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趟着历史的泉水 走向文化的巅峰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王沫楠 总第023期 放大 缩小

在济南,几乎每一眼泉水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正是这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构筑了济南几千年特有的文化。

有人说济南有多少年,泉水便流了多少年。如同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华母亲河黄河,在济南这方土地上,人们繁衍生息靠的就是这常年喷涌不息的泉水。

济南素以泉水名满天下,素有“泉城”“泉都”的美称。汩汩清泉从地下涌出,汇集成为江河湖泊,于是千百年来的济南人便在这一方土地上依泉而居,汲水而饮,在泉水密集的老城区,甚至有着“家家泉水,户户杨柳,清泉石上流”的别样旖旎景致。

我们常说“济南泉水甲天下”,然而关于济南泉水这一说法的历史却悠久到让我们难以考证。据《春秋·桓公十八年》中“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早在公元前694年,齐国的齐襄公与鲁国的鲁桓公就曾在泺水相会。泺,就是今天的趵突泉。这是至今为止我们所看到最早的关于泉水的文字记载。在此之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在书中描述: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到了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济南的72个名泉。文学家元好问说:济南名泉七十有二。此后便有了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于钦在其《齐乘》一书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记录了下来。明初,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一一做赋。至此,济南七十二泉的名号广为世人所知。

Image

然而,济南的泉水难道就只有这七十二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据统计调查,仅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名泉136处,直至今天,除却湮没填埋的泉眼外,尚有103处保存完好。其中在金代《名碑录》中有记载的就有41处。倘若连同市郊及济南市所辖的章丘、长清、平阴境内分布的名泉一并算上,济南的泉水总数达733处之多。这个数字不单可以笑傲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济南的泉水虽然数量繁多,但却各具风采,眼眼不同。仅在古城区的四大泉群中:趵突泉的湍急沸腾,如江河喷吐翻动;黑虎泉狮吼虎啸,似倾泻的瀑布;珍珠泉晶莹灿烂,仿佛串串珍珠平地涌;五龙潭深邃古朴,像琴瑟奏出的古韵般婉转悠扬。这些泉水,或以形色,或以声音,或以传说,或以珍宝命名,有的甚至干脆唤作“无名”,别致有趣之余,更添了一抹纯真质朴的味道,像极了济南人性子里的豪爽;又或者,本就是这样的泉水才养育出了这样的济南人。

星罗般的泉水如同翡翠镶嵌在济南的大地上,千百年来日夜流淌。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泉老去,有些泉壮大;有些泉泯灭,有些泉新生。今天我们看到的七十二泉早已不是一千年前的七十二泉了,但仍有些几千年来一直停留在原地的,日复一日的喷涌奔流.尤其让人庆幸的是,被誉为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繁星如雨 清泉似玉

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2700多年前,当时由于是泺水的源头而被称之为“泺”,后又因为其泉水“正直上涌”被称为“槛泉”,民间因为其涌出水面时声形独特,也唤做“卜都”、“瀑流水”、“三股水”等等。直到宋代,大文学家曾巩才撰文为其定名为“趵突泉”。趵突,跳跃奔腾之意,三股泉水从地下岩溶洞的裂缝中喷涌而出,在水面上形成三朵雪白的浪花,仿佛一尊鲜活的水中雕塑。古往今来,游人莫不对此叹为观止,名人雅士纷纷写诗感慨:张养浩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来形容趵突泉的声势;王守仁用“惊湍怒涌喷石窦,流沫下泻翻云湖”来描绘趵突泉的姿态;宫梦仁说“夜听龙吟潜窟宅,朝疑蜃气见楼台”,何绍基写“人工天匠难窥察,万斛珠玑尽倒飞”。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赞其为“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由此,趵突泉的“天下第一泉”声名远播。

今天的趵突泉就坐落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中,是这里的主要景观之一。如果您来到济南趵突泉公园,穿过华丽的大门,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屏风就会挡住所有尘世的喧嚣与烦躁,带您进入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顺着园间蜿蜒的小道,绕过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巨型奇石,穿过曲桥亭廊,越过树影绿荫,正当心中涌起“山穷水复,柳暗花明”的念头之际,毫无预兆的,一泓碧绿的湖水便会出现在您的眼前了,在清似明镜的水面上,只有最中央的地方喷珠溅沫的涌起三朵如云似雪的浪花,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趵突泉了。泉池楼阁,彩绘碧波,奇妙而和谐的交融在一起,如果恰好正值严冬,那真是要对您说声恭喜了,由于趵突泉水四季恒温长年保持18度,冬季的水面烟雾袅袅,仿佛披了一层薄纱,相较平时更像是人间仙境一般。

倘若只是这样看着还不能满足您对趵突泉的所有幻想,那么您不妨到趵突泉畔的茶社中坐一坐,用眼前的泉水泡一杯上好的香茗,透过杯中流动的茶叶看泉水翻腾奔涌,听着导游为您介绍这泉水的典故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砍柴手不离斧,但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有一天双亲突然得了重病,但鲍全却没钱请医生,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一心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多老百姓。那时济南没有泉水,遇上旱年,连煎药的水也没有,为了让那些买不起水的穷人煎药,鲍全每天早起去担水。一天,鲍全在担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这位老者为干爹。干爹看鲍全一天到晚为穷人治病,忙得连饭也没空吃,就说:“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鲍全拿着干爹给的拐杖,历尽艰辛,来到泰山黑龙潭,却发现这里原来是龙宫,干爹是龙王的哥哥。龙王送了鲍全一支白玉壶,里面的水永远也喝不完。鲍全回去后,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听说了这事派人来抢,鲍全把壶埋在了院子里。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壶,却怎么也搬不动,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股大水,溅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现一眼泉水,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为了纪念鲍全,把这泉叫宝泉,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喝完茶,请您继续向前走。园中的泉水远不止这一处,除趵突泉外,还有漱玉泉、金线泉等众多大大小小的泉眼。在趵突泉东边的不远处就有一泓碧水,从地面涌出好似一面明镜,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边缘柳成荫,泉水清澈见底,水石相击,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出嫁前就曾在这里对泉梳妆,漱玉泉也由此名声大振。顺着小路再走不远,您就能看到同为七十二名泉之一的金线泉,它以泉池中时时出现一条飘忽的金线般的水纹而闻名。北宋散文家曾巩曾这样描写她的景象:泉池水面上的"金丝不定",宛如在冰蚕丝织的薄薄白绢纱上画成的一缕金钱。如若是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弯弯的新月印在波中金线上,好似银弓绷上了一根金弦,所以有人形容金线泉为“月照灵漪巧上弦”。

至此,趵突泉泉群的清流就缓缓流出了趵突泉公园,在集合了附近的黑虎泉群及珍珠泉群后,汇流向北,在城北洼地蔓延开来,于是,便有了这风情万种的大明湖。自然天成是大明湖最大的特点,它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大名胜。由于它的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岩层,所以湖水可以长年保持一定的水位,达到“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大明湖湖面浩渺,光大小岛屿就有六座之多,倘若在盛夏时节,撑一叶小舟泛波湖上,水面波光粼粼,水下草动鱼跃,身边荷花成片,岸上垂柳围绕,真仿佛置身画中一般。到了湖心,站在历下亭中举目四望,一排排楼台殿阁隐身在绿树浓荫中,在柳枝的轻拂下若隐若现,依稀一个个害羞的少女对着明如镜面的湖水整理梳妆。您再转身向南望,不远处那层层叠叠的青翠便是千佛山了。山上梵宇僧楼与苍松翠柏高低相间,红的绿的一起倒映在湖中,楼台树影,格外光彩。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形容千佛山水中倒影的奇景“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有人说济南的山就像大海波涛的起点,一路翻腾雀跃到百里之外的泰山便达到极致;也有人说济南的山是泰山的女儿,像是翡翠雕成的美人儿像。也许,只有映在大明湖中的千佛山才是最纯粹的吧,没有成就了谁,也不是谁的繁衍,只是安静的矗立在那里,留给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绝妙景色。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尝过了趵突泉水,游过了大明湖,看过了千佛倒影,我们便慢慢触摸到了济南的历史。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在济南这座有泉有湖有山的城市里得到了最完整的诠释。如果可以,我们不妨以济南为原点画一条长长的时间轴,从四千年前一直沿到今天,于是,您在这条或许可以称为历史长河的时间轴上,便会看到这样一番有趣的画面:大舜在历山下耕田;齐鲁两国的国君在趵突泉边谈判;扁鹊在山野间遍寻草药;邹衍在星空下反复论证他的阴阳五行学说;房玄龄在苦读中等待他的伯乐;秦琼挥着金锏在这里成就一番霸业,就更不用说宋代词坛豪放婉约两派的领军人物辛弃疾和李清照了。然而活跃在这条时间轴上的还远不止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从古至今,无数名人雅士或暂留,或久居,纷纷在这里挥毫泼墨,对济南的风光大加赞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济南与诗文似乎总是特别的投缘,也许是源源不绝的泉水特别能够激发诗人的灵感吧,那“平地喷出三尺雪”的趵突泉,那仿佛虎啸龙腾的黑虎泉,不正象征着诗人的才华横溢吗?而那气泡如珍珠般摇曳吐露的珍珠泉,不正像诗人珠玑般的诗句吗?可以说是济南的泉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诗人又以一篇篇佳作壮大了济南的名气。

与《春秋》并列于五经之内的《诗经》是中国现有年代最为悠久的诗集,看这上面的记载,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诗人对济南的景色做赋加以赞赏了,这便是收录于《诗经·小雅》中,谭国大夫所做的《大东》。后来,在文化空前繁荣的唐宋时期,济南,也迎来了一个个诗意盎然的春天……

诗人李白畅游在大明湖中时,唱出了“湖光摇碧山”的佳句;杜甫与大书法家李邕在历下亭饮酒赋诗,写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传颂千古的名言;宋人黄庭坚在遍游济南风光后,毫不吝啬的赞到 “潇洒济南似江南”;一代文豪欧阳修在舜泉边感怀古人后,刻下了自己的《舜泉诗》;诗人曾巩旅居济南时留下了描写金线泉的名篇“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雲依美藻爭成縷,月照靈漪巧上弦。”苏轼在春游济南时曾发出过“济南春好雪初晴”的感慨;他的弟弟苏辙则由于任职济南多年而留下了《试茶泉》等等吟咏济南风光的诗篇……

诗词映衬着山水,山水激发出更多的文思妙想,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画卷如同一袭华丽的衣衫,为济南的青山绿水、泉眼湖光装点出一份沉静而和谐的精妙韵味。然而对于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城来说,只有游人的赞叹是远远不够的。在济南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诗才辈出是它的优良传统,而在这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被称为“济南二安”的两位伟大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

婉约词圣李清照

李清照是济南的骄傲,她出生于济南章丘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小受到父母熏陶的她资质聪慧,酷爱读书,尤其擅长诗文词话,她的作品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细腻蜚声文坛,被认为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人物。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但却是生不逢时。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北宋末期,金兵南侵的铁蹄踏碎了李清照夫妇在济南的宁静生活,二人为了避难仓皇南渡,由此直至去世,李清照再也没有回过他的故乡。

靖康之变是李清照一生的转折,她的作品也以南渡为界,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前期的作品淡雅清丽,俏皮活泼,多写其悠闲的生活。有闺阁少女的多愁善感,也有婚后的琴瑟相和,雍容华贵的生活题材,像是描写溪泉亭景色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以轻松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怡然无忧的田园生活画面。南渡以后,由于丈夫赵明诚的去世,李清照不但要面对国破的灾难,更要承受家亡的悲痛。此后她的词作中便充满了激烈的爱国思想和对生活无望的悲怆。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青州一掊土”、“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寄托着她对故国的思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可见她拳拳的报国之心。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李清照饱尝了国家的衰亡给个人带来的沉痛与悲苦。在她的词作中也多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的凄凉,而一阙《声声慢》更把这种情绪抒发得催人泪下、肝肠寸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创作风格上,李清照的词独辟蹊径,自成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婉约派”。李词的主要特点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视角和情感深度。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著述甚丰。计有《易安居士文集》七集,《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作品多已散失,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

李清照最终没有回到故土济南,抱着对一代才女的怀念和景仰,故乡人为她修建了纪念堂。当代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题诗赞曰:“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撼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诚哉斯言。

一世之豪辛弃疾

即使描写国破家亡,李清照的词句依然不失婉约清丽。和李清照同样是生长于斯,被同一泉源滋养的南宋大诗人辛弃疾为我们呈现的却是另一种风格。

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字幼安,山东历城(济南)人,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年轻时曾在家乡参加抗金起义。南归后效力南宋朝廷,曾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军政长官。

辛弃疾一生心存君国,志在抗金,坚决主张抗击金廷,并建议朝廷恢复中原,但却因此而招致当权者的猜忌和不满,于是长期赋闲,空有一腔热血但确报国无门,满怀的忠愤只能像狂涛巨浪一般倾泻在诗词中。他的词作雄浑豪放,交织着意气风发与沉郁悲凉的复杂心情。虽然方式各不相同,但却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抗敌必胜的信心贯穿始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何等的雄豪迈壮;而“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又让人感受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怆与无奈;“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更抒写出他忧国忧民的万千思绪。

不过也许终归是受到济南温情脉脉的山水影响吧,辛词中远不只是这般的苍凉惆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何其清新;“东风吹落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是何其隽永!

浓郁的爱国情怀固然使辛词在浩若繁星的宋词中别树一帜,然而高深的艺术造诣才是辛词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基石。今天的稼轩祠(辛弃疾纪念祠)就坐落于大明湖南岸,在这座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每一处都很能诱发人们的思古幽情,不论是由陈毅元帅所题书的“辛弃疾纪念祠”的大门悬匾额,还是挂满了历代名人赞颂辛弃疾的诗词字画的陈列厅。在正厅的门前,书有郭沫若为辛弃疾撰写的抱柱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联盛赞辛词雄浑豪迈开创一代新风,下联感慨辛弃疾报国无门词说千古悲愤。的确,像他这样立下赫赫武功又写出千古名篇的人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少有的,他的忠肝义胆,他的盖世才华无不增色于济南的山河。

齐鲁文化 涅磐新生

回望济南灿若星河的历史,淌过无数名人留下的足迹,我们为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唏嘘感叹不已。这里曾经孕育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心之所向。齐鲁文化在这里发源。济南有泉,有山,有湖,在文化资源上可以说从来都是底气十足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包括了一众六朝古都的情况下,济南市的文化资源依然在全国排名第九。然而,如何把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把文化资源这个单一产品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济南,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了。

济南的泉水,济南的名人,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些年来,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还是需要更新的创意,更大手笔的投入,将济南的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与其文化资源本身地位相符的品牌。为了打造一条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济南将大力发展文化周边产业,积极推动各种文化载体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重点发展数字电视、创意设计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业等数字内容。

据济南官方透露,目前,济南正在积极整合文化资源,放宽市场准入制度,把文化产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建设文化济南”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包装和用针对市场的创意来打造卖点。

政策支持当然是发展文化的根基所在,但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繁荣,更多的还要依赖民间力量。位于济南的山东东方天健公司近期受北京电视台的委托,制作一部18集大型人文高清纪录片《北京》,该片配合08奥运,将全面展示北京的历史沿革,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

此外,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央视、凤凰卫视等机构,将在今年共同发起大型系列文化考察活动《孔子》,并拍摄制作10集高清纪录片,一部90分钟电影纪录片。包括香港、台湾、内地在内的孔学大师将带领72名学子,仿效当年孔子,重走其周游列国之路,力求探寻中国文化之根,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这些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的签订都有助于济南文化产业市场的多元化。济南也希望借助这些民间力量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资源转变成能实现多赢的经济效益。

据相关部门介绍,济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的同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到了2010年,济南市将会“形成比较完备且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比较发达的文化产品生产体系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将济南“建设成创新能力高,辐射范围广,产业化程度高,文化发展各项指标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市”。

到了那个时候,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伴随着文化集团的强大,济南的文化产业,将真正走向繁荣复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