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见证特区发展 谱写口岸辉煌

wenhuazhongguo 2010-12-10 18:11:05 □ 本刊记者/王云伟 总第104期 放大 缩小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口岸城市,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深圳口岸成为全国各口岸中发展成就最突出,最具竞争力的口岸之一,也是深圳市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之一。深圳口岸的不断发展变化与完善,为深圳经济的腾飞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7月22日上午,本刊记者随同深港多家媒体同仁一起,在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蒋玉龙带领下来到深圳市口岸采风。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口岸处处一派繁忙,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尽管是七月流火的天气.但炎炎酷暑还是阻止不了口岸人忙碌的脚步,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今日深圳口岸的辉煌。

深圳市口岸办副主任盘美昌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也是深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深圳的口岸建设和发展,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来,深圳口岸建设实现了从单一陆路口岸向陆海空口岸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人工查验向电子验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原来的边境农业县向现代化口岸城市的历史性转变。深圳口岸的建设和发展是深圳改革开放辉煌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口岸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口岸规模:从单一陆路口岸发展为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式口岸

  据了解,在建立经济特区以前,深圳只有罗湖和文锦渡2个陆路小口岸,性质也比较单一,从罗湖口岸入出境的主要是当时深港两地的边民,文锦渡口岸则是通过一座简易的木桥与香港相连,作为运输牲畜的通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圳口岸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1979年8月,随着蛇口港的动工兴建,深圳新口岸建设正式启动。除对罗湖、文锦渡口岸进行改造扩建外,重点建设了皇岗、沙头角、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梅沙、大亚湾、盐田和宝安国际机场等国家一类口岸,同时还建成蛇口、沙鱼涌装卸点和莲塘起运点等二类口岸。2007年7月1日,我国首个“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深圳湾口岸正式开通,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莅临剪彩;同年8月15日,以轨道接驳为主的专用旅检口岸——福田口岸建成开通。目前,深圳已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式的口岸开放格局。

口岸吞吐能力和通关能力成几何级数增长

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每年通过深圳口岸入出境人员仅为二、三百万人次,进出口贸易总量不大。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文锦渡、沙头角、皇岗、深圳湾等公路口岸的先后开通,出入境车辆以及公路货运量急剧增长;同时,随着蛇口、赤湾、盐田、大铲湾等口岸的开通,出入境船舶以及海运进出境货物、集装箱呈直线上升;经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高速增长。
以2009年为例,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1.85亿人次,日均50.7万人次,占全国出入境人员总量的52%左右;出入境车辆1474.1万辆次,日均4.2万辆次,占全国出入境车辆总量的73%左右;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825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四、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深圳机场出入境航空旅客111.29万人次,国际空运货物6.42万吨。

口岸通关效率国内领先

“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是口岸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深圳口岸单位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特区成立三十年来,深圳口岸的通关效率逐年提高,成为国内通关效率领先的口岸之一。突出表现为以口岸“大通关”建设为目标,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合作,提高口岸查验部门的协作联动效应;加强深港口岸协调配合,逐步延长口岸开放时间。

罗湖、文锦渡、沙头角等主要口岸先后多次延长开关闸时间,2003年1月27日零时起皇岗口岸实行旅检通道24小时通关。深圳各旅检口岸现已全部启用旅客自助查验通道,罗湖、皇岗、深圳湾等站在口岸开通了紧急救助通道、深港走读学童专用通道;皇岗、沙头角小(客)车通道、蛇口站各码头的报检窗口都已改造成为自动感应窗;机场站开启“海空联运快捷通”,在最短时间内为“海空联运”旅客办妥入出境等相关手续。现在,无论是人员还是车辆,不管从哪个口岸出入境都非常便捷。

口岸改革与时俱进

据介绍,深圳口岸体制改革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局部改革阶段。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到1993年,口岸查验单位对旅客通关和货物、交通工具通关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局部改革。旅检方面启用全国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货检方面实行了通道报验制度。

1994-1997年为口岸综合改革阶段。国家体改委、经贸委、交通部等部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深圳进行口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制定出台了《深圳口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20多项改革配套措施。通过改革,深圳口岸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入出境手续比过去大为简化,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从1998年以来,深圳口岸改革进入巩固深化阶段,主要是各查验单位在监管模式、利用科技手段和加强协作配合方面进行深度改革。如海关实施的风险分类管理、电子预申报以及通道自动识别管理,国检实施的“六个一”改革,边检研发的“旅客自助查验系统”、“车辆快速检查系统”等等。

深港口岸合作日趋紧密

据了解,为了加强深港口岸合作,从1984年起,深港口岸就建立了边境会晤制度。香港“九七”回归后,深港之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节日会晤联络机制,成立了“深港节日旅客过境小组”,对重大节日的口岸疏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旅客、车辆过境高峰期,深港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协作机制,如双方之间的定期拜会和互访制度,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随着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的实现、内地城市赴港澳个人游的开放以及CEPA的实施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深港口岸的合作更加紧密。

在基础建设和改造方面,先后完成了皇岗一一落马洲口岸第二公路桥、沙头角口岸第二公路桥、罗湖口岸人行桥和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整个口岸的技术设施水平,为深港两地通关带来了便利。

在体制创新方面,坚持协同合作,共同构建新型口岸查验模式,形成了深港两地口岸快捷通关的良好局面。2007年开通的深圳湾口岸,是国内首个实施的“一地两检”查验新模式的口岸,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同类口岸中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口岸,深港双方的查验单位在一栋大楼内查验,出入境旅客由下落车两次减少为一次,大大缩短了出入境旅客的通关时间,使深港两地间最短车程减至半小时。

口岸对深港、粤港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凸显

200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687.1亿美元,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44.2%。其中出口1606.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3.5%,获全国大中型城市外贸出口“十七连冠。”这充分说明了深圳口岸在助推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口岸对促进“深港创新圈”的建设,对两地人员往来、商务活动以及地产、旅游、教育、金融、服务业等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可以肯定,随着深圳口岸建设的不断发展,口岸交通分布的不断优化,深港两地实现无缝连接,特别是随着“东进东出,西进西出,中进中出”总体战略布局的逐步实现,深港、粤港之间的合作将更趋紧密,深圳口岸将会对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深港、粤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通过此次采风,大家深切感受到,深圳口岸犹如春回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深圳口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必将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内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