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捷径还是险途?“人品账户”的道德尴尬

junshiboji 2010-12-10 18:11:05 (文/王菲 詹婷婷 编辑/莫牧) 总第091期 放大 缩小

你能想象道德像存款账户一样可以被精确计量吗?

在辽宁省沈阳市的雨田实验中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人品账本”,里面记录着学生在该校“道德银行”里的存款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排名前三者可以获得2元“人品币”;不按要求穿校服者将会 被扣除2元“人品币”……

事实上,此举并非该校首创。随便在网上一搜,可以搜出很多类似的做法:长春安阳小学的“未成年人道德银行”;江西遂川的“中小学道德银行”;而上海交大也曾以“人格证书”来评定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等人品修养。

高尚的道德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石。道德银行、“人格证书”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当前社会对于美好道德的崇尚与需求。毋庸置疑,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价值核心。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创新思路,引导、培育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不论是“道德银行”,还是“人格证书”,初衷不外乎是借助一种利益机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这样的驱动机制对于提升道德素养是有益探索,还是会让孩子们误入歧途?

初中生争当“道德富翁

“你真有钱,我银行里还是负数呢,得想办法赚回来。” 看到自己“人品账户”里的存款比别人少,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初一三班的学生小宁对自己的同班同学说。

用一种虚拟币可以“赚回”道德,这话听起来确实有点“雷”。

辽宁省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就制定了一套《人品储蓄明细及要求》。该校1000多名学生,每名学生都有一个“人品账本”。在这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以“人品币”的形式被量化。

按照学校制定的人品储蓄制度,不同的行为对应不同价值的“人品币”。当学生的某些不规范行为降低了人品账户的“存款额”,该生可以通过为学校打扫卫生、帮助同学等行为,“赚回”相应的“人品币”,从而增加自己的“道德账户余额”。

然而,将人的道德精神追求置于功利化的计量之中,是培养了真正的“道德富翁”还是将道德拉下了水?此举引发了舆论的广泛争议。

有网友对这一做法表示认同:道德银行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实践,尽管形式上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我们应该对这种尝试给予宽容和理解。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既然可以通过做好事的方式对错事进行补偿,那么是否意味着那些好事‘存’得多的同学,以后做错事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利益驱动下的道德尴尬

美好的道德操守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雨田实验中学向媒体介绍,设立“道德银行”制度的初衷是试图以一种游戏规则来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加以规范:扣了“钱”,还能通过主动申请做好事的方式把“钱”赚回来,让孩子们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接受学校的管理,逐渐懂得付出与收获的意义所在。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道德是一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与之相反,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的商业机构,在成本得失上“精于计算”是银行的本质属性。雨田实验中学此举将道德与银行两种截然相反的属性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舆论争议的焦点;同时,道德的功利化倾向引发了人们的道德风险焦虑。

事实上将利益与爱心奉献挂钩,这样的“道德银行”并非首创。与之类似的还有长春安阳小学的“未成年人道德银行”,江西遂川的“中小学道德银行”等等。除了学校,某些城市的社区为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也创设了社区道德银行——将居民奉献爱心的行为以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资产”,当个人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诚信中有经济的基因,利益中有道德的种子。客观来看,道德与利益并不决然相悖,鼓励人们追求正当的利益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

“道德银行”尝试以一种利益驱动机制来实现道德的“增值”。让善举得到某种形式上的肯定与认同,甚至得到实质的回报,从而激发培育更广泛的道德实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道德银行”这种创新形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道德银行”的形式的确存在很多“先天不足”,譬如:如果做好事就是为了获得“人品币”,谁来做“道德验钞机”鉴别功利的“伪道德”?好人好事具有随意性、随时性等特点,很难纳入“道德银行”的评估范围,如何对道德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如何提升当代学生的道德素养

道德教育与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品币”、“人格证书”等新事物的初衷是美好的,一改学校只认成绩、忽视德育的做法,值得肯定。但症结在于,将人品这一抽象事物量化,是否能起到提高当代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

安徽省著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表示,用“人品币”的多少来评判学生的道德修养,其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激励、竞争的机制,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用“人品币”这种形式来衡量学生道德的做法过于简单化。

“这种做法首先缺乏科学依据,使学生们好像机器人一样。用一些行为标准对学生的作为进行加分和减分,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王开玉说,“这种做法只能衡量产品,而不能衡量人品。”

专家表示,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应该把握教育的规律,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而不能一味程序化地教育学生。“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每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王开玉说,“同时,优秀老师的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开放的教育机制也都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