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以健全公平的养老体制安慰忙碌的一生

tebiebaodao 2011-06-21 17:40:15 编辑组稿/燕云 总第136期 放大 缩小

 

从7月1日起,中国将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这就意味着,从明年开始,中国实现了无盲区的养老体制。

全覆盖的养老体制是人性社会的体现,是目前中国推进的公平社会的重要环节,更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所必需。

推进养老体制改革的努力值得赞赏。目前的养老体制实行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以最低的费用、从解决养老的短板入手,用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使所有人群应保尽保,以搭建最基本的养老框架,这是日后完善社会养老体制的基础。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能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使公民在经济意义上从家族人转变为社会人、经济人。

社会养老体制的全面建设,大多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以美国为例,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此时美国刚刚经历大萧条打击,经济远未复苏,多数民众生活贫困。中国同样如此,在30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面临产业转型、人口庞大、老年人口增加的困难时期。一轮新的改革席卷而来,从税收到货币、养老,概莫能外。

与其他改革一样,养老体制改革迅速而粗陋。所谓粗陋,主要表现在养老改革标准低、资金黑洞大、分配体制不公平。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规定,政府对参保居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这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相同,农民60岁以上的普惠式基础养老金标准就是55元。55元不足以维持基本生存所需,即使与货币购买力挂钩也不行。

社保资金的黑洞众所周知,资金空缺在万亿元左右,资金黑洞持续扩大,没有应对良方;而社保体制的弊端众所周知,在统一的社保法下存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村四个隔绝的养老待遇阶层。7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了最后的有城镇户口而无稳定职业的人群,却无法解决“一国四制”的养老困境。

55元的基本养老保障应该称之为生活补贴,对于多数城市不具备参考价值。如广州市自2008年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后,有8万多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享受月缴225元,领取450元养老金的待遇。上海为保障农村老年劳动者基本生活,从2010年1月1日起,对2009年底前按本市“农保”办法,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的具体标准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其中,对年龄偏大、月养老金低于309元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最低养老标准在309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全面推进养老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便我们承认目前的养老体制粗陋、不健全,仍要为养老体制的改革鼓掌,同时指出,构建中国的养老体制任重而道远,必须与其他改革措施配套,艰苦前行。

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与文化环境下,养老体制进一步改革必须直击分配与税收、信用核心。中国贫富差距极大,不同的体制享受的保障待遇大不相同,涉及3000万人的事业单位养老体制改革从2008年发轫,至今未有寸进之功,反而倒逼出事业单位员工提前退信的大潮。与其直接改革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养老体制,不如用个税调节手段,将资产与薪酬统计在内,向高收入阶层征收调节税,以平抑贫富差距,同时以提高企业养老水准的方式逐步降低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基数,相应地也就保证了日后的养老公平。

更重要的是,中国存在大批无工作却有资产的人,这些人既不纳税,却享受从保障房到养老的各种补贴,造成极大的不公,因此,在个税改革与保障房建设过程中所建立的信用体系、惩罚措施,有必要沿用到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保障社会的信息公平基础。

55元的基本养老金无法为老年人构建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无法安慰他们忙碌一生之后的晚景,却让我们看到了保障社会与人性社会的一线曙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