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后悔了吗?

zhuantibaodao 2011-03-12 20:26:46 文/赵怡雯 编辑/萧虞 总第123期 放大 缩小

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频创纪录。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29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首发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达到41个,其中2010年前11个月共有34家,12月截至29日已经有7家,呈现“扎堆上市”现象。然而,并非所有中国赴美上市的公司都对最终的募集额满意。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不仅要“适度”还应该“适当”。

外资背景密不可分

2010年对于中国IPO市场而言,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IPO,都是战绩辉煌的一年。对此,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段宁宁指出,“对于企业而言,赴美上市,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外资推动企业进一步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与竞争力。”

另外,段宁宁强调称,“如果关注一下在美国市场上市的VC/PE机构,就会发现赴美IPO的背后与大量的外资机构介入不无关系。”据悉,赴美上市的企业往往有多家外资机构支持,虽然外资机构可以募集人民币基金、或者直接通过美元基金在境内市场退出,但是因受到政策和具体操作上的多方限制,在境外市场上市往往是外资机构更为偏好的选择。

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主要集中的行业分别是科技、媒体及通信、教育、医疗卫生、新能源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美国投资者对于这些具有中国概念、且经营模式又熟悉的企业会更为青睐。”段宁宁指出,以优酷和当当为例,就是美国投资者耳熟能详的Youtube和Amazon中国版,他们熟悉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空间,因此也容易在美国上市成功。此外,国际上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以及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中国的经济恢复力也较为认可。

估值难抵境内市场

201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频频成功,但对于许多处于传统行业的中国公司来说,与在香港或内地以及美国上市的同行业公司相比,他们在美国的股价就大打折扣了。对需要筹集资金并正考虑出售股票的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美国筹不到足够的资金,而在其他地方就可以。甚至有媒体报道称,部分中国公司已经开始“后悔”赴美上市的决定。

“中国的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可能境内投资者认为这些企业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然还是缺乏竞争力。因此这样的企业,要么选择在国内市场上市,要么即使在海外上市,整体估值也会偏低。”段宁宁指出,“按照股票定价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成长性、未来盈利能力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而如果美国市场、美国投资者不认可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很可能造成估值与同业水平相比偏低。”

相比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所带来的50倍至60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企业赴美上市很难获得如此高的溢价,但企业选择上市并非单纯为了“圈钱”,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上市地点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于不同企业的诉求,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也并不是完全从市场估值、从市盈率出发。段宁宁指出,“在美国上市意味着进入了全球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一,能够吸引国际投资者,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些都是在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上所无法获得的。”

国际板“取代”需时间

相对中国企业的频繁走出去,境外企业走进来的速度就没有那么快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国际板迟迟不露面。那么,上海国际板的推出,能否在获得外资企业青睐的同时,提供给那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个国际舞台呢?

对此,上海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认为,“国际板的开启可以为那些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回家方式。”北京一位消息人士认为,国际板将会允许公司直接以人民币出售股票,而非以外币筹集资金,然后与外国交易所监管机构协商让其在该国上市。

“如果国际板启动,可以认为是给金融市场、融资环境更为多元化加了砝码,而且也的确提供给了中国企业多一个选择,但是否真的会因此而使本来想海外上市的企业决定在国际板上了,这个不一定。”段宁宁指出,“即使国际板开启,也需要一些时间给境内外投资者、企业去了解和适应,国际板本身也需要时间不断完善、不断磨合,比如现在的创业板,一年来也是处于不断磨合和完善的阶段。因此,国际板如果要真的转变企业赴美上市的意图、甚至取代企业赴美上市的选择,至少短时间内不太可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