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从保家卫国到正规发展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4 □ 文/赵宗九 总第078期 放大 缩小

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中国国防建设的理论开拓,是中国特色国防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石。在新中国成立59年之际,对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毛泽东所构建的国防建设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理解,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解。概括起来,毛泽东所构建的国防建设理论是围绕着三个方面建设思想展开的,在不同的安全环境背景下,针对不同的战略对手与战略态势,总体设计和战略指向十分明确。

 一、在巩固中求发展

国防建设的总体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反映了毛泽东关于国防建设求真务实的特色。经过28年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夺取了全国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来看,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在一段时间内,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的战略需求则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须从国际战略大环境,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国家战略的长期需求和国家安全的紧迫需求出发,对国防建设进行规划,对总体设计提出要求,毛泽东这一总体设计要求的主旨就是面对威胁,在巩固中求发展。

毛泽东在巩固中求发展的国防建设主旨其设计依据,来源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来源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理念。

从环境角度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标志着上百年来帝国主义企图长期瓜分中国阴谋的彻底失败。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不甘心它们在中国的失败,企图卷土重来。一方面企图利用朝鲜战争的契机直接侵略中国消灭新生的“红色政权”,一方面武装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反攻大陆重新执政。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杜鲁门总统即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1950年7月底,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驻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到台湾,同蒋介石商讨“军援”的具体步骤,台湾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和一切作战物资均由美国供给;1951年4月22日,以蔡斯将军为首的美国军事顾问团进驻台湾,并给国民党军队可装备20个步兵师的装备,以及大批飞机、坦克和其他作战物资等,将台湾纳入其军事进攻体系。蒋介石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提出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时间表,幻想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依靠美国重返大陆。

从发展理念角度而言,没有政权的巩固,自然无从谈发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可靠的国防,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起来也不能巩固”。围绕政权的巩固,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国防建设战略指向十分明确,以“防卫美蒋”为重点,以“保家卫国”为目的,构建国防建设的大框架,军事部署和战略资源的配置依此展开。

毛泽东巩固新生政权国防构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消除来自朝鲜半岛的安全隐患。

1950年6月26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站住国家整体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明确表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据此,同年10月党中央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时,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围绕战争来进行。毛泽东在回顾这场战争时肯定地说:“抗美援朝,我们打痛了美帝国主义,打得它相当怕。这对我们建设有利,是我们建设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巩固新生政权国防构想的第二步就是要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战略企图。

针对由美国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队和“反攻大陆”的战略企图,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就是“痛打落水狗”。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成立了前线指挥部,毛泽东亲自点将粟裕为总指挥。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即使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于1950年7月攻占嵊泗列岛;8月攻占万山群岛;1954年2月攻占一江山岛;5月攻占车矶列岛;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12月3日“美台换文”美国明确限制台湾片面采取“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1955年2月,台军在美军的掩护下撤出大陈等沿海岛屿。1958年8月,中共中央再次作出大规模炮击金门的决定,毛泽东亲自下达“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作战指示,收到了美国控制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奇效。至此,蒋介石已经逐步认识到“反攻大陆”的战略企图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将 “反攻大陆”调整为“光复大陆”、“反共复国”,将主要依靠军事行动改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尽管后来蒋介石还有许多“反攻大陆”的设想,但是,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踏上大陆半步。

毛泽东巩固新生政权国防构想的第三步就是要粉碎美国“划峡而治” 的图谋。

在毛泽东的视野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国防安全包括台湾主权的回归。面对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中所说的“台湾之未来地位”,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1950年6月28日发表了《关于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中国台湾和干涉亚洲事务;1955年1月24日发表了《关于美国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声明》;195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发文,公开了毛泽东关于国共两党合作过两次,“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合作”的谈话。1958年10月6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里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10月25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再次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里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中国人的事只能有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忠告台湾同胞“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毛泽东并诙谐地说:金门炮战“就是帮助蒋介石守好台湾。”,两岸形成默契,粉碎美国蓄意策划的“划峡而治”和“两个中国”的图谋。

新中国的政权正是在毛泽东这一国防建设构架内得到巩固,“军队受到了锻炼,”国防力量得到发展。

二、在对抗中捍主权

人民共和国不仅是在一片战争废墟的基础上诞生的,也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屡次侵略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历史遗留的很多问题大都涉及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极易引发冲突甚至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在如何应对外部势力大规模入侵等重大安全问题上,毛泽东作了深入的战略思考。在毛泽东的国防建设思想体系里,国防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抗中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防发展的战略指向是立足于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主权至上是国防总体建设的出发点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国防将得到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的这段讲话,被认为是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宣言和今后指导国防建设的理论基石。1954年9月,毛泽东再次表明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根本立场和决心,他说:“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美国侵略集团的这种战争政策,一定要解放台湾,以保障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后,毛泽东还在很多场合提到“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侵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防不可不有”。“我们的方针应当是,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谁要我们让,就一定跟他斗争。”

可以看出,在国家根本利益面前,毛泽东的国防建设思想体现了“主权至上”,“寸土不让”的斗争原则;体现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不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体现了“强大军队”的实力原则和全民皆兵的潜力原则。

积极防御是国防战略的基本点

积极防御历来是我军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们的战略对手、防御的范围和主要的作战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毛泽东的国防建设思想体系中,仍然把积极防御作为国防战略制定基本选项,并在其中增加了新的内容。积极防御强调了中国国防建设的防卫性质。中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的利益需求,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国防的性质和建设方向。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即使在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的60年代,毛泽东也明确强调了“不称霸”的战略取向和国防的自卫性质。在这种原则的约束下,建国以来所进行的几次与邻国的武装冲突都属于自卫反击的防御作战。#p#副标题#e#

自主国防是体现国家主权的关键点

国防建设的决策权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新中国结束了上百年来有国无防的历史,要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客观上需要外援。但是,在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里,“主权至上”的原则也必须体现在国防性质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是一句空话,中国的国防要有自主权,中国的国防政策、战略取向都要自己说了算,国家安全依附于别的国家总是不牢靠的。毛泽东在总结了50年代接受苏联援助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以我为主”的原则,强调只有把方针放在依靠自己的基点上,才能不受他人左右,并断然拒绝了苏联在中国建立长波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有效维护了中国国防的自主性。

准备打仗是各项战备工作的瞄准点

毛泽东的大半生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战争对国家的危害是感触颇深的。面对恶劣的环境,一个新生国家远离战争的最好选择就是“以战止战”。因此,战备在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里无处不在,准备打仗是各项战备工作的瞄准点。毛泽东指出: “我们应该了解:帝国主义势力还是在包围着我们,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要准备打仗。无论那一年,我们要准备打仗”,“帝国主义是不怀好心的,总是要搞鬼的”,“苏修亡我之心不死”,“人家侵略来了,我们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正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准备打仗是各项战备工作的瞄准点,是贯穿国防建设的主线。

人民战争是赢得战争胜利的落脚点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战争不仅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法宝,也是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法宝。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新型的国防力量构成,必须着眼于打人民战争,以此为立脚点考虑国防建设。据此,毛泽东强调“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全党抓军事,实行全民皆兵。”“帝国主义如果竟敢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那时我们就将实现全民皆兵,彻底打败侵略者。”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至今依然是我国国防建设和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点。

三、在发展中谋强大

如果说,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所构建的国防建设总体设计是围绕着“在巩固中求发展”展开的,那么随着国家安全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人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的着眼点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消除来自周边国家的安全隐患,不再是国家总体建设的主要矛盾。突出发展,动员国家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摆在了国家战略需求最高的位置,在发展中谋强大便成为国防建设的主旋律,国家安全的应急式需求,也让位于国家战略的长期需求和新的需求。毛泽东国防建设着眼点的变化和国防建设总体框架的调整表现为两个转变。

第一、国防建设必须从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

低级和高级的区别是建设水平的差距,在人们的思想意识还跟不上军事领域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在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国防建设不可能步入高级阶段。毛泽东全面研究了中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国防建设水平比较低的现实,首先强调在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毛泽东指出:“克服在过去时期曾经是正确的,而现在是不正确的”许多东西,“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倡导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把摆脱传统观念和陈旧理论的束缚作为提升国防建设水平的先行抓手。

其次强调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规化。在毛泽东看来,没有正规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的国防建设从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正规化建设是不可逾越的过程。他指出:“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就是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协同动作。” “在整个工作上指挥上,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被后人称之为“五统四性”的正规化建设标准,是毛泽东着眼提升国防建设水平的战略举措。毛泽东把我们的军队叫“国防军”,其强调正规化的内涵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在国防建设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毛泽东把国防现代化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国防现代化,国防建设的转变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毛泽东认为国防建设不搞现代化不行,不以现代化为中心也不行。1952年7月毛泽东首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防”;1954年10月毛泽东在第一次国防委员会的开幕式上进一步强调:国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战略任务,需要全党全军共同能力来实现;1955年毛泽东又正式把“钻研现代化国防”规定为全党全军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在党的“八大”文件中,又亲笔批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从而为国防建设向高级阶段发展确定了方向。

第二、国防建设必须从中国型转向世界型

毛泽东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战略家,有着极强的洞察力,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筹划中国国防的发展,适时提出了国防建设转变的大思路,那就是国防建设必须从中国型转向世界型。其手笔之大,可谓是高瞻远瞩。

中国国防建设从中国型转向世界型的标志是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提升。在我军装备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毛泽东的发展定位首先是解决常规装备现代化的问题。他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毛泽东在这里所强调的“充分的机械化”,一是与世界强国的军队相比,技术含量要跟上;二是高技术含量的装备数量不能太少,要形成规模。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的国防建设达到世界水平。

毛泽东的发展定位更高的目标是解决战略武器装备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所有的战争都是核威慑条件下的战争,世界级军事强国的标志是拥有核武器。核威慑、核讹诈是超级大国经常使用的“王牌”,中国深受其害。为了打破核垄断,为了打造世界型的国防,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在国家经济实力刚有提升和人民生活还比较贫困的条件下,毛泽东以其战略家的胆识,把中国国防建设的着眼点转向了世界,标杆明确定位中国国防应该是大国国防和强国国防。从历史的视角来评估这一战略决策,不能不令人折服。正如邓小平同志后来所肯定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综观毛泽东国防建设理论和思想体系,毛泽东的国防战略思维、建设理论构架,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是我国未来国防建设的宝贵财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