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践行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昆山

renwu 2010-12-10 18:11:04 李丽 /文图 总第071期 放大 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作为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板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区,坚持以“两个率先”总揽全局,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2005年底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被评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昆山之路”代表着什么?金融危机下昆山如何求发展?带着一系列问题,港澳台记者采访团4月6日踏上了昆山这片神奇的土地,各自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昆山之路 肇始改革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150万左右。现辖10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

 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座具有新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工商城市。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电脑大王”王安都是昆山人。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

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昆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自费开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

——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2008年昆山国内生产总值1500亿元,30年间年均递增23.9%;2008年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年均递增28.3%;2008年进出口总额613.5亿美元;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72.6亿元,年均递增24.6%。目前,昆山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全国1.7%的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了全国2.4%的进出口总额。

——发展格局实现重大转型。昆山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51.4∶28.9∶19.7转变为今年预计的1∶65∶34。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占90%以上,其中开放型经济占60%以上,全市财政收入中的49.3%来自外资企业。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496元增加到2008年的33500元,年均递增15.1%。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元增加到13810元,年均递增15.1%。全市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的农户达65%左右。形成城乡逐步并轨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9%。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69.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1。以交通、通信、供电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市域内任何地点15分钟能上高速,30分钟能到上海或苏州。一个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城乡统筹、共同繁荣的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1992年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目前教育主要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形成城区医疗、乡镇医疗、社区医疗有机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今年初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四大格局 六个转变

近年来,昆山市围绕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基本形成“四大发展格局”:

一是开放型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累计注册外资近240亿美元,到账外资近150亿美元,注册民资超500亿元。全市财政收入中的49.3%来自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达30%。

二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叠加发展的格局。近年来昆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08年服务业注册外资比重达到38%,注册民资比重达到53.4%。

三是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的格局。在产业升级方面,昆山市重点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去年生产笔记本电脑5500万台(占全球总量的40%),数码相机152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6.3%和19.1%。在企业生根方面,主要从产业链构建、配套能力、人才引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加以整体推进,去年全市外向配套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在产品创牌方面,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

四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昆山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努力成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彰显江南鱼米之乡特色。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昆山市初步实现了发展动力、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社会阶层结构、城乡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等“六个转变”。

在发展动力上,由依靠外资带动为主向内资外资竞相发展转变,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产业结构上,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空间布局上,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形成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形成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城市格局上,由重视城市建设向城乡统筹转变,形成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由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共进转变,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p#副标题#e#

化危为机 逆势而上

“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昆山离世界很近,昆山离危机的震中很近。” 4月7日下午,中共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在接受港澳台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然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昆山始终坚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发展信心,始终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发展导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创新作为规避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以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三个敢于”的精神,以竭尽心智、竭尽所能、竭尽全力的“三个竭尽”力度,继续保持昆山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

2008年,昆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全口径财政收入272.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7亿元,分别增长35%、33.7%;完成工业总产值5000.5亿元,增长24.1%;新增注册外资3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新增注册民资12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完成进出口总额613.5亿美元,其中出口386.6亿美元,分别增长14.8%和19.6%;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亿元,分别增长15.3%、25.4%。

今年1—3月,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工业总产值1103.8亿元,同比增长7.6%;全口径财政收入83.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9亿元,分别增长11.2%、10.2%;新增注册外资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新增注册民资51亿元,同比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分别增长10.4%、18%;完成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其中出口7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0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127元,分别增长12.3%、14.6%。

转型升级 集聚发展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昆山高新区)是昆山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

 昆山高新区前身是1994年9月经国家科委批准设立的昆山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997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昆山高科技工业园。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6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省级开发区,并正式更名为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昆山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目标,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2008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1.2亿元,工业总产值120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1%、22%、24%和40%。在江苏省公布的2007年全省123家开发区(含11家国家级)综合测评中名列第五,在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中位居第一。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昆山高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首要任务,紧盯国际先进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昆山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即: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产业、以太阳能、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和以有机发光显示为特色的光电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两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即: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产业和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

二、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昆山高新区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建立全覆盖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创新活动的规模、成效。区内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教育园、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区内共集聚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其中按照新认定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双密集型企业8家。区内企业共承担各类科技计划286项,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机构196家,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6个。去年区内企业申请专利3024件、授权1019件,均占昆山市的三分之一,昆山高新区被认定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三、综合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昆山高新区努力打造政策完善、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环境优美的发展环境,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建立了涵盖区域创新战略、科技经费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等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良性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创业孵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等;推行“地毯式服务”、“一站式审批”等创新工作方式,推行网上办公,提高行政效能,健全服务制度,实现从管理型园区向服务型园区的转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土地集约利用、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昆山高新区去年正式成为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在2005年度江苏省100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排名中位居第三。昆山高新区正以日益完善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生态环境、人才环境和服务环境成为各大企业、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十一五”期间,昆山高新区将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突出科技招商,加快功能转型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规模型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引擎、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科技生态新城。

为了深刻感受昆山经济发展的进度,采访团管中窥豹,实地走访了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桥国际商务城位于苏沪交界处,不是上海,就在上海。沪宁高速、同三高速、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构建了商务城现代立体便捷的交通优势。2009年通车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墨玉路站距离商务城不到400米并将向商务城延伸;2010年通车的沪宁城际铁路设有花桥站;2011年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设有昆山站。商务城与上海同城效应十分明显。

据了解,2005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发建设花桥国际商务城的战略决策。2006年8月,花桥经济开发区被批准设立,是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2007年5月,被列为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区。自启动开发建设以来,花桥国际商务城按照“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江苏的政策优势、昆山的成本优势”,围绕“高于一般城市的规划设计,好于工业园的基础设施,低于上海的商务成本,强于一般开发区的服务体系,优于其他地区的体制机制”的总目标,着力打造国际有影响、国内称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城。

传古镇美景 承千年文化

文化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是一种持久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必将以功能论强弱,以环境论优劣,以文化论兴衰,以特色论输赢。如果一个城市不注重对城市个性、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培育和发展,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对于昆山来说,文化特色的形成和个性的凸显,应该依赖和依托于对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名人著述、风情特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不断发掘和提高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同时融合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文化,博采众长,汲取精华,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以凸显城市个性。这种个性,尤以周庄及千灯为甚!

周庄位于昆山市境内西南隅,与吴江、吴县、上海市青浦县交界,处于澄湖、长白荡、淀 山湖、白蚁湖和南湖环抱之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岛中之镇”。周庄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古桥多,极具特色。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寺等宗教场所。2003年,周庄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部授予的“文化遗产保护奖”,同年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千灯,位于昆山南部的水乡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昆曲的故乡、江南丝竹发源地,还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诞生地。千灯镇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有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秦峰塔、有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石板街……很早就有“金千灯”的美誉。近几年来,千灯镇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紧紧围绕“工业经济优化、文化旅游提升、现代服务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全力做好“老外”(招商选资)、“老祖宗”(文化)、“老百姓”(富民)三“老”文章,实现工业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发展、文化品牌打造、百姓安居乐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工业总产值20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5058元。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的发展就是在挑战中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创新发展,不断增创发展的领先优势。采访团所到的每一处,都见证了昆山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链接: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昆山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

1、敢为人先自费创办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走出 一条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的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昆山之路;

2 、率先改革土地使用制度,集约节约使用土地;

3 、昆山撤县设市,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昆山作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样本区,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省委省政府召开“昆山经验”报告会,开展“全省学昆山”活动;

5、建立完善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6 、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昆山;

7 、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江苏的政策优势、昆山的成本优势,将花桥加快建成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城;

8 、昆山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9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昆山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10、昆山被列为我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