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解决“就业难” 须破结构性难题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4 总第063期 放大 缩小

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首日,1.7万余名大学生蜂拥而至,挤破了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大门,挤烂了门口处的几辆电动车。“揾工难”并非河南独有,不久前在广州的大学生招聘会上,也有求职者排队3小时才投了1份简历的情况发生。眼下,一起感受职场寒冬的全国高校毕业生,数以百万计。

求职难已存在多年,只不过在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企业大多一改往年大肆揽才的做法,有的不再招人,有的甚至被迫裁员以度难关。如此以来,用工需求骤然萎缩,就业矛盾便放大凸显出来。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早在多年以前“大学扩招”热潮时就已埋下伏笔。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先生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2006年大学的招生人数是1999年的5倍,大学“膨胀”的速度过快,就业市场自然无法完全“消化”。而目前的经济局势,只不过在厚厚的积雪上加了一层霜而已。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止是大学盲目扩招,也有就业观念固化、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此外,尚有两大主因:一是高等教育与实际脱节;二是产业低端导致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窄。

 当下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课程结构与现实脱节、授课内容空洞化、教育方式模式化等问题,“批量生产”的多为闭塞型人才,无法快速投身于工作一线。如此一来,近年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反差:企业困扰于“技工荒”和“高等人才荒”,高校则苦恼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同在。

企业和高校的困扰对比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所在,那就是低端的产业等级与人才培养层次的脱节。当年高校扩招政策的预设前提应该是中国的发展对于技术型员工等“高端人才”的强大需求。的确,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肯定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员工、高端人才,但是,多年来我国的产业布局基本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填补这些产业岗位空缺的基本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兄弟。

而与大学生相对应的“技术型人才”、“高端人才”却因产业“档次”不高而需求不足,技术开发、创新产业、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并没有以大学扩招的速度发展。高校每年推出数以百万计的“白领”,可遍布全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蓝领”、“灰领”,产业发展和人才供应之间出现了供求脱节。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当然需要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加强就业服务指导,经济形势大好企业广招英才,但是上述结构性困难不解决,边缘性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要突破这种结构难题,一方面高校要开门办学,调整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结构;另一方面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