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体现在实践过程中的中国式民主

tebiebaodao 2011-04-02 15:20:17 (文/许晓青 华春雨 编辑/萧虞) 总第127期 放大 缩小

 

被称作中国民主“窗口”的两会落下了帷幕。今年的会议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等均实现有法可依。

 就在两会开幕前,中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内容涉及取消13个死刑罪名、加重食品安全犯罪刑罚、危险驾驶和恶意欠薪入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于沛认为,从法条的细节修订,到里程碑式的法律体系形成,都形象地说明中国对于民主的理解和诠释——顺应民意、汇集民智、维护民权、以人为本。

这是通过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做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中国式民主的“复合神经系统”。

人民的意愿通过这个系统反映上来,他们的权益在此基础上得到维护。

2008年末,醉驾致4死1伤的孙伟铭案曾轰动全国,成为中国民间呼吁“醉驾入刑”的催化剂。孙案发生后的两年多,中国醉驾恶性案件仍在飙升。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法将飙车、醉驾列入犯罪行为。

人们认为,“醉驾入刑”这一看似简单的修订,正是中国民主法制体系回应民意的表现。

全国人大有3000多名代表,代表着13亿人。人口仅有几万人的京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他们是中国式民主的推动者、实践者,让这个系统保持活力。

出生于1977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是“恶意欠薪”写入刑法及建立欠薪追讨机制的推动者之一,她来自中国多达2.4亿的农民工群体。这些农民工进城打工,一年辛勤劳动,有时却拿不到工钱。中国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在有媒体“围攻”的场合,朱雪芹都会大声说话,全力表达意见。“我想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朱雪芹在一次与记者的10分钟通话中,12次提到“立法”这个词。从设立农民工薪酬保障金制度,到预防农民工群体职业病,朱雪芹最希望的就是把关系到民众生老病死的事情,通过“法”来解决。

  创造了新中国立法史上审议新纪录的《物权法》,共经历七次审议、听取上万条建议,这关系到成千上万人在改革开放中获得的财富,得到切实的保护。

食品安全是令不少中国百姓不安的问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先后有3000多人次在5年履职期间不断提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议案和建议,最终催生《食品安全法》出台。

全国人大代表姜健的一份“万言议案”,成了促成《社会保险法》最终提交审议的因素之一。这部法律从1993年开始起草至今,终获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很大意义。

“作为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写进议案的应该是群众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姜健说。在20多年的代表履职历程中,他所参与的基层调研近3000次。

于沛的看法是,民主作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东西方人民都在追求,由于每一国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不同,所以实现民主的形式各有不同。

 此间一些观察家认为,民主好不好,关键不在概念,而在于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顺应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是否能让人民获得幸福和尊严。

于沛说,中国式民主处在一个变动发展的过程中,还在不断完善。“要承认的是,中国用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模式取得了目前的发展成就,这无疑是对民主的了不起的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民主探索和实践过程。它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十年动乱结束后,渴望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普遍心愿。

1978年适逢大旱荒,生存本能使小岗村农民将个人安危和政治风险置之度外,在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结果小岗村一年就越过温饱线,还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

小岗村的主张,是广大农民的民意,不久后它就被国家用政策确定下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这一重大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阶段,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今天,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承包制仍是必守的政策“底线”。

通过不断地把人民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变作政策、法律来推动实现,30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中国的贫困人口比1978年减少了两亿多人,比例下降20多个百分点。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都认为,近30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CNN的一篇报道说,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史上最快速度的社会变革,民众对通胀、失业、房价、教育和医疗存在抱怨,贫富差距也加剧了社会矛盾,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生活是满意的,因为中国进行的是一项惠及了绝大多数人口的经济改革。

 此间观察者认为,本次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也是体现人民意愿的宣言。

有舆论归纳,政府工作报告直接回应了十大民意,涉及物价、楼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反腐倡廉、教育医疗就业等热点问题。

此外,报告和规划,还从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地概括了中国民众希望在未来五年解决的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它们经人大代表表决,高支持率获得批准。

“‘中国式民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于沛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此间观察家认为,这表明,从实践过程看,中国的方式,具有使中国经济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繁荣、使人民幸福得到最大保障的现实基础。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