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文化30年:传递与引领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4 朱华斌 总第057期 放大 缩小

1978到2008,我们亲历中国新时期文化30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新时期文化30年,在走过不平凡的征程后,应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雷与回声,随着时代步伐,踟躇前往。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文化符号,而文学又属于文化符号特定时期的彰显标志。就单单文学而言,无论从观念、文体还是叙事、文本,其中的变化无一不映射着改革开放的步步足音。

仿佛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中国文学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文学的荒芜和贫瘠中新生,由最初的涓涓细流,到今天的波澜壮阔,最终奔向辽阔壮丽的大海。

30年,无数的故事在发生,无数的笔端在记述,这其中有脱胎换骨的修为,也有潜移默化的静悟。而在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方块字里,文学,在与时代、与人民心心相印的前行中散发着葳蕤光泽。

30年,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新时期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这里,我们特辑中国文化30年专题,与读者在文化这条路上回首、共勉、同进!

□本刊编辑部策划组稿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邓小平反复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证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影响,走弯路。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新人

 马克思提出,我们要实现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理想和纪律统一了,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科技和教育

邓小平非常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他认为,“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科技和教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只有科技和教育水平提高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就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就明确了。

二、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建国40周年讲话时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建党7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崭新概念。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第一次将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次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目标、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五大标志着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基本形成,它既继承了邓小平的文化建设理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贡献。

(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其中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更加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任务:“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科学回答了先进文化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七·一”讲话中又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就是说,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三、胡锦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既顺应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又体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就把握了和谐文化的正确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胡锦涛 6.25讲话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主动的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编辑:朱华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