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小局长成大“官霸”,谁惯的?

liaowangzhisheng 2011-05-22 11:20:26 编辑组稿/秋雅 总第133期 放大 缩小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住建局原副局长李志强借职权之便贪污、受贿,违法违纪所得高达2293万余元,且横行当地多年,刁难、凌辱,甚至殴打不顺从他的干部群众,成为一大“官霸”。随着李志强日前被保德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刑19年,这位小局长的大“官霸”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些干部群众和参与调查的纪检部门人士认为,李志强为患基层十多年,至今才被查处,凸显基层监督体系的薄弱和用人机制的漏洞。李志强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一个人再刁蛮,他也翻不了天——只需领导一句话,就能撂倒他。“领导一句话”,不是说整人,而是依法依规办事。那么,一个公开横行多年的“官霸”,领导为何不发话将他拿下?

政府机关出了这样一个“官霸”,固然“凸显基层监督体系的薄弱和用人机制的漏洞”;问题是,“薄弱”在哪里?“漏洞”在何处?忻州市纪委书记说,近年来,借手中权力贪污受贿数额巨大的“小官大贪”现象较为多见。“基层‘官霸’之所以为祸多年,纪检、检察等部门的监督乏力是重要因素。”但具体到李志强这个案上,这种说法怕不大公允——究竟是监管部门不监管,还是有“保护伞”护着,问题似乎明摆着的。

深受李志强欺压的上司、局长郭玉玺说,和李志强共事期间,他曾多次找县领导,但总被告知“完了咱再研究”。最后他被调离了,李志强却还稳坐其位。而且,有的领导还以“上一任提拔的干部不能随便动”等理由推托对李志强的查处,“一味地姑息,相当于纵容了‘官霸’”。可见,所谓“薄弱”与“漏洞”,“薄”在上面,“漏”在有关领导,这与其说是这个小局长霸气,倒不如说是他的后台霸气,小局长充其量不过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罢了。

“小局长”成“大霸王”,究竟有没有人护着,谁在护着?这个问题亟待调查清楚。仅仅揪出一个“李志强”意义有限,滋生“官霸”的土壤不彻底铲除,谁能保证明天不再冒出个“王志强”、“张志强”呢?

局长横行霸道十多年,咋就没人管?

看到的贪官消息多了,心灵已经麻木。但看到这则贪官消息,还是莫名一震:一个小小的副科级干部,贪污受贿了两千多万元才东窗事发?贪污受贿了那么多钱才判19年?让人震惊的还不止这些,这名叫李志强的副局长,从2005年开始就从社会上雇佣20余名有吸毒、犯罪前科的人员安插在要害岗位充当打手;在住建局工作十多年,连续挤走四位正局长,而他却平安无事;他妻子单位调整办公室,他居然到妻子单位限制妻子单位领导自由长达六小时,并掏出生殖器侮辱。试问,这样一名作恶多端、横行霸道的人为何在十多年时间没有人管呢?为何还被带病提拔呢?为这位官霸撑腰的难道仅仅是他雇佣的打手?

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位气焰嚣张的副科级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老百姓的怨气再大,同僚们再对他有意见,仍然有人很喜欢他,喜欢他的人不仅能够决定他的命运,让他平步青云,而且还是他作奸犯科、为非作歹时的保护伞。这位副局长同志之所以能够长期胡作非为,显然悟透了官场哲学,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早已被他理得一清二楚,该在哪些人面前当大爷,该在哪些人面前当孙子,这些都被他处理得八面玲珑、恰到好处。当然,处理这些关系,光靠工作业绩是不行的,不信,再深入查查他那两千多万元的贪污受贿款是不是他一个人在用。

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在一些地方和一些行业,这类官霸正在形成,他们把所管理的单位和领域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大搞一言堂,作风武断、态度蛮横,对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上级惟命是从,用金钱、美色拉拢、腐蚀;对同级、对下级、对老百姓就大施淫威,唯我独尊,专制蛮横,同级不敢怒、下级不敢言,老百姓不敢语。当有人举报到上级时,他很快就能够得到消息,以致变本加厉地打击报复举报者。虽然此现象目前还属于少数现象,但显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这位贫困县的“富”官霸已为他先前的疯狂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对他不能一判了事,还应该查查是谁这么多年在为他当官霸撑腰?是谁在带病提拔他?不铲除官霸滋生的土壤,判了这一个,还有后来人!

小局长大“官霸”缘何多年不倒?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当地横行霸道近二十年的大“官霸”李志强终于在百姓的唾弃声中被绳之以法,这恰应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

“重庆有文强,保德有志强”,这是当地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显见了百姓对李“官霸”行为的深恶痛绝。虽然其官职不大,多年来却在当地扮演“霸王”角色:对普通干部群众堪称“恶霸”,行为嚣张,顺从他者才可事顺,否则就会成为“靶子”;在工作中形同“官霸”,作风跋扈,身为副局长却在许多方面充当“一把手”,使三位局长无法工作,只好调离。同时,他从社会上调用、借用、雇佣各类有吸毒、犯罪前科人员20多人充当打手,无所顾忌地贪污、受贿、骗取贷款、非法倒卖土地。不但嚣张霸道,且是有名的“富”局长。

然就是这样一名劣迹斑斑、无恶不作的小小副局长,却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作恶当地近20年一直没有被查处,监督体系的薄弱和用人机制的漏洞,确实令人深思。

其一、用人上的“好人主义”,为李沦为“官霸”提供了“温床”。面对李的恶行,当地不少干部群众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要求严肃处理。然县委县政府领导总是答复“完了咱再研究”。可“研究”了十几年,李依然是官场“不倒翁”。显然,这种一味推托的“研究”,不是从工作出发,不是从原则出发,不是从事业出发,而是心怀“怕得罪人、不愿惹麻烦”的“小九九”,暴露出的是个别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的“好人主义”思维。

其二,惩治上的“好人主义”,纵容了李的“官霸”行径。按说,李的恶行在当地已是路人皆知,然纪检、检察等职能部门却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个别领导甚至以“上一任提拔的干部不能随便动”为理由推托对李的查处。无疑,职能部门的“胆小怕事”、姑息迁就,不但导致了李的为所欲为、变本加厉,且严重踏践了法纪法规的尊严。

当前,正值省市县乡四级换届在即,确保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就必须坚决铲除用人和惩治上的“好人主义”思想。对有劣迹及群众信任度差的干部,该撤的撤,该调的调,该免的免,绝不能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否则,类似李志强之类的“官霸”就很难绝迹。$nextpage$

“官霸”凸显权力黑社会化的巨大危险

见过官员强悍霸道的,没见过官员这么强悍霸道的。李志强身为副局长却处处充当“一把手”,三任局长都被他欺负得无法工作,有的主动辞职不干,有的被动调任他职。更有甚者,李志强还将霸道的“触角”伸向上级领导,曾指使他人多次威胁县政府领导。若非因大肆贪污受贿东窗事发而中箭落马,真不知李志强还要将“官霸”作风发挥到何等骇人听闻的水平。

有一个事实很能说明问题:2005年以来,李志强未经上级批准和局务会研究,从社会上调用、借用、雇用各类人员20余人,其中多人有吸毒、犯罪前科,全部安插在要害部门和岗位,为其充当心腹和打手。一个基层官员,组织、雇用了一个暴力团伙,为其大发“官霸”淫威、大行违法乱纪保驾护航,这是官员权力痞化、匪化、暴力化、黑社会化的典型表征。一般说来,黑社会的游戏规则是胆大心黑者抢先,兵强马壮者取胜,以暴力决定高下,以利益收买人心,以复杂微妙的博弈手段摆平方方面面的关系。稍作比照即可发现,李志强既可以随意指使打手,对不顺从的普通群众大打出手,也不惮于侮辱同僚、威胁县政府领导,同时还擅长于官场权力运作,确保自己长期作恶却稳坐官位平安无事,以李志强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带有黑社会意味的权力团伙。

李志强式的“官霸”是怎样炼成的?一些干部群众归因于官场上弥漫的“好人主义”———上级不愿批评下级,以求“稳定”;下级不敢提醒上级,以保“平安”;同事之间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求“和谐”。这个颇为精当的概括,同样契合了黑社会的某些特征。为了巩固非法获利,黑社会也并非整天打斗砍杀。我们不能因为李志强式的“官霸”表面上获得了各色人等的支持,就忽略其背后的黑社会色彩,同样,也不能因为某些地方看似风平浪静其乐融融,就忽略了权力黑社会化背后的腐败与罪恶。

如果说,某个官员作风特别强悍霸道,下属都不敢批评他,同僚也不敢监督他,多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像李志强这样把三任“一把手”欺负得无法工作,还胆敢威胁恫吓上级领导,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作风霸道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权力监督全面失灵、用人机制严重扭曲的病灶。所以,要遏制李志强式“官霸”的滋生,当务之急,必须正本清源,强化现有权力体系的监督功能,建立完善而健全的用人机制,严厉惩处权力霸道行径和有关违法违纪行为。

从长远看,必须大力强化基层社会的综合治理,充分挖掘基层社会的自治资源,发挥地方公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制衡作用(特别是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对政府权力的制衡),以及公众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作用,促使公权机关更多地对自己的权力来源———基层选民和公众保持敬畏,更多地对选民和公众的利益负责,推动基层社会形成稳定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清除黑社会滋生和权力黑社会化的土壤,堵住李志强之流登堂入室做大做强的通道。

“官霸”是被“保护伞”纵容出来的

李志强的做派很霸道,他无所顾忌地贪污、受贿、骗取贷款、非法倒卖土地,迅速成为保德这一国定贫困县里有名的“富”局长。如此作恶,上级部门难道一点都不知道?15年间,住建局换了4任局长,有的主动辞职不干,有的被动调离。皆因李志强破坏得无法工作。自然局长也曾多次找县委县政府的相关领导,却总被告知“完了咱再研究”。最后局长被调离了,李志强却还稳坐其位。

李志强成为“官霸”,看似不可思议,实质上却是被纵容出来的,纵容他的人就是他的“保护伞”,以“上一任提拔的干部不能随便动”等理由推托对李志强的查处,无疑是在姑息养奸。

“官霸”的出现,危害性极大,极大的破坏了政府的形象,然而,“官霸”却不会是一天炼成的。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有意纵容,是不可能任其一味独大,而世上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纵容,唯一的解释,是与“官霸”沆瀣一气,拿了“官霸”的好处,因此,查处“官霸”重要,但打掉其“保护伞”则更要。否则,谁能保证不再出现下一个“官霸”?

小局长如何成为大“官霸”?

小局长的大“官霸”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一些干部群众和参与调查的纪检部门人士认为,李志强为患基层十多年至今才被查处,凸显基层监督体系的薄弱和用人机制的漏洞。这是小局长大官霸“炼”成的一个因素,但这却不是主要因素。

在社会上恶行嚣张,在官场中跋扈霸道,如此特殊个例的出现,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体制漏洞”来加以解释了。跋扈之人不少见,但作为一个副职,跋扈到连“一把手”都无法开展工作的程度,这还是“作风问题”吗?“三任局长都被李志强欺负得无法开展工作”,李志强曾经的局长上司如是感慨,“和李志强共事期间,他曾多次找县委县政府的相关领导,总被告知‘完了咱再研究’。最后他被调离了,李志强却还稳坐其位”——我们足以从中洞悉到某种“深刻”的内涵,究竟是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还是其身后有更大的保护伞?一时的侥幸或者可以归咎于监督的缺位,但长达十几年的“官霸”,争权夺利和疯狂贪腐路人皆知,这很难让人相信,其背后没有遮风避雨的保护伞。此其一。

此外,其人违法乱纪只手遮天,官员蜕化成了市井流氓,但长期以来却很少有人向上揭发举报——如此折射出来的权力生态恶化令人嗟叹。正如报道中当地群众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官场上弥漫着一种好人主义,对于身边的腐败、矛盾和问题,大多三缄其口”。对权力的监督,一则来自于制度和党纪国法,二则来自于公共监督。权力运作空间内的内部监督显得非常关键。可小局长大“官霸”的现实案例告诉我们,在一些地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麻木不仁的小团体生态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避免权力寻租,需要从制度入手。此其二。

毫无疑问,一个横行当地十余年的副科级“官霸”,十多年才浮出水面,发散出“木桶效应”。如果把该县党政机关比喻成一个“木桶”,显然“官霸”就是那块短板,一个“官霸”不仅带坏了一个单位的风气,还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力形象受到损害。

权力的公信力树立难,但损毁易。“木桶效应”下,“官霸”不需要多,一个足矣。唯有完善制度引入公共监督,同时强化内部监督,真正实现权力的阳光下运行,才能彻底消弭类似新闻中“官霸”形成的土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