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榆林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王 烨 总第031期 放大 缩小

走进“中国的科威特”

外界最熟知榆林的称号恐怕就是“中国的科威特”。科威特是中东著名的石油产国,经济基本上以石油为主,是世界上著名的富国。而榆林,中国政区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即使在陕西省政区图上,也是一个位于最北部的、并无突出特征的地级市,这样一个地方,何以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榆林,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域衔接陕晋蒙宁甘五省区,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353.41万,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子洲、清涧、吴堡12县区。全市以斜贯穿越的万里长城为分界,呈现出两种鲜明的地貌风格:北部是辽阔苍茫的大漠风光;南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风情。

黄河莽莽自昆仑,物华天宝收榆林。上天似乎是公平的,在让南黄土北沙漠的恶劣环境考验榆林的同时,也在榆林的地下埋上了足以令世人惊叹的宝藏。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你真的很难相信,这巨量的资源竟为榆林一市所独有。

初步探明,榆林市矿产资源有8大类48种,尤其是煤、气、油、盐等能源矿产,组合配置好,为国内外所罕见:

 煤:全市含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4%,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406亿吨。有学者指出,榆林的煤炭资源相当于50个大同矿区、100个抚顺矿区,与俄罗斯的顿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并称为世界七大煤田。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榆林境内形成了三个不同地质时代的煤田,即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煤田。石炭二叠纪煤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府谷、吴堡一线,总储量60亿吨。三叠纪煤主要分布在子洲、米脂一线,总储量0.33亿吨,侏罗纪煤主要分布在榆阳、神木、府谷、横山四县区,含煤面积2456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400亿吨,煤类主要为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煤质具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优质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靖边、横山、榆阳、神木、米脂等县,为陕甘宁天然气田的主储集区。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含油面积2300平方公里,储量占陕西省总量的43.4%,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榆林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属侏罗系和三叠系含油地层。

盐: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全国最大的岩盐基地,境内有土硝盐、井盐、湖盐和岩盐。湖盐主要分布在定边境内,共有天然盐湖14个,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100万吨。岩盐主要分布在榆林东南部,为奥陶纪盐田,预测储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4亿吨,占全国岩盐资源总量的26%,是国内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内陆盐田,氯化钠平均含量在95%以上,为高纯度一级品。若开发食用,可供全球食用20万年,是国内最大的盐矿。

据估算,榆林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高达46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如果按平方米来计算的话,平均每平方米地下蕴藏着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140吨盐和115公斤油。如果按人平均的话,每位榆林人拥有1300多万元价值的资源。

另外,高岭土,预测储量30亿吨,探明储量6.8亿吨;铝土矿,预测储量1亿吨,探明储量2319万吨;石灰岩,探明储量1385万吨;石英砂,探明储量217.5万吨。此外,榆林水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且与煤炭等能源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宜于建设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

能源基地初显现

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一条“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消息,使榆林第一次走进外界视野,全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陕北。也是从那时起,榆林开始以资源大市走向世界舞台,同时也承担起了建设中国能源新基地的历史重任。

榆林能源开发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1)从八十年代后期到1996年,属开发准备阶段。主要是全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在深入进行煤田地质普查、精查的同时,相继发现了世界级的天然气田、油田和巨型岩盐等矿产资源。期间引进神华集团开发以大柳塔为中心的神东矿区,培植了现代化开发的基点。

(2)从1996年到2002年,属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阶段。1998年,原国家计委批准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规划。1999年,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榆林市政府坚持打基础、兴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服务体系。资源勘探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一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进一步引进了长庆、鲁能、力诺、银河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大规模投资开发能源化工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3)2002年以来,属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坚持“三个转化”工作思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谓“三个转化”,就是大力推进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全面提高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2007年开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已进入了科学发展、全面实施阶段,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能源资源大开发的带动下,榆林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增长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一座现代化的新型能源基地在西北大地迅速崛起。

从能源开发进入正式启动阶段开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就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稳定”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地建设全局,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加快、做大、建好”六字方针,坚持“三个转化”,按照“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集群发展、技术现代、环保节约”的新型工业化思路,以能化产业为主体,装备制造和加工业为两翼,建设“人”字型千里工业廊,着力打造“两区六园”,发展以煤、油、气、盐、电、化、材七大产业为主的能源经济,努力做强榆神府煤电化载能产业、榆横靖定油气化产业以及榆米绥盐化工业三大发展轴,不断延长煤电载能、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辐射带动城市、生态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新格局,实现能源化工基地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2006年,全市实际生产原煤1.16亿吨、天然气65亿立方米、原油536万吨、甲醇65万吨、盐29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实现能源化工产值350多亿元,其中增加值28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5%,能源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榆林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气东输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新型能源接续地、中国第一产能大市。

筑巢引凤创伟业

为进一步加快榆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榆林的建设中来,榆林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环境,着力改善榆林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榆林承接国际和东部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全市已建成公路总里程2.3万公里,其中等级以上公路6771公里,高速公路328公里,在建高速公路328公里,外运能力6000万吨,初步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到今年九月底,东西南北高速路网全部贯通,将建成榆林连接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兰州、银川、北京等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铁路已建成三条,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太原至宁夏中卫、银川铁路和西安至包头复线已正式开工建设,“一纵两横”、通江达海的铁路网络将很快形成;航空,现有航班每日往返西安、北京,年客流量5万人次,2008年将建成榆林4C级机场,开通榆林至东南沿海大中城市航班,将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由于榆林是相对缺水地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工程的水源工程建设显得犹为重要,目前榆林的水源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工业企业的用水有了完全保障。李家梁水库、瑶镇水库、中营盘水库已经建成,采兔沟水库、香水供水工程正在建设,定边引黄供水二期工程今年将开工建设;王圪堵水库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有望下半年获得核准正式开工;朱盖沟水库以及府谷岩溶水、黄河漫滩地下水引水工程、黄河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榆林电网目前与西北网联结,已建成延榆神330千伏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主网架覆盖全市。榆林还是陕西第二大通讯枢纽,济银、西呼两条国家一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通讯手段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将建成连接晋陕宁蒙毗邻地区的信息中心和陕西第二信息枢纽。

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2006年,榆林市委市政府调整和加强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加强领导,使之真正成为统一领导协调全市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建设的职能机构,打破了原有的区域、部门分割,解决了统一领导不力、综合协调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有效改善了投资软环境。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活动,实行了市级现职领导包抓责任制;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出台了《榆林市投资促进政策》和《榆林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激励办法》,使项目推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健全和完善了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项目建设情况;全面推行重大项目特派员制度,跟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榆林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5149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实际到位91.63亿元,在省内仅次于西安市。新引进外资企业31户,累计达到199户。今年4月份,在第十一届西洽会上,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6个,投资总额446.8亿元。启动了榆林二类陆路货运口岸建设工作,全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7088万美元,增长16.1%。现已有6户世界500强、14家国内上市公司、2家国外公司在榆登陆。美国陶氏化学、英美资源集团、壳牌集团、正大集团、南非沙索公司、香港益业集团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神华、华能、华电、中铝、中盐、中化、山东鲁能、山东兖矿、青岛啤酒、天津环渤海、延长集团、陕西银河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榆林,初步落实了15个超百亿元项目,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呈现出求新、求高、求大、求快的良好发展势头。在经历了以神华大柳塔煤矿、活鸡兔煤矿、长庆大规模油气开采为代表的“九五”原料输出阶段和以锦界电厂、榆天化、米脂金泰氯碱为代表的“十五”资源初步转化阶段以后,2006年迎来了以陕西新兴的世界第一套DMTO工业示范装置、兖矿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煤液化装置和陶氏深度煤盐一体化化工项目为代表的“十一五”高度转化阶段。而随着神华、兖矿煤间接液化和兖州煤业MTP、中化益业MTO等大型煤化工项目,锦界、清水川、庙沟门、段寨等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榆横、郭家湾大型火电项目等转化程度高、产业链长、采用国际顶尖技术的能源化工项目相继落地榆林,预计到2010年,全市原煤就地转化率将超过40%,较2006年提高一倍以上,将彻底完成榆林资源开发从煤、油、气、盐等初级原料输出到电力、化工产品、高附加值载能产品输出的历史性转变。

“两区六园”布新局

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基地目标定位,榆林市积极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向基地集中。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六园”开发格局已基本形成。

榆林经济开发区已投入近20亿元用于水、电、路、信、气、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引进项目135个,总投资规模达110多亿元,将以创建西部一流为目标,按照“一区多园”的构想,为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产业示范和高效服务的创业平台;神府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16亿元,共建成工业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入143亿元,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神府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西电东送”北通道标志性工程国华锦界电厂1#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在神府经济开发区建成投运;榆神煤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省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园区规划环评大纲已通过审查,榆神矿区一期环评报告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审查,神华煤制油、陶氏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榆横煤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省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园区规划环评已通过省环保局审查批复,榆横矿区北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审查,入区榆马一级公路完成了全部路基工程,道路绿化开始施工,园区征地工作有序进行。世界上首套工业化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装置——新兴煤烯烃60万吨DMTO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拥有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兖矿100万吨煤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标志着代表当今世界煤化工的两项顶级技术同时落户榆横煤化工区,极大地提升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核心竞争力;府谷煤电载能园区利用该县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型坑口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逐步把该县建设成为特大型西电东送基地。目前,鲁能庙沟门6×60万千瓦、省投资集团清水川4×30万千瓦电厂正在抓紧建设,两个煤电一体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段寨、郭家湾两个电厂可研报告通过评审。绥米佳盐化工园区包括绥德县、米脂县和佳县,规划重点发展氯碱和纯碱产业,形成烧碱、纯碱、聚氯乙烯及塑料加工产业链。目前已建成的有金泰氯碱10万吨聚氯乙烯和中盐榆林盐化公司20万吨真空制盐两个项目。佳县盐化工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具备启动建设条件。吴堡煤焦化园区拟分为煤-电联合生产区和焦化联合生产区两部分。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补勘资料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查。目前,正与首钢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定靖油气产能化工园区目前已形成5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和150万吨的加工能力,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靖边已成为“西气东输”的中心枢纽,年输出天然气60亿立方米。规划有靖边天然气液化、炼油厂扩建等项目,目前已落实2.5亿方天然气指标。

榆林在大力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从“资源榆林”、“速度榆林”向“效益榆林”转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构建“和谐榆林”。从2005年以来,榆林全面启动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工作。先后颁布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见》、《榆林市循环经济建设总体规划大纲》、《榆林市节能降耗“十一五”规划》 等文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落实了责任,将目标分解落实到12个县区和50户重点企业,并与各县(区)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各项工作的开展。全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大了“五小企业”治理整顿的力度。积极调整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政策,争取国家先后三次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两次提高石油资源税税率,通过调整资源税收,增加开采成本,降低资源浪费;全面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整顿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强化水产业建设,组建了榆林矿业集团、资源勘探公司、市煤管总站和市水务集团公司;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涌现出了神东电力公司、榆林天然气化工厂、定边石油钻采公司、靖边炼油厂等一大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神府经济开发区已被列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区。

打造现代化能源新都

在能源化工基地的强势推动下,2006年榆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5亿元,增长17%,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增长7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4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增长4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690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094元,增长16.1%,是近年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4.53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一,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份额由2006年的10%上升到11.7%,从第5位跃居全省第二,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高位运行的特点。强市富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榆林作为陕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作用日益凸显。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榆林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化带动、信息化带动、科教兴榆和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大力发展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四大经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能源经济是构成经济强市的主要载体,是带动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经济发展首先要通过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新突破,实现能源经济的率先跨越。

榆林市提出今后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上,在继续坚持“三个转化”发展思路不变的前提下要做好产业发展三个延伸、配套建设的三个加快,体制保障上的三个建立,和谐发展中的三个协调。“三个延伸”:即在重大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借鉴国外增殖园区的做法发展地方民营企业,能源化工产业进一步向精细化工延伸、进一步向装备制造业延伸、进一步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三个加快”:即加快重大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重大项目生活园区设施的配套建设;二是加快节能减排设施的配套建设;三是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尤其是水源建设。“三个机制”:即按照“加快、做大、建好”的要求,确保基地建设顺利进行,立即着手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矿区采空区群众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能够促进“三个转化”规范性的配置资源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产业园区相对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三个协调发展”:即一是资源富集县区和资源贫乏县区的协调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和非能源化工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基地建设的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榆林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到“十一五”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将形成2亿吨煤炭、1000万吨石油、120亿立方米天然气、100万吨盐、1000万千瓦电力、1000万吨载能材料的生产能力;将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打造1000万吨甲醇生产基地,再造一个长庆;形成600万吨煤变油产能,建设3000万吨油气当量的中国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再造一个大庆。逐步把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化工基地,建成我国2l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届时,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能源新都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