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商人 印度“淘金”当慎行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张立华 总第027期 放大 缩小

可能在一些中国人的脑海里,我们的邻居印度,除了古老神秘以及近年来名气颇大的软件业外,更多则是贫穷落后、天灾频发的印象。事实上,这个有着10.3亿人口的南亚大国不仅是经济总量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过去12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更是保持在6%左右。数月前,美国高曼萨奇公司在一份预测报告中称,按目前速度推算,印度在2050年将成为美、中之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近年来,不少中国商人奔波于中印两国之间,他们仿佛一夜之间“发现”了印度这块“新大陆”。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很多人不无感叹:在印度“淘金”真是太不容易了。

中国商人涌向印度

近年常去印度的人会发现,从北京乘飞机前往新德里时,机舱里中国乘客明显增多,大有和印度乘客平分秋色之势。每年的6月是印度最热的时候,也是印度的旅游淡季,但还是有那么多中国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来印度,原来他们是借旅游淡季来印度考察市场的。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乘客需求,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已在半年前将飞往新德里的航班由以前的一周3班调整为一周4班。去年10月底,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也开通了北京到新德里的航班,现在是一周3班。自这条航线开通以来,几乎每个航班都是满员,其中大部分乘客是去印度进行商务考察的。

两年前的新德里国际博览会,中国的展位非常少,而在去年11月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参展的中国企业达到了400多家。由于中国企业来得最多,展会组织机构特意将18号展馆辟为“中国馆”,专门供中国企业使用。几年前,来印度做生意的中国人很少,新德里一家翻译公司只有1名汉语翻译就够用了,而现在这家公司虽然已有5名汉语翻译,但仍然供不应求,因而不得不经常从当地大学的中文系雇用师生做兼职翻译。

印度市场潜力巨大

 印度有近11亿人口,但大部分人家里没有一件家用电器。一是因为人们普遍比较穷,买不起家电产品,同时也因为家电市场被几家日韩企业垄断,产品贵得出奇。如果价廉物美的中国家电进入印度市场,老百姓肯定能买得起,而且也愿意买。来自广东的一家家电企业,去年第一次来印度参加新德里的国际博览会,发现印度人对中国的电视非常感兴趣,展台前每天都围满了人,询问价格、功能等。他们都很惊讶中国能生产出如此物美价廉的电视,纷纷表示想买。

如今,已经落户印度的几家中国家电企业表现不俗。TCL公司进入印度第一年就销售了30万台彩电,此后彩电销量一路上涨。印度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家用电器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保守估计每年也在3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

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印度都是一个“淘金”的好地方,因为中国商品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保证。印度人首先关注的是价格,只要价格低,就好商量。除了家电市场,中国企业在印度电信、能源、电力、基建、机械等多个领域都大有可为。

在电信领域,印度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率远远低于中国,绝大多数印度家庭和单位还拨号上网,网络终端的硬件配备比中国落后5至7年,固定电话、个人电脑和手机普及率不到中国的1/3。但印度人对电话、手机、互联网的依赖度逐步提高。为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政府去年已将外商投资限制提升至74%。印度电信和计算机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具有4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空间。

在电力领域,目前印度缺电率高达22%至30%。印度电力部计划在2007至2012年增加电力75000万千瓦,年均增长15000万千瓦。在此期间,印度电力行业的发电、输变电等方面需要投资1200亿美元。同时,印度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老化严重,设备更新和供电线路改造也需要数百亿美元的投入。中国的电力建设技术、装备技术比较成熟,在印度承接电力工程方面大有可为。四川东方、山东电建、上海电力都是在印投资比较成功的电力企业。

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现状只相当于中国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水平。未来5至10年内,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至少计划投资1万亿美元以上,每年至少需要吸引100亿美元的国外投资。2006年,中国企业在印度获得了高达33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印度市场谨慎进入

由于人生地不熟,外国企业在印度经商或者投资,都需要寻找当地代理商或合作伙伴,烦恼往往也因此而生。第一,印度代理商砍价砍得太离谱。中国人知道印度市场的承受力,本来就报价不高,但印度代理商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拦腰砍一半。他们既要低于成本的价格,又要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商品。第二,印度代理商没有时间观念。每次和他们约好时间见面,他们总是迟到,有时甚至连招呼也不打让你干等几个小时。这样不守时的人很难让人信赖。第三,在履行合同时也会说话不算数,让中国商人吃亏很多。

其实,中国企业在印度遇到的最大困难还不是这些,而是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如签证一次只给6个月,而且3个月之内必须出境一次,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影响了工程的进展。还有就是对中国企业的“政审”,中国有很多企业因为所谓的“安全原因”而被印度政府拒之门外。

中印经贸前景看好

印度工商界和绝大部分民众对政府的“排华”政策很不理解。印度工业联合会一位企业家说,中国企业来印度不仅是赚印度人的钱,更为印度带来好处,比如提升印度企业的竞争力,增加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填补市场空白,从而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等。如TCL公司在印度直接聘用人员达1000多人,间接提供就业机会7000多个,最重要的是,它让广大印度人能够看上电视。印度一家媒体这样评价道:“印度的限制外资政策使印度落后了中国几十年,这样的局面必须改一改了,不能再作茧自缚了。”尼赫鲁大学一位国际问题专家说,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担心有点多余,印度必须学会宽以待人,只有那样,才能给自己更多发展的机会。

对于印度的经商环境,中国企业家大多认为会越来越明朗,就像中印两国的政治关系一样。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2000年,两国的贸易额还只有29亿美元,但在去年就突破了248亿美元,6年翻了8倍多。一些印度媒体表示,以前印度人怎么也不相信中印贸易能达到今天的程度。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印都以大量、低薪的高素质劳动力见长,似乎更是一种竞争而非互补的关系。可现在看来,一方面中国科技研发能力正在大幅提高,产品高技术附加值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优于印度;另一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尚未消化的剩余劳力,劳动力成本不会立即大幅提升,因此中国货的综合竞争力较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