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实现“三个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每年高于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3年提高5个百分点。

“提速发展”,从何着力?朱民厅长认为,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同时尽快消除政策方面的障碍和瓶颈,真正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江苏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1.8%,软件业、服务外包业快速成长,成为推动全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力;苏宁电器通过建立国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展成为中国商业企业的旗舰;张家港作为试点实施制造业主辅分离,通过制造业企业非主营业务的剥离,现代物流等一批专业化服务性公司应运而生。

全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由于服务业占GDP之比重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理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更由于服务业提速计划在三大计划中居于关键的地位,理应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明确提出未来3年产业调整升级的行动方案和具体目标,这既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操作性强的实招,充分说明在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硬仗面前,江苏省正把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在“加快”上下功夫见成效。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朱民这样告诉记者,对照制造业比重大的结构性矛盾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江苏服务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为71%,中等收入国家为61%,低收入国家也达到45%。从国内情况看,2009年,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72%,上海为59.4%,广东为45.6%,浙江为43%,江苏却不到40%。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增长空间。为了缩短差距、挖掘潜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江苏必须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而江苏实施服务业提速又有着良好的基础。

首先,江苏将步入人均GDP向10000美元攀升的发展阶段,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会加速转变。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性服务需求总量将大幅度扩张,消费性服务需求层次也将显著提升。同时,伴随产业分工深化、工业转型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以及服务外包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空间也将越来越大。

其次,国际服务业转移带来新机遇。上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是工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服务业国际投资热点开始转向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为江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江苏的区域科技、知识、文化底蕴与区域创新能力为服务业提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区域科技、知识、文化底蕴和区域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江苏的区域科技、知识、文化底蕴丰厚,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当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2.3%。这些条件,为江苏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已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创造了许多优势。目前,江苏已拥有南京、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太湖保护区等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总数居全国第一;全省有80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重点企业。服务业发展基础最好的南京已有软件服务企业1300多家,5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集聚了联创科技、中兴软创等11家中国100强成长型服务外包企业,全市服务外包就业人员发展到10万人以上;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南京的徐庄软件园已发展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示范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服务业发展的后起之秀苏州已经建成60家服务业发展重点集聚区。$nextpage$

为全面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应对策措施,有效解除服务业发展的各种约束。一是解除传统体制环境的约束。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激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降低服务业的行业进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彻底改变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的状况。二是解除发展环境不足的约束。把解决城市化滞后问题与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对立统一体,既重视以发展服务业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更注重通过提高城市化率来推动服务业发展。尤其要重视加快苏中、苏北的城市化进程,促进苏中、苏北服务业的大发展。同时,以苏中和苏北为重点,健全江苏服务市场体系,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完善的综合环境。三是解除人才短缺的约束。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和引进人才的工作,充分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求。

并要求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因为服务外包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承接服务外包是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服务外包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今后,进一步将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从各个层面强力推进——充分发挥基地城市、示范区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发挥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综合成本、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优化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商务环境、公共服务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计与分析;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及品牌,注重服务外包风险的防范。

同时要求在发展模式创新上实现突破。首先,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要以创新方式探索具备很强资源整合能力、能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开发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无店铺销售等新型商业模式。其次,以多条价值链构造企业价值网,将众多的合作商连在一起,构成快速、可靠、便利的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强化服务企业的发展能力。

加快金融业改革创新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0年8月31日,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主持召开金融企业座谈会,深入了解全省金融业发展情况,就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发展现代经济,金融是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是主力。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业加快发展,在推进江苏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罗志军指出,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看,江苏金融业发展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与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当前,江苏已经进入了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加快实施“三大计划”,还是加快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都与金融业的加快发展密不可分,都需要多种金融方式的支持与配套。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大力发展金融业、大力投入现代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努力促进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金融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罗志军要求全省金融系统加快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增强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加强服务和产品创新,着力改善对“三农”、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切实加大对创新型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融合。四是加快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做强做大地方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省外、境外法人金融机构入驻江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据悉,江苏省自2005年召开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和2007年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全省金融系统按照建设“金融强省”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江苏银行将非主流业务进行外包、民生银行强力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一号工程”、紫金保险加快全国市场布局提速发展、省信用再担保公司积极构建“江苏模式”再担保体系、江苏金融租赁公司为数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数百亿资金支持、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坚持走与农村经济互动共赢的“富民强社”之路……这些新探索、新经验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在金融总量大幅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迅速提高、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使江苏金融业成为推动江苏省服务业占比提升的“第一板块”。

30条优惠政策“助推”现代服务业提速

为全面落实服务业提速计划,2010年10月,江苏省政府印发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共六大项30条。

《若干政策》明确,对符合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的项目,在审批、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对符合《目录》并列入年度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三网融合、增值电信、工业设计、品牌会展、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以奖励杠杆撬动总部经济发展。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全国100强企业总部等总部性企业,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将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本省100强企业新建总部大厦符合条件的,也将获得引导资金一次性奖励;对新引进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省级现代服务业金融类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将给予一次性奖励。以税费优惠助推行业发展。对于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服务业企业、投资于服务业领域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以及现代物流、医疗健康服务和家庭服务业领域的服务业项目,给予相关税收或费用的抵扣、减免或免除,如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社会力量新办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等。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上市企业由省级现代服务业金融类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给予上市费用一次性补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对新办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企业和从事电信增值业务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对新获得驰名商标的服务业企业、列入国家和省服务业标准化计划的服务业项目,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补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调全面执行现代服务业用水(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并轨政策。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若干政策》从土地利用、税负征收和资质认证等方面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包括分离后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可暂不办理土地变更手续;税负如高于原税负,高出部分三年内给予奖励;购置的固定资产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分离出的交通运输企业经审核可继续享有原企业的开票纳税人资格等。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若干政策》首次明确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年度考评优秀的集聚区,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奖励;考评不合格的,予以警告直至摘牌。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产权交易、专业化人才培养等符合条件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次性补助。对集聚区内新兴服务业态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支持。

针对促进地方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给予了专项规定。一是强调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贯彻实施“以2007年为基期年,对地方营业税增量部分,省级分成的20%不再集中,全额留给地方”。二是实施市、县服务业提速奖励,对服务业发展成效突出的市、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并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分档奖励。三是积极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各项扶持政策的先行先试。

《若干政策》第六大项从优化引导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支持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鼓励利用存量土地、鼓励人才引进、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等六个方面分别予以专门规定,为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保驾护航。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有的金融、软件、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八类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将根据《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调整优化使用方向,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从2011年起扩大到3亿元。营造公平公正的准入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服务业领域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都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区开放的,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加大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在省辖市设立科技支行;鼓励国家级、省级科技园区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并按其贷款发放比例给予风险补偿。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工业厂房等存量房产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在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我省近年已出台一系列力度较大的政策,《若干政策》重点提出,对服务业企业聘用的高层次归国人员,市县财政部门可按其贡献提供资助;对引进的服务业领军人物,省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政策。

30条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江苏现代服务业提速营造了良好的营商和政策环境。$nextpage$

十大举措推进服务业长足发展

为保障服务业长足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十大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2005年,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以后,江苏省调整充实了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组长,37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每年召开一次服务业领导小组会议,总结上年度工作,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部署当年服务业重点工作和任务,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强化载体建设。2005年以来,江苏省重点培育发展了科技研发、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和产品交易市场等七种形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全省8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共有入区企业近1.8万家,就业人员65.3万人,去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2081亿元,市场成交额2109亿元,上交税收216.9亿元。目前,全省上下已确立了“建设开发区发展工业、建设集聚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抓手。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2005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从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八个方面出台了36条政策。2008年,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激励地方发展服务业,省委、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加大增值税省级留成比例,对新增的营业税全额留给地方。同时,围绕促进科技、金融、文化、旅游、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又相继分别出台了扶持政策。目前,省级财政每年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达12亿元。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地促进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重点领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软件业上升为全国第三,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位列全国第二,服务外包业位列全国第一。

四是强化技术创新。围绕加快传统服务业升级,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等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采取有形和无形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掘潜在客户,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空间,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充分利用,扩大市场的辐射面和占有率。

五是强化项目拉动。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划布局,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每年确定150个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服务业产业的有效投入,增强了服务业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399.71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4%。

六是强化企业发展。突出企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成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整合和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分析行业发展形势,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和对政策的实际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近几年来,已认定省级服务业品牌86个,实施服务业地方标准项目和标准化试点项目各60个,2009年,江苏省有44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位居全国第三。

七是强化招商引资。通过举办“江苏国际咨询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大会”、“苏台经贸合作周”等大型会议和活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展现江苏服务业发展的巨大商机,吸引国际服务业先进企业、技术和人才汇聚江苏。每年全省各地各部门累计开展市级以上境内外各类服务业招商活动百余次,向国内外企业推介了一批服务业重点投资项目,成效显著。2009年全省服务业实际到账注册外资66.35亿美元,四年间年均增长40.5%,占比由2005年的12.9%提高到26.2%。

八是强化人才支撑。江苏省高度重视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急需适用人才的培养,通过实施“现代服务业百名人才出国培训计划”和“千人赴港培训计划”,加大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2005年实施以来,累计培养了6400多名熟悉国际规则的市场营销、金融商务人才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同时,江苏省还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签署了合作培训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德国培训1000名服务业企业高管及政府管理人员。

九是强化基础工作。针对服务业统计工作较为薄弱的问题,省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统计制度的完善和统计工作的加强,省统计局每年召开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和统计工作培训班。目前,江苏省建立起行业主管部门统计与全社会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制度,每月编发一期《江苏服务业统计资料》,及时反映全省、各行业、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情况,为服务业工作的有序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是强化目标考核。各地加大了对服务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增加服务业权重,并按区域实行分类考核,对主城区重点考核服务业发展情况。通过各地努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服务业均获得了快速发展。

成立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适应提速发展现实需要

2010年12月8日,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南京举行。这是江苏省发展服务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介绍,成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是适应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和江苏服务业提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政府工作方式逐步向宏观调节和间接管理转变的客观需要,更是通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民间社团组织的作用,实现市场化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目前,江苏省各类服务业行业协会、学会等民间社团组织达200多家,各服务业行业协会均在相应的行业内行使相关职能。随着服务业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和行业(企业)多元化发展,行业交叉和混业经营的趋势对现行的行业协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曾为服务业行业发展做出大量工作的各类行业协会,已难以适应这一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重叠,各自为阵,力量分散;二是组织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经费难保障;三是运行制度、职能和活动方式已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一些领域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和手段。

成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服务业协会资源,发挥服务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服务,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对接上海市、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推动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联动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服务业提速计划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的性质是为实现全体会员意愿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联合会将努力实现以下五种作用:一是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联系,形成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二是促进市场化体制延伸与完善,形成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的作用;三是代表服务业行业(企业)利益,形成人才、资源集聚放大效应的作用;四是承接政府委托的相关任务,形成贴近行业(企业)实际助推发展的作用;五是扩大国内外交往渠道,形成在国内外交往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联合会的性质和发挥五个方面作用的定位,联合会的职能和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参与规划编制,品牌、标准化推进;开展服务业调研,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扩大服务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参与境内外会议和考察,促进行业(企业)协调发展;组织人才培训、学术交流和各类重大活动,提高发展和管理水平;收集发布服务业发展信息、资讯、经验和成果,编辑发行会刊、发展报告、年鉴、研究资料等出版物,及时更新网站资讯,扩大网站链接范围和公众的点击率;加强服务企业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经营管理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接受政府转移或委托承担的评估论证、考核评比、统计调查、计划规划等相关工作。

据悉,成立联合会,将形成三个窗口、打造五大平台。

三个窗口:一是开通联合会网站。二是开设《江苏服务》专刊。三是创办《江苏服务业》杂志。

打造五大平台:

一是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以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为突破口,重点围绕提高服务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改革创新力度,积极举办各类由联合会各成员单位派员参加的人才培训。

二是长三角联动发展平台。与上海、浙江等兄弟省市携手,共同打造“长三角服务业联动发展平台”,建立长三角联席会议轮值制度,集聚和发挥各方优势,促进区域内服务业合作与联动发展,形成共同谋划、共同参与、共同推介、共同获益的新型合作体制和机制。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针对江苏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搭建为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服务有效载体,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四是咨询服务平台。以集合政、产、学、研等多方资源为基础,筹划建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咨询服务平台,以独特的视角和周到的咨询服务,努力为联合会各成员单位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深入分析和权威预测,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更好地促进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是服务业发展研究平台。依托省发展改革委与南京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共同搭建的江苏省服务业研究机构,以推进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为目标,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研究方向,结合江苏发展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组织专题调研、学术研究和课题攻关等活动,及时提出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建议,努力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业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nextpage$

打造叫得响的“江苏服务”

像“江苏制造”一样,树立起叫得响的“江苏服务”品牌形象,这是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正在发生的全新变化。而正在实施的服务业提速计划,必将推动江苏经济逐步实现由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的新的转变。

去年8月中旬,江苏省苏州市首次评出20家创新型服务企业。20个生动故事,掀开了苏州服务业提速升级的精彩一角。

请看其中的一则故事:8年前,一间9平方米的教工宿舍,一辆三轮车,5位大学生开始了创业历程。看准全国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资源,年轻人将创业愿景锁定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第一平台”。梦想与产业发展的大势对接,诞生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今日,当你走进苏州工业园一座崭新的大楼时,由当年的教工宿舍脱胎而来的同程网,已将这里设为自己的公司总部。而“同程网”,也已经快速发展成为全球三大旅游网站之一。

人力资源外包、后勤解决方案、电能服务产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业态,已经实实在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过去5年,江苏省在服务业所有的努力,均以优异的成绩展现给社会,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一举扭转服务业占比下降或徘徊不前的状况,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2000年以来,江苏省服务业占比提高不快且徘徊不前,从2002年开始占比不断下降,到2004年已下降到34.6%,没有完成“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以后,江苏省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2005年为35.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09年达到39.5%,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是东部沿海地区占比提高最快的省份。新增就业占全社会的81.8%,成为最大就业容纳器。

二是服务业总量提前两年实现了倍增目标,为江苏省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二位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苏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2004年基础上实现倍增”。2005年以来,江苏省服务业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4.6%,高于同期GDP增速0.8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列粤浙苏鲁沪四省一市首位。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889亿元,提前2年实现了倍增目标,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3555亿元,总量保持全国第二。与此同时,江苏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三上升为第二,其中服务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31.4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同比增长13.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高于GDP增速状态下运行,年均增速达到14.4%,高于同期GDP增幅0.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三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要求。去年,江苏省经济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较为突出,GDP实现了12.4%的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东部沿海省份,在国内较为发达地区独树一帜。其中,服务业贡献突出,去年江苏省服务业增长13.6%,高于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

四是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每年达到节能降耗序时进度要求的省份,这也与江苏省加快发展服务业密不可分。由于服务业是消耗能源较低、排放污染较少的产业,江苏省第三产业能源消耗只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0%以内,据测算,2005-2008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0.75个百分点,服务业的规模扩大,对结构减排、结构降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江苏省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税收贡献提升,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服务业税收2473.33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全省国税地税总收入的40.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服务业收入占全省国税税收收入比重达26.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地税服务业收入占全省地税税收收入比重达61.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六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利用外资显著增长。全年服务业实际到帐注册外资81.4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省利用外资的比重达28.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张,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229.08亿美元,增长60.75%,在全省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离岸服务外包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离岸外包合同金额49.8亿美元,同比增长33.8%;离岸外包执行金额40.5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

七是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新兴行业提速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改造升级,软件、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服务业内部结构日益优化。2010年全省软件业、广播电视电影业、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43.3%、32.1%、28.2%、17.1 %和16.2%,较上年均有显著提升。

——金融业。金融业增加值达1966.7亿元,同比增长15%。全省金融业资产总量超过5万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6万亿,贷款余额4.42万亿,全省新增贷款7333.87亿元,增长19.9%,其中服务业贷款(含贴现)新增3285.92亿元,增长22.9%。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华泰证券等地方金融机构加快省外布点,南京银行、华泰证券先后上市。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1家,企业通过股票市场首发和再融资1000余亿元;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700余亿元,同比增长30%。再担保服务中小企业效果显著,累计再担保总额达310亿元,同比增长26%。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农村商业银行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79家,江苏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的省份。全年新增农村小额贷款公司120家,累计放贷超过1000亿元,累计支持了超过9万个农户和县域中小企业。保险业收入1092.8亿元,同比增长28.2%,各类责任、信用保险发展快速,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

——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实现总收入3359亿元,增长17.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5%,较上年下降近0.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保持较快增长。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竞相兴起,物流先进技术广泛运用,物流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省物流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商贸流通业。全省商贸流通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3亿元,同比增长18.7%。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422.3亿元,增长15.3%。住宿业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02.2亿元,增长9.9%。全省连锁经营实现交易额5400亿元,同比增长20%。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5亿元,同比增长23.4%。接待入境游客653.55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47.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4%、19.1%,分别比上年提高15.1个、15.6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19.2%。2010年江苏省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00家4A级旅游景区的省份,目前全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96家,全年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36家,其中5A级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房地产业。受房地产调控新政影响,全年房地产业收入增幅出现较大回落,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实现总收入5430.71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回落达116.4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01.85亿元,同比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面积9377.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8.5%。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7.1%,竣工面积下降8.5%。全省房地产业上缴税收788.75亿元,同比增长41.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省电信业实现业务收入687.11亿元,增长7.1%;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2300.38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70.91亿元,同比增长19.2%;软件业务出口50.94亿美元,增长43.5%;软件外包服务出口55000万美元,增长39.2%。

——科技服务业。全省科技服务业总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27.12%。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会展、研发设计、科技投融资等多种业态加速发展,研发设计产业占科技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新建11家重点实验室,总投入2.1亿元;新建39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投入110亿元,拥有固定研发团队85500人。重点围绕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园区,新建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测试、创新药物研究等23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102家重点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共总收入1374.97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吸收从业人数达36.68万人,同比增长2.4%。其中,企业管理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29.36亿元,占商务服务业总收入的45.8%。旅行社、知识产权、广告业、市场管理、职业中介等行业增速快于商务服务业总体增速,分别达到33.5%、23%、22.8%、20%和17.8%。

在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开放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特点之时,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了2011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为抓手,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目标,以“两融合”、“两分离”为途径,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构筑江苏服务业发展新优势,推动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高于GDP增长速度;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