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楚州的名吃特产

wenhuazhongguo 2010-12-10 18:11:03 杰 佳 总第007期 放大 缩小

Image

(一)麻油茶馓

茶馓古称“细环饼”,宛如金线绕成,环环相连,因人们在食用时爱与香茶同食,故名茶馓。淮安茶馓制作始于唐,成名于清,乾隆年间以鼓楼岳家的麻油茶馓最为有名。清代曾将其列为贡品,清宣统元末,此品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并获奖。1910年,淮安茶馓获南洋劝业会颁发的铜质奖章;1930年获国际巴拿马赛会金奖,从此,淮安茶馓成为畅销全球的名牌食品。1988年末,淮安茶馓又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并被评为部优产品。

淮安茶馓采用上等精白面加芝麻、细盐或糖配制,将其搓条,盘条,拉成纤细条,配以麻油泡炸成馓,在制作中不加食碱,且用温油炸成,不易腐败。它的形状有扇子形、梳子形、宝塔形、荷花型、葫芦型、菊花形等等。特点是:香、脆、酥、油,色质金黄、透酥松脆、香气浓郁、生津开味、点火就着、入水就化。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品尝过淮安茶馓后曾赋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玉人缠臂金。”

淮安茶馓不仅是方便食品,而且是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的滋补食品,据《本草纲目》云:馓性甘味咸、湿、无毒,有“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之功用,用延胡索、苦楝子等研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以捻头(茶馓)汤食前调下,可治小儿小便不通。传说,慈禧太后曾患过乳瘤,无良方可医,后招来淮安名医韩达哉为其治病,韩氏诊后,开出一方:“淮安麻油茶馓四支,荔枝核二枚研末,黄酒二两,共浸煎,大被蒙头出汗”。慈禧连服三帖后,乳瘤竟不翼而飞,慈禧大悦。从此淮安茶馓在京城博得美名,并成了清王室的贡品。这段轶闻,可靠与否不得而知,但在江淮民间却有妇女怀孕生子必吃茶馓的习俗。据考,孕妇产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之妙用;产后吃茶馓,可强身、助健康。因此,江淮之间谁家妇女生小孩,亲朋好友都购买茶馓送给产妇,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坐月子不吃馓子——亏得了”。

(二)文楼蟹黄汤包

天下第一鲜──文楼蟹黄汤包,是季节性很强的淮安传统名吃。每年中秋前后,肥蟹上市,至农历十一月期间,人们便会涌至淮安河下,争相品尝正宗的文楼蟹黄汤包。

淮安文楼蟹黄汤包在清道光年间便已出名。当时淮安设府,城里文厅武营,星罗棋布;城外河下古镇,漕舟云集,盐商汇聚,因而市场繁景一片,小吃颇丰。河下镇里的文楼,同淮安胜景萧湖的曲香楼隔水相望,楼阁幽雅俏丽,楼外绿柳成荫,湖光舟影,常引得文人骚客聚此持鳌赏菊,把酒吟诗。

蟹黄汤包是文楼厨师在加汤肉包的基础上改成水调面汤包而成的,其制作上有“三绝”:一绝,制作的面皮薄如纸,透亮明澈;二绝,馅由蟹黄、老母鸡汤、鸡丁、猪肉、香料、黄酒、虾米等20多种原料拌制而成,鲜美滋腻;三绝,工艺独特,将制成的馅捏入包中,放蒸笼中蒸好,汤包晶莹剔透,绵软异常,鲜气扑鼻,令人垂涎。人称“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将其撮拾到盘中更是高招绝技,只见厨师用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指尖轻捏包口,轻轻一提,顺着汤包垂起的惯性划出一道优美弧线将其火速巧妙地捏入碟中,稍不留神,就会包破手伤。传说这撮拾汤包的技巧只传子不传女呢!食用时,倒上香醋,撒上姜末,拌以香菜,用筷头先在包上戳个小洞,俯身吸食,那鲜美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据传道光皇帝南巡路过淮安,曾品尝过文楼蟹黄汤包,食后龙颜大悦,夸道:“太美了,真是人间第一鲜呀!”更有诗赞曰:“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黄馅味美,入喉顿觉周身爽”。

同吃平桥豆腐一样,吃蟹黄汤包不能心急,假如你心急忍不住,上来就咬,那一定会烫得你嗷嗷叫。“文楼汤包──吃得等不得”的俗语,一层意思就是不要吃急了烫着,另外就是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吃到哦!

(三)炒米馄饨

炒米馄饨又名淮饺,是一种极富淮安特色的风味小吃。淮安百年老店“震丰园”的炒米馄饨更是其中精品。群众习惯称震丰园为“黄矮子炒米馄饨店”。“黄矮子”是该店创始人黄子奎的“诨名”。早在清同治年间,黄子奎就挑起了馄饨面担维持生活,后来又开了一个馄饨面馆──震丰园。

其子黄子富在他做的馄饨的基础上,又对炒米馄饨配料制作苦心钻研,使炒米馄饨更加美味可口。其制作方法是:一、制馅,首先精选猪前后腿上的精肉,切成小方块,剔除其肥肉筋绊部分,然后用刀背斫成肉酱,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青葱粒、生姜汁搅拦,加麻油、白抽酱油、味精、少量白糖、竹笋为配料,掺入搅拌,直到形成白色粘糊状的肉糊为止;二、擀皮,选用上白面加水和面,再将面粉拌成雪花状,揉至发光成团,稍候片刻将面团擀成极薄且均匀的面皮,切成馄饨皮;三、包馄饨,将馅心以刮片刮在饺皮角上,向里滚卷直至馅心全部包入饺皮中。水开后倒入生馄饨,用勺轻轻搅动以防粘连。水沸时馄饨浮起浇入冷水一勺止沸,再沸捞起放入泡以炒米的皮骨汤碗中,浇上麻油、白胡椒粉、青蒜花即成。炒米馄饨皮薄如纸,馅细无渍,入口爽滑,味道鲜美,余味无穷。

(四)菊花锅

淮安古有菊乡之称。淮安人重阳吃菊花锅始于东汉。相传,汝南人桓景,从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他说:“九九重阳之日,汝家有灾,可急令家人各作绛囊(红布袋)盛茉萸,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方可避难”。桓景从之,当晚归家,果见鸡犬牲畜皆亡。这话讹传至淮安就变成“吃菊花锅,饮菊花酒方可避难”。从此在重阳吃菊花锅,饮菊花酒的雅俗,便在淮安民间广泛地流传下来。

吃菊花锅,说穿了是老母鸡汤火锅内涮鲜菊花瓣、猪腰薄片、鸡肉片、嫩茉萸芯,蘸着芝麻香酱等配制好的佐料,边吃边饮菊花酒。主要做法:精选鲜嫩的菊花瓣,嫩茉萸芯,洗净,晾去水,把猪腰、嫩鸡肉用刀切成薄片,置入盘中。再将原汁老母鸡汤放入铜质火锅中,架足木炭煮沸,众人围着火锅,按自己爱好选食,形式类似北方人涮火锅,全家人围拢一起,涮锅饮酒,吟诗作对,其情也殷殷,其乐也融融。

(五)腊八粥

淮安人家每到腊月初八,都要吃腊八粥。秦时,淮安人就有吃腊八粥的风俗。吃过淮安腊八粥的人都知道,淮安腊八粥与众不同,非常讲究色香味俱全,粥中拌有鲜绿的青菜,粉红色的花生栗子,金黄的大豆,肉红色的桂圆,红里透黑的甜枣,美味的肉丁等和糯米或玉米面混和熬煮在一起,吃时放糖,其味清香、滑润、甘甜、爽口,其色五彩纷呈,令人垂涎欲滴。

(六)透糖

重阳节吃菊花锅,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而端午节淮安人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呢?那就是透糖。淮安人吃透糖,大约是从明代开始的。透糖的做法,就是将各种糕点的碎屑儿,聚拢一起,兑上新鲜面粉,揉和成大面团儿,再切成小方块,用刀在上面正中划一道浅浅的沟槽,随即引火烧沸麻油锅,把小块块放进去炸得油亮亮、黄灿灿地,捞起来放在铁丝上晾凉,然后装进瓷皿,浇上白糖、桂花、玫瑰卤儿等原料调成透糖汤,隔天后取出即可食用。由于这种甜点与众不同之处是将点心放在卤水里浸泡、渗透而成,故名透糖。透糖的特点是松软酥透,吃起来又粘又酥、又甜又香。吃透糖象征幸福甜蜜,每年端午节,淮安人都会买些透糖馈赠亲友,以表敬意,久而久之,就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一种乡情民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