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tebiebaodao 2010-12-10 18:11:05 (编辑组稿/夏鸥) 总第094期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今天,依然有许多“活雷锋”。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中继续得到发扬。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拦飞车抢匪的“抡车男”,以及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等,这些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生活中也普普通通,但在他人有难之时,他们敢于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诠释着雷锋精神。

诠释

雷锋的纯真与善良不只属于一个时代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47周年纪念日,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这个名字仍然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雷锋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远离,他始终站在 我们的身后,用他清澈的笑容诠释着什么叫纯真与善良。

学习雷锋什么?这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雷锋精神”,你就能得到如下答案——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是很习惯并接受这样的语言和句式的,而今天,如何让那些关注自我、强调个性化的年轻人,让那些在富豪排行榜、娱乐明星绯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理解并接受“雷锋精神”呢?

“雷锋精神”如何能跨越半个世纪屹立于新时代?依靠的恐怕不是每年的“学雷锋日”,纪念日只是一种提醒,惟有用超越历史时空,超越政治、文化的语言来解读“雷锋精神”,释放“雷锋精神”所蕴藏的人性光辉,“雷锋精神”才能真正长久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

雷锋是那么善良的一个人,他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助友爱,所以,他将自己的手套送给在寒风中呵着手取暖的老人,他“好事做了一火车”却不留姓名。

雷锋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务岗位,所以,他爱岗敬业、公而忘私。

雷锋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个从贫穷苦难中走出来的苦孩子,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爱,这是他“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的思想根源。

  ……

我们从人性出发,寻找到“雷锋精神”之源,这些美好的人性,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根基。当我们除却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口号,我们发现,雷锋之所以成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大写的‘人’”,还是“美好的‘人’”。

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坚持,让“雷锋精神”跨越时代。

我们曾经报道过许多外国人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谓之“洋雷锋”,他们没有经历过“雷锋精神”光芒四射的年代,亦不了解雷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接受过类似的道德说教,更不可能被组织参加一年一度“学雷锋日”活动,他们的见义勇为、义务支教的动力,来自对善良的坚守,对美好的坚持。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仍然不会拒绝对人性美好的追求。正因为此,我们有手拉手组成人链舍己救人的大学生;有超越生命、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有7年来利用节假日义务在南京长江大桥巡逻,救助轻生者的普通市民陈思……

这些雷锋式的人物,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缺乏传奇经历,但他们的纯真与善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思考

 今天,我们怎样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至今已整整47年。

雷锋这个名字,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然而时过境迁,在今天这个追求功利、物欲之风盛行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把“雷锋精神”、“学习雷锋”挂在嘴边,甚至有报道说,大部分小学生已经不识雷锋,只知周杰伦、刘德华等明星。

不可否认,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确实起到了激发斗志和统一思想的作用。正如新闻传播学者陈力丹所说:由于那时中国是封闭的,在没有信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典型报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正因为雷锋是一个偶像,那么在这个偶像纷纷走下神坛的时代,雷锋精神自然就不再具备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不再需要雷锋精神了呢?显然不是。雷锋身上所体现出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恰恰是当前个人生活与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所需要的。雷锋精神的存在,不仅能起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矫正社会不良风气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雷锋精神仍然是时代的需要,中华民族的需要。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学习雷锋,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呢?

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要走出形式主义的窠臼。2007年3月有报道说,“学雷锋日”当天,重庆市渝中区红叶敬老院工作人员清早刚打扫干净的栏杆、窗户,被八批学雷锋的志愿者擦了一遍又一遍。为接待这些“雷锋”,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可见,学习雷锋活动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形式化、表面化,雷锋精神的内涵却被人们忽视了。老百姓说:“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就是群众对形式主义学雷锋、走过场的不满。要让雷锋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的精神追求,首先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的“学雷锋”。

其次,今天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学雷锋”也要紧随时代潮流、创新学习形式,把雷锋精神同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它成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追求。2008年初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中,许多城市的市民自觉行动起来,为受困人员送水、送食品、送医送药,让出行不便的陌生人免费搭车等,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动再现。献血车旁的义务献血者,社区里的志愿者和义工,贫困地区的支教青年……他们体现的都是雷锋精神。 

我们不必担心雷锋精神已经远去,事实上它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并将永远传承下去。无论何时、何地,如果需要,你、我、他,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p#副标题#e#

 呼声

社会需要雷锋精神

3月曾经是“学习雷锋月”,以后渐渐淡去了,演变为3月5日“学习雷锋日”。在这一天,街头红旗招展。百姓有脸盆破了的,收音机不响的,自行车出了毛病的……总会在街头找到热情的学雷锋年轻人,为他们义务修修补补。尽管“雷锋同志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一年就这么一次感受“春天般温暖”,毕竟还让人感到雷锋还活在人们心中;尽管学雷锋日,一年就这么一天热闹,尽 管街头插的彩旗日渐其少,以至近年“偃旗息鼓”,毕竟人们还能看到学雷锋的身影,雷锋还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笔者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每年3月5日也是少不了要到街头看看学雷锋的热闹。今年的3月5日一年一度的学习雷锋日,笔者照例兴致勃勃想看个热闹。不想,原本惯常街头学雷锋的地段,再没有学雷锋、无偿修理服务的学雷锋人。

笔者大疑惑,眼前出现了一串问号:是雷锋已经被人们遗忘,还是“公仆”们已经把雷锋看做是个落伍人物?按照惯例,每年都是由官场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学雷锋活动的。今年,他们是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不需要再学雷锋了?

学习雷锋是47年前,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并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难道毛泽东思想就涵盖不了学习雷锋精神?在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也为学习雷锋题了词,“谁想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当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体现着助人为乐、团结和睦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应该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过去学雷锋过程中,我们应该检讨的是,如何才是真正学习雷锋。把学习雷锋简单化,每到学雷锋纪念日前后,就涌到敬老院、社区和大街上集中做好事,那不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学雷锋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把学雷锋搞成运动,如同我们搞过的许多品德教育活动,比如“五讲四美”等等。运动,就避免不了一阵风,避免不了形式主义,热闹有余,扎实不足。运动式的学习雷锋,就难免有一种强制性,难免有口头上的表面文章,看起来思想觉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是一种虚假。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阵风就可以一举成功、一劳永逸的。精神建设从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熏陶,是社会主流阶层的无言示范,是每一个时期人们所共仰的英雄模范人格的久远影响。

无庸置疑,雷锋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精神已深入人心。人们赞美雷锋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可以不在3月5日上街学雷锋,但绝不可以抛弃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驻人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

 观点

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并肩

3月5日,人们纪念这个日子本身就说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雷锋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从来都没有忘却雷锋,没有忘却雷锋精神,这说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雷锋精神已深入人们的心中,渗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雷锋精神依然与时代并肩并将继续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雷锋精神是与历史上最先进的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相一致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进步的、文明的和有价值的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具有永恒的普遍价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们应该为高尚的事业而生活,人生的目的就在其所从事的事业中,他说,“真正高宏之人,必能造福人类”。马克思也认为青年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共产主义道德超越了历史上一切道德的阶级局限性,比以往的和现存的其他阶级的道德更先进、更崇高,一切热爱真理、富于正义感的人必然心向往之。雷锋精神就是对共产主义道德的生动诠释和体现,其强大生命力体现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强大生命力。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升华。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勤劳俭朴、不畏艰难等从来都是为人们所称颂的美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曾经长期为中国人民所憧憬。孔子说要“博施于人,而能济众”,墨子说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历史上从来不乏为民请命和为民忧劳的人,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人们千秋传颂。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

雷锋精神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雷锋精神没有变成一个过时的道德符号,就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不断地将时代精神的崭新内涵予以灌注。时代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精神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学习雷锋精神,并不是在重复一种历史记忆,默念一种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结合时代的特征,弘扬雷锋精神、活化雷锋精神、光大雷锋精神。所以,雷锋精神在今天早已超越了雷锋个人的思想行为的范畴,成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所拥有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绝非仅仅停留在口述历史的层面来思念已经逝去的雷锋,而是要有见诸现实的行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雷锋。这就使得雷锋永远都与时代同步,与我们同行。

雷锋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平凡之中透显着伟大。因为平凡,所以才可信,才生活化,才能够扎根于生活之中,才能够对人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或亲和力,才会使每一个人切实地感受到:做一个好人,过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其实很容易。因为透显着伟大,所以平凡的生活就不能满足于琐碎的、停留于生命本能冲动的层面,而必须寻求提升、寻求超越,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必须追求更好地活着。平凡中透显出伟大,实际上就是在阐述着这样一种生命的流程,从实然的层面提升到应然的层面。这样一种生命流程就是现实生活的节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现实生活的基点上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雷锋精神其实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雷锋。在“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在道德楷模身上,在抗冰抢险的军民身上,在清洁工的身上,在售货员的身上,在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身上……在你身上,在我身上,都会发现雷锋精神的闪光。#p#副标题#e#

雷锋精神的活力是在实践斗争中获得的。一种思想或精神的活力,并非是靠夸大的宣传或强硬的灌输得到的。经过实践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是精神成长的宝贵经验,这里所说的精神成长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精神或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雷锋精神能够始终与时代并肩也是在不断的实践斗争中实现的。我们知道,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怀疑雷锋精神、诋毁雷锋精神的 言论和思想。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初期,有人提出雷锋精神过时了,雷锋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等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有人对学习雷锋精神的必要性也存有疑窦。但是,这些挑战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削弱雷锋精神,反而增强了雷锋精神的适应性,使更多的人自觉地认识到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体现雷锋精神的市场经济,只能加快它的无序化进程,而这种无序化进程的恶果就是损人利己、坑害消费者的行为都转嫁到社会民众身上。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增强个人选择的自由度,但是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与他人打交道,任何个人选择都不能发展为一种主观意志的放纵,否则个性的解放就变成了任性的泛滥,对自己无益、对社会有害。发扬雷锋精神可以极大地增强社会凝聚力,这对于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

我们纪念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并非只在每年的3月5日,动员大家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做几件惠民益众的好事,然后又把雷锋和雷锋精神尘封一年,年年一个轮回,而是旨在使人们在更深层次把握和理解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来说,我们发扬雷锋精神是在担当重要的历史使命——弘扬共产主义道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发扬时代精神;从个人的层面来讲,我们发扬雷锋精神就是提升人生境界,体验人生幸福,体味生命的真谛。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并肩。

 启示

让雷锋精神永不流逝

提起雷锋,许多人都能联想到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

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时还发表了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题词。每年的3月5日,也成了“法定”的学雷锋日。各地、各部门,也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到大街上做好人好事、发扬雷锋精神。但是,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个人,在“学雷锋”问题上,却形式大于了内容,将“学雷锋”异化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有一部分青年志愿者把宣传学雷锋变成了自我形象广告宣传的机会,引起了市民的不满,也亵渎了雷锋的灵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雷锋”的形式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但是再怎么变,雷锋精神不能变,更不能丢。雷锋过去是、今后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怎么学,却很有讲究。笔者认为,要突出三个字。

第一是“真”。雷锋,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40多年过去了,从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到现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有一样没有变,雷锋这个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内涵,始终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围绕这个年轻人的事迹引发的精神生活大讨论,也轰轰烈烈、绵延至今、名扬海外。学雷锋,首先必须突出一个“真”字。必须始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须真正把握并传承雷锋的精神实质。众所周知,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因此,一定要通过学习,将雷锋精神固化、落实、践行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而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搞一些虚假活动。

第二是“常”。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而且是长期坚持、不懈追求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在3月5日,上上街、入入户,做一些不大不小的好事,甚至可能是扰民的麻烦事,解决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甚至可能是添乱。学雷锋,要做到常思、常想、常做、常行。时刻以雷锋的精神内涵对照自己、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虽然,在新的时期,一些人对一些“学雷锋”的事可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做法,但是,并不能说明雷锋精神过时了,而是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雷锋精神的精髓或者说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会永存也必须永存下去,因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先进文化的核心,更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这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体现。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想着为人民服务,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民之德,始终做到常为民、为常民。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虎头蛇尾,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第三是“实”。就是要求实、踏实、务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没有实际效果,坚决不去做、不去行,始终以实际、实用、实效,作为学雷锋活动,乃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并且扎实抓好。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现实、结合实际,进行学习和实践。20世纪60年代,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20世纪80年代,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标志的学雷锋热潮,关注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新时期我们“学雷锋”,就是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发展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雷锋精神。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就是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把大家团结起来,鼓励大家前进。我们学雷锋,应当更注重学习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作为建立新型的现代人际关系,学习高尚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的精神源泉,逐步建立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雷锋精神才能更大程度地改观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也才能真正万古传承、永不流逝。

应该说,搞一两次“学雷锋”活动,不难;但是要想真正将雷锋精神融化到血液里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代人去努力和奋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永远记住雷锋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才能形成一个又一个纪念学雷锋活动的小高潮、中高潮、大高潮。

结语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47年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47年后,神州大地沧桑巨变,“向雷锋同志学习”变得从容而淡定。尽管也有“雷锋叔叔没户口”的戏谑,尽管也有“雷锋是否已经过时”的疑问,但“雷锋精神”始终在不经意处闪耀光芒,这就是雷锋,这便是雷锋精神,他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并且不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