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在中国的大变动中香港角色不断转变

wenhuazhongguo 2010-12-10 18:11:04 (文/陈伊敏 编辑/燕云) 总第082期 放大 缩小

“你是哪里人?”这样简单的问题,却一度让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何志平无法作答。

何志平钻研过古典音乐,既是小提琴好手,又是著名眼科医生,出任过掌管香港文化政策的最高级官员,还撰文著书、推广文化传承,堪称一位香江奇才。

 在共和国将迎来一甲子华诞之际。这位香港前民政事务局局长与媒体分享了他对祖国的感受,回望过往,他既看到内地发展迅猛、日新月异,也感慨中国在多灾多难中成长的历程。他说,六十年,中国从贫到富、从富到强,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与共和国同龄的何志平,十八岁时背着小提琴,远渡重洋赴美求学。每一次出入境或在学校填写相关表格时,他常为填写“国籍”一项而困惑。“我究竟是香港人、英国人、英属香港人,还是中国人?”多年来,他为此踌躇和无奈。

何志平回忆说,以前香港人根本无法正视自己究竟是哪里人。但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人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字正腔圆地告诉外国人:“我是中国人!”他笑言,中国中兴,国家崛起,香港人作为炎黄子孙也感与有荣焉。

复兴文化寻回中国魂

过去六十年,中国在经济和国力发展上毋庸置疑已是成果显赫。在今后六十年,中国必须复兴中华文化。何志平以人的成长来做比喻:“除了骨骼方面的发育之外,精神和思想也应该与肉体一同成长,精神成长的速度应比肉体成长的速度更快才对。”他说,上一个六十年,中国人的躯壳已长成了,还长得相当扎实;下一个六十年,中国人一定要找回自己健全的魂魄。而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才能寻到“中国魂”。

何志平从小受到书香门第之家的熏陶,积累下深厚的文化造诣。他说,《易经》第一卦是“乾”卦。“元、亨、利、贞”乃乾之四德。他认为,中国的国力发展可以说到达了“元”的地步,但“亨”、“利”、“贞”的境界,仍未达到。

他强调,要使中国人在精神上也真正崛起来,迎向世界,不怕别人言语或思想间的刀光剑影,复兴中华文化,振奋心灵,这就是中国在今后六十年必须要做的工作。

“一国”与“两制”不对立

何志平认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是当前的潮流,也是势所必行。但有人认为,两地关系不能太密切,否则香港较易受内地影响,难以实施“一国两制”,因此香港要面向国际,而非面向内地。也有人认为,“两制”间的制度性分别是一种“障碍”,应予“消除”,否则两地难以在人口往来、资金调动等方面互补资源。

何志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观点是互相矛盾的,将“一国”与“两制”对立起来,根本没有掌握到问题的核心。他说,“一国两制”不单是属于香港的,更是属于整个中国的。“一国”与“两制”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其真谛在于通过灵活的手段,增进国家的长远利益;透过香港制度的安全缓冲,中国内地可以更顺利走向世界。特别是与香港毗邻的广东地区,走出去的步伐比其他地区可能还要快。

何志平说,过去,香港在内地改革开放大潮中做出了经济贡献。而今必须明确两地优势结合、共同合作的目标和内容。在具体事务上累积经验和成效,展示“一国两制”的贡献。

“内地化”一词用错了

何志平办公室墙上,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勤政为民”的墨宝,为他五年的公仆生涯作了概括。但“无官一身轻”的何志平,现在依然以全职义工身份,默默推动国民教育的工作,在香港发起“国民教育课程”。

对于有人说国民教育会导致香港“内地化”,何志平表示反对。他分析说,邓小平提出香港“五十年不变”,但为何不说“四十年”、“六十年”,偏要说“五十年不变”?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有信心,在今后五十年,中国内地将与香港看齐。

“香港拥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背景,没有需要进行‘内地化’”,何志平说,另一方面,内地也正在急起直追当中,如果香港和内地能够互相勉励、互相支持、互相增益,朝着同一个目标进发,“到最后我们自然会走在一起。”

“如果以这个历史观点去看香港‘内地化’,就会明白香港与内地本来就应该一体化,”何志平说,“‘内地化’其实是一个被错用了的形容词。”

他介绍说,推动国民教育是有步骤的。最初必须有接触祖国的管道;其次要认识祖国,建立兴趣;第三是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第四是尊重独特的文化和先祖的智慧;第五是认同传统文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是自愿地为着这一认同的意识而服务和贡献。

“作为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华儿女,我怀着感恩的心,来祝福中国,为过去的六十年喝彩,愿与天下炎黄子孙共赴大任,圆梦中华,”何志平说,“在中国的大变动中,香港的角色不断转变,故事未入终局,一切仍待我们来写。”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