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高标准推进社区建设

tebiebaodao 2010-12-10 18:11:04 总第060期 放大 缩小

加强社区建设,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鹤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鹤城要当好社区建设主角”的要求,采取系列措施,高标准强势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综合成效得到初步体现,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为构建和谐鹤城,和谐怀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领导 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鹤城在建区初期,社区建设氛围不浓,成效不明显,滞后于中心城市的发展。2006年9月份以来,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强势拉开了全区社区建设的序幕。

一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领导上形成合力。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全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建立了区级领导带后盾单位联点扶建社区制度,全区除联系农口的领导外,其他区级领导全部联系到城区41个社区当中,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部门协调,责任明确,从工作上形成合力。区城市工作办与区民政局既分工又合作,共同致力于社区建设。区直近二十个职能部门根据社区建设总体要求,在社区党建、社保、服务、计生、文化、体育、科普、卫生、综治等方面加强业务指导,优化工作环境。创建了如龙塘、中坡、长湾里、芷江路、红星路、香洲、新街等一批标准较高的示范社区。

 三是搞好调研,促进规范,从政策上形成合力。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的决定》、《城市社区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一系列社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体系。

四是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从经费保障上形成合力。每个社区的工作经费从2002年的2000元增加到目前的4万元,人均工作经费达到了5000元以上。此外,民政、劳动等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了一定工作经费,社区既谋事又谋生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从舆论上形成合力。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公开征集社区标志,编印《社区工作简报》和《社区建设工作手册》,召开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等形式,强化居民群众“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 高标准建设社区基础设施

2006年以前,鹤城的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办公设施简陋,辖区背街小巷污水横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居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功能,建设高标准社区用房。按照新建“五统一”、改扩建“三统一”的标准,通过采取社区自身改扩建、后盾单位扶建、利用市区政策筹建、辖区单位共建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改扩建、新建社区办公场地19处,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社区办公环境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

二是改善条件,配备高标准办公设施。区民政、劳动及各街道社区在有限财力下挤出资金,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建设,修建一站式服务窗口、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每个社区居委会都配备了电话、电脑,许多社区还添置了空调、传真机、打印机,初步实现办公设备的现代化、管理的自动化、数据化。

三是搞好整治,美化社区环境。积极发挥各街道、社区的协调组织作用。2006年以来,通过多方筹资3800万元,硬化背街小巷道路60条。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城区临街建筑物美化亮化工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两违”建设整治等工作,城市面貌有了新变化。

三、改革创新 构建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

鹤城社区建设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为在短时间内扭转落后面貌,鹤城区以创新为抓手,大胆改革,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抓好整合,构建社区管理体制新格局。在社区管辖区域上,于2007年下半年,按照人口、地域、资源等要素,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社区区划调整。调整后的社区具有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地域面积,区域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在社区管理体系建设上,按照“三会一站一支部”的要求,设置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合署办公,建立“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既保证居民自治,又实现政府工作的下延。在社区功能布局上,按照李亿龙书记在鹤城调研时提出的“十个一”工程目标,初步确定了鹤城社区的功能布局为“七站六室一栏一校一市一场”,目前,龙塘、中坡、芷江路、长湾里、天生塘等社区的功能布局逐步得到完善。

二是健全制度,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党建引路”、“党建促共建”,重点加强流动党员、改制企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八小时之外党员、纯居民党员等五类党员管理,建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骨干、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网络,并把社区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小区和楼栋。

三是完善体系,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坚持“靠服务升华”,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劳动就业、民政低保、治安、计生、卫生、家政等20多个服务项目。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为失业人员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不断深化医疗服务,每个社区均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站,实行社区首诊制,基本做到居民看小病不出社区。积极开展文体服务,成立了70余支社区文体活动志愿者队伍。切实加强环卫服务,全面推行“城管工作进社区”工作机制,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观。不断完善社区救助服务,为辖区困难群体发放医疗服务卡、爱心超市购物卡等,努力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广泛开展了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是积极引导居民开展自治。坚持居民自治,建立健全议事协商制度、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制订和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社区都制订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职责》;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务公开制度,在社区公告栏中把社区服务的项目、办事程序、服务电话、财务开支状况等定期向居民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以人为本 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推进社区建设,关键在人。2006年以前,鹤城区社区干部队伍基本上是“大妈、大姐”时代,无法适应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要求。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鹤城区首开全省社区干部队伍改革的先河,拓宽用人渠道,强化干部培训,创新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制度,全方位培育综合性人才。

一是改革用人制度,优化队伍结构。打破原社区人员进入模式,采取“五个一批”(即从区直机关事业单位选调一批,街道办事处选派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录用一批,复退军人安置一批,社区原工作人员返聘一批)的办法,共选调、安置、公开招考170余名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原社区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等突出问题。

二是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了《城市社区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文件,规范统一考核程序,加大居民对社区的考评力度,增强社区工作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表现优秀,符合提拔条件的社区书记、主任,及时提拔,至今已提拔10名优秀社区主任为副科级,社区工作你追我赶的氛围逐步形成。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岗位培训,不断增强社区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对新进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开展对口培训,各职能部门采取以会代训等方式,对社区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开展挂职培训,利用与长沙芙蓉区结对的平台,组织部分社区主任到芙蓉区社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全区社区建设管理的水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