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张齐心与深圳湖贝村的“互动”

xinwendiaocha 2010-12-10 18:11:03 王雅波 总第020期 放大 缩小

一个集体锻炼了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了一个集体。

——题记

相对于一个集体来说,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当这个集体熏陶、锻炼了他,并给他搭建了施展才艺的舞台后,这个人就可能唱出精彩的戏,就可能赢来观众的阵阵喝彩。2006年9月28日,深圳市罗湖区第五届人大代表湖贝社区的选举投票揭晓,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齐心以90%的高票再次当选区人大代表。这件事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个人与集体的这种辨证关系。

湖贝,原本只是深圳的一个自然村,一直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之时,湖贝村的村民们依然是以务农为生。就是在这短短的20多年间,伴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湖贝村的村民们迅速地“洗脚上田”,过上了与城市居民一样富足、安逸的生活;张齐心,原本只是湖贝村的一位普通的村民,也是在这短短的十多年间,在湖贝这个集体给他不断搭建更高、更宽敞的舞台与自己不断上演更精彩、更动人心弦的节目之间,磨砺成了湖贝人的领军人物。

湖贝是个大集体,张齐心在这个集体里生活了40年

在深南东路与文锦路交汇处,湖贝、向西、黄贝岭这3个曾经的深圳村庄呈“品”字型排列,连同位于文锦路北的水贝,这4个都市里的村庄就是同宗共祖的深圳张氏聚居地。

Image

来到湖贝新村,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宽阔高大的牌坊,牌坊两侧的立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湖山秀聚清溪长怀故里;贝树村融河畔明月当楼”。进入湖贝新村,只见一栋栋楼房比肩而立,整个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治安秩序井然。湖贝新村的对面是湖贝旧村所在地,那片有着浓郁岭南特色的低矮平房是湖贝曾经作为一个村庄的唯一见证,这片斑驳、呈灰黑色的岭南建筑与周边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似乎在无声地述说着岁月的流转和风雨的洗礼——除此之外,整个社区几乎找不到一丝传统农村生活的痕迹。

日前,本刊记者来到湖贝,采访了深圳市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湖区人大代表张齐心。免去了一切不必要的寒暄,快人快语的张齐心首先从湖贝村的历史渊源说起……

一直以来,湖贝、向西、黄贝岭、水贝等4个村庄的村民都是同宗同族的张氏后裔。据考证,张姓是中国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公认的血缘亲祖是上古时期最伟大的帝王——黄帝。黄帝之子挥因发明了弓箭而被封为监造弓箭的“弓正”官,赐姓为张,“弓、长为张”之说即始于此。张挥之后繁衍十分迅速,至汉朝已成为巨族大姓,唐朝更位列“国柱”之姓。迄今,张姓人口已经逾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10左右,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说,张姓位居百家姓之首。历代张氏先人名人辈出,如西汉名将张良,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唐代名相张九龄等;及至近代,亦有两广总督张之洞,爱国将领张学良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张姓将军就多达120多人。

据张氏族谱记载,深圳张氏起源于河北清河,其一世祖张岘系由福建福清迁徙至东莞大塘璺下,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岘之八世孙张梧峰从东莞迁徙至深圳大鹏九墩叠福村。明成化二年(1466年),张梧峰之后人张玉轩之长孙思月定居水贝,次孙爱月迁至向西,三孙怀月与四孙念月择居湖贝,张玉轩之弟张靖轩一支则定居黄贝岭。迄至今日,鹏城张氏已有638年历史,湖贝张氏的历史也有541年。

据张齐心介绍,湖贝新村牌坊上镌刻的对联,浓缩了湖贝村长达541年的历史。对联中镶嵌的“湖贝”是为村名,“清河”是指鹏城张氏的发源地,“怀月”是为铭记湖贝村的开山鼻祖张怀月公。张怀月公在湖贝落户扎根时,湖贝村周边一带地广人稀,蛇鼠穿行;穷山恶水,土地荒芜。但张怀月公不畏艰难,率其后辈子孙整地造田,以务农为生,自此与世无争,自给自足,俨然世外桃源。500多年间,张氏子孙以务农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子孙,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湖贝村。

直到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时,湖贝村的村民们较之张氏先辈,生活并无多大改观,仍然是以种田为主,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辅。尽管一年到头不辍劳作,但日子始终是过得紧巴巴的。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张齐心不无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之前,湖贝村根本没有楼房,村民们住的都是低矮的平房;小时候,我和我的伙伴们最羡慕的就是谁家的小孩有糖果吃……”

湖贝人为张齐心搭建了一个大舞台,并把他推向了最前台

1979年,一代伟人小平同志大手一挥,“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掀开了创建深圳经济特区的大幕。毗邻罗湖口岸的湖贝村,因此而尝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啖汤”。

据张齐心回忆,深圳经济特区创建之初,城市建设基本是以罗湖口岸为起点,自东向西陆续开发。湖贝村因地处东门旺地,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村里的耕地大多被政府征用,村民们已无地可种。于是,村民们或是在老东门市场做点小生意,或是进工厂打工。到了1982年前后,湖贝村的村民们就已经彻底告别了沿续了500多年的农耕生活。

作为湖贝村土生土长的张氏后人,张齐心见证并亲历了湖贝村的巨大变迁。张齐心,1966年出生,1986年入党,1989年进入原湖贝村委会工作。1992年,特区内实行农村城市化改革,原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仅26岁的张齐心经全体村民公开投票,当选为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2002年11月,张齐心被全体村民推选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成为湖贝村新的领军人物。

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这10多年,正好是湖贝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据张齐心介绍,1992年,原湖贝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湖贝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全体湖贝人的共同富裕。当时,湖贝村的土地已经全部被政府征用,按照当时的政策,湖贝村拿到了90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以这900多万元为原始资本,以集体自有土地的物业开发为突破口,投资建成了东门大市场、湖晖大厦等商业物业。物业出租成了湖贝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在湖贝村集体的统一规划下,由村民们自筹资金兴建的湖贝新村也顺利竣工,村名们纷纷从破旧的祖屋中迁居到湖贝新村的楼房中。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到来,也给村民们带来了一条自有物业出租的“生财之道”。

作为深圳最早实现“洗脚上田”的原住村民,湖贝村的村民们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享有周全的集体福利。据张齐心介绍,湖贝村是深圳最早发放村民退休金的村集体之一;村民们的子女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享有村集体发放的奖学金;80%以上的村民均进入村集体从事各种工作,对少数没有安排工作或自己外出创业的村民,村集体按月发放350元待业金。

井然有序的繁荣景象,祥和文明的人居环境,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和谐共处的邻里关系。用上述这4句话来概括湖贝新村的面貌和湖贝人的生活,恰如其分。

开源节流、“穿衣戴帽”、规范管理,张齐心三幕大戏让湖贝村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与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逐渐融合

湖贝人今天的好日子,是湖贝村张氏先辈们所不敢想象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中,湖贝村同样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就压力和挑战问题,张齐心介绍说,首先,在村集体经济这一块上,主要靠物业收入。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外投资的项目大多亏损,公司自身的费用支出和村集体的福利支出本身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再加上公司进行物业开发时向银行贷了3000万元的款,因此,事实上,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负债和亏损状态。

其次是湖贝新村的环境问题。由于湖贝新村建成已有10多年,社区环境不尽如人意,所谓“城中村”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到村民自有物业的出租率和租金水平。相对于湖贝新村,湖贝旧村的环境更为恶劣,2003年“非典”时期,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湖贝旧村进行调研时,曾有代表、委员发出这样的惊呼:没想到在特区内,在寸土寸金的东门商圈里,居然还遗留着如此破旧、如此混乱的老屋村。

张齐心接任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后,针对上述情况,2002年11月,明确提出了“开源节流”的经营方针。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集体公务用车进行改革,将公司的公务用车全部公开拍卖,仅此一项就“变现”了100多万元。车改之后,包括张齐心本人在内的所有公司领导,每个月只能按规定领取为数不多的车补费用。与此同时,在张齐心的亲自主持下,公司全面理顺了债权债务和物业产权归属,并对前期负债、亏损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在此基础上,张齐心提出了新的经营思路,主要包括:第一,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优化社区环境,提高村集体物业和村民自有物业的出租率和租金水平;第二,拆旧建新。对社区内的一些年久失修且不具备商业价值的老屋进行拆除重建,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三,集中力量打“攻坚战”。集中公司的一切人、财、物,向重大改造项目倾斜,力争做到“改造一个,成功一个,收益一个”,把有限的村集体资金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按照这一经营思路,公司和湖贝人掀开了第二次创业的大幕。经过近两三年的厚积薄发,公司终于驶上稳健、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年,公司投资开发的高档公寓项目——湖臻大厦刚一面市就销售一空,仅是该大厦的一至四层裙楼,每年可为公司带来2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公司投资开发的又一个高档公寓项目22层高的湖溪大厦于2006年初进入土建、施工阶段,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于今年年初竣工。

在张齐心的主持下,近两年间,湖贝村最引人瞩目的“大手笔”,当属湖贝新村的“穿衣戴帽”工程。2005年7月,经过张齐心的极力争取,罗湖区将湖贝新村列为全区旧村改造示范单位。按照“政府出小头,村集体出大头”的改造投资原则,罗湖区政府补贴300多万元,村民们自筹资金近1000万元,对湖贝新村的地下管网、供电网络进行重新铺设,对建筑立面和社区绿化带进行全面改造。在罗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自来水公司和区供电公司集中一切力量,在湖贝新村打响了罗湖区旧城改造工作的第一场“攻坚战”。到2006年5月,湖贝新村已顺利完成了一、二期“穿衣戴帽”,全部工程将于2006年底完工。

谈及湖贝新村改造带来的种种好处,张齐心如数家珍:社区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物业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城中村”的弊端也得到了有效整改。如今,“改头换面”的湖贝新村已经成为周边片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湖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在册员工已达500人。由于严重冗员,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了三四个人打一份工的局面,员工无所事事,纪律涣散,“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但工资照拿等现象较为普遍。一直以来,由于都是同姓宗亲,公司领导往往不愿得罪人,不敢抓劳动纪律。针对这一现状,2005年,公司全面完善和规范了管理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56名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出勤的员工选择了离职内退。通过精简员工,加强管理,公司的精神面貌随之一新,公司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在张齐心的带领下,公司和湖贝人励精图治,仅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已经成功地走出了经营困境并还清了全部债务。接下来,公司将集中力量,寻求更大的发展。

村集体经济的节节攀升,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湖贝人。2004年,公司给全村的老年村民一次性办理了社会保险,仅此一项就投入了数百万元。现在,公司已拥有商业物业10万平方米,年经营收入4500万元左右。湖贝村现有村民1600多人,拥有公司股份的1260人,股东实现了全员社保,就连公司聘用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按政策规定享有社保。

与村民们物质生活的巨大改观相比,最令张齐心感到欣慰的,还是湖贝人思想观念和精神生活的转变。张齐心说,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但湖贝人历来就以勤奋好学著称。在现有的1600多名原住村民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200多人,这中间,还有博士、硕士和高级工程师。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都有来自湖贝村的学子,享誉世界的腾讯公司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张志东,就是土生土长的湖贝人。虽然湖贝人依靠自有物业出租,每个人都拥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但湖贝人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依赖思想,除了年老力弱的长者,每个湖贝人都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或工作,没有人躺在“老黄历”上吃老本。

身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齐心每个月的工资加上车补等补贴,也不过6000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张齐心办公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大事小事,所有湖贝村民都可以随时与他进行沟通和协商。张齐心说,公司其实就是湖贝人共同的大家庭,我们不仅同宗共祖,更要同心同德,共同富裕。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原住村民和罗湖区人大代表,张齐心在思考湖贝人的现在和未来的同时,更关注深圳原住村民的生活状况。在每年召开的罗湖区人大代表大会上,他都会针对深圳原住村民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交议案,尽职尽责地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展望公司和湖贝人的未来,张齐心表示,从长远来看,物业出租只是一个过渡,现在的集体股份制模式也将向规范的股份制法人治理结构转型。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必须用好、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瞄准市场方向,寻机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在不远的将来,湖贝村将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层面上完整地融入到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