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梁张村:陕西葡萄第一村的增效“路线图”

renwu 2010-12-10 18:11:04 □ 本刊记者 白晓霞 总第077期 放大 缩小

果农追捧“洋品种”

60岁的武惠群大妈戴着典型的关中农妇式头巾和给她帮忙的侄媳妇在自家的葡萄园里剪枝。她的身体看起来很硬朗。面对记者的镜头她大方而爽朗地笑着说,种葡萄收入高,剪枝一点也不累。

武惠群大妈说的葡萄是指她所在的梁张村引进的“洋品种”——美国红提葡萄。

2009年6月20日上午10点,烈日炎炎。在中国陕西渭南下吉镇梁张村一片长势茂盛的葡萄园里,果农们正忙碌地为葡萄剪枝。此时,虽然距成熟期还有两个多月,但翠绿的果实已经挂满枝头。正是这种洋品种,让这里的果农在十年间饱受结构变动失败之苦后,终于尝到了靠种植水果取得高收入的甜头。

下吉镇是渭南市临渭区第一大镇,辖区内地势平坦,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名将张仁愿、宋朝宰相寇准的故乡,素有“三贤故里”之美称。

 武惠群大妈和乡亲们劳作的果园,已经属国家级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化示范区,不仅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而且在陕西、在整个适生带声名远播。大妈一家6口有耕地14亩,以前种苞谷,每亩收入二三百元。当她一家人看到栽种红提有很高的收益后,就栽种了7亩红提,加上“克伦生”葡萄,去年头年挂果后收入共2万元。她很肯定地对本刊记者说,今年一亩能收入一万元,她家仅葡萄一项就是7万元的收入。

梁张村共有480多农户。以前,这个村和周边的村民也尝试过靠走发展种植业增加收入的路子。他们种过苹果、梨、冬枣等,都没有成功,结果是“栽了挖,挖了栽”,农民收入一直很低。从2000年起,乡干部帮助引进红提,七八个农户试种后,经济效益可观。很快,整个村庄普遍栽种红提,逐渐再发展到周边村庄,目前,带动整个下吉镇和临渭区的农民栽种。据了解,临渭区红提葡萄就有 6万亩,约占陕西全省栽植面积的的40%。

乡官引进致富“财神”

引进红提,深入钻研并在技术管理上将其本土化,从而让这个洋品种真正服了渭北高原的水土,给梁张村及整个下吉镇果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是一个乡官的功劳。

这个颠覆了中国乡镇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的乡官叫王录俊,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果业局副局长兼下吉镇党委副书记,被当地果农誉为帮助致富奔小康的“财神爷”。早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抓吉镇为主的全区葡萄产业。记者在梁张村采访时,正遇他在葡萄园指导果农剪枝。梁张村不仅是他引进红提、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试验田,同时也是他作为区乡干部的联系点。

这是一位质朴而智慧的科技型乡官。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帮助果农摆脱贫困,让他们尽快富起来,而且要靠科技和智慧。

10年前与外地的一次交流给了他实现这一理想的机会。他得知种植红提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好,渭北平原恰好是适生带。1998年,他帮助引进了红提,2000年在梁张村选点试种。到2006年,梁张村已经达到300亩,2009年达到2000亩。梁张村周边的柳元、蝶吴、神寺等村从去年也开始栽种红提了。

王录俊的野心很大。他说,渭北原区约有大片的红提适生区,可以带动这一方农民致富。2009年临渭区已经栽种红提6万亩,计划两年内发展到10万亩。尽管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栽种红提,但王录俊一点也不担心销路。他说,他们这里产的红提具有产量大、颗粒大、含糖量高的特点,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热销广州、广西、深圳、上海等地,并且辐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这几年,每到葡萄收获季节,就有客商提前一个月前来交定金。他自信地说,市场必然有竞争,但提升果品质量,开辟国外市场,产品达到出口标准、生产绿色果品,是他们可持续发展、求得长效的目标和措施。

Y型葡萄架的高科技奥秘与无公害魅力

这位乡官如此自信,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和营销渠道。

红提市值高,但缺点是抗病性极差,投入成本高。王录俊利用专业所长,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钻研技术和管理,先后帮果农解决了晒伤、冻害、病害等问题。他研究创新的Y型葡萄架,2008年获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奖,不仅提高了园艺管理质量,而且为剪枝、疏果、喷药、套袋、采摘提供了方便,大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强度,使其更加适合50岁以上农民的劳作,坐着小凳干农活——这种传说中的劳作方式在这里成为现实。今年王录俊还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

不仅如此,由于实行无公害科学管理,如有机肥使用量超过70%,用渭河水和雨水灌溉,周围没有化工厂造纸厂等污染源,土壤无污染,100%通风套袋等,使得果子上无农药残留,一系列无公害硬指标达标,梁张村及周边的葡萄园今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化示范区”。 王录俊和他的同事根据对示范区的总结,就管理、环境、品种方面制定的《无公害食品红提葡萄》、《无公害食品红提葡萄的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和《无公害食品红提葡萄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成为渭南市的地方标准。

合作社成了果农的“致富桥”

再好的果品只有卖出去才能实现增收目标,这是一个硬道理。渭南三贤友邦果业合作社担起了这个责任。

中午,刚刚从葡萄园回来的梁海林,没进家门先到合作社,咨询什么时候给葡萄疏果。51岁的梁海林2006年开始栽种葡萄,2007年成为合作社的社员,他家去年3亩红提葡萄和1亩冬枣共收入1万多元。今年栽种了8亩葡萄,至少收入四五万元。他说,葡萄投入大,收入高,风险也大。但是他一点也不担心卖不出去。“有合作社呢。”他说,合作社不仅给他们提供价低质好的农药,还做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把葡萄卖出去。

渭南三贤友邦果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系梁张村村委会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所成立。起初,会员只有10余户。经过一年发展,会员激增至790户。涉及下吉、官底、官道、辛市、故市及吝店等八个乡镇,部分社员还来自蒲城、大荔等邻县。社员种植葡萄面积已达3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葡萄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2008年社员人均葡萄收入达到6200余元。

梁张村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詹永钦说,包产到户实行多年以后,村里一直种植粮棉作物,农民收入很低。以后又搞多种经营,农民零散栽种,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同样没有好的效益。自从引进红提,效益逐年增加,农户栽种积极性很高,但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往年果品销售主要靠农户自主销售,没有组织,常常出现农户与客商因质量和价格等问题发生摩擦的现象,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没有保证。合作社成立以后,请回多年在外经商、有市场经验的梁建武做理事长,专门负责市场运作,并以现代网络为桥梁拓宽果品销售渠道,解决了果农栽种红提怕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理事长梁建武说,目前,合作社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申报注册了“秦浓”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通过网络查阅国内外葡萄产销信息,定期印发给社员,使社员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动。同时,通过网站向外发布本社社员产销信息,主动与各地客商联系、沟通、推广,促进了果品销售。仅去年一年,向杭州、广西、四川等地客商销售红提葡萄80多吨。果农说:“合作社的信息网成了咱果农的致富桥。”

合作社的优越性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上。近年来农资市场鱼目混杂,假冒伪劣农资事件频繁发生,果农为此头痛。合作社农资供应部筹集资金,给社员配套供应优质农用物资。一年来共购回80多万元的优质化肥、农药、果袋等农资,并以低于市场5—10%的优惠价格向社员供应,使果农少跑了路,又购买了优质、安全的农资,减少了投资成本。

为解决技术问题,合作社建立了短息发布平台,随时通过手机短信向社员发布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销售信息。技术服务部常年聘请专家、教授做技术讲座。以王录俊为组长的技术指导团更是多次亲临现场,定期给社员培训管理技术,两年共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会16场次。除大力发展红提外,还引进试栽了克伦生无核葡萄、维多利亚葡萄和夏葡萄等新品种,今年4月又引进红提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新技术,现已建成示范户共计10亩。

年轻的理事长梁建武雄心勃勃。他说,在3—5年内,合作社将抓示范、树典型、辐射带动周边村庄2000户农民入会。每亩收入达到1万元,人均收入1万元。

这是一幅美好的蓝图。她已经在渭北平原展开。三五年后,相信这里的果农不仅有丰收的葡萄园,更有相当丰厚的收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