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周易》唯象学的内涵

junshiboji 2010-12-10 18:11:05  □ 周易玄(编辑/钟毅恒) 总第094期 放大 缩小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没有比“科学”这个词更令人向往、令人敬畏的了。科学根本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条件,毫不夸张地说,科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轴心。

既然科学如此为我们所宠信,那么科学的大门就应该把得严实一点为好,以防假冒坏了事。于是,一些深具现代科学和西方科学史学的哲学家,按照西方科学走过的道路,按照现代科学的模式, 为“科学”下了严格的定义,为怎样才算“科学”提出了许多的条件。他们坚持惟有满足他们所规定的条件,如必须采用实验室的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等等进行研究,才够得上是“科学”。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似乎条件越是繁复、苛刻,越是符合现代科学的规范,也就越是合于科学。

其实,持上面这些观点的人是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将科学与研究科学的具体方法混淆起来,将科学与迄今所形成的某种强势的具体科学形态混淆起来。无形之中,他们在强力灌输一种观念,就是认识世界只能走西方传统认识论的道路,科学研究只能按照源于西方科学的传统的现代科学的模式进行。换句话说,也就是断定由西方传统的认识论所形成的科学方法是认识世界的唯一之路。

而“科学”这个概念,经过全人类长时期的共同使用,实际上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共识也就是关于科学的一般内涵。科学被理解为获得正确知识和规律性认识的认识活动,以及经过这样的认识活动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不等于真理,但是科学应当是求索真理的正确途径。所以,从事科学活动本身是人类共有的特质,世界各民族当他们一进入文明时代就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着科学认识的探究。更确切地说,从事科学活动乃是各民族进入文明的标志。至于科学的这个词起源在哪里,又怎样经历才被大家共同使用,则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世界各民族都有着自己成功获得科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认识的历史,否则就不能生存,不能延续。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也是所谓“科学”的本质。

那些按照西方科学传统和现代科学模式为科学规定的定义和条件,无疑也包含关于科学的一般内涵。科学哲学家们之所以在这个一般内涵的基础上还要向前延伸,非要把西方科学传统和西方科学所采取的基本方法也加到科学的定义和条件中去,是因为从欧洲文艺复兴至今,西方科学传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几乎统治了全世界,而且“科学”这个词,也源于拉丁文。于是给人一种似乎无可辩驳的印象,一谈科学,自然就是西方科学,一谈认识论,自然就是西方的认识传统。科学和西方两者之间被人为地划上了等号,西方科学和西方认识传统也就成了唯一的科学认识路线。这样,将西方科学传统和现代科学所采取的基本方法置于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必要条件之中,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是,抱有这种观念的人,又犯了一种错误,那就是被近现代至多两三百年的短暂时光遮蔽了眼睛,而忽视了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一个众所公认的事实是:东方的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领先世界科学长达一千余年之久,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国思维与西方思维是这般地不同。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崛起尽管吸收和利用了众多东方文明的成果,但这显然是古希腊科学精神的提升,而绝不是东方思维传统的张扬。

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了,东方和中国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科学史,因而也就必定有与自己的科学史相应的特殊的认识论。迄今没有任何事实和理由证明,天下所有的科学史是千篇一律的认识过程,世界各民族的认识过程走的是同一条思维路线。同时也没有任何事实和理由证明,中国传统的科学史已经完结,中国发明的认识论已经失去了生命,不能再起作用。我们甚而可以举出与西医迥异的中医为例。

近百年来,中医学几经大难不死,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转而快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和喜爱。

2003年“非典型肺炎”猖獗,中医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令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而中医学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是中国认识论的产物,至今也不能被现代科学做出解释。还有以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兵学,现今不仅被许多国家学习采纳,作为现代军事战略决策的一种高智理论,而且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管理、商业经营等活动之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创建于约两千三百年前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不是像西方那样建拦河大坝,而是顺水分流,不破坏环境,其水利灌溉效益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停止,近年还在成倍扩大,堪称人间一大奇迹。其中蕴涵的指导思想和工程理论,远不是西方学术所能容纳。仅此就足以说明,中国传统的科技史和认识论,并没有终结,也不能被替代。

科学的发展,规律的获得无疑要有科学的方法加以保证,没有正确的认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合乎真理的知识。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一条认识路线,任何一种科学方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人类的认识应当也有能力相对突破这些局限。

当今最重要的,就是不可迷信西方科学以及西方现代科学所遵循的认识路线和所采取的科学方法,不可视其为万能的,唯一的,不可超越的。

众所周知,西方科学在认识上采取的是主客二元对立的立场,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抽象思维和实验室的实验方法。所谓现代科学,尽管在具体的研究手段上有许多发展,但根本上仍然是这条认识路线的继续。而这条认识路线不管已经取得和将来还必定会取得多么巨大的成果,它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遗漏,就是“现象”。

现象是指事物在自然状态下运动变化的呈现。现象是一个过程。从内涵上说,现象是事物自然整体功能、信息和状态的表象。从状态上说,现象是事物自然整体联系的错综杂陈,充满变易、随机和偶然。西方的这条认识路线,由于以抽象方法为主,不仅必定要将现象丢掉,而且认为现象杂乱无章,没有规律,不过是事物的实体和本质的外在表现,完全从属于实体,受本质决定,没有独立意义,因此没有本体论和实质性价值,只不过认识必须从现象开始,而认识的任务则在于透过现象去捕捉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我们都知道,一切事物都有现象(简称“象”)和产生现象的形体或者实体(简称“体”)两个大的层面。到现象背后去找本质和规律,自然就找到事物的形体或实体的层面,因而着力研究产生现象之实体的物质构成及实体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西方传统认识论所说的与现象相对的“本质”。源于西方科学的现代科学,尽管包罗万象,但大都从有形物质之“体”出发,研究各不同种类的“体”的结构、形态、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多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各种物质存在和物质存在的关系为根据,来说明社会事物的变化。

这就是说,西方近现代科学主要以产生现象的“体”及体的比较稳定的关系为认识层面。而“体”作为有形的实在,以空间属性为主要特征。现代系统科学虽然不研究具体的物质材料和物质构成,着眼在整体,但它仍然采取主客二元对立的立场和抽象思维方法,因而它研究的复杂系统靠近现象层面,但不在现象层面,确切地说,是没有“体”的体的层面,也就是以空间为本位研究系统的运动规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