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CPI上涨:中国经济成长之惑?

tebiebaodao 2010-12-10 18:11:03 原松华 总第036期 放大 缩小

肉价上涨、蛋价上涨、食用油价格上涨,2007年中国经济中最受瞩目的词汇非“物价上涨”莫属,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上半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达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攀升至4.4%;与此同时,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GDP增速达到11.9%。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产品价格也接连出现新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经济,已经呈现着农产品全面涨价的趋势,CPI的持续攀升是否会引发上世纪90年代的严重通货膨胀?对于整个经济形势会有什么影响?在夏季召开的“2007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分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农民也应该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成果

价格变化特征:五升、一平、二降

CPI表现为消费性商品与服务价格,反映宏观运行中的通胀和紧缩,是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指标。我国CPI的构成包含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八大类产品价格,在八大类产品中CPI权重最高的是食品,其权重为32.7%,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将推动整个CPI上涨。   

 “具体分析,八大类商品价格有五升、一平、两降的特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五升”是指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居住价格上升,“一平”是指衣着价格同比持平,“两降”则指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下降。上涨的五类商品中食品上涨了7.6%,意味着今年上半年CPI上涨3.2%中有2.3%比重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中又主要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与鸡蛋价格的上涨。单就猪肉来说,其价格上半年上涨30.8%,5月份上涨42.7%,6月份上涨59.8%。

“国内食品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国际因素导致的,与能源的上涨也有一定关系,如美国将玉米变成能源,推动国际玉米价格的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主任陈道富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从国内情况看,粮食供求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猪肉价格上涨有其特殊性,与去年猪肉价格处于历史低位、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猪疾病控制等因素都有关系。”

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看来,肉禽蛋价格上涨不是因为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而是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最近几年粮食涨价导致饲料涨价,所以农民减少了饲养量。2006年全国生猪存栏量比上一年减少了1000万头,由于禽流感禽类的供应量也随之骤减。 

卢中原认为,上半年消费物价按月环比计算,三、四月份为负增长,五、六月份涨幅仅为0.3%和0.4%,只是小幅上涨,核心消费价格涨幅仅为0.9%,也相当低。而且,2006年CPI只有1.5%,今年CPI上升至3%或4%不会对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明显影响。近两年600种主要商品70%以上属于供大于求,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另外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这都是经济向好的表现。

从猪肉的价格分析,1980年猪肉价格是2.5-3元/斤,今年是10元/斤,也就是27年间猪肉价格涨了3倍左右。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0元,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1759元,较1980年增长了24倍。也就是说,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涨幅远远落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 

城乡二元结构思维一个必然的特征是,农产品局部的过剩或滞销、农产品生产阶段的价格剧烈波动,并不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只有当价格波动扩散到城市市场时,政府才会采用行政手段稳定价格。

在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如何保障?

“因此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的战略高度上分析物价上涨的问题,既要关心农民增收的问题,又要稳定价格。”在卢中原看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分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农民也应该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成果。

 

姚景源:农产品价格上涨没有可持续性,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大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3%,增速创出10年来同期新高。其中靠出售农产品的比重达884元,比去年同时期增长130元,这其中有24元是靠农民出售农产品量的增长实现了增收,106元是靠价格提高实现增收。也就是说,有82%的比例是由于价格上涨使农民直接受益。 

姚景源也表示,肉禽蛋价格上涨直接受益者是农民,这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所以要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价格上涨。”

“当然,政府要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在校困难学生的补贴工作,”卢中原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加快,CPI上涨比较温和,并没有影响经济的总体走势,要保持经济平稳良好的态势,特别是要想让农民从务农种粮中增加收入,就要容忍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 

温和通胀 不会重蹈1994年覆辙

今年6月份CPI 攀升至4.4%,创33个月以来的新高。 

1992年至1994年中国经济在高位运行、但是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今年中国经济却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态势。从1990年至今,每年经济增速超过10%的连续周期有两轮:一轮是1992年至1995年,另一轮是2003年至今。1992年到1995年的4年中,CPI年平均增幅为14.58%,1993年甚至达到24.1%,是明显的通货膨胀。而从2003年至2006年,CPI平均为2.1%,加上今年上半年CPI平均也不会到3%,还不到1992-1995年的七分之一。今年上半年的CPI是近两年多来的最高点,但它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不是全面的物价上涨。

1992年至1993年出现了严重通胀,而目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严重通胀,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速度。199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44.4%,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率61.8%,2003年至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7.7%、26.8%、27.2%、24%,呈逐年回落的趋势。2006年比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降低了24.4个百分点,2006年比1993年投资增长率降低了41.4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率逐年呈下降趋势,意味着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姚景源看来,2003年至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从12万亿跃升至21万亿,四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波幅为1.1个百分点,而1992年至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波幅是4.2个百分点,“这两个波幅的差异说明2003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强,这与宏观调控有重要关系。”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的核心CPI是0.9%。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要看其核心CPI, 核心CPI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经济没有进入全面的通货膨胀。”姚景源说。 

在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看来,3.2%的CPI增幅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是一种良性的温和通胀,并属于良性上涨区间的下限。

央行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中国总体供求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像短期经济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人民币缓慢的升值也会抵消价格上涨的因素。但也有其不利因素:其一,世界范围的价格上涨带动各国价格上涨,比如能源石油原材料,印度CPI已达7%左右;其二,食品占CPI的三分之一,如果继续保持高位不下降,不排除传导到其他行业。像能源价格,水、煤改革价格月环比在上涨,“对通胀不必过分恐慌,但要保持高度警惕。”

“从国内的情况看,粮价上涨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一定压力,但却是可控的,目前还没出现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说,“扣除食品价格后的核心通货膨胀,更多地反映了需求因素,涨幅并不高。由于食品价格和工资的上涨,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胀。”

 

陈道富:扣除食品价格后的核心通货膨胀,更多的反映了需求因素,涨幅并不高。由于食品价格和工资的上涨,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胀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称,从加工企业看,生产效率也没有改变,每年平均收入在15%。1999年至2003年工资增长率在10%-12%,目前仍然保持这个态势,最关键的是企业生产效率增长高于工资增长,这使产品越来越便宜,电子产品价格是负2%增长,因此中国经济有结构性通胀的压力。

“对于我国当前的通胀来说,加息并不能解决,而且现在的通胀还属于可控范围,仅是某种产品价格的上涨。如当前的猪肉价格上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供给面导致的通胀,更需要使用其他供给方面的政策,如财政政策等来解决,而不是货币政策。”陈道富说。

由于供给所带来的物价上涨和由于需求所带来的物价上涨解决的方法是不同的。农产品有重要的生产规律,就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本期产量不足会导致价格上升,这种强烈的市场信号传导给农民后,会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量的增加,也就是市场能起自发调节的作用;另外,现代科技也在缩短生产周期,猪怀孕三个月生出仔猪,仔猪5至6个月出栏长到180斤,鸡的生产周期是42天就能长到4斤。

从市场的自发调节与现代科技的效果看,“肉禽蛋价格上涨没有可持续性,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大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姚景源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