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教育面面观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3 卡 雅 总第012期 放大 缩小

一年一度的高考迫在眉睫,6月成了所有考生的一道门槛。能不能过关,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举将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谁敢不在乎,谁敢拿前途当儿戏。

为了奋战6月, 考术科的学生和家长在一月份放寒假时就一路向北,为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打准备战。那时的北方正是冰天雪地,一个热门话题却在闯京城人的嘴上挂着。越谈下去身上越发寒,人比天冷。两位外省的家长,千里迢迢陪孩子来北京赶考,一位身穿鸟毛黑色长大衣,一位披裘皮短袍,他们脸色发灰坐在北京的宾馆促膝谈心事。听一听他们的对话:北方的家长说,谁叫咱有学艺术的孩子,我的孩子来北京两个多月啦,花费5万多啦,上一节课交费500,吃喝拉撒住,七七八八一算,还没考就把攒了几年的钱都用了。心疼哇!经走访核查上课的老师根本不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正牌教授,朋友推荐的老师却是野鸡老师,知道上当已经晚啦,现在“吃人”先从朋友吃起。南方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没见过北京,也没见过雪,他想考北边的大学。从4岁开始学钢琴,10个指头一动就烧钱开始了,一节课1000多,到现在耗掉几十万元。大学的门还不知朝哪儿开。记者认为中国的问题可是大了,社会的黑暗先从学校和医院开始,一个培养人一个医治人,然而却成了两处黑洞。但凡有一点良知和正义感,我们的心不可能不为之所动。

国之未来,系于后代。中国的教育向处去?

谁来保护国家的灵魂?谁来拯救家长?谁来拯救学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年都有家长经历中国的高考。那种沉重和忧思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而那些艺术生的家长更是不堪重负,他们背上有一个额外的“包袱”。一位学习美术的学生和一位学习乐器的学生,从几岁开始,他们的家长就得从家庭开支中,挤出智力投资的经费。为他们的孩子策划人生,设计美好的明天。这些有雄心壮志的家长,用心血描画着心中的宏伟蓝图。虽说学习经费年年递增,家长还是乐此不疲。为了孩子,为了将来,我们的家长走上一条不归路,一年又一年向上挺进。他们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气。

现实的无情,逼迫家长从孩子入学起,就为了进重点小学而费尽心机。他们先破费一笔走关系拉人情的费用。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户口挂靠在重点学校住区的户籍人家。要迈出这一步,对于不富裕的家庭,就有了伤筋动骨之痛。这样的家长是因为有先车之鉴,才痛下决心的。早晚要痛,晚痛不如早痛。我的朋友王军是河北人,他从军一直在北京,为保卫首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他有个女儿叫小欢,部队分给他一套房,从海淀区迁至宣武区,有了新房之喜还没有几天,他和妻子就为女儿上学的事犯难了。北京之大,孩子每天上学要在路上费时4个多小时,换乘3次车。孩子每天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为了免去此苦,就得择校上学,为了3 万元择校费,夫妻愁容满面。他们的心思只顾装修新家,忘了孩子的另一笔消费,没有列在计划之内,就出现了如此窘境。怎么办?向人借钱不是件光彩的事,为了下一代,那就破一次脸吧。但他们没有想到3万元办不成此事。王军又有一个疏忽,没有关系,哪能随便就近上学呀。校方说不好办啦,王军就傻了,他的头脑灵活的同事告诉他,你呆呀,送重礼,请饭!王军坐在京城的贵宾楼,请校长一餐用了半万,还搭上笑脸。他说这一年,不再想笑了,请饭时脸笑僵啦。但人家还是找理由推迟,上学误课可是十万火急的事,为了孩子他只得忍痛,又用5000元买礼品,请办事人洗桑拿,吃和平门的老字号烤鸭。王军用4万多元,才为女儿搞定学校。为了还这笔债,王军乐趣全无,他得断烟断酒断摄影的爱好。他女儿的好日子不长,4万元只买了一年的省路费。他没有料到女儿初三毕业时,进重点高中少3分。王军为了女儿的大学梦,又交出6万人民币。这次花钱把女儿上学的地点弄到石景山,上学的路更远了,孩子只得住校。半年后问题又出来了,周末接送成了大人的难题,没有私家车,搭别人的车上学长久不行。女儿一周不回家不行,王军又花2万弄回来就近上学。这回王军是到银行贷款,少了人情债,他认为值。自此王军失眠,他想一个国家,为什么不为孩子着想,让他们上学方便,为什么非得要那笔额外费,每所学校都有这笔不义之财,这笔钱干什么用了?我们实行的是义务教育,让我们的家长没有感到好处,没体验到快乐,却要多交十几万元。大学还没有上,还得准备多少万元,才能了结培养孩子的责任和负担?

王军认为这笔钱不出才合理,差3分能说明孩子的好坏吗?在京城为了上学,路上用4小时,这说明我们的城市有问题,交通管理有问题。

谁也当不了“飞人”,那就得过“非人”的生活吧。

而他们的女儿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呢。小欢说:谁叫他们生我呢,生了就要花培养费,这叫尽义务。一代人又一代人都是这样的,到了我们也一样,所以我不想结婚,把省吃俭用的钱花在养儿女身上。小欢这一代人是聪明的,她有自己的思考,她想摆脱做家长的沉重,发誓做“绝代佳人”。独生子女就是这么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他们对待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自己的办法。个体的力量,谁也无力改变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吧。她本来有打篮球的爱好,为了未来只能委曲求全,省出时间多做几道难题,多背几个概念和公式。她心里难过,还愤愤不平,几个月后,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背驼了,眼也近视了。家长还得额外支付买背背佳和眼镜的费用。小欢这次拒绝家长出钱,她把过年的1000元利是钱用在自己身上。

王军这些年来所有的感慨只能化为一声叹息,谁也没办法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这可是个大问题,中国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当年文革结束时,查先生目睹教育之现状,呼吁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英明决策改变了中国的教育。如今这位老先生痛心疾首地说,如果知道如此,我当年就不那样大力呼吁啦。中国的教育发展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还有没有良策,还要等待到何时?

以加拿大为例,加政府规定,凡是年龄在6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教育,完成这期间的教育后相当于中学毕业,这是加拿大的义务教育。

Image

再以美国为例,法律规定儿童6至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文化教育的高水平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义务教育法已颁布实行近20年,但中国9年制义务教育尚非真正的义务教育,到目前为止免的仅是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交纳不能延误。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170多个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在世界教育的秩序中,我们居于什么位置是可想而知的。

中央的思路,免费义务教育先从农村贫困地区做起,这也是大多数国家推广义务教育的做法。

《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蓝皮书》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玉林认为,义务教育免费可能会很快普遍推行开来。免农业税就是一个先例,起初也是声称有各种困难,但有几个地方带头,也能遍及全国.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宣布:“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行全面免费。

可是,城里的王军们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他们却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欢喜。

为何教育不公平

中国社会的优势群体,比百姓更盼望自己的后代成龙成凤。他们要有自己的“园子”,栽培自己的苗儿茁壮成长。因而也就有了中国式的精英教育“重点学校”。百姓的大多数孩子很难进入这个“园子”的,他们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未来的方向,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子,为自己的孩子拔苗助长,平民百姓们只能望洋兴叹。

中国社会的生存竞争是很残酷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弱者,被强者所食。因而社会上就有了千万个王军式的家长,和千万个一路北上去陪读的父亲们和母亲们。

只有进了重点校,先占据竞争的优势位置,奠定胜出的基础。重点学校面向的只是社会的优势群体,是有权有钱家庭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平,在中国社会还是一个难题,所有的难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这个问题比卫星上天还难。

让所有家庭的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这是平民的愿望,也是文明社会的理想。但作为优势群体,他们不愿意与老百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我们的许多家长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说到底是我们的国家要为此交一笔巨款,这样的学费本来是可以免交的。这是我们的智商不高,还是我们的国家目光短浅。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也在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成效无法评说。教育的管理者和执教者的素质在不在改革范围之内?

#p#副标题#e#

根不正,苗何能红?

千千万万的不懂艺术专业考试窍门的家长们,因觉悟晚而迟到高校大门。他们怀揣一颗慌恐的心,只好在今年的一月至三月,经历不仅身寒,而且心寒的岁月。大势所趋,他们不得已而为之。这两个月艺术类考生和家长聚集在中国的一、二流高等学府的周围,请高校专业教授进行突击式提高应考,耗尽钱财,费尽神力。专业考试入围者和没有入围者一样心酸,一派惨兮兮。高分者是用钱造就的,家长出10万至60万元不等,发财的大款出百万者有之。谁叫他会挣钱,孩子不争气呢。哪个家长赚钱也不容易,出高价过关的家长却痛骂“灵魂的工程师”。学习专业好的学生家长,也在诅咒“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出钱就得淘汰出局。不按游戏规则办事,碰个头破血流是必然的。出了高价,只能保证专业课打高分。6月的文化高考成绩不达标者,钱就打了水漂 ,一分钱也不退。如果文化课达标了,不录取者就退钱,收钱的害怕坐牢房,弄得名声扫地。这让我们哭笑不得,盗者还有盗规贼法。我们的高校有某些教师从何时变得没有灵魂只要钱?用钱操作成了公开秘密,社会上的“运作手”与高校教师“手拉手”。他们合伙与家长摆在桌面上谈价位,明码标价,完全是光明磊落的做派。我们的孩子瞪大眼睛听得浑身打颤,社会如此黑暗,哪有明天和未来!笔者亲身经历了学生对家长大吼:“这样的学,我不上!”这家的孩子当然没有入围的资格,这就是代价。得利益者得天下,平民百姓心知肚明,只能发牢骚。你上告,你告得起吗?中国音乐学院的宋老师因利益分配不均,愤而捅黑洞,同行却对她恨之入骨。她泄露了自家的机密,罪该万死!不就是她的学生没有入围吗,损伤了自己的利益,要不她会叫吗?

谁来主持公正?

我们的孩子才十七八岁,他们正义的呼声,谁来倾听!

京津大地的艺术类高校,可谓“狼烟四起”。千里迢迢来赶考的家长和学生,看着发布榜,在黑幕面前眼圈红了,流泪了,他们损失大啦。

任何改革说到底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公平教育尊重的是大众的利益,人民的权利。精英教育的思想人为制造教育的亮点,是有权、有钱的人物极力推崇的。但要真正缩小重点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困难还很大。把精英教育思想让位于大众化教育、平民教育。实质就是教育要走向公平,让公民享受平等的教育。

重点校的存在养肥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们为了挤进象牙塔饱受其苦时,上面靠批条子正在乐滋滋。他们是重点学校的创造者、受益者和维护者。由于政策倾斜,经费也向重点学校倾斜过多。去年,深圳某中学获得省一级重点学校挂牌,不久经费批下来,学校就开始大兴土木。学生们说:上面给了一亿教育经费,学校没办法花掉,教室内好端端的地板敲碎,铺上大理石地板;墙壁上的装修铲掉,贴上精品瓷砖;走廊中的壁画等装饰品也以新换旧。教师办公室每人一台液晶显示屏电脑,从头武装到牙齿。省重点学校工资、福利和代课费比普通学校高,工资有保障,上课有补贴,自习有补助。加班费过节福利费样样不少。深圳几十万的福利房,只用五分之一的钱就能住上。教师们的隐性收入多少不同,但教师们也不满足,非工资收入超过工资收益者的教学水平并不比别人高。在外边代课精神抖擞,在学校上课哈欠连天。教声乐的老师,非得把学生弄到自己家上课,不去就打电话找家长动员,说家长不关心孩子,不去不给学生好脸看。家长交了钱,却不按课时上课,象征性地上两节课。谁料上课后比不上课还差,把学生的嗓子教坏了,毁了一个好学生,为了钱根本没有做教师的良知。教育局为这些老师交了三险,衣食无忧,国家保证他们一生平安。重点学校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高于普通学校,受人尊重。在中国这个重视人际关系代表社会能力的国家中,由于重点学校学生的家长有权、有钱、有地位,他们和学校有双重作用能力。互相形成势力和利益集团,他们不再代表公正、良知和正义。社会上有这样的传言:精英校门为权钱开,没钱没权别进来。

精英学校不仅是教育局体现政绩的载体,还是树立形象的窗口。由于彼此依存,因而相得益彰。

高考之路有多难

我们上学伊始,背上书包家长就谆谆教导,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明白,上学是为了上大学 。没有家长愿说,咱们识字就行,小学毕业就好。任何人只要想多读书,就要面临中国式的高考。

中国高考改革举措历经1983、1987、1998和1999年的4次实验后,教育界才确定了高考改革的方向:“3十X”模式。提出“3+X”的专家们认为,这是较过去考试而重新确定的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方案”,是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所谓的“3+X”即“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考生必考科目,“X”是指各大学根据自己本校的层次、特点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6科目或者综合科目中,自行决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则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志愿参加大学所确定的科目进行复习考试。深圳市梅林中学的教导主任王兴告诉:“这样的改革试行几年,学生所得考分的确科学,标准分明年却要取消了,广东省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我们相视一笑,这个话题无法谈下去。

学生为了进大学的校门或名牌大学的校门,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了万里长征式的突破千难万险的题海战术考试。他们久经杀场,身经百战,到头来只有少数胜出。要以成败论英雄的话,这让更多的学生神气不起来,他们被淘汰出局,还得再经历一次地狱之苦。他们要反思自己的失误,重新决策自己是回炉读书,还是踏入社会就业,以能力养活自己。我们整个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保证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等学府,那些不能进入高校之门的学生只掌握了一些脱离现实、死记硬背的知识。而那些得胜者比不胜者,更痛恨中国的考试制度。上大学4年,研究生2年,博士3年,还要经历多少关卡,才得以完成学业。读完书已是“半老之人”,暮气横秋。有些人变成书呆子,只有少部分人变得优秀。

还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孩子们学母语,却变成了绣花枕头。

他们在现实中不懂写通知的格式,不会写寻人启事,还不会写一封漂亮的家书。他们没有掌握准确使用母语,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运用能力。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的作文,几乎出自同一手笔,行文的风格、语言和举例雷同,作文没有文采,满纸行话套话。因而科班出身的作家,在中国少而又少。反倒是没有上过多少学,凭自学成了名作家的人居多。我们的语文教学扼杀了多少青年学子的优良细胞,应该反思和改革。语文学习,多年来就是一味地背经典段和经典诗句与单词,从文字段落中找中心句,还学习如何找中心思想,这是不可取的教学法;今年高等数学,函数所占份量增加,艺术生对数学怕而又怕,现实中也用不着那么高深的数学,一道数学题解一黑板。非艺术生也头痛这样的难题。脱离实际,钻死胡同。家长让学生买菜,小账算不出,还不如小摊贩的算账能力。学生一脸羞色,家长一声叹息。

我们的孩子学历史,他们背孔子的生年和死月,背皇帝哪年上台哪年倒台。没有把重点放在通过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思考和评价。他们高考能否拿到高分,标准是看会不会选择、填空,会不会牢记别人的结论和评说。一般社会上有这样的定论,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些历史问题是多少帝王、英雄和政治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为什么要求我们的学生解决?有专家认为,考生需要建立起运用知识的思维运行机制,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识重要历史阶段的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畅通,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提高理论和事实的综合水平,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水平。这番道理听起来很有讲究。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喜欢看历史故事书,这里没有说教,只有事实,他们从事实中发现真谛。明白了改朝换代,农民起义和土地制度的改革,究竟是怎么回事,事实胜于雄辩。

其实考察一位考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要看他有没有培养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也就是有没有自己的视角,这是顶重要的。有了思考他就能把观察历史角度的长镜头拉过来,与当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切入点的近镜头切换,搭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对今日问题的思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我们强调学生关注与历史知识直接相关的,还要提醒他们把目光投射在与政治和地理等学科横向联系的综合能力方面。古人说的“学史使人明智”,一言含有千秋。

我们尽力避免少走误区,但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见了外国人却开口讲不了话,脸红脖子粗,好好的一个人在洋人面前成了哑吧,丢尽国人的脸面。我们高考时考高分后干什么,纸上的翻译不值钱,没多少人愿意干。

相比之下,英国教育更关心人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他们给学生身心发展的空间,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去接触外部的世界,接触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这些都会对学生未来的成年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帮助。而我们的教育在任何一个阶段内,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运作能力,让他们知道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北京有一位写家说:“在国庆节,全国人民放假第3天,我猫在家里写一篇关于战争方面的东西。那天下午被一个MM拉着去天安门看花展,十几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上。降旗结束了,5点时分我们打算向回走,突然地上醒目的颜色刺了我一下,地上扔着的是游人手上拿的纸质国旗。我在不足几平方米的地方发现了第2面、第3面、第4面,丢弃的被人践踏的国旗。有个小孩对我手上成把的红旗产生了兴趣,问她的妈妈,我的手里拿着是什么?那个年轻的母亲是这么告诉她的孩子的,那个人是捡破烂的民工,手里拿的是破烂。破烂?破烂!我假装没有听见,因为我怕忍不住打女人。在过去的100年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了摆脱屈辱,献出了生命,他们为什么?是为了这面红旗。那天,我共计捡起了217面红旗,那天在天安门,共计有217个中国人丢了中国的脸。”天安门广场有217人对自己的国旗无动于中,我们的教育成功吗?这样的国民有灵魂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合格学生的标准有五项要素,首先把生存能力放第一位,而把与人合作的能力放第二位,第三位才是书本知识的学习。中国的学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与老师成了高考的奴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高考,让多少中国青年学子欲罢不能。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被社会和企业拒绝,这到底伤害了谁?

不久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坦承:“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是目前教育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之一。

其实文凭是就业时的介绍信,只能说明某人受过何种等级的教育,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岗位能力,有识之士正在探索“人才才位证”。本刊2005年第5期特别推出林章建博士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式教育探索一条新思路。

我们期待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早日实现,并进一步得到推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