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有能力的捐赠”让慈善充满阳光

liaowangzhisheng 2011-05-29 23:10:13 编辑组稿/王云伟 总第134期 放大 缩小

 

84岁的盐城老人张忠泉行善成痴,他的故事再一次感动了许多国人。近日他来到江苏盐城市慈善总会的办公室,要捐出捡破烂积累下的10万元,此前他已经匿名捐款数百次,可媒体的报道说,他每天伙食费只花2块钱,一生勤俭节约、对自己吝啬得近乎苛刻。老人的“痴”善也让他遭受了很多非议,妻子和女儿更是离他而去。我很支持当地社区干部的做法,他们婉拒了老人这笔捐款,这笔钱,我们真不能要。

有人用“心理不健康”来形容这位老人,我是很不认同的,从报道可以看出,慈善是他的一种信念,虽然这种信念近乎一种偏执,这种偏执甚至让他的妻儿离他而去,但我们还是应该尊重他。感到不舒服的只是,这样的慈善太沉重了,沉重得让人窒息,让人喘不过气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一直觉得:慈善,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捐赠者快乐,因为他实现了自我;受捐者快乐,因为他得到了帮助;旁观者也应该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从这种社会的互相帮助中感受到了欣慰和感动。慈善的基调不是悲情和沉重的,而是快乐和阳光的。

可是,我们能从这种“84岁老人靠捡破烂捐款”中感受到快乐吗?没有,虽然我们会感动,但这种感动是无比沉重的。84岁的老人,应该是被关怀的对象,应该安享晚年,可是,他却靠捡破烂资助别人,用苛刻的节约省下来的钱去资助别人,这,难道不是在抽打着这个社会的脸吗?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类新闻时,什么山村教师靠挖煤帮助失学儿童,80多岁的老人靠踏三轮车捐助失学儿童,我都会非常痛心:如果说这叫慈善的话,这是带血的慈善!

慈善,应该是强者对弱者的帮助——因为强者有能力这么做,也有责任这么做,这么做也符合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人们的期待。而我们如今的社会,很多慈善,都是弱者对弱者的慈善:穷人,帮助更穷的人,弱者,帮助更弱的人,也就是穷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抱团取暖。就像这位84岁靠捡破烂捐款的老人,他是一个穷人,一个弱者,他捐钱,就是弱者对弱者的慈善。怎能不让人感到沉重呢?

婉拒老人这种带血的慈善是必须的,这表明社会还残存着良善之心,还有羞耻感。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媒体不要鼓励这种捐款,不要把他们推上祭坛,不要鼓励这种让人感觉沉重的捐赠,而要去鼓励那种拥有慈善能力的人承担更多的慈善责任,那样,我们的慈善才会是快乐和阳光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