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海水入新疆?专家称6年可实现

shehuiguangjiao 2010-12-20 23:21:20 (编辑组稿/王沫楠) 总第116期 放大 缩小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这是《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词,如果不缺水,新疆会变成什么样?而有专家表示,积雪不能解决新疆沙化,还破坏了生态,把渤海水引进新疆才是将沙漠变水乡的良举。

将渤海水引进新疆浇灌戈壁和沙漠是痴人说梦还是现实之选?不久前,在乌鲁木齐举办的“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全国120名专家聚集一堂,讨论“海水西调”的设想。以经济效益带动引水入疆捆绑优势资源推动海水西调的建议,引起政府代表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企业代表的共鸣。

海水西调 改善生态环境

此次高峰论坛关于“海水西调 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利用新疆现有的东高西低的地理条件及现有河道,海水在引入新疆后,可形成自流。甚至于在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区域设立发电厂,对冲前期的投入成本。”作为“海水西调”的提出者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教授霍有光说,这将进一步推动新疆生态,特别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据霍有光介绍,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解提升到海拔1280米左右,每吨水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左右,然后通过修防渗渠,采用若干小提杨工程(即用于提高水位的蓄水池)加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由黄旗海至甘肃玉门镇北的疏勒河,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自流入塔里木盆地之东缘的罗布泊。

值得一提的是,从罗布泊海拔780米到海拔-1505米的艾丁湖可获得930余米落差,用来发电,意味着能够弥补洗掉工程中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唐立久表示,新疆可以在引渤济溪示范工程实践基础上,最先引向哈密,这会进一步增加引水入疆的可行性。

解决成本 玻璃钢管输送

“在‘海水西调’项目中,质疑最多的是海水能不能用,如何解决调水成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室主任杨开林说,这种过滤法是利用半透膜来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到目前为止,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接近4000万吨。2005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达12万吨。

至于调水的成本问题,杨开林说,海水的淡化目前在中国不存在技术“瓶颈”,工程实施中可以用不被海水腐蚀的玻璃钢管。按照8米口径玻璃钢管计算,输入到新疆每吨水的价格为8元左右。

统一执行 利于成本控制

作为“海水西调”的试点省份,内蒙古锡盟办公室副主任、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赵平说,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拟实施的包括输海水工程,煤矿、选煤厂,电厂、矩阵及发电装置及一系列附属工程和产业延伸工程。

负责项目实施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做了系列测算,项目一期总投资628亿元,其中建设费用567亿元。规划的项目在完全实施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3年建设期)为税前6年左右,税后7年左右,内部收益率为20%左右。

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新娥说,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甚至取雪水不利于新疆长期的发展。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陆海统筹,海水西调”工程是中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也更利于区域优势资源。比如,缺水的多数省份都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等,希望能协同兄弟省份共同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

解决缺水 楼兰可再现?

“把东部的海水调到西部,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恒一院士说,这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一样,都是可以实现的。

曾恒一介绍,地球面积的75%是被海水覆盖,要解决缺水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海水要资源,因此,将海水引入新疆沙漠地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全国部分省市也于2001年、2003年、2005年多次举行过关于海水利用的研讨会。

“千年前的古城楼兰可以再现,首先要解决新疆的缺水难题。”1997年最早提出“海水西调”设想的霍有光教授说,他上世纪80年代曾在新疆工作,切身感受到新疆的干旱和沙化问题,全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适合人类生存的平原绿洲面积不到总面积的4.2%。

王秀顺说,“海水西调”涵盖了我国八大沙漠,新疆东高西低的地形可形成自流,有利于将渤海水引进新疆,如果能实现,最少可再增加18亿亩的农业用地。

虽然“海水西调”设想喜人,那么此项目所面临的成本、运输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霍有光说,如果按一方水1块钱计算,从渤海调一方水到新疆的成本是7块钱,比南水北调的每方水20多元便宜几倍,南水北调一方水,可从东部调三方水到西部,同时,一方海水到沙漠后,可回落2.7方淡水。

霍有光说,在工程实施中,可利用管道和自流等方式交替运输,沿途挥发的海水可形成降雨。“玻璃钢管可以承载‘海水西调’的管道运输。”新疆鹏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循说,玻璃钢管管道表面光滑,不会造成海水中的吸附物,因其重量轻、强度高便于运输,还防腐蚀、抗菌,至少可使用50年。

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处处长李新娥说,她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海水西调”的设想,并于今年8月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考察,目前也准备将此事汇报给自治区政府。

专家们倡议,把“海水西调”工程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如果得到政府等多方支持,并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十几年后就可实现该设想。与会水利专家认为,各省份统一执行“海水西调“将更有利于该工程的成本控制及实施。而对于何时能引水入疆,有专家预言6年内有实质性的推进。

据了解,2008年10月,中国首次《陆海统筹“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09年4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认为,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总体规划的设想有可执行性。

链接

海水进疆与炸喜马拉雅山无异

据报道,新疆正在研讨“海水西调”。新闻透露,内蒙古已成为“海水西调”的试点省份,锡盟成立了“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据说项目一期总投资要628亿元。这个“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8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看到如此宏大的构想,大多数人会惊讶地合不上嘴,以为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年代。从中国的东端往最西端新疆输送海水,就是很多科幻作家也不敢有如此大胆的幻想,然而它却可能被实施,地方政府竟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稍微有些科学常识的人,也能看出这个设想的荒唐。

抛开海水提送和淡化、工程建设和维护的高成本不说,海水进入内陆存在着大规模土地盐碱化风险。另外,还有季节问题,海水所流经的地方多有漫长的冬季,结冰断流了怎么办?即便海水西调成功,又怎能保证蒸发的水分只降雨在当地,不会形成新的气流循环方式?使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建设前景如此难以预料的工程,或许还不如直接向内蒙古和新疆运输淡水更可行,至少能让当地民众立刻受益。

在笔者看来,这个点子比当年牟其中“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的设想还不靠谱。牟其中的那个想法,经由冯小刚在电影《不见不散》中传播,基本上大众皆知了。其就是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经尼泊尔吹进青藏高原,彻底改变那里的生态环境。然而,即使人工在喜马拉雅山挖凿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也可能会比开挖和架设从渤海到新疆的输水管和河道要容易得多。

这些年来,社会上这类不靠谱的建议还有很多,比如填平台湾海峡、引海入京把北京变成一座滨海城市等。这类大工程多有一个特点,表面上是为了公共利益,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或生态环境,但私底下,打的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算盘。随着现代传播业的发达,有些官员也懂得了包装的道理,要做就做大工程,最好能做有历史功绩和社会影响力、战线越拉越长的工程。

就像这个“海水西调”工程,当下还有比改变新疆和内蒙古生态环境更大的“牌坊”吗?有网友在新闻跟帖中就分析了,工程一旦立项,在设计和论证阶段是专家教授获益,在征地占地阶段国土部门获益,在勘探施工维护阶段工程地质水利部门获益,在治旱阶段环境部门获益,在卖水阶段市政部门获益,而在每一个实施阶段,当地主管官员想要有所收益都很简单。

民间早把这类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工程,嘲讽为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一般无用而多余,但这类工程总在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眼帘,挑战公众的智商和常识。

对大一些的公共项目,还是应多听取民意,多尊重些常识,多进行一些可行性的论证。尤其是专家学者,更得尊重自己的良知。否则的话,留下的可能不是一个划时代的工程,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笑话。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