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总第129期锋言锋语

fengyanfengyu 2011-04-20 23:29:53 总第129期 放大 缩小

现代政治不是简单的民意和政府的对决,而是在不同民意之间寻求平衡的博弈。很可惜,梧桐树事件当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保护梧桐的民意主张,却基本没有看到主张维护地铁经济性和便利性的民意。他们很可能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他们的意愿,同样需要尊重!

——王志安《好大一棵梧桐树》

饭菜涨两毛钱批评学校就被认定思想偏激,那么中国没有几人不思想偏激,因为当下物价飞涨中,人们都批评过政府,这和批评学校没什么区别。如此推断,还可得出全人类都思想偏激,但我们且不在这个推断上纠缠,我想北大的目的也绝不是两毛钱的事。

——于飞云上《有谁敢上这样的北大?》

“只打落水狗”的监管惯性,隐瞒了病源、放过了致病病毒,到头来,“伤不起”的,就 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而是病毒的大面积蔓延、感染。双汇、三鹿,包括家乐福的“偶然性翻船”,都暴露了一种不健康的监管、监督气候。土壤如是,“恶之花”的迎风怒放便成自然。

——《双汇是被猪农坑了吗?》

中国的最大问题是,由于以往社会表达诉求的渠道不畅,互联网突然间聚集了社会的大多数意见和牢骚,它打破了以往的社会平静,迫使社会在民主问题上仓促迈步。另一方面,互联网、特别是微博也提供了传播谣言、召集非法街头政治的方便渠道,这些对中国的社会稳定构成直接的扰乱。

——《互联网浓缩了太多复杂性》

“专家”二字沾染上越来越多的负面意味,甚至有可能成为继“小姐”、“同志”、“农民”之后又一个被毁掉的词。这样的局面让人唏嘘。曾几何时,“专家”二字代表着权威、专业和渊博,而现在这个词的光环正在褪去。重塑知识精英的良好形象,找回那份以真才实学支撑的荣誉感,既需要专家们爱惜自己的羽毛,又需要整个学术圈能有良好的氛围,也离不开新闻媒体更为客观、中立、专业的报道。

——汤嘉琛《当调笑“砖家”成为一种风尚》

眼下,“织围脖”已成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干部与群众互动交流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纷纷开起微博,一时赢得不少掌声。但部分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群众的跟帖、评论很少得到回复;张贴的内容无非是“大头贴”“流水账”;网言网语不多,官腔官调不少;听取意见的内容不多,展示领导活动的图文不少。这样的状况,难免被群众讥为“作秀”,沦为一种时髦的摆设。

——《官方微博不要成为时髦的秀场》

“咆哮体”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因为集体宣泄之后,真实社会中的压力源依然在。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一方面民众自身要有所追求和纾解,另一方面,根本还在于官方通过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解决压在民众心上的实际问题,让“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成为现实。

——何宓《从“咆哮体”的流行看社会心态之培育》

中国社会应围绕实事求是原则开展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往,“实事求是”往往被当成政治口号,与社会舆论似乎无关,然而真实情况是,整个中国社会都缺少对这个原则的敬畏,“说真话”在中国一直是挺难的事,不仅在官场上难,在互联网上,在生活中,真话都有很多人不喜欢,假话获得喝彩的情况在中国社会中比比皆是。

——《“实事求是”需要一场启蒙运动》

具备了任意挥洒的权力和条件,判断清廉与腐败的“官念”就和民心、民意全 不搭界了。拿豪华大楼展现自身成就和形象,这是近十几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官场现象之一。“好官不修衙”,这样的警句,中国古时早已有之,对帝王将相、贪官污吏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控诉与谴责,素不绝于正史与民间话本,如今,这样的控诉与谴责仍未禁绝。

——黎明《腐败无标准,没法说“超标”》

曼德拉最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为了黑人“站起来”,立志赶走白人,封锁外交,建立一个“黑人王国”。他完全没有。相反,他宽恕白人在南非犯下的所有罪行,努力使白人和黑人和解。或许在他看来,真正的“和谐”,是黑白水乳交融,而不是去白存黑。

——许骥《做一个“圣人”没那么难》

“强制种烟”事件,是“地方政府公司化”现象的鲜活注脚。当下正饱受诟病的“地方政府公司化”的现象,即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基层政府产生了独立的利益需求,并不惜利用公权力的垄断性,追求“私利”的最大化。此种模式下的政府,往往非但不是“利为民所谋”,甚至还相反,即不惜于和不耻于将百姓利益当做唐僧肉,只要有机会就啃上几口。

——郭之纯《强制种烟,赤裸裸的权力公司化》

如果没有‘对下级负责’的约束机制,履行职责就会缺少一些紧迫感;如果没有类似操作手册的‘每一项任务有具体机构承担、每一项工作有具体人负责’,考核问责再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淋不湿几个人。

——董宏君《各级党委换届工作要谨防监督“虚晃一枪”》

如今社会中一种民众取向很值得关注,就是似乎人人都有一种受害者意识,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穷人抱怨自己被社会所抛弃,弱者说自己受害,富人也觉得不安全,总觉得自己是仇富舆论的受害者,处于权力挤压和舆论仇视的夹缝中。甚至连被认为是强者的公务员和官员们,也向媒体抱怨自己是体制的受害者,压力大,公众不理解,我们都是弱势群体。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弱势群体。受害者心态弥漫的社会,必然缺乏宽容,与之对应的情绪,也必然就是愤怒感了。不平则鸣,不平则愤怒,所以,愤怒的故事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

——曹林《愤怒点为什么一再成炒作的噱头》

“披洋皮”也好,“扒洋皮”也罢,虽然未必都是国产货,但基本可以确定,卖的都是“狗肉”,其行为都是狼的行为。咱们要晓得,商人耍什么样的花招,都是为了把商品卖掉。这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有些商人通过更改外包装等欺骗手段卖东西给你,目的就是“吃定”你,什么“化学火锅”、“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都有人做得出来,“核辐射”又算得了什么!把自己手头的货卖掉才是硬道理,哪管坑了你的健康。

——椿桦《“披洋皮”与“扒洋皮”的都是狼》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