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遭调查 主要针对“借壳上市”

zhuantibaodao 2011-03-12 20:25:10 文/沈汀 编辑/萧虞 总第123期 放大 缩小

2010年底,优酷网、当当网同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据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协会(简称COLCA)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000多家,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4万亿元人民币)。而据美国主要市场的不完全统计,具有中国背景的在美上市公司已达约500家。中国公司频繁在美国上市,标志着更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但是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前不久,在美国“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就面临着一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起的调查兼整顿。

整顿行动已经开始

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开始就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反向收购”行为进行整顿。相关执法部门和公司财务部已展开大范围调查,试图摸清由美国会计师、律师和银行家组成的人脉网是如何帮助几十家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的。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查个别中国公司是否存在会计违规和审计不严的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类似的调查可能或多或少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进程,但考虑到美国投资人对中国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热情持续高涨,这样的负面影响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据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展开的调查2010年12月20日已经有了结果,一家受到起诉的加利福尼亚州会计公司摩尔已与当局达成和解。监管部门表示,摩尔公司审计通过了中国一家能源公司的“欺诈性财务报告”。这家中国公司2005年登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除此之外,摩尔公司还审计了多家此类中国公司,涉及生物、机械等行业。

还有报道说,美国众议院的金融机构委员会也正在幕后做准备,并可能会在2011年举行有关中国公司会计问题的听证会。有金融证券界人士担心,一些公司假公济私和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已经极为普遍,而薄弱的国际准则让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逍遥法外。

主要针对“借壳上市”

目前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IPO,也就是首次公开发行。另一种是“反向收购”上市,即通常所说的“借壳上市”。反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壳公司)的股份来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它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相对于IPO,“借壳上市”无论是在时间或成本上都较为经济,风险也较低。“借壳上市”不需要经过漫长的登记和公开发行的手续,因此大约只需要5至6个月的时间就够了。IPO需要的时间则较长,通常需要一年或以上才能完成。此外,“借壳上市”的费用要比IPO的费用低得多。通常IPO的前期费用至少要100万美元,而“借壳上市”只需支付“买壳费”及股票推动费等其他杂费。据了解,一般美国空壳公司的售价为15万至35万美元,再加上其他有限的费用,“借壳上市”只需要五六十万美元便可完成。

因为监管和时效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有不少外国公司都试图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在美国上市,而美国也有很多机构专门在中国及其他国家从事这类中介业务。

一般来说,“借壳上市”的公司都是些规模小、成长性好的公司,通常收入微薄。而这些公司的会计方式和公司管理状况也和美国投资者熟悉的一般企业有所不同,甚至让人感觉充满了一些“神秘色彩”。

在越来越多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背景下,美方最近开始针对中国公司“借壳上市”采取“严打”之势展开调查,这可能并非什么好兆头。美国国际战略与投资公司就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这一举动对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也就是对于类似的中国公司上市今后要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不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不过,有华尔街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的调查可能会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在短期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就长期而言,类似的小公司和成长性好的企业来美国上市的需求还是会持续增长。只要相关监管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而这些公司的上市估值仍能保持“较低水平”,中国的这些小公司在美国市场依然是充满吸引力的。另外,只要中国整体经济走向持续向好,此类针对中国公司个体展开的调查也不会对投资人对于中国公司整体的投资信心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

有分析师表示,美国众议院金融机构委员会对于此事的介入究竟会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尚不得而知,因为无法预料美方的类似行为会被做出怎样的政治解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