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4 总第082期 放大 缩小

在世界经济深陷衰退中,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7.1%。

 “这就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十强中唯一在最近几个月里恢复强劲增长的国家。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可以帮助带动世界其他国家走出低谷。”美联社这样评论道。

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

告别贫穷

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今年80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1952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坐上北上的列车,投身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工业建设。他参加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选址和验收工作。在长春郊外伪满陆军医院的废墟和荒地上,只用了3年时间,一座“汽车城”神奇般崛起,解放牌4吨载重汽车驶出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富拉尔重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沈阳重机厂、大连造船厂……他眼见着一个个重工业企业拔地而起。

“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个万吨水压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高尚全说,特别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成就举世公认。

国富民强——曾经是百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追求、奉献乃至牺牲的理想。今天,这一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前,在世界经济“俱乐部”中,几乎听不见中国的声音。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倒退、交通破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新中国经济建设简史》一书这样描述当时的经济状况。

“扣除价格因素后,我们现在5天创造的财富量,就相当于1952年时全年创造的财富量。”经手无数笔数据、核算中国经济“总账”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说。

一组数字标志着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 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

洋油、洋火、洋钉、洋布,这些名称曾经深深刺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部门中国都有,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9亿吨,粮食自给率高达95%。

经过60年的努力,神州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时曾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雄奇诗篇。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2309米巍巍大坝横江而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路长度增长约38倍,铁路增长约3倍,民航里程增长200多倍。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从1949年的一成提升到现在的近五成,城市的数量增长了6倍。地铁、高架桥、购物中心、体育馆、游乐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城市开始反哺农村,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60年的努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江苏省赣榆县做统计工作的王卫国是国庆10周年时出生的,他以一个统计人的细致记录了他家庭的变化:

“1959年我出生时全家住在祖辈留下的有上百年历史的三间土坯茅草房里,2003年我个人购买了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

“从记事开始一日三餐的主食是山芋干磨成面糊后烙成的煎饼就着咸菜,如今鸡鸭鱼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杂粮土菜成为保健食品”;

“上初中时春秋天穿同一件衣服,冬天棉裤棉袄是没的换洗的,如今大家的穿着打扮开始注重新、奇、特、靓了”。#p#副标题#e#

王卫国一家的变迁只是亿万中国人生活变迁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存款增长约1万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约150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约100倍,汽车也开始步入百姓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惊人跨越,还体现在亿万民众财富观念的变化。

今年60岁的倪志兵早年在读《子夜》时知道了资本和股票,当时认为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如今,倪志兵成为中国股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愿望,一是让自己的炒股资金增加,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记》。

打破封闭 

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人称“欢叔”的香港南北行公所理事长、远大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欢是一位铁杆“老广交”,1957年他就参加了第一届春季“广交会”。他回忆到“展览场地在中苏友好大厦,只有纺织品和土特产两座馆,展示的商品大概有1万多件吧。”

可就是这样一届小型物资出口交流会,却成为新中国成立8年后与西方国家开展经贸往来的第一个直接通道,并且在很长时间是唯一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封锁,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只有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此后的中苏交恶,迫使中国更加封闭。

当时,中国建设急需的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等大量物质和设备需要进口,但进口渠道很少,外汇更是缺乏。国内的产品只有少量出口,几乎全部要靠国内市场“消化”,同时来自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几乎为零。

“这样极端局促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就来华做生意的新西兰商人潘西佛曾经回忆,“那时,新西兰急切需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无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此,中国经济的大门毅然决然地向世界敞开,中国也从此逐步迈入世界大市场。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局面,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澄海人已经开始做玩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作坊,小喇叭、塑料鸭子……做一件只挣几分钱。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玩具生产基地,年产值160亿元。

“对外开放为我们打开了外面的市场,带来国际市场的信息,玩具产业在近20年来发展得特别快。”澄海玩具协会会长郭卓才说,澄海玩具产品70%以上出口,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年来,中国冲破了国内市场、资金、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的舞台空前宽广:

195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只有5.5亿美元,且80%出口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近6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2600倍,“中国制造”遍及世界。

“一五”期间,中国依靠前苏联19亿美元低息贷款,建设了156个重点项目。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国家。

“1984年,我为了技术合作到德国去。晚上是当地节日,放焰火。陪同的德国老板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你们国家进口的。’他没有伤害我的意思,我的心却在流血。难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混日子吗?”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1992年,“琴岛海尔”冰箱摆进德国超市。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其利润增幅超过收入增幅的5倍。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的《世界改变中国 中国改变世界》一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在这三个阶段中,开放政策始终不变,但开放的结果却变而又变,使中国变得更加发展、更加强大了。”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在腾挪转换中不断扩大。中国不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生产,而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国内经济发展,使得经济增长后劲十足。#p#副标题#e#

打破僵化 

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创新

不久前,全聚德烤鸭店出炉了这家百家老店的第1.48亿只烤鸭。

 “你能想到我们还有一天只卖出一块鸭血,只挣两分钱的时候吗?”据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介绍,解放前全聚德和中国大部分企业一样历经战乱、惨淡经营。

公私合营后,全聚德作为国营企业在政府支持下重获生机。改革开放后,全聚德先是通过连锁经营将门店数量发展到目前的80多家,接着完成了对仿膳饭庄等的收购,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全聚德的发展折射了60年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的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巨大转变。”高尚全说。

“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育,国有经济控制力显著提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负责人说。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变化相类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到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勾勒出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轨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中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工业基础初步建立。在此后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家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进步和深化,最终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把市场经济写在了社会主义的旗帜上。

目前,中国98%以上的商品、95%以上的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经济体制的变革让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600米长的顺港式码头破土动工。起初干多干少一个样,每人每天只能运二三十车泥。为加快进度,工地规定超过定额者每车励奖4分钱,每人每个工作日能运八九十车泥。结果,码头提前一个月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人们积极性的发挥。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体制出现了实质性变化,不仅实现了按劳分配,而且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了起来。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了约60倍。

纵观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巨大跨越,高尚全指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这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选择,而是在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演进的结果。”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不仅让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还让中国与有着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就。”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艾哈迈德·法特希·苏鲁尔说。

60年,弹指一挥间。但正是在这60年间,中国为人类社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贴近现实。”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利奥·A·迪亚斯·巴斯克斯说,“未来的50年更将见证中国的再次崛起!”#p#副标题#e#

链接
外国企业家看中国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艰苦奋斗、不断开拓,使中国从一个贫穷、闭塞和落后的国家逐步走向富裕、开放的现代化强国。在国际金融 危机肆虐全球的不利形势下,中国经济更是以其稳健和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这些,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深切感受到,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外国企业家的赞赏和高度评价。

改革开放 缩短中西差距

“改革开放缩短了中国同西方的差距,”这是美国环球能源服务公司副总裁卡洛斯·肯达对中国发展的深刻印象之一。肯达回忆说,1987年他随美国石油代表团首次访华时看到的中国,大大落后于美、欧、日等西方发达经济体。“我是夜里住进北京建国饭店的,从机场到饭店,没有高速公路,沿途一片漆黑。第二天早上打开窗户一望,宽阔的长安街成了自行车的海洋,很少见到小汽车,人们的衣服颜色多数是灰、蓝两种颜色。”

从那以后,肯达每年到中国访问三四次,并在中国工作生活过7年,走访了中国各地。“这期间我的感觉是,中国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巨人,精力极其充沛,各行各业都在突飞猛进,给世界带来了各种机会。”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持续高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蓬勃生机;二是中国人特别勤奋和善于学习,不仅学到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注意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覆辙。

迅猛发展 世界需要中国

全球知名零售企业——英国乐购集团的董事长戴维·雷德对中国十分熟悉,他第一次与中国结缘是近30年前的事了。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变化巨大,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

具体说到这些年来中国的变化,雷德一连用了两个“巨大”来形容。他说,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外贸增长突飞猛进。乐购从中国大量采购服装、玩具、电器、办公用品和箱包等产品,中国商品以其良好的质量和精湛的工艺在外国广受欢迎。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雷德认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制度都更加健全了,外企和各级政府打交道更加容易了,很多与中国合作的外国公司都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

日本尼康公司社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苅谷道郎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尼康在中国的业务也取得了迅猛发展。金融危机后尼康在其他国家的业绩都开始下滑,在中国市场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苅谷认为,中国经过60年的发展,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生产基地了,同时是一个有潜力的重要市场。尤其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只有中国经济在良好的调控之下稳步增长。他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相对于其巨大的人口来说销量还不算多,广大农村市场一旦开发出来,成长潜力将是巨大的。

兼收并蓄 中国经济日臻完善

“在中国做生意,跟在美国做生意一样容易,”加拿大C-CPM卫星系统有限公司总裁莱斯利·克莱恩说,这是他近年来闯荡中国市场的最深感受。

加拿大C-CPM卫星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卫星通信车载和便携式天线的高科技公司,其目标市场原来主要在加拿大、美国和欧洲。3年前,克莱恩决定进军中国市场。他说,这应该是他从商生涯中最正确的决策之一,3年来公司在华业务蒸蒸日上,中国已经成为其“具有最大增长潜力的市场”。

加拿大西港创新公司负责市场及新合作关系发展的执行副总裁、公司亚洲区总裁宋韬说,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锐意创新的环保政策,其中机动车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为该公司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西港公司2006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专用于汽车的液化天然气储罐。两年后,公司又与中国重型发动机生产商合作成立了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他说,近年来中国的法律制度日臻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回顾过去 寄语未来

被全球公认为金融期货创始人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终身荣誉主席梅拉梅德称赞说:“中国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特别是在过去的15年到20年中,中国的发展超乎想像。”

梅拉梅德在近30年里频繁访问中国,次数不少于50次。在今年4月的最近一次访问中,他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接见,双方就世界经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认为,中国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梅拉梅德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重要年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中国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主要的发展力量,它将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