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设计楚州的新城市名片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张嫱 王艳 总第007期 放大 缩小

楚州区委书记夏心旻的办公室,简朴、整洁,井井有条,靠窗台的一盆绿色植物在料峭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春意盎然。夏书记的名片简洁而又别致,尽显心系楚州、服务于民的父母官本色。

这张名片的左边是周恩来纪念馆的缩微图片,下面是一行醒目的黑体字:“开放的楚州,投资的热土”。翻开名片的折页,清晰地印着楚州区在江苏的交通区位简图,上面还标注着距离北京、上海、南京、连云港等城市的车程时间,名片的背面是几个小标题:“文化名城”、“名人故里”、“交通枢纽”、“工贸新区”,还有一段提纲挈领的楚州简介。

夏书记自豪地说,名片是他亲自设计的,体现了楚州区委、区政府对楚州的定位。

区委书记亲自设计名片,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夏书记说,是因为有人曾这样问他:“您认为楚州有名气吗?”言下之意,尽管楚州诞生了像古代名将韩信、大文学家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这样的名人,尽管楚州曾与苏州、扬州、常州并称为古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曾为全国漕运、盐运中心,但今日为人所熟知的程度却与古时相去甚远。甚至开国总理周恩来诞生于此并长至12岁,而世人知晓的程度却不敌天津南开、沈阳铁岭。

“当时,我回答说:虽然楚州撤市建区时间不长,没名气,但过去的淮安在全国名气大。”但过后,夏书记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楚州没名气,是因为楚州的建设没有突出它得天独厚的资源,要想楚州有名气,首先就要发扬优势,加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反复商讨、调研,确定了“文化名城”、“名人故里”、“交通枢纽”、“工贸新区”作为楚州发展的城市定位,一切工作皆以此展开。

“将楚州编进全国旅游网中”

“把楚州文化宣传出去,能聚集人气、商气,利用旅游资源带动城市发展、工业发展,打文化旅游牌,路子走对了。”

夏心旻认为,“文化名城”、“名人故里” 是楚州的资源优势。

江南自古人杰地灵,当地人在细数家乡历代人文资源的时候,江南人的文化素养便在无形中表露出来。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上至楚州区委书记,下到一般政府干部,都对楚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民间习俗耳熟能详。
夏书记说:“楚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楚州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相当深厚。”

Image

楚州现有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韩侯祠、河下古镇等,都是国家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州出名人,军事家有“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文学家有汉赋大家枚乘、《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有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清朝抗英将领关天培等,特别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就诞生在楚州城中驸马巷里。总理在这里渡过了他人生最初的12个春秋。

楚州水网密布、河流纵横,自然风光优美,有著名的桃花垠景区,勺湖、萧湖、月湖景区,亚洲最大的运南闸群和古运河风光带。夏书记说,楚州旅游开发战略正在实施中,由历史文化旅游所带动起的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出来。2005年来楚州旅游的人数将突破150万人次。

“把楚州文化宣传出去,能聚集人气、商气,利用旅游资源带动城市发展、工业发展,打文化旅游牌,路子走对了。”

同时夏书记还透露,今、明两年将重点完成几个旅游项目,一是“西游记主题公园”的建设。“古人把剧本都给我们写好了,我们就要写好解说词”,夏书记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以《西游记》著作为载体,开发“西游文化”旅游。二是将楚州保留完好的府衙“包装上市”,府衙是古代四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的官邸,将府衙开发成集旅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带,使之成为“淮安的夫子庙”。三是搞好“三湖”开发。“三湖”即勺湖、萧湖、月湖,将它们周围的古迹文化开发出来,将其打造成“淮安的西湖”、城市的后花园。这三项工程加上原有的“周恩来纪念地”、吴承恩故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漕运遗址公园等,将大大提升楚州的旅游规模、城市品味。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楚州旅游融入江南旅游、全国旅游之中。”夏书记饶有兴味地讲了一段“乾隆六下江南寻母”的轶事,并引用了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的文学作品内容,提出古运河沿线文化游其中重要一站将是楚州,因为这里有乾隆上岸的“御码头”,届时,乾隆身世之谜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探寻。

前不久,国家下发的《全国红色旅游2004—2010发展规划纲要》中,楚州区内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三个景点被收录其中,列入到“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中。另外,旅游部门正策划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它将共和国领袖毛泽东,以及在中国政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领导人,如刘少奇、朱德、贺龙、彭德怀、邓小平等伟人的故乡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旅游新线路。

古运河沿线“文化游”和“红色旅游”,这一横一纵的两条线路,将把楚州编织进全国旅游的网络中。

“交通是楚州发展的关键”

“历史上的楚州因交通发达而繁盛,现在的楚州又具备了这一优势,必将取得大发展。”

“历史上的楚州因交通发达而繁盛,又因交通衰落而衰落”。夏书记这样总结楚州的繁华与衰落。

楚州历史上繁华,曾与苏州、扬州、常州并称为古运河上的“四大都市”,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楚州历史上物产丰富,漕运发达,商贾云集,经济繁荣,长期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是江淮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期就被称为“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称,是当时南来北往商贸、游历中转之地。由于黄河夺淮,楚州地区年年遭灾,成为黄泛区,加之铁路兴办,海运开通,致使楚州漕运衰落。

如今,随着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淮河治理的日趋完善,楚州重新显现了交通上的优势。

夏书记掰着手指头历数楚州的交通动脉:公路方面,纵的有连接东部沿海的黑龙江至海南岛三亚的同三高速、京沪高速,横的有徐宿淮盐告诉,还有南京到连云港的宁连一级公路、南京至淮安的宁淮高速路均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唯一纵贯苏北平原、连接欧亚大陆桥——陇海线的新长铁路途经楚州,并在楚州有客运站和货运站。水运方面,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道等航道在楚州纵横交错,其中京杭大运河年吞吐量位居国内内河航运第三位。距连云港仅120公里,连云港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

夏书记满怀信心地总结道:“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凸显了楚州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造就了楚州无与伦比的交通优势,历史上的楚州因交通发达而繁盛,现在的楚州又具备了这一优势,必将取得大发展。”

“楚州经济在民间”

“这只能说明楚州民间经济有很好的土壤,要让这种民间活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使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让民企扩大规模、发展壮大却是区委、区政府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夏书记认为,民营经济是楚州经济的主体。

楚州人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善于经商赚钱。从历史上看,经商是楚州人的传统,据《新唐书·地理志七下》中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楚州就已经通过海路与新罗贸易。楚州有一大批经商的能人,过去走街串巷卖各种小商品的大部分是楚州人,现在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大户或企业家的,楚州人居多,楚州民间有着巨大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活力。

夏书记举了楚州区施河镇为例,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生产经营教学用具,教学用具的生产在施河镇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就连无锡的大户也被吸引来了。像施河这种草根型“民营企业”在楚州还有很多,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二产比重的提升,民企的产品遍布全国市场。据统计,目前全国每10个中小学生中有4个学生所用的学具来自楚州,全国四星级以上酒店所用的高级毛巾,每10条中有3条来自楚州,全国电焊企业有15%从楚州购进原料。

但是楚州区委区政府对此却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只能说明楚州民间经济有很好的土壤,要让这种民间活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使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让民企扩大规模、发展壮大却是区委、区政府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夏书记认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化,工业化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一个地方工业化不强,即使人口再多,区域再广,也是“虚胖”,“只有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才能壮大经济总量、形成财源,增加就业,才能强筋壮骨,增加底气。”要使民营经济工业化再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做大工业化总量,加大投入,上大项目。“十一五”期间,工业投入要达到300亿。第二,要形成楚州工业化的特色,不断培植纺织、机械、电子、盐化工和食品等五大支柱。第三,做大单体企业规模,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夏书记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外引内培,二是营造载体,三是悉心扶持,这些将是破解民营企业长不快、长不高、长不大的良方。“民营经济要成为主体经济。”夏书记充满信心地说。

夏书记回顾道,“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红红火火的小商品经济使楚州这座古城焕发生机,从而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城市建设,在不破坏历史名城整体格调的同时,政府加强规划和投入。这点记者深有感触,当我们从公路上进入淮安市区时,与南方高楼林立、玻璃幕墙的现代化都市形成鲜明的对照,楚州城里不高的楼房、古色古香的翘角檐顶,向人们展示她秀美、古典、精致的江南小镇特有的风貌。夏书记说:“刻意保留旅游历史文化名区,对楼房高度、密度的控制,明清仿古式的建筑,是楚州区市政建设的一大特色。”

“四不靠”也要走招商引资之路

“但是我们有江苏省扶持苏北发展的特殊政策,还有我们楚州区给予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一事一议,给予更多的优惠。”

“十一五”期间,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纷纷确立战略目标,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带动了泛珠三角、华北、华中经济区的迅猛发展,经济、产业集群形态凸显。对此夏书记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并不在于它在不在某个经济区域中,关键是要靠自身的努力,自己创造条件,抓住机遇,既使不在经济圈内,也能发展。
江苏省近年来部署了四个战略经济带,即沿江、沪宁高速、东陇海线及沿江经济带,严格意义上说,楚州都不是这个经济带中的成员,夏书记笑称“四不靠”,“但是我们有江苏省扶持苏北发展的特殊政策,还有我们楚州区给予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一事一议,给予更多的优惠。”在“一事一议”的背后,是楚州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引资的坚定态度和政策魄力。

楚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视其为“第一引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硬任务,作为政绩、效绩考核的标尺。自夏书记今年7月份上任以来,招商引资的势头越来越好,来区考察的客商多了,相对比较大的客商、台商和外商来的多了。问起夏书记有什么秘密武器,夏书记说:“没有什么诀窍,都在于把工作落在实处,动真招,脚踏实地地干出来。”

夏书记谈起招商方面的体会说,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走出去下功夫,不出去的话项目不会自己送上门,不出去就会出假项目、烂项目,不出去就永远打不开招商的局面。二是在招大项目、外资项目上下功夫。大项目才有大突破,才有大贡献,这是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外资项目是提升招商层次和工业档次的关键。三是在项目建设进度上下功夫,签约的项目要抓紧开工,在建的项目要尽快竣工,不能形成马拉松工程,甚至是半拉子工程。四是在项目的服务上下功夫。不但要会招商,也要会做后续的服务工作,尽快使项目落地,同时还能起到以商引商的效果。

楚州政府除了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还在无形资产、软环境建设方面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夏书记归纳出招商引资服务工作中的“四化”:“政策柔性化”、“服务人性化”、“制度规范化” 、“治安全责化”。“政策柔性化”就是根据项目的大小,组织不同的部门分层次对待,区别对待。“服务人性化”就是做好“四办”服务制,即“审办”由专业部门对项目进行会审,确定是否可以入园;“会办”,组织专家每星期会办进园项目,一揽子当场解决实际问题;“帮办”,进入工业园区企业一经确定,由地方指定专人保姆式服务帮办,对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直接帮办;“督办”,建有软环境办公室监督各项服务质量。“制度规范化”就是以制度代替人治,不因某个人变动而变动。“治安全责化”就是实行“盗抢案件补偿制”,凡是建成投产的企业有形资产被盗、被抢,公安机关未能按期破案的,由区公安局予以相应数量的先期补偿。

2002年起,楚州政府已投资近2亿元兴建工业园区,主要为机械电子、纺织服务、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工业生产项目。已引进投资近5.8亿元的大型齿轮生产加工基地,投资1.8亿元的新建汽车滤清器和汽车皮带生产基地,投资1.2亿元的新建家纺服饰生产基地,来自美国、意大利、台湾、上海、苏南、浙江和广东的客商活跃在楚州大地上。

楚州的名气开始渐渐大了,“文化名城、名人故里、交通枢纽、工贸新区”这几大金字招牌,在发展经济中,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又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但擦亮楚州这块名片,还有一定距离。”夏书记说,“楚州是名人之乡,尤其是共产党人的楷模、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所以,楚州的发展,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政治意义。总理的家乡发展慢了说不过去,作为区委书记,我的压力很大。团结楚州120万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加快发展,楚州振兴大有希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