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清静看世界 欢喜过生活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3 曹苏梅 总第004期 放大 缩小

2005年金秋十月,记者与窦仲化先生相聚于咸阳。先生高大俊逸,儒雅斯文,着一牛仔布做成的对襟上衣,清澈睿智的目光让人倍感亲切,举手投足中透着安静与高雅。 在先生那蕴养艺术之气的松雪斋,翻阅先生新近出版的精美的书画集,观赏先生满壁琳琅的画卷,听先生温和的话语,那情、那景、那画、那人,在那个秋日的午后与傍晚,相融得如此完美,又如此醉人。 窦仲化先生出生于中州沈丘书香门弟。七岁随父学习中国传统书画。后得谢瑞阶、叶桐轩诸先辈指点,技艺日进。195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求学于罗铭、何海霞、刘文西诸大家门下,在学院苦修八载,遍览古今墨迹,深研入微,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力。美院毕业后在长安生活近五十年。他一面深研传统艺术,一面深入生活,于大自然中觅求创造的灵感。每个寒暑假他都是天涯孤旅,背着画夹和干粮,不避炎暑,与大自然为伴,他风餐露宿,出阳光入大漠,寻访千年前张骞的足迹,追溯古驼的铃声,他画古堡、画沙漠、画戈 壁,画“大漠孤烟直”和“长河落日圆”。他攀名山,涉高原,黄岳、泰岱、华山、匡庐、张家界、天子山、贺兰山、峨嵋山、秦岭、长城和敦煌石窟,陕北黄土高原,都留下他艰辛 跋涉的足迹。

Image先生工于山水,也擅长花卉、人物,所作山水层层皴染 ,气韵沉郁,得苍润浑厚之旨;随意点染,具纯真乡情,入超旷磊落之境。先生喜作兰竹,用笔飘逸,意态清新典雅。先生书法从颜入手,行书中篆隶互参,结体灵动,清新自然,别具一格,气势豪雄。他以功夫在书外自励,平日博览群书以贯艺道,求书卷气,脱出常蹊,日入佳境。 先生的父亲生前教导他,让其第一学绘画,第二学中医。先生多年来深入医道,受益颇深。他研练气功、太极,得体松、气固、神凝之真谛,所作书画时,一招一式,手、胸、腰、腿皆有规矩,他将书画与气功、书画与养生合为一体,作书时气沉丹田,进退疾徐,真气从容运行,发于毫端,书风为之大变,作臂窠巨幛,神定气足,一气呵成,得精、气、神、韵之风采。先生以为,作书画借气功之法,先要养气,以气催力,润笔不是用力,而是用气,气贯 丹田,神意会中,以意用笔,意不断则力不断,气贯神注,胸中的构思意念才能通畅的表达出来。借气功之法作书画,即能调整心神,通络畅血,裨益于健康,又能挥洒自如,舒卷如意。先生以为,国画采取的是贯气法,西画采取的是断气法,国画讲究一气呵成,脉脉相连,借气功之法作书画,乃中国书画家皆长寿之真谛也。

先生以自然平常之心,完善书画养生之道,颇为高见。 先生佳作如林、著作等身。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时,与他人集体创作的连环画“农民科学家张秋香”被陕西省《妇女画报》发表。60年代,他创作的连环画《黄永清家史》、《粮店》入选陕西省美术展,《凉山寻医》组画、版画《毛泽东青年时代》分别被北京《健康报》、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和《红色美术》刊用。 70年代,他深入到赵梦桃小组体验生活,他白天在中医学院上班,晚上到国棉一厂车间绘画,所画画稿千幅,边画边改,画上人物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他用了长达三年的业余时间创作出《党的好女儿赵梦桃》、《赵梦桃小组在前进》两本连环画,先后被北京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是“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朴实风格的艺术作品”,其中的部分作品被《延安画刊》、《群众艺术》发表。他创作的《秦岭寻医》、《马驮医院》、《白求恩》等作品分别被《陕西新医药》和《陕西日报》发表。 1978年举办的“王炬、窦仲化联合书画展”,先生的陈毅诗句被选入“陕西省书画展”。80年代,他创作的连环画《中国成语寓言故事》、《红线记》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问路、墨竹、丝路行旅图、孔府夜月图、渭城飞雪先后获奖入展。之后先的作品犹如江涛倾泻,一发不可收拾,其人其画不胫而走,声誉鹊起。近年来,获国内外各种大奖,为各大艺术馆作为珍品收藏的作品,多不胜举。他的《寒夜》入选中国美术选集,《古柏图》被文化部评为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鱼戏图》被香港荣华书局编入《情系中华》集并在台湾“中正纪念堂怀思艺廊”展出。1987年先生赴日本松山市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由日本出版《窦仲化书画集》一册。回国后又在江苏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产生了轰动。 1995年先生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参加七国美术创作活动,他创作的6米国画长卷《扬帆万里图》在展出时引起轰动,并被墨尔本市收藏。1999年,他赴美国纽约市举办个人书画展和讲学,作品《长安瑞雪》被纽约市艺术馆收藏。他的书法《闲游黄河岸》作为黄河碑林石刻并获奖,书法顾况诗《宫词》被中国文联主办的“国际世界艺术作品博览会”评为特级作品,并获全国职工书法展览一等奖,书法《观猎》获文化部、全国文联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铜牌奖。 先生1987年当选为咸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88年被咸阳市政府任命为咸阳市画院院长,1991年被咸阳市政府授予享受国家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为河南省郑州大学名誉教授,美国纽约艺术院特邀院士等,被选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辞典”及香港《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名人录》等。

Image先生作画靠笔墨,不靠色彩,他说:“笔墨是永久的,色彩是一时的,书画是载体,载体是为笔墨服务的,以墨为主,色为点缀”。先生还把作画与书法结合的如此完美,合谐统一。他说:我画画时想到的是写字,写字时想到的是画画,以书入画,以画入书,先生的字就象画一样精美,先生的画又象字一样流畅,画中有字,字中有画。先生的书画讲求变化,他讲究字与字的变化,画与画的不同,一幅字中,他行、篆、隶并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生说变化创新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唯有变化才能创新,才能勇立不败之地,“一花一世界,一沙一精神,艺术贵在出新”。先生的书画整体布局独特,舒张有致, 跌宕起伏。他说:“繁密处一定要让它密的结实,抓住人心,舒缓处一定要缓缓有致,让人遐想,回味无穷”。他的字,字字不同,他的画,幅幅皆异,或是布局不同,或是空间相异,或是起笔落笔,总有不同的地方。作到兴致,完全是信马由缰,脱笔而出。 先生推崇传统和思维多元。他认为当今艺术是多元的,笔墨要跟随时代,国画一定要保持传统的内涵。国画是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的东西要老老实实地继承,来不得半点虚伪,过份西化,失去了自己,是不足取的。追求多元化、追求风格与个性并不错,但一味追求风格个性,淡化传统,也是不足取的。树有根,水有源,失去了根,艺术就会枯竭。他说,陕西长安画派有个口号:一个画家,一面伸向生活,一面伸向传统。没有生活,不深入生活,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要永远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学习。 先生为书画而生,他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着艺术的笔墨。他能准确地捕捉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和感悟,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美妙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他恣意挥洒着自己的情感。犹如流星闪烁,花朵绽放,霽雨飞虹,浮云托月。他画兰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温柔的少女,温婉动人,把少女的柔情浸于画中,所画之兰纯洁、静美。他画竹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生机勃发的青年男子,把男人的阳刚之气融入画中,所画之竹,刚健有力。先生说,喜画梅,怒画竹,画竹时,就象老鹰抓兔子一样勇猛准确。画家要随着画的内容进行角色转换,作的画才有人味、有灵气、有活力。 拥有足够内在精神财富的人,他向外界寻求名利的需求就会很少。

先生淡泊名利,厌恶庸俗。他认为:一个书画家一半靠画,一半靠修养,要三分读书,三分作画,三分写书法。一个真正的书画家,应该是大器晚成,要学一辈子,需要时间,需要积淀,过早的追求名利只能短命。要像信奉宗教一样潜心创作,要像出家人一样,用修行的心态去写字作画,心诚、心静。庸俗化只能满足俗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无法达到高雅艺术的质地,无法取代艺术。曲高并一定和寡,但要符合大众的欣赏观。 先生说,“人品要正,字画要曲”。一个真正的书画艺术家,一定要做到养心,即要有爱心,静心,爱自然、爱他人;养眼(包括洗眼),即多看、多学、多观察、多思辩,不为俗气所感;养性,即修身养性,培育人格,培育个性,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和个性可以改变培养,但不必强求,不必迎合别人,扭曲自己。静有静的美,动有动的美。 先生的书画或豪纵飘逸、或沉静玄远、或沉郁顿挫、或秀雅灵动。他的作品全赖于他的心气、秉性、笃识、涵养。他的作品除了大气,还浸透着一种超然洒脱的静气和清气。心越不拘,路越宽敞。先生收放自如,随心灵而起舞,他的书画,真正是增一分嫌肥,减一分嫌瘦,视若平淡,意极华滋,千裂轶风,润含春雨。他的书画总让人感到一种力量,正应了“人无媚骨,字方不俗”的老语。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先生的松雪斋,浸透着浓浓的墨香,他在这里独享着一片静谧 ,品味着他那份从容与快乐,畅漾在艺术的海洋中。他像来自深山未被污染的清泉,他像上帝手中为我们洗礼的圣水,他是那样的透明纯洁、高雅俊逸,他像长青松一样绿着,越老越有魅力,越老越挺拔。他的书画,他的人品,都成了艺术界的楷模。 与先生告别,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在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功利与名利诱惑的世界,一个为艺术跳动了近50年的心灵,竟没有被丝毫污染。这颗心灵是怎样走过了七十个年头,又是怎样低挡住了那入骨的魅惑,守住了自己做人的操守。有了这样的品格,先生的字画又怎能不静、不美、不极致。 真水无秀,缘来无语,纵然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对先生的仰慕之心。喜闻先生2005年10月25日在北京工人文化宫的个人画展即将开幕,衷心地祝愿他这次展览圆满成功,更期盼他的佳作日日升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