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注重内涵 办好教育 人民满意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3 秦清秋 迎 冬 康普华 总第012期 放大 缩小

吴川是粤西地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十五”期间,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发展教育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粤西教育的一颗闪亮之星。

——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十五”期间,该市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体制,利用名校效应吸纳社会资金创建民校,鼓励私人老板或社会团体投资办学,如吴川一中吸纳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创建实验中学,吴川三中吸纳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创建培秀中学,梅录中心小学筹资1000万元创建梅岭实验学校,私人老板投资2000多万元创建和兴中学等。政府投入、吴川二中筹资4000多万元完成迁建第一期工程。利用省专项资金1000万元调整10所中小学校布局,1830万元完成61所老区学校改造任务。利用省的专项援助和该市统筹的仪器设备费2000多万元,完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设备,配备了96个计算机室、4857台计算机和42个语音室。群众集资办学3000多万元,改善农村学校的设备设施和校园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九”水平大幅度提高

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教育投入不足问题,重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布局调整工程和扶持农村学校的信息教育设施建设。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采取倾斜、照顾办法保证一些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师资,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如2005年,该市新录用的500多名老师绝大部分分配到农村的初中、小学任教。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弱势群体就学问题,落实省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子女书杂费政策,公平、公正、公开、快捷地将省的专项资金全部落实学生身上;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扶贫助学”捐资,几年来,累计260多万元,资助学生就学超过10000人次。目前,该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2%,辍学率0.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74%,初中阶段入学率95.73%,毕业率95.19%,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和国家的标准和要求。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质学位大幅增长

Image

“十五”期间,该市科学调整撤并60多所学校,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扩大优质学校的办学规模。吴川一中在2005年搬迁原实验中学,新增优质高中学位520个,该校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程加快,申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吴川三中在2004年实现初高中分离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并于2005年7月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吴川二中新校区第一期工程于2005年秋竣工,高中部全部搬到新校区,增加高中学位500多个。梅菉中心小学梅岭实验学校建成开学,增加了600多个小学优质学位。其他优质高中、初中和小学学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优质学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仅以普通高中学位看,据统计,2005年该市比2004年增加2874个,比2000年增加10000多个,增加的学位绝大部分是优质学位,目前,该市高中在校生优质学位超过80%。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该市制订并实施《吴川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吴川市初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吴川市高考奖励方案》,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健全教学常规网络,实行教学多层面管理,切实抓好教学各环节工作。实施“强师兴教”工程,进一步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试行了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吴川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若干规定》,开展了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全员教学比武活动,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该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年来,该市中考、高考、学科竞赛成绩连续居湛江市前列,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科技艺术教育硕果累累,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湛江市、省举办的各种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比赛,共获759项奖励,其中省级以上279个,湛江市级奖480个。

回首走过的历程,吴川教育以其骄人的成绩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称赞。多年来,该市教育局先后被评为吴川市文明单位、湛江市先进教育局等,连续三届被评为湛江市中小学科技艺术节活动先进集体,年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中考先进单位。在成绩面前,该市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以郑世光局长为核心的局领导班子成员,清楚地认识到当前该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倾注着更多的心血,以更大的信心和干劲去描画吴川教育“十一五”宏伟蓝图,去打造吴川人民满意的教育。[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