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4 总第061期 放大 缩小

文/李诗华 叶根生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

一、深圳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1、深圳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珠江口东岸,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新界相连,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位于亚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阳光充沛,日照时间长。

深圳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程度属中等水平,覆盖率一般为50-80%。西南部台地平原为农作物和稀树灌丛区;东南部山地丘陵为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稀树灌丛区;西北部平原台地为灌草区;中北部丘陵为稀树灌草区;东北部丘陵盆地为灌草区。深圳依山临海,资源丰富,实有农业用地面积36.4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77万亩,果园面积19.10万亩,花卉面积1.3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31万亩,畜牧用地面积1万亩,林业用地总面积130.81万亩,其中有林地18.71万亩。海岸线全长229.96公里,海洋水域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现有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5.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6.5亿立方米/年,年可开采资源量1.0亿立方米,天然淡水资源总量1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

2、《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的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环境退化,自然资源愈趋枯竭。人口剧烈膨胀而生活水平又迅速提高,工业发展对生物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物资源由于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逐年在减少,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在缩小和片断化。这所有的一切已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目前利用的狭窄生态空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并且综合的利用生态空间。为了自然环境的稳定,为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资源是根本,管理出效益”这一理念,本着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精神,特制定此规划和实施计划。

二、深圳市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其特点

1、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特点

(1)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典型系统,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国土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深圳市的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包括沟谷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山顶灌丛和草丛。

(2)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是保存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场所之一,深圳市范围内海洋的总面积1.1126平方公里;海岸资源极为丰富,沿岸海域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400余种,其中海洋渔业资源常见的约50多种。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多分布在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大陆架、海草床及河口地带,为保护好深圳的海洋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深圳市目前将海洋功能区划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等8个一级类、22个二级类,全市共划出134个海洋功能区,其中大亚湾和大鹏湾被作为深圳市海洋资源保护的核心区。

 (3)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交接的相对稳定的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区,许多湿地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干湿交替的动态变化,具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深圳市的湿地主要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及湖泊湿地(水库)三类,面积共15848公顷,占深圳总面积的8.12%,滨海湿地面积最大,占全市湿地面积1半以上。深圳的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南澳西冲、东冲、葵冲坝光等地。红树林对深圳生态功能影响很大,是城市的“天然绿肺”,具有防浪固堤和净化污水的作用,同时,红树林也是国家级的鸟类保护区,是东半球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站。其中,湿地中的黑脸琵鹭属「濒 危」物种,估计现时全球数目约1,000 只,仅在东亚地区出现。福田红树林约有189种鸟类,170种维管植物,37种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17种藻类,96种昆虫,约8种两栖动物,23种爬行类,15种哺乳类,红树林湿地的植被主要由木揽、秋茄、蜡烛果、银叶树、老鼠勒、白骨壤等组成,是我国很重要的红树林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4)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一切用于粮食、蔬菜、水果、家禽、家畜、水产用地所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深圳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现有耕地面积(水田、旱地、菜地)15.5万亩,果园、茶园面积2.9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3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31万亩,畜牧业用地面积1万亩,生产日趋集约化、企业化和现代化。建成了30万亩农业保护区、万亩蔬菜基地、5万头生猪生产线、2万亩水产基地等重点农业工程。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圳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大面积推广单一品种,使品种生态型的多样性降低,农地景观破碎和单一化;土壤污染,损害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使部分土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大量施用广谱性杀虫剂,杀死了害虫也杀死了天敌,物种多样性遗失速度加剧。

(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改造和营建的人工生态系统。深圳在土地使用规划上,划分了城市建设用地、郊野游览用地、自然生态用地、水源保护用地、组团隔离带用地等8大类型。城市绿化上根据深圳依山旁海、地形狭长特点,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绿化分隔带、组团绿化隔离带和城郊风景林、水源涵养林等,精心构筑了点、线、带、面相结合富有南亚热带特色的人居环境。深圳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特色很明显:1)绿化木本植物丰富多彩,拥有80余科400余种;2)古树名木繁多,仅特区内就有古树400余棵;3)野生植物种类丰富度从城区中心地带向城郊逐渐增多;4)城区野生草本种类多于木本种类;5)动物多伴人种或以居民区为栖居者,种类少,同种的个体数量多,公园和郊区动物种类多。近年来,由于深圳绿化覆盖率高,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环境,动物种类明显增多。

2、物种多样性及其特点

(1)植物物种:1)高等植物:深圳有野生高等维管植物2000-2200种,有20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作为异地保存为主的仙湖植物园收集国内外植物资源有650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或被列入珍稀濒危名单之中的种类有 21种, 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仙人掌科植物400余种, 苏铁类植物240余种, 芦荟类植物150余种, 兰科植物500余种, 深圳梧桐山苗圃兰科国家种质资源中心收集国内外兰科植物资源约500多种。深圳市城市绿地系统中常用的园林观赏植物约有80余科400余种,其中乔灌木约占80%,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占的比例最高,另有十余种针叶树和少量落叶树种,棕榈类有约30余种。2)低等植物: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目前尚没有启动编目计划。

(2)动物物种:深圳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动物资源,但截至目前尚没有完整的野生动物资源编目资料,据有关资料记载,兽类动物有约37种,两栖类动物约18种,爬行类动物约43种,鸟类约近400余种,昆虫资源仅梧桐山风景区做过考察,据报道有106科、411属、537种,主要是鞘翅目和鳞翅目的种类,这两类占到58%,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沿海地区和梧桐山地区。海洋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沿岸海域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约100余种,其中海洋渔业资源约50多种。

3、遗传多样性及其特点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进化和适应的基础,种内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深圳地处南亚热带,传统农业较发达,因而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选育出优良的农作物、果树(如荔枝)和蔬菜品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众多的园林观赏的花卉品种。重视对海洋环境的维护,丰富了海域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建立了维护深圳海洋种群资源复壮种苗库。

三、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现状

1、就地保护

在生物的原产地开展对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也就是就地保护,这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因为栖息地丧失是目前物种灭绝和濒危的最主要原因。2005年,深圳市政府通过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以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安全,该规定的执行对深圳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规定划定的范围包括:1)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2)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以及特区内海拔超过50米、特区外海拔超过80米的高地;3)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4)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5)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以及其他需要进行基本生态控制的区域。

#p#副标题#e#

2 、异地保护

(1)植物的异地保护:深圳仙湖植物园植物园共保存植物6500多种,已建有苏铁保存中心、木兰园、珍稀树木园、棕榈园、竹区、荫生植物区、沙漠植物区、百果园、水生植物园、桃花园、裸子植物区、盆景园等十六个植物专类园,正在规划建设的专类植物收集园有彩叶园、市花园、芳香园、群芳园、禾草园、蝶谷幽兰。深圳园林集团梧桐山苗圃总场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致力于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人工培育技术研究,现已建成专门用于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集保护与科研于一体的基地200亩,收集保存了400多种兰科植物,成为目前国内保存兰科植物种类最多的机构,尤其是在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集保存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处于领先地位。除上述两个单位外,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深圳市绿化管理处、深圳市农科中心、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等均在植物地迁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保护基础上地开发利用工作。

(2)动物的异地保护:深圳野生动物园收集动物种类300余种,近万头(只)动物,这些动物来自中国各地和世界各洲,有许多是世界珍禽名兽和我国一、二级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火烈鸟、长颈鹿、斑马、亚洲象、丹顶鹤、东北虎等。海洋世界共收集国内外海洋生物种类共155种,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的种类共12种,如海龟、玳瑁、海马、鲎、宽额鲈、砗磲、巨骨舌鱼、海狮、海豚、海豹、海狗和北极狐等。这些海洋生物在水族馆、鲸鲨馆、鲨鱼馆、海贝馆和海龟岛等场馆得到了展示,是一个以保护海洋生物并可持续利用的海洋文化主题公园。

3 、利用现状

深圳地处岭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也是深圳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保障。直接使用价值包括:1)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植物资源、农作物,淡水和海洋生物等;2)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包括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如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它自然景区的生态旅游。

4 、科学研究现状

针对深圳实际,市科技局和市城管办以及市农业局等相关机构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相关的科学研究。

四、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存在的问题

(1)生态系统退化: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2)海洋生态系统退化; 3)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2)物种濒危

(3)遗传多样性丧失

2 、原因和部门责任分析

(1)局部地区环境破坏:1)城市化(生活垃圾、污水);2)工业化;3)采石与农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4)农药与化肥;5)无序的旅游开发。

(2)对生物资源的非理性索取:1)过渡采集;2)渔猎;3)立法与管理不力;4)外来入侵种;5)部门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6)认识的误区。

五、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实施计划

1、保护策略

(1) 建立统一的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机制;

(2) 强化深圳市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管理;

(3) 加强深圳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信息共享;

(4) 加强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落实。

2、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的条例制定相关原则和条例。

3、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行动计划总目标

《维护深圳生物多样性,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总目标。

4、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

规划1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郊野公园建设

实施计划: 1)明确深圳市应予保护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界限,扩大护林员监测管理内容和权限,防止毁林种果、森林火灾等现象;2)恢复遭破坏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3)在保护自然环境主体的前提下,制定可持续经济开发计划;4)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收入的使用:各受保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收入除大部分用于本系统的保护外,应取出一部分用于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研究;5)加强郊野公园和市、区、镇、村公园的绿色休闲功能和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的功能;6)加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和植被动态等的监测;7)加强对国家法定保护物种和地方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8)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规划2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实施计划:1)确立海岸及海洋生态保育与资源管理的权责单位,尽快制定《深圳海洋污染防治法》、《海岸法》及《海域游憩活动管理办法》;2)大鹏湾、东冲和西冲以及杨梅坑等地规划市级珊瑚礁生态保护区;3)禁止沿岸不当的土地开发,管制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海洋污染紧急应变机制;4)建立渔业活动监督及取缔违规作业体制、渔业资源预警制度;履行跨域或高度洄游鱼类等国际条约;5)利用沿海村落风水林特色,发展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绿色休闲功能;6)支持对深圳市水域海洋及其岛屿生物类群编目、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和监测等研究;7)加强赤潮以及港口外来生物入侵预测预报机制建设;8)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教育,增强深圳市海洋世界景点的科普宣传力度和迁地保育机能;9)对超负载的以海洋生态系统的景观展示与休闲娱乐场所,可通过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合理分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3 内陆水域、河流生态保护规划

实施计划:1)提高决策者及水资源管理者对淡水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问题的意识,开展以有效削减排放负荷为主线的水污染控制工程;2)开展以水生态环境修复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综合集水管理,限制因使用土地导致水资源污染的项目,维持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3)逐步清除生活用水水源区的污染源;4)加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净化处理能力。

#p#副标题#e#

规划4 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1)建设18条城市大型绿廊;2)规划建设8处区域绿地;3)科学配置道路廊道,满足生物迁徙、物种交流需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利用乡土物种,优化生物多样性配置,建设多种群落类型,以使城市生态系统达到最大稳定性;4)加快21个森林、郊野公园建设以及特区内新建32个公园设施的完善和规划建设特区外城市公园108个,推进社区公园的建设;5)加快对全市范围内古树名木普查、定级和建档及抚育设施建设;6)限制低效益重污染项目,对于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项目采取严格的补偿机制,使项目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最小化;7)加强3S系统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监测;8)建立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病害虫防治和预测预报中心以及林火监控预警指挥体系建设;9)鼓励企业、财团和个人投资生态公益性设施建设。

规划5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实施规划:1)健全已建湿地的管理机构,完善保护管理体系;2)加大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3)尽快建立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和繁殖中心;4)建立乡土红树林湿地和陆地苗圃;5)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湿地污水治理的景观效果,发展绿色休闲。

规划6 生态风景林建设和人工破坏严重地区的生态恢复

实施计划:1)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间伐人工速生林,并利用乡土物种,以人工的办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生态系统;2)对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采用封山育林方式,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3)城区背景山体主要是交通干线两侧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第一重山风景林建设,采用喷混植生、挂盆绿化等技术模式和林相改造技术,快速恢复和重建其植被,实现水土保持和环境绿化双重目标;4)加强利用当地物种进行生态恢复的教育与研究;5)规划建设生态风景林乡土苗木示范苗圃3个,完善林业科技及种质种苗服务体系。

规划7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1)完善农业生态分区;2)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收集、保护及应用等研究,充实和完善农作物种质基因库建设,保障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保护农作物新优品种的知识产权;3)强种植业、养殖业多元化;4)加强农作物野生近缘种及其栖息地保护(野茶树、野龙眼);5)外来入侵种在农业上所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

规划8 外来种入侵和生物安全规划

实施行动: 支持对外来入侵种的传播途径、控制、监测及制定恢复对策的科学研究; 建立外来入侵种信息库,信息资源共享;

实施计划:1)落实动植物防疫工作,完善动植物隔离检疫设施;2)建立外来入侵种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机制;3)加强外来入侵种危害的公众教育,提高保护和防范意识;4)加强对转基因物种应用标识检查,并防止和当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5、生物多样性实施计划分项目标与行动

目标1:树立正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

行动:1) 中国传统观念合理内涵的传承和不合理如“资源无限”观念摒弃;2)制订和开发长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科普教育计划;3)组织、培训有关《生物多样性公约》及有关国家生物多样性法规知识,定期举办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4)加强宗教、弃养、养殖种外流等“放生”活动的科学引导。

目标2:建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运行机制和地方法规

行动:1)组建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市农业局、市城管办、市环保局和市国土规划以及市计划局有关官员和专家构成;2)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和监督机制,3)制订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补偿体系 4)建立行之有效的《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

目标3:提高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水平

行动:1)完善市内科研保护机构的基础建设;2)制订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长远计划; 3)加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工作;4)开展多学科合作的保护生物学研究项目;5)加强对当地物种的可持续利用研究;6)加强利用当地物种进行生态恢复的研究。

目标4:提高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就地保护效果

行动:1)加强对《森林法》、《动植物保护法》和《海洋法》等法规执行情况监督; 2)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和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恢复和重建;3)深圳市分布的特殊动植物群落进行种群结构和群落动态监测研究;4)制外来入侵种。

目标5:完善生物迁地保护机构对濒危与特有物种的保护功能

行动:1)完善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对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迁地保护和繁育功能;2) 完善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和深圳市海洋馆对国家濒危物种保护和繁育功能。

目标6:促进生物多样性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协调和信息共享

行动:1)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3)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生物安全预警机制。

目标7: 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行动:1)通过保护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2)通过保护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3)通过保护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化配植;4)通过保护促进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5)通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生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中对人类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药品、工业原材料以及能源。生物资源可以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可以被消耗或补充。有效的管理生物资源,不仅能够使生物资源正常繁衍,为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其效益无法估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它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生物物种是否丰富,生态系统类型是否齐全,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的野生亲缘种类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持和恢复各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命力的群体, 保护各种遗传资源。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