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反思“过度消费”现象:今天我们该怎样花钱?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3 《瞭望》 总第036期 放大 缩小

反思超前消费:发展中国家需要适度消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度消费现象经常可见——有的消费超过了经济实力之“度”,比如每月收入2000元却花了3000元。有的消费超过了工作实际需要之“度”,比如一个单位20个人,却要建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有的消费超越权力之“度”,比如利用公款去吃喝、娱乐、旅游。

专家指出,过度消费超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加剧了资源破坏,导致了资源浪费,是一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并殃及子孙生存权利的消费模式,应该遏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宜对过度消费现象有过专门研究,在他看来,过度消费行为在我国当前主要有三种突出表现和类型: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

 李青宜指出,超前消费是指消费者或为了提前享受,或为了追赶潮流,或为了某种虚荣,往往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度,超标准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与购物水平。诸如购物中追逐新鲜的、奇特的、名牌的商品;在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房子不但要新的,而且要大的,甚至还要豪华的;家具要高档的,进口的;刚刚脱贫,就成了疯狂追逐高档轿车一族,或成了如痴如醉的旅游者,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人过度消费时,有些人却消费不起,甚至生活困危。专家指出,基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面对严峻的资源挑战,我们必须要遏制过度消费,提倡适度消费,讲求消费效益。而且,过分地、习惯性地超前消费,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长此以往,这种“拜物教”式的消费方式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西方国家出现过的那种“物质丰裕,精神痛苦”的现象应引以为戒。

反思奢侈文化:节约型社会拒绝炫耀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奢华的炫耀性消费常常“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某大款的儿子结婚时,包下整个一座豪华酒楼,一连喜庆数日,婚礼耗资数百万;有的富人花数万元高价买宠物,且声言不要国产的、专要进口的,总觉得牵一个高价犬、洋犬出去遛,狗有身份,主人才风光;更有甚者,有的阔佬点一道菜就是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不管自己的肚子能否装得下,也不管最终浪费多少,只要能出风头,只要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只要能“镇”住与他比阔的人,就觉得有面子。

在我国大众消费品领域,近年来奢侈指数也一直在攀高——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豪华办公楼和楼堂馆所处处可见,中国人购买的劳斯莱斯数量超过了日本。奢侈品消费的数据显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

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宜指出,炫耀性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炫耀性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人消费的需求,而是通过一种消费方式向周围的人表明:我有钱。那些比阔斗富的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取得一种心理满足。

李青宜指出,炫耀性消费往往打乱正常消费秩序,误导消费方向。在某种意义上,炫耀性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财富的严重消耗,还助长了社会上的消费主义风气和享乐主义思潮,其示范效应还加剧了社会上的两极分化和穷人的失落感。

专家呼吁,“奢侈文化”与建设节约性社会背道而驰。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来遏制炫耀性消费,杜绝攀比式消费,使消费回归文明。

反思病态消费:和谐社会呼唤健康消费

李青宜认为,病态消费不同于高消费,它是一种非理智的反常消费,也是一种畸形消费。病态消费往往集中在极少数暴富而又素质低下的人群身上。

病态消费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其种种表现往往匪夷所思、不可理喻。有的暴富者,儿孙刚刚出生就给他们购置高级住宅;还有人正值壮年就看风水、买坟地把墓修好,把活着的与死后的事一并操办,企图一劳永逸,阴阳两齐美。

媒体曾报道的有关这种消费方式的两大新闻震惊了全国,把这种消费方式的奢侈与丑陋推到了极点。

一是“黄金宴”。所谓黄金宴,就是一种把进口的纯金箔洒在高档食品上的菜式。一位富豪宴后还津津乐道地说:“黄金制作的菜式使满屋生辉,我脸上也有光。”李青宜说,原来他们是以这种奇特畸形的消费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富贵与荣耀,但这种失去理智的“创新”连国外的一些亿万富翁也是不屑一顾的。

二是“人体盛”。所谓人体盛,就是把美女人体当盛菜的盘子,然后一群贪婪的食客每人一次至少花数千元以上来品尝这种食、色双重的“美味”。在李青宜看来,这是一种低级、无聊之极的消费方式。

李青宜指出,病态消费危害极大。它尽管是先富阶层中的极少数人所为,但他们挥霍无度、无理智、不道德的消费行为,往往容易败坏整个先富阶层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反思快乐哲学:快乐不是消费的唯一目的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温饱的解决使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开始了新的思考。有人认为,消费等同于快乐,认为只有消费才能带来快乐。快乐更被一些人标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指出,这正是快乐哲学的“谬论”。快乐哲学主张:人活着无一例外地主要动机是追求快乐。如何追求快乐?答案就是消费。郑也夫在他的《批判消费反省快乐》一文中指出,快乐哲学的这种观点太过于简单看待人生了。消费不意味着快乐,花钱也不一定就会幸福。

高消费者快乐吗?看看他们的生活:在信用经济时代,不少人热衷于“喜刷刷”,却因为对自己的消费能力估计不足而沦为拆东墙补西墙的“卡奴”,很多“负翁”更因为心理压力大而成了心理咨询室的“常客”。

大把花钱幸福吗?看看生活中一些过度消费产生的后果——

“换机时代”:手机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成为追求时尚的“形象代言”,每推出一个新功能都会带来一个“换机时代”。按每个用户三年更换一次手机算,我国每年有二亿块电池和一亿个充电器变为垃圾。

“过度装修”:我国60%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过度装修”问题,每年造成300亿元人民币的浪费。“奢侈餐饮”:每家餐馆每天倒掉50公斤剩菜,全国一年在餐饮上的浪费就达600多亿元。

有学者指出:现在的中国市场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文化。对中国人来说,财富的拥有才刚刚开始,如何学习使用这些财富,同样是刚刚开始。怎样花钱才会更幸福?树立正确的消费文化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李青宜指出,当前,遏制过度消费行为,提倡健康的、绿色的消费方式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除了要提倡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外,还要利用经济手段、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缩小社会差距、调节贫富矛盾、控制过度消费行为。

百姓感受涨价之痛

时下的物价,不仅正成为学者和官员利用统计数据做武器的争论,更是普通百姓当下最热门的问候语,尤其是针对接连不断的食品涨价——“还有什么没有涨?明天还会涨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们正经历着自2004年以来最强的一波涨价浪潮。

"可不能再涨了" 9成民众对物价上涨有切身感受

北京家乐福双井超市:一位中年妇女看着21元一斤的鲜猪排直摇头。她说上高中的儿子正在长身体,最喜欢吃排骨。以前买5斤排骨最多花60元钱,现在要100多元,涨得太高了。

上海退休工人徐雅卿:“现在我们炒菜放菜油,只能像用麻油一样滴几滴。”徐雅卿掰着指头向记者诉说日子的变化:“过去家里常做红烧肉,现在是炒个毛豆肉丝,加几根肉丝添点荤味,买一斤猪腿瘦肉,要吃一个礼拜”……

“原来买菜一个月多说三四百元,现在已经超过五百了。”长春市民张雪家里三口人,每个月总共两三千元的收入,本轮物价上涨已经让她感受到了压力。

农副食品价格已经对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记者在合肥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一个特殊的群体——拾菜大军。

 

国家一系列举措平抑物价

温家宝强调,近几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工业快速增长,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基础是雄厚的,保障供应,稳定市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于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紧张引起价格上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食品价格上涨 国务院 要求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

根据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各地将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发改委:从快从重处理乱涨价 严肃查处哄抬价格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开展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强调对查出来的乱涨价案件,一经核实,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绝不让违法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

发改委要求各地切实做好稳定价格总水平工作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针对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市场价格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的出台,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切实做好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工作。

工商总局紧急通知:进一步加强猪肉市场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商、发展改革委、公安、农业、商务、卫生、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猪肉市场管理……

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水平不因物价上涨降低

记者从劳动保障部了解到,劳动保障部已要求各地通过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确保最低工资实际水平不因当地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而降低,并随经济增长逐步提高。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水平不因副食品价格上涨而降低

民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妥善安排好城镇低保家庭生活。

商务部:采取三项措施缓解国内肉蛋价格上涨

王新培说,针对近期肉蛋价格上涨情况,商务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市场监测,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每日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各地肉蛋货源、价格情况。二是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发布肉蛋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积极补栏,引导居民消费。三是完善细化保障市场供应预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