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照见社会难堪与窘境的方舟子之镜

tupianzhongguo 2010-12-10 18:11:05 (文/唐芳) 本刊编辑部策划组稿 总第109期 放大 缩小

  当被誉为中国“打假斗士”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他北京住所附近遭遇两个歹徒泼辣椒水和铁锤袭击之后,就掀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在当下中国这个信仰诚信缺失、价值崩溃、制假售假已成痼疾的转型社会里,方舟子遇袭显然已成了公共事件。

   方舟子的境遇折射出的,是社会在成就与德行、功利与价值面前的进退取舍。一方面,公众为方舟子一次次的打假而欢呼;另一方面,却又要不断地为每次打假事件的“虎头蛇尾”而沮丧和犹疑。比如学术领域的许多打假,大多数也是不了了之。轰轰烈烈的打假往往以响亮的掌声和喝彩为开端,尴尬和失望的沉默为结尾。打假十年,有多少案例能称得上“真正的胜利”?而更大的纠结在于,人们渴望知道真相,但是,当真相总是以非正常的渠道被揭露,当事实总是需要经过如此极端的方式被呈现,面对真相之后,人们不知该是喜还是悲。

  方舟子的存在亦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社会的难堪与窘境:对诚信制度的呼唤为何如此艰难?所谓制度打假,无非是建立起一套社会诚信制度,完善对造假的惩罚机制,让所有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方舟子遇袭引起的强烈关注和声援,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焦虑,即打假、批评等社会舆论正义可能遭暴力侵害的集体焦虑。屡见不鲜的记者遭殴、被通缉、被恫吓,网民遭跨省追捕、被拘传、被请喝茶,等等。不一而足的迹象表明,监督、批评、揭露的舆论环境似有恶化之势,而公众对此深感挫折、无力。相反,打击报复者却异常强悍、张狂,令人们心头难免笼罩悲情和阴影。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