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外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加速“双向交流”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5 (文/李亚彪 李美娟  编辑/楚恒 总第106期 放大 缩小

没有人怀疑,拥有1.8万个观众席的上海世博演艺中心,是中国境内外资本投入上海演艺产业的一次创新之举。

世界最大的体育娱乐管理企业之一美国安舒茨集团、NBA中国等三家企业共同出资,购买了这座位于黄浦江边的贝壳状巨大建筑的首期经营权。

 同时,NBA中国又吸引了李嘉诚基金会、迪斯尼旗下的ESPN公司等企业联手出资3亿多美元,购买了其中11%的股份,形成了不断增值的产业链。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两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日益宽松,境内外资本力量正围绕着文化产业开展“深度握手”。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主办方面对美国、加拿大等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采购商,首次专门设立“海外采购洽谈展区”,为中国文化产业项目与海外资本的对接拉近了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具备较高成长性的新兴文化产业正成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文化市场的便捷途径。”研究文化市场资本运作的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兰培说。
早在2008年3月,韩国移动通讯企业SK电讯就宣布收购中国本土唱片公司北京太合麦田42%的股份,这也是国际资本首次涉足中国娱乐产业。

随着,汤姆森路透收购和讯网40%的股权,成为和讯网第二大股东。澳洲电讯先后收购国内的皓辰传媒、泡泡网及一家手机内容服务提供商,更表现出境外资本对中国新兴文化产业的浓厚兴趣。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这些现象同中国的文化产业新政有一定的关系。

与这一判断相对应的是,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鼓励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曾让许多国际投资者眼前一亮,因为“封闭”是过去不少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文化领域的主要印象。

分析人士注意到,这种资本的融合并非单向的。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尝试运用并购工具走出国门,也有积极的表现。

在这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北京天创国际演艺公司以350多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布兰森市白宫剧院。同时,将功夫剧《少林武魂》带进美国百老汇剧场的一家中国文化企业,也出资收购了美国田纳西州的剧院。

“中国文化企业到境外并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创公司总经理曹晓宁说。这位在中国文化界崭露头角的资本运作者从去年年初,就不断到布兰森市考察、谈判,花费了大量口舌,于年底才完成收购。

两年前,中国文化企业就把目标放在了海外。先是网络游戏的运营和开发商第九城市以入股一家韩国游戏开发商,接着是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收购韩国阿里泉出版株式会社,成为中国首个地方出版集团跨国收购案例。

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企业更多机会。因金融危机无法继续获得政府资助的英国一家本土卫星电视台,去年被北京西京集团全资收购。

中国的民营资本不甘落后。去年夏天,北京松联国际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和北京天星际影视文
化传播公司联合买下美国洛杉矶天下卫视华语电视台,这是内地民营资本在美国收购的第一家电视台。

虽然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新股发行市场陷入低谷,仍有企业大胆走到境外,通过上市来整合境外资本。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披露,盛大游戏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文化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深重的时候,先后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总共募资5.4亿港元和14亿美元。

“其中,盛大游戏募集资金超过10亿美元,创下2009年美国IPO市场年度新高,也是中国网游企业上市规模之最。”兰培说。

这批境外上市企业虽涉及网游、广告、互联网、无线增值等不同行业,可共同的特点是,全部是民营文化企业,且上市地点集中于美国与香港。

不过,兰培认为,跨境并购、境外上市的更大考验在于并购或上市后的运营与整合,因此其成效还有待更长时间的考验。

“仅就规模而言,对于初步‘试水’境外资本市场的中国文化企业,这些资本运作案例的探索意义,要远大于其实际价值。”兰培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