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齐聚力量谋发展 试验区里创伟业

renwu 2010-12-10 18:11:04 □ 本刊记者 李丽 朱华斌 王沫楠 总第077期 放大 缩小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历练了无数次的探索、实践与突破。

从30多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历史的必然。

 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村改革 “领头羊”到河南省信阳市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尽管时间有先后,地点分东西,但就中国农村改革层面而言,均为开风气之先!

从信阳市委、市政府2008年提出试办新农村特区,到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再到今年5月4日至5日的集中交流研讨,一路走来,信阳人民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方向更明了,眼界更高了,思路更宽了,动力更强了,信心更足了,心灵也震憾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本刊成立了专题报道组,迅速奔赴信阳一线,采集和解读信阳人民在农村改革中所焕发出的精神风貌和勇立潮头的毅然决心!

“尚方宝剑”与“金钥匙”

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当时就鼓励农民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可以不同形式将耕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中。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流转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农业部在2005年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对于号称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说,这既是一柄“尚方宝剑”,又是一把“金钥匙”。基于此,2009年4月22日,河南省委、省政府顺势而为,正式批准设立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验区的诞生,对于河南省抑或是信阳市来说,这既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高点。

我们采访的第一站,就是由十七届三中全会给信阳人民的这把“金钥匙”开始的,即推动土地流转的五种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

土地流转成改革推手

农民把自家的土地租给别人并自主创业后,能享受优惠政策,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可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为了推动当地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阳市罗山县先行先试的做法值得借鉴,专家称,此举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可在全省推广。

采访中得知,罗山县截至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总面积35.4万亩。其中,林地流转16.1万亩,茶地6.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6.9%;农户间耕地流转面积13.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2%。农村土地不断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集中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蔬菜种植专业户。罗山县随行采访的工作人员一再向记者提起环城万亩生态示范园,该园已流转土地5200亩,建成集生态观光旅游、花卉苗木培育、经营于一体的林业生态产业基地,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天在基地务工报酬30—50元,增加了流转土地农民的收入。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土地流转组织建设上,罗山县成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各乡镇也分别挂牌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所属楠杆镇在每一个村都挂牌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聘请1名信息员,在全镇形成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全镇流转土地1.7万亩。田堰村姚组种粮大户郑德善,2008年承包经营土地560亩,拥有农业机械2台,种、收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水稻560亩、小麦500亩,全年种粮食纯收益9万元。以上土地的流转,均达到了土地性质不改变,农户的收入不减少,群众没有怨言和意见。显而易见,罗山县从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机制。

先行先试 建村兴城

另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光山县上官岗村。记者一行从光山县城向西约2公里处,穿过上书“上官岗农民新村”七个红色大字的牌楼,眼前豁然一亮:西紫湖碧波荡漾,小别墅鳞次栉比;别墅区内,游泳池、咖啡厅、游乐场一应俱全,在这如诗如画的新村里,闲庭信步,闻花香、听鸟语,令人无比陶醉……然而谁能相信,如今已成为鄂豫皖边区新农村建设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的上官岗农民新村,十几年前还是紧挨县城的“西大荒”。村书记刘正双告诉记者:上官岗村能有今天,得益于政府推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尤其是土地流转,帮了农民,富了农村。接着,刘正双带记者一行参观了上官岗农产品批发市场。

刘正双一路上向记者介绍,上官岗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通过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进行建设的,由上官岗果蔬专业合作社申报、省发改委立项、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重点建设项目。它定位于鄂豫皖边区,经营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一站式”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未来上官岗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总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预算投资1.2亿元。市场分交易区、物流配送区、冷库仓储区、信息控制及管理区。

随后刘正双指着规划图逐一给记者讲解,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投资6000万元。6300平方米的蔬菜钢构大棚交易区、4000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区、占地7000平方米的畜禽交易区、3000平方米的水产交易区、1000平方米的冷冻保鲜库和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以及垃圾中转站、公厕等配套设施已全部竣工;30000平方米的粮油副食、干鲜调料等功能区正在强力推进中。所有商铺以租赁为主,出售为辅,已建成商铺租赁率达80%,已入驻固定商户200户,流动商户200户。待市场全部投入运营后,可解决2000个就业岗位。“这将会起到‘建成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作用。”说这句话,刘正双的语气铿锵有力!

其实,在此之前,信阳市各地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以不同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探索和实践。据信阳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信阳市共流转土地10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5%。而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商业空间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包括城市资本和外资在内的各路“资本下乡”。

据此可见,土地流转在信阳这片沃土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农村改革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改革首先从调整农村经营体制开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然而,这种生产经营自主权在陪伴市场经济走过30年后,似乎显得力不从心,不但从某些层面上束缚了农民农村迈向市场经济的步伐,而且,令农民的生活、农村的面貌、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再一次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打破这个瓶颈,信阳市在农村改革中先行先试,首推土地流转制度,并取得了可喜的佳绩!

正如信阳市市委书记王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信阳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预期目标就是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特色农业示范区、村镇建设样板区、生态环境友好区、文化建设引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等六个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人民富裕的改革目标。”

看来,信阳人民正在向这个虽远犹近的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注:系列报道之二下期刊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