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春风化雨润沃土

tebiebaodao 2010-12-10 18:11:04 总第060期 放大 缩小

沐浴着初夏的阳光,笔者走进鹤城石门乡双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新农村建设标志牌,一条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一幢幢崭新别致的小洋楼,一树树茂密的搭架高山葡萄和一片片高标准的蔬菜大棚……

双村村的美景,只是鹤城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怀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6年以来,鹤城区确定了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投入资金7258万元,完成了4个省、市、区级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硬化村组级道路67.8公里,硬化入户道路23.6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场5个;农网改造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3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600平方米;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1所,新建乡镇敬老院1所、文化站8个,启动村支部活动中心建设10个;农村饮用安全卫生水达1.5万人,完成改栏、改厕、改厨、改浴共2320余户,新建沼气池1610口。2007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20元。

创新机制激活新农村

 建设机制健全。近年来,鹤城区委、区政府从创新机制入手,先后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政策帮扶、能人带动和考核督查等新农村建设机制。组建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置组织、规划等6个专业工作组;选取3个不同类型的村,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明确了33个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的职责和任务,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内容。2006年初,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区委、区政府专门下发了《鹤城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扶、派员驻村的集中帮扶机制。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1名区级领导、4——5个后盾单位和5名党员干部倾力帮扶1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便建立了。在示范村的建设上形成了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区级领导、后盾单位、乡镇和村“四级联动”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政策帮扶有力。鹤城区对新农村规划编制实施人员组织、规划编制、规划经费、规划评审“协调统一”,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原则,认真落实对“城中村”的土地流转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税费减免政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立项争一点、财政投一点、群众投一点、政策免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新农村建设融资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将涉农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抓住全市农业产业化政策性贷款的机遇,以项目整合资金,努力提高对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2007年,该区共争取上级资金479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100万元,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138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1149万元,社会捐资250余万元,区级财政投入210万元,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发展、实施“三清四改”、改善村容村貌提供了厚实资金保障。

能人带动有效。围绕建设新农村,着力从培育能人入手,精心选拔农村致富能人,深入开展“四培工程”,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典型标杆。近年来该区已将200多名农村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人,从区直机关单位选拔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年青干部11人进入基层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这一举措使该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石门双村由于班子得力,该村书记黄秀佳为了让村民行走出行方便,解决商贩、农民“买卖难”的问题,自已掏出了110万元用来硬化村、组级道路。2006年11月,城市公交车破天荒地开进了村,同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5%,3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能源灶。花卉苗木、瓜果、高山葡萄产业发展迅速。

杨村蒲天垅村支书彭先文为了使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民尽快富裕,组建了鑫龙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发挥本村资源优势,走特色产业兴村富民之路。目前,该村所有农户均种上了1-5亩的鱼腥草,已发展鱼腥草基地5000余亩,年亩创产值达1.1万左右。2006年该村新建豪华砖瓦住宅楼房38栋,村民人均自筹资金800元用于发展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修建设施齐备的敬老院。6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入村入组4.8公里的水泥道路得到了硬化。能人的“波纹驱动”大大激活了鹤城的新农村建设。

督查考核到位。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对后盾单位负责人、下派干部及村书记、村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分别制定了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村书记、村主任在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奖励;对委派到示范村任第一书记的干部,工作一律与原单位脱钩,驻村指导服务,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年终考核评优全部交给村支两委和村民决定,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干部优先给予提拔和晋升。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绩效考核上,该区建立了完善的责任督查机制。区委、区政府已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和区直单位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强化了责任考核措施。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督查通报制度,确保工作进度,区里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调度,年终一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工作,促进了发展。

夯实基础助推新农村

强化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农业、农村要发展,新农村建设要提速,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农民“领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鹤城区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推行“政府埋单、部门协作、按需培训、有序转移”的运作机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该区专门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和劳务输出办公室,狠抓素质教育,整合农民培训师资和资金资源。新建16个村级远程教育电教室,实施“一户培一劳”万名培训工程、“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及湘西劳力开发培训,重点对基层干部、致富大户进行“111工程”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或十名中专生计划)。目前,该区80%以上的基层村3个主要干部均获得了中专以上的学历,培训农民88期36400人次。通过培训和订单服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人。同时,为加强农村劳动力权益保护,建立了农村劳动力法制援助制度,开通了服务电话,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基础设施的建设。该区通过对通乡镇通村组的公路水泥硬化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厨、改栏、改厕,方便人们出行、货物运输,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村庄的整治工作上,该区通过抓“整治”促“整洁”,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目前,该区11个示范村动员村民集中时间和人力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清除水塘、院落污泥2240吨,清除道路两旁的路障16处,建垃圾池88口。同时,各村还推广使用沼气能源,大力实施“四改”工作,由区农办安排技术员上门施工、安装,确保新建一口沼气池带动一户改厕、改栏、改厨;逐渐推广使用液化气、以电代柴(煤)等清洁能源方式,彻底改变农村烟熏火燎的现状。

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该区通过后盾单位和扶贫等部门的帮助,投入资金193万元,为5个村8个组3000余人引来了甘甜清洌的自来水。

在绿地建设方面,放活了林地林权机制,调整了产业发展方向。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7.1万亩,工业原料林1.3万亩,长防林建设1万亩,新建马尾松二代种子园200亩。促进林业走上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共栽植速生丰产林13000亩,在村组公路两旁、房前屋后广植桂花、樟木等绿化树1.2万株,绿化了环境,扮靓了村容。

做大产业带富新农村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富民强区的基础。鹤城充分利用怀化中心城区,“皇城”脚下这一区位优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现代城郊农业。

该区通过与粮油加工企业签订优质稻收购“订单”,发展优质稻8.5万亩,占稻田面积的90%。在抓好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该区新栽种搭架礼品西瓜5000亩;发展瓜菜5.5万亩,花卉苗木4000亩,盆景3.5万盆,发展猪、牛、羊45万头(只),养殖鸡、鸭、鹅480万羽。涌现出了运输专业村、瓜菜专业村、养殖专业村、农家休闲、肉牛育肥屠宰与加工、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和鱼腥草等专业村16个,种养专业户788家,进一步壮大了蔬菜、花卉苗木、瓜菜、养殖4大支柱产业。2007年总产值达到3.12亿元,农民人均获利228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2%。全面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3.5万亩,无公害牲猪出栏8万头,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万亩;黄岩西红柿、杨村鱼腥草、清水井大白菜、白岩冬瓜等15个农产品品牌获农业部认证。为鹤城农产品准入国内外市场赢得了一份“绿证”。

在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鹤城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杨村杨梅、黄岩牌“贡米”、芹菜、清水井白菜、盈口的韭黄等品牌在全区各大超市均设有销售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鸭嘴岩、石门、杨村近几年发展花卉苗木迅速,初步形成300以上的基地4个。

该区现有规模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5家,其中产值达1000万元的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形成了以正清制药集团为龙头的鱼腥草系列加工、大康牧业为龙头的牲猪繁育、金珠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富园油业公司为龙头的植物油加工等6大农产品加工系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