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借势突破  以城兴区

zhuantibaodao 2010-12-10 18:11:04 本刊记者 李丽 朱华斌 总第066期 放大 缩小

2009年,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共和国迎来了建国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通人和,海晏河清,这无不证明着“发展就是硬道理”这句颠之不破的真理!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大步流星,齐鲁大地也在发展的路子上马不停蹄!作为鲁西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济宁市任城区,其发展的步伐,极具代表性。

在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背景下审视任城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紧紧围绕“济宁率先、鲁南领先、全省争先”的奋斗目标,在面向全国、服务全省、立足鲁西南的多维坐标系里观照任城区未来的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是此次我们对话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区长赵东升先生的初衷。

《瞭望中国》:赵区长,据我们了解,任城区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您能否给我们谈谈主要成果以及未来几年的总体发展规划?

赵区长:任城近年的发展,总体来说态势良好,步步攀高。特别是2007年来,立足“济宁率先、鲁南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着力推动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服务城市向建设城市、资源依赖向自主发展“三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市位居前列,2007年在鲁南经济带43个县市区中位列第八。即使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得益于前三季度的发展积累,仍然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幅。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增长14.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1.01亿元,增长25%。任城已经成为鲁南经济带中富有活力的重要板块。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坚持与时俱进、超前谋划,确立任城的战略定位是济宁市重要的“现代都市区、工业聚集区、商贸服务区、生态示范区”,规划了以任城新区、任城经济开发区、廿里铺工业园、运河经济带为支撑体系的“三区一带”总体发展布局。围绕“三区一带”布局,2008年,我们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编制了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规划等13项规划,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发展规划,是近年来规划投入最大、数量最多、成效最明显的一年。经济开发区85平方公里总规、任城新区2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已经编制完成,任城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蓝图跃然纸上。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们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呈现“五大变化”,即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城镇特色更加鲜明,科教文化更加繁荣,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两个翻一番”,分别达到9.5亿元和3800美元。从目前看,有些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因此说,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目标还可以定得再高一些,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各项指标,争当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排头兵。

 《瞭望中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三者的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请问赵区长,任城区是怎样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全面均衡发展,使任城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任城区在完善产业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方面有哪些有益举措或做法?

赵区长: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四力合聚”。工业化阶段是经济结构变化最为剧烈的阶段。换个角度说,按照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人均收入1000—3000美元的时期,也是经济加速转型,由工业化向现代产业过渡的时期。从目前任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比重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所以说,这个时期也是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期,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现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在发展中,协调处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由以第二产业拉动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11.9:58.4:29.7调整为7.7:53.8:38.5,服务业比重提升了8.8个百分点,这个幅度应该说是比较大的。

工作中,我们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做到农业发展上突出特色,工业发展上提升档次,三产服务业发展上膨胀总量,形成了三次产业相得益彰、统筹推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协调性。

一是做亮现代农业。任城是“中国甜叶菊之乡”、“苗木之乡”,甜菊甙的产量全国第一,华仙集团、奥星甜菊糖是全国前列的甜菊糖生产企业。全区有李营苗木、南张甜叶菊、长沟葡萄等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规范化的合作经济组织95个,辐射全区70%的农户,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农户的组织化、发展的集约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二是做强现代产业。围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发展煤化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医药食品四大产业,强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在煤化工产业方面,任城拥有全国煤化工行业重点企业碳素工业总公司,煤焦油年生产能力50万吨,是山东省最大、全国前三的煤焦油加工基地。公司总产值年内可突破40亿元。在机械制造产业方面,吉利汽车、中国重汽等相继在我区建立生产基地,机械制造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正逐步成长为区域性重要的零部件基地,并向整车、整机方向发展。在商贸物流产业方面,任城优势很多。这里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段的最北端,素有“运河之脊”之称,是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重要中转站。在陆路方面,京九、京广、日荷铁路穿境而过,京福、京沪、日东高速公路与327、105国道交织成网,距离济宁机场只有15公里,具备了成为辐射苏鲁豫皖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条件。在医药食品产业方面,应该说这是我区的一个新兴产业,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做大中心城区。现有建成区14平方公里,主城区控制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我们抓住济宁加快都市区一体化进程,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战略的机遇,规划建设了占地26平方公里的任城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的次中心,任城区的主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年内实现全区党政机关整体搬迁。建设任城新区,我们的两大优势,就是“面向主城区,背靠生态林”。所谓“面向主城区”,是指任城新区位于中心城区北邻,与中心城区实现了路网、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将成为城市北延的重要板块,有力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口、资金等城市要素转移;所谓“背靠生态林”,是指任城新区北靠素有“中国苗木之乡”之称的李营镇,面积10万亩的生态园林,形成一个巨大的“城郊森林”、“天然氧吧”,不仅是济宁的绿色名片,更是优化生态、美化人居、净化环境的“城市绿肺”。40%以上的林木覆盖率,已经超过了南方城市30%、北方城市26%的“国家森林城市”标准,这在北方城市是少有的。引水入城、引水入区工程相继实施,打通新区水系,实现水系贯通、水流活清,营造“林、水、城’相互交融,林绿、水清、城美的良好环境。

《瞭望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任城区委、区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化“危”为“机”,趋利避害,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赵区长:这场经济危机百年未遇,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任城的影响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开始有比较明显的显现,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这些困难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辨证地看,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也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可以说是“危中有机”。 具体来说,面临三大机遇:一是加大投入的机遇。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方针,为我们应对危机,指明了方向和出路;二是加强投资合作的机遇。全球性经济动荡,促使国际国内资本对外寻求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加速了外资入境、南资北进、东资西移,我区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梯度效应更加明显;三是引进人才技术的机遇。在金融危机下,发达地区技术人才纷纷转向经济外向度低的地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引进、技术对接带来新的契机。谁能沉着应对,化“危”为“机”,抓住、用好这个机遇,调优调高产业结构,就能为危机过后的新一轮发展抢占先机;谁面对危机,见事迟,行动慢,措施不力,丧失机遇,那才成了真正的危机,就会在市场洗牌整队的过程中落伍掉队。因此说,市场环境偏紧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对我们来讲,更是一个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好机遇。咬牙挺过这道坎,就能走出一片天,为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走出逆境就是坦途,突破困局就有希望”,就是要求全区上下共同提振信心,合力克难攻坚。

在应对危机方面,我们坚持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当前工作,强调确保“资金链不断,市场不丢,企业不倒”,帮助企业温暖过冬,谋划长远,调优结构,赢得未来。具体来说,一是引导银企加强对接。近期组织了49家重点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在今后,还要根据情况变化继续组织,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扶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鼓励企业运用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抵税等政策,开展技术创新改造。实施“新、特、优”工程,实施总投资40.8亿元的29项产业技术进步项目;完善创新体系,博特丝杠滚动功能部件实验室成为国家级行业实验室,碳素公司煤化研发中心正在申报国家级煤化研发中心,年内国家级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有希望达到3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实施工业经济“三个一批”计划,设立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对重点培育产品进行贴息,对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分别给予相应奖励。三是激发发展活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出台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对返乡农民,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方面降低门槛,鼓励回乡人员创业,另一方面,实施阳光工程,2008年已经安排对4000名青年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致富能力。

《瞭望中国》:发展经济,引进外资,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很大的成效,不知任城区招商引资的环境如何?有否大的外资企业进驻?目前,在招商引资方面又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赵区长:招商引资说到底,就是一种产业运作和资本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种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实现产业、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的大跨度、大领域整合,是加快经济发展、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是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县区层面,应对区域竞争,实现跨越发展,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靠持续不断的投入保持增长。特别是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抓住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资本急于寻求新扩张空间的机遇,因势而变,顺势而行,主动迎上去,请进来,引导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本地聚集和流动,争取更多的资金,更好的项目,更大的市场,更新的优势。

任城的招商引资,从前些年的全民招商、政策招商,到现在的环境招商、产业招商,应该说是适应规律、不断进步,“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一切”的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就招商引资环境来说,我们一直着力营造“三最四低”的环境,使任城成为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打造投资“成本洼地”,构建政府“服务高地”。先后实行了创新发展环境二十条、涉企检查收费十条规定,43个政府部门通过电视台公开服务承诺,开办“行政超市”,精简审批事项,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等等,营造了良好的招商环境,吸引了各地客商,包括国际知名大企业落户任城。世界500强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投资3.13亿元建设的跃进沟港区、美国卡博特公司与碳素合资2亿元的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韩国圣美株式会社与沃尔华机械合资1800万美元的液压阀项目,都是我们对外合作的重要成果。

下步围绕招商引资,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产业招商。这是招商引资的发展方向。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对客商吸引力最大的,还是产业的协作配套,上下游企业、上下游产品的衔接。在这个方面,我们重点编制煤化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医药食品四大产业规划,用规划进行招商,把规划变任务,把任务变项目,用一个个的项目落实来规划。二是企业招商。招商引资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通过政府加强规划引导,激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围绕上下游产品、上下游企业进行招商,这样有利于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聚集,搞好产业配套。我们在全区筛选了一批重点企业,有重点地包装了一批重点项目进行推介。三是专业招商。专业招商相比全民招商,有其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方面,我们去年下了很大功夫,设立了17个招商分局,组建了150人的专业招商队伍,在50个重点城市开展定点招商,全力拼抢大项目。2008年,全区共招引千万元以上项目133个,投资规模83.7亿元,完成投资43.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下步还要继续抓好。四是园区招商。目前我们已经编制了经济开发区8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2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和8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规划,“七通一平”面积达到了13平方公里,西部的廿里铺煤化工园区和3个镇街经济服务区也都有了很大发展,应该说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平台。下步,我们将用好这个平台,推动项目入园、企业入区,引导各类园区选准定位,凸显特色,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打造开放先导区、产业集中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p#副标题#e#

《瞭望中国》:任城区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比重很大,也算是一个农业重区。请问赵区长,在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有哪些举措?又有哪些好的经验向其他城市介绍?

赵区长:任城是一个农业大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城乡发展方面。我们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一体发展”的路子,把城乡统筹发展,构筑一体化格局作为努力方向,应该说,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我们着力推进“四个一体化”:

一是规划建设一体化。打破区划界限,优化区域布局,实施城乡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形成城乡联动发展机制。2008年底内编制完成全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着眼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了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有效改变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通过“提升城镇、改造旧村、建设社区”,构建梯次鲜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二是产业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产业的错位发展与相互融合,构建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经济结构。坚持以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全区产业化种养基地发展到60处,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95个,畜牧、蔬菜、苗木、花卉成为四大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工业的带动作用,将涉农工业向小城镇转移,引导乡镇企业调整发展战略,与城市工业做好配套互补,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业、农用资料生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推动城乡产业融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推进和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集中,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推动土地增值和资本化。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优质公共资源共享,按照“完善体系、对接制度、提高水平、重点支持”的总体思路,推动城市公共事业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设城乡统一、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四是劳动保障一体化。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服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平等就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培训科技示范户8000户,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探索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强了医疗救助、弱势群体救助,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瞭望中国》:民生是国家大事,民生、民心更是治市治区之本,不知任城区在解决就业、养老、教育和医疗方面,都具体做了些什么?解决了哪些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有否宝贵的经验供其他城市借鉴?

赵区长: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民生是和谐之基。大事、小事、天下事,首先要抓好老百姓的身边事。群众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享受不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府工作就不能说是合格,我们就不能说是称职,社会就不能说是和谐。同时,民生问题也是发展的、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与时俱进。这些年来,我们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使广大居民更好地共享了发展成果。可以这么说,在任城区最漂亮、最现代化就是学校、医院、计生等公共设施。特别是近几年,区政府每年都承诺为民办十件实事,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比如,在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我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平安警务室,在农村偏远地带、矿企周边、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重点要害部位,建立了50个平安警务室,“整点、布线、控面、建网”,抽调近500名乡镇机关干部到警务室工作,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50辆警车等装备。全区巡防半径由平均7.3公里缩小到1.8公里,5分钟以内,警力可以到达全区任何一个村庄或出事地点。基层警力达到了全区警力的70%。通过“警力下基层、干部变协警”,提高了群众见警率,筑牢了农村治安“桥头堡”,增强了农村群众的安全感。中央综治委、全国维稳办曾多次来我区就平安警务室建设进行调研。近年来,我区又扩建了区镇村三级技防网络,全区技防村达到136个,分控中心8个,50%的重点部位实现了动态实时监控,被评为“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区”。今年,我们计划再建设150个技防村,6个分控中心,实现区镇村三级联防,力争在全国率先成为“技防建设示范区”。

针对群众关注的教学条件改善问题,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完成危改项目61个,消除81所中小学危旧校舍4.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25万平方米,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投入2500万元,更新了教学仪器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所有定点小学校校建有微机室等等。

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完善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先后新建、改建镇街卫生院5处,新建村级规范化卫生所(室)150个;同时全面推行新农合、新城合制度,在全区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无缝隙覆盖”。2008年,全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50.8万人,参合率达到97.6%,行政村覆盖率100%。去年起推行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再比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再就业难问题,我区不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工作,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08年,新增就业岗位448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说到经验,我想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了,民生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就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落实民生责任。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推进机构,落实各级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把职能更多地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二是保障民生投入。强化“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观念,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上来。三是力求人民满意。我们改善民生,不仅要看承诺了多少事项,更要看办成了多少件实事;不仅要看办了多少实事,更要看广大居民的满意程度;不仅要看民生工作进度,更要看居民得到了多少实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广大居民高兴、满意、放心。

《瞭望中国》: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美誉的济宁,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请问,任城区的旅游发展推介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短长期有什么样的规划?

赵区长:任城发展旅游业,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任城是四个风姓古国之一,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省市级文物古迹39处。李白曾在任城居住二十多年,与杜甫的两大文学巨匠相会就是在任城。曹操第三子曹彰、文成公主之父李道宗均封任城王。任城还是京杭运河通航的最北端,素有“运河之脊”之称。凤凰台为太昊祭祀天地之处,据考证属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遗址,康熙曾驻跸此处。东汉任城始封王、光武帝刘秀之孙刘尚墓中,黄肠题凑石墙上镌刻近800块题记,这是我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被誉为“汉代字库”。戴庄天主教堂是鲁西南的传教中心,也是当时天主教“中华圣言会”总部所在地,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任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二是现代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的李营苗木基地,是“中国苗木之乡”、“落叶大乔木之乡”,林木面积近10万亩,素有“城郊森林”、“城市绿肺”之称。长沟万亩葡萄石榴园,石桥万亩荷花生态园,是发展近郊游、休闲游、生态游的好去处。三是周边旅游景区的圆心。任城东望孔子故里曲阜、东南临孟子故里邹城,西南有水泊梁山、西有曾子故乡嘉祥,北有中苑佛都汶上,南有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以任城为圆心,辐射半径多数在30公里之内,最远的不过100公里。我们融入省际乃至全国的大旅游格局,建设游客集散地,条件得天独厚。所以说,任城是一片旅游开发的宝地。下步,我们将立足打造游客集散地、生态休闲后花园,着力发展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旅游业项目。重点策划和启动“汉都”宗教文化旅游项目、戴庄天主教区旅游项目、李营绿色产业生态旅游项目、运河生态休闲度假区项目、济宁“现代之城”项目,拓展旅游产品谱系,形成自身的旅游产业吸引核,让旅游产业成为任城的城市名片。

《瞭望中国》: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城区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41.5亿吨。作为全国八大煤田之一,任城区是如何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赵区长:任城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源,但不能完全依赖资源,这是个发展观、资源观的问题。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都要经历从一个“上升”到“鼎盛”到“衰减”的发展“周期律”。如果不及时、不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产业单一的局面,必将难逃“矿竭城衰”的厄运,这也是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中得到的借鉴。作为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资源开采的上升期就考虑转型问题,做到规划长远、未雨绸缪。

总体来说,任城作为资源型城市,既得煤炭之利,又有煤炭之忧。含煤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5%,境内有10对矿井,是全国矿井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年开采量约2500万吨,其中济三煤矿是亚洲最大的竖井矿。就目前来说,任城对煤炭比较依赖,煤炭占经济比重长期在65%以上。为改变煤炭一业独大的局面,我们围绕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积极构建自主创新发展格局,煤炭占经济比重逐年下降。一是围绕煤炭精深加工做文章。把煤化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植。依托碳素公司,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争取把碳素公司打造成全国煤化工行业龙头。二是围绕煤炭物流做文章。世界500强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在我区建设了跃进沟港区,年内千吨级泊位可增加到6个,运力扩大到1200万吨,形成煤炭为主、多元发展的港口物流,建设临港产业区,打造鲁西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打响“运河物流”品牌。下步,在做好以上两篇文章的同时,进一步做活做大矿区文章,大力推行“一矿一区”模式,结合区内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动态,通过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搞好衔接,加强协作,构建“区矿共建,利益共享”的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瞭望中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记者手记

 

1931年春,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的老舍先生写了篇驰誉中外的优美散文——《济南的冬天》,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进而推之,山东的冬天也该是别有一番韵味了。似乎是因缘际会,78年后的冬天,我们应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政府的邀请,去做一次全面深入的采访报道。籍此机会,我们也扎扎实实的感受了一番与济南咫尺之遥的济宁的冬天了。

当我们的采访车行驶在济宁市任城区的迎宾大道时,我脑海里突然想到了宋朝叶适的《修路疏》,援用里面的一句话来形容眼前,再也妥帖不过了,“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尽管是严冬,但道路两旁的施工人员仍在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尽管气温一低再低,但我们分明感到了,彼处有一股腾腾的热气,在上扬着!

采访完任城区区长赵东升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再一次全景全貌地体验了寒冬下的任城,体验了赵区长为任城勾画的战略蓝图,体验了任城人在严冬下热火朝天建设任城的场面。

在冷冽的寒风中,任城人的建设步伐没有停止,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执著与热忱,一点一点地在任城展开的未来画卷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

由此,想起了赵区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党政机关利用3年时间完工并搬迁,利用7—10年,新城区整体完工搬迁!”一座在图纸上规划的偌大的城市,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变为现实,困难,不言自明。但此时,当我们置身在争分夺秒、抢抓时间、不惧严寒的现场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任城人将用行动把规划变为现实。

城区建设有界,但思想疆域无界。继续解放思想,将进一步解除前行的羁绊,放开发展的手脚,聚合一座城市成就伟大的生命基因。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座城市一旦有了追求伟大的光荣和梦想,必将迸发出绵绵不绝、无比强大的发展力量,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我们相信,任城一定会转化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将发展的热情转化为实践的动能,以实干实现新跨越。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数百年来,雪莱的诗句给了无数身处磨难中的人们以强大的精神激励。任城的冬天的确很冷,可任城的春天会来得更早。时不我待!有历史的坚实铺垫,有今天的顽强拼搏,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任城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任城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这既是赵区长对记者采访坚定的结束语,也是我们亲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