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挑战:深圳的数字化视界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金 鑫 柯 源 总第008期 放大 缩小

深圳,短短25年,她以名闻遐迩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大致经历了十多年的初创期,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期之后,又在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特别之为 ,立特区之位”;如何进行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历史性、战略转型;如何加快自主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知识型经济时代的挑战。

我们带着一系列问题,把目光聚焦在了深圳市统计局,走进了这个被人戏称“位重权轻”的城市运营决策参谋部,试图从数字化的视野,来了解与判析深圳。我们发现,我们正在与一座城市最真实的历史对坐。我们看到的,是绝对理性而不失活力、怀抱梦想而不懈作为的一群特殊的统计人。这里是真正意义上深圳的数字化视界,这里在用数据讲述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的机遇、困惑、选择、挑战。

挑战一:给邓平同志出个题目

邓平局长以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例,用清晰的数据为我们介绍深圳。

2005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达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近十年,连续实现了1000亿、2000亿、3000亿、4000亿4个台阶的跨越,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收63.56亿元,是“十五”期间增收最多的一年;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工业适度重型化进一步加强,全年重工业增加值16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轻工业增加值 642.12亿元,增长11.8%;

2005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1535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增长18.6%,继续稳居全球四大集装箱港行列;

2005年,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9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明显回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13亿元,增长7.6%;

200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437.67亿元,增长15.0%,增长速度是最近四年首次赶上了GDP增长;

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28.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015.02亿美元,增长30.4%,连续十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进口总额813.58亿美元,增长17.2%。

2005年,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根据600户城市住户抽样调查,200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494.40元,比上年增长8.7%,恩格尔系数为33.4%;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叠叠激动人心的统计分析资料。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作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作为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城市,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使深圳综合实力迅速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速度深圳”,是深圳为全国贡献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但是,长期的快速发展,使深圳在土地、能源、水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不堪重负。为此,2005年1月,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审视深圳的发展轨迹和目标定位,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建设“效益深圳”,就是要在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克服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积累和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更多地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及技术进步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给邓平同志出个题目:我市统计工作怎么按照效益深圳的模式,搞出一套相应的统计模式体系出来,起码要两套并行,以便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谈到建设“效益深圳”的统计工作,邓平局长颇为激动:这是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就当前深圳市统计工作改革作出专门批示,我们简称“720批示”。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示国家局,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新的评价体系;顺势而为,“720批示”成为深圳统计工作者一个光荣使命,一股强大动力,一道开启统计创新之旅的闸门,一次践行科学精神与凝注专业智慧的挑战。

Image

综合处处长叶志林介绍说,我们统计局上下一心,就象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进入“720高地”,迅速确立了建立“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的重大课题,成立了以邓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及时取得了国家局领导和专家们的指导与支持,展开研究起草工作。八月底,《“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及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出炉。在赴京邀请国家局领导和专家们时,受到国家局李德水局长、邱晓华副局长高度重视,热情支持;以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郑家亨为组长的八位专家对本课题给出了高度评价,并获得一致通过。

专家评价指出:深圳市统计局所设计的《“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根据深圳特色和产业发展优势,针对深圳未来发展战略,在现行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基础上,着眼于为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服务和管理服务;该指标体系突出了为当地党政领导新时期战略决策服务的主题,所采用的简明扼要指标,既有利于准确反映和监测“效益深圳”的发展进程,又体现了讲究实效和勤俭办事的精神;该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行可用,特别适合在深圳特区较短时间内先行先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该指标体系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深圳市市委、市政府立足新起点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平理解李鸿忠书记出题真正价值。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关乎深圳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关乎深圳自主创新的战略升级,关乎深圳以特区之为立特区之位的战略格局。

邓平继续对《瞭望中国》说:这是我多年统计工作经历中面对的最大也是最富激情的挑战。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政策性层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一切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总原则;在技术层面符合经济学、统计学、环境学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综合科学体系,具备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鲜明特色。民生不出数据外,国是尽在统计中,我们搞好“效益深圳”统计模式和指标体系的新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在全国先行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统计改革路子。

挑战二:载体创新的311工程

“十五”后期,深圳市统计局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深圳统计工作实际,创新确立了“311”工程核心载体。

“建设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心、统计数据交换中心、宏观经济监测中心,构建一套反映深圳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造就一支建设深圳国际化城市的统计人才队伍”的深圳统计发展战略目标,简称“311”工程。以此为核心,以向政府、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统计产品为已任,全面推进统计工作向纵深发展。邓平对《瞭望中国》介绍说。

我们走进了深圳市统计局的“311”工程视界。

把实施好GDP下算一级作为建设“国民经济核算中心”的重要载体。

2005年,推出《深圳市GDP下算一级实施方案》的试行案。目前,已经完成了2005年前三个季度各区GDP数据核算和评估工作,正在开展2005年度各区GDP快报数据核算,为该方案的全面实施积累宝贵经验。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普查年度GDP实行下算一级,深圳市2004年GDP年报需由省局统一核算。为了尽快反映深圳市2004年经济普查总成果,一方面,保持与省经普办和省局核算处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核算方法以及各项普查数据的变动情况,采取边学边干的办法,组织核算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不断调整和测算出全市GDP数据;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区、各专业处和计算中心的联系与协作,积极主动探索,摸索实行在地统计后分区核算资料分劈办法,对各区普查年度GDP数据进行了初步测算,为省、市两级正式开展普查年度GDP核算做好准备。12月中旬,省局正式核定深圳市2004年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后,立即组织力量完成了各区2004年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核算任务;与此同时,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GDP年度数据对2004年各季度数据进行了调整修订,并据此预测了2005年全市GDP情况。至此,我市GDP下算一级工作顺利完成了一个核算周期。

把全面推行统计数据网上直报作为建设“统计数据交换中心”的重要举措。

深圳市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信息工作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全面落实和完成“三网一库”建设。实现“网上远程直报系统”,涵盖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统计机构,形成统一的网络化数据处理和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了统计数据交换中心。

为解决当前深圳市统计工作面临的收表难问题,2005年下半年深圳市启动了大规模的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工作,召开了全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动员大会。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2000家企业实现了网上直报,其中房地产企业816家,固定资产企业1264家,工业企业5733家,商业企业1207家,企业景气调查500家,劳动工资专业12636家,服务业网上直报也已做部署。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经市政府批准,深圳市统计局还面向社会招聘了50名统计协理员,承担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的沟通、服务、咨询任务,为直报工作全面启动提供人力保障。#p#副标题#e#

充分调查研究,建立“深圳市宏观经济监测中心”。

2005年是深圳市宏观经济监测系统建立的准备阶段。3月,深圳市统计局专门组团赴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统计局进行详细的考察学习,并就考察结果结合深圳市特点,向市政府递交了考察报告,为顺利开展宏观经济监测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把开展多形式在职培训,作为造就一支建设国际化城市统计队伍的重要手段。

深圳市统计系统为加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统计人才,积极参与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举办的信息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从2002年至今,共有43人参加了学习;2005年还组织开展了调查与分析专业教育,年度全市共招收140多人,60%的学员已顺利通过考试;在继续举办各类针对统计机构干部职工的短期培训活动,开展其他各类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推荐选送优秀统计干部赴国内知名学府和境外培训,对企事业单位的专兼职统计员进行“上岗证”培训等。这些工作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提升统计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

强化统计执法力度,提升统计工作执行力新高度。

积极推进统计法制化建设,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2005年,为紧密配合统计改革的形势,深圳市将统计法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区,从执法检查的取证、执法文书的书写和对违法案件如何处罚等方面加强对区级支持和指导,先后为全市近400名《统计执法检查证》持证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区级统计执法实现了零的突破。

2005年,深圳市进一步推动统计法制化改革步伐,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的修订工作,将于年初提请人大常委会议审议。认真按照省、市部署,做好统计“四五”普法的检查验收工作,通过检查验收,促进了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提高了基层依法统计的认识,拉开全市统计法制工作新局面。

强化统计参谋服务职能,全面加强统计监测和统计监督。

及时、准确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统计产品是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2005年,深圳市统计局共编发《统计报告》11期,《统计快讯》37期,这些统计分析资料被社会媒体广泛采用刊登,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深圳市全年组织开展了市、区统计系统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文章25篇。通过此项活动有效地激励了专业人员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积极性,促进了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深圳市统计局撰写的经济分析报告统计数据客观、详实、准确,对策建议具体、明确,在全市的经济分析会议上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好地发挥了统计部门的决策参谋作用,提高了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时代的命题,必须寻解时代的答卷。

无疑,“720体系”与“311”工程,是加快深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建设自主创新型深圳,极为有效的科学的载体之一。

新的发展思路已经确定,统计的交响乐正在奏响。社会越进步,越需要统计;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发挥统计的服务监督作用。深圳统计工作,借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东风,借深圳擂响自主创新型城市之战鼓频催,承担起深圳经济特区历史使命的新考验,承担起推进现代化建设能力的新考验,大步前行。

挑战三:视界决定境界

科学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无私奉献积极人生,这就是搞好统计工作最大的前提,这就是决定境界的统计工作数字化视界。

一位深圳统计综合部门的女士对《瞭望中国》说:我们深圳统计局管理着全市的统计数据和全市的出口数据,我们比较超脱、客观,不会局限于某一领域,我们平常对经济的描述,市里的经济会议,我们统计局会经常第一发言。真实数据是生命,对数据客观性地分析、把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判析,规避了部门板块的利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国际化市场经济轨道上运行,支撑着政府的重大决策,启发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

我们来看一组深圳统计系统的分析研究成果:

《消费:建设“和谐深圳”和“效益深圳”的助推器》:深圳已具备大力发展消费经济的良好条件。……初步核算,2004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3422.8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271元(折合7161美元),居民消费需求将从小康走向更宽裕的过渡时期,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人们将更注重名牌消费,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健美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其中的消费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深圳市2005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简析 》: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 2005年第三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状况稳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大部分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表现景气。油、电、原材料的供求矛盾成为本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矛盾。

《深圳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统计监测报告》:为完成深圳市2005年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的目标和任务,针对2004年我市《规划》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与兄弟城市对比中存在的差距,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二)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卫生保健的管理与服务。(三)为确保到2005年底前完成《规划》的环保目标和任务……(四)依法维权方面……(五)加强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与管理……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努力实现由速度化向效益化转变 》: 25年来,伴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我市工业从弱到强,创造了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现价工业总产值由1979年的7128.00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6970.44亿元,年递增43.3%,并于2002年超过广州在全省排名第一;目前我市工业依然在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运行,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今年1-9月,我市工业依然保持较高位增速,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52.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各月增速来看,除3月份以外,其他各月增加值的累计增速均在17.0%以上……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中存在多种问题,突出表现在正经受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工业持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后劲不足,将呈逐年下降之势,对我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004年深圳民营工商企业经济简况 》:2004年深圳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根据初步统计,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8%……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辑而欲经于水险的古训之意义;

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统计是智慧者的工作,统计的奥妙莫测蕴含着千变万化的社会规律。但统计的魅力却吸引无数的深圳统计人,他们是由邓平、孔爱玲、李必祥、伍健铭、叶志林、李成辉等等组成的深圳统计人方阵,他们为这座城市发展从战略层面到策略层面,作出精彩纷呈的努力,他们是深圳的数字化视界。

深圳统计工作创新体系,已经化为这座城市奇迹与奇观的一部分;深圳统计成为深圳最真实的历史;深圳统计人用诚信而客观的数字,表述深圳向国际化前行中的变化发展轨迹,他们正将统计化为九天之鹏奋飞的羽翼,划出一道魅力风景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