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全球金融海啸:混沌中酝酿着一个新纪元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4 总第057期 放大 缩小

从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至今一个月余,这场威胁到资本主义市场根基的金融海啸几乎已经演变为一场灭顶之灾。从美国到欧洲,从日本到澳大利亚,世界各国政府无不投入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天文数字巨资,企盼挽救濒临崩溃的银行系统并阻止全球性大萧条。但事情并没按照决策者想象的方向发展,危机没有消退迹象。

随着欧盟各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不得不对本国各大银行注资控股;美国九大银行一夕之间集体宣布国有,有人开始反思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在推崇的重市场调节、轻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全世界似乎正在达成一个共识:资本主义市场要想自我拯救,需要一场从根本上开始的“大修”,而不只是止血性质的紧急营救。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一直在资本市场上向发达国家学习的中国,又应该从这场危机以及对危机的反思中得到怎样的有益启示。

全球银行纷纷披上“国有化”铠甲新自由主义“骤停”

“国家信誉”成最后王牌

10月14日,“新自由主义”的老师——美国最终也追随了欧洲的步伐,“变更”了此前出台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内容,将其中2500亿美元“挪用”,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份。而原本的计划中,美国政府要购买的只不过是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中的不良资产。至此,全球主要银行纷纷披上了“国有化”的铠甲。

“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这句出自凝聚着西方思想精华的《圣经》中关于信心的阐释被最终验证。国家信誉成为挽救全球市场信心的“实底”和“确据”。被人们企盼了多时的市场信心以“井喷”姿态回归。13日,道琼斯指数以11.08%的涨幅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14日,经历过周一休市的日本股市,向欧美股市发起挑战,日经指数高探到14.15%,同样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在市场击掌相庆的时刻,我们也察觉到了与信心同时回归的还有被市场冷落了许久的政府。喧嚣一时的“新自由主义”在此刻“骤停”。

学习英国“好榜样”

 10月8日英国率先启动了一项4000亿英镑(约合6900亿美元)的纾困计划,用以向本国陷入金融危机的银行业注入资本以及提供担保。英国首相布朗的这种“半国有化”的救市方针,在挽救了英国市场的信心和自己的支持率外,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学习的“好榜样”。在英国政府得到包括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口头表扬”后,意大利政府第一时间做出了效仿。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财政部将拿出200亿-300亿欧元作为本国银行的救援基金,用于提高银行流动性或直接收购问题银行的股权,同时向个人储户提供最高10.3万欧元的银行存款国家担保。

10月12日,在经历了市场“报复性”砸盘的黑色一周的刺激下,欧元区15国领导人通过了一份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计划虽然没有推出统一的欧洲救市基金,但是欧元区各国以英国救市方案为“蓝本”的“欧洲保卫战”计划基本成形。这项被称为“史上最庞大的救援计划”包括,欧元区成员国将通过为银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等方式,缓解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流动性短缺而面临的融资困难。这项政策的有效期暂定为2009年年底前。

10月13日,“国有化”“冲锋号”正式吹响。还是英国政府首先将计划付诸实施,宣布将救市资金注入到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正在并购的劳埃德TSB银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以分别换取其60%和40%的股份,成为这三大银行的主要股东。德国政府也投入了与自己一年税收几乎相等的金额5000亿欧元救市,其中4000亿欧元用来为银行间借贷提供担保,1000亿欧元用来注资银行。而欧洲集体救助计划的发起者法国政府也不得不放弃“大局观”,筹集3600亿欧元来帮助本国银行业渡过危机。目前,来自英、德、法、西班牙、奥地利和葡萄牙等国家的救助资金总额达到了1.96万亿美元。

远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也不甘落后。日本央行连续19个工作日向金融系统注入了逾4000亿美元,韩国总统也宣布将动用2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救市,目标涵盖所有银行及金融机构。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起了保护银行体系的联合行动,澳新政府承诺,对所有银行存款提供担保。澳大利亚更进一步表示,对所有澳大利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操作的各种资金提供担保,并将用于收购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资金增加一倍,这一揽子救助方案的总造价为72.5亿美元。

10月14日,“好为人师”的美国政府终于在市场的“逼迫”下“学习”了英国的救市政策,启动了7000亿美元救市的“二套方案”,用2500亿美元来入股银行。

榜样的示范作用显现,全球股市上扬。在英国政府宣布救市计划后不久,伦敦股市开盘大涨。富时100指数最终报收4256.9点,涨幅高达8.26%,是自1984年富时100指数推出以来第二好成绩。法兰克福DAX指数和巴黎CAC40指数均出现两位数涨幅,分别是11.4%和11.18%,与纽约三大股指超过11%的涨幅形成呼应。

“国家信誉”成最后王牌

英国首相布朗在推出政府用注资救助银行,为金融业提供政府担保的市场救助方案时曾得意地说,这将是稳住金融体系的“磐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表示,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如此动荡的局面下,以国家身份入市虽然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他强调,“银行国有化与国家对金融业进行担保,其重点不在具体金额的投入上,而是在于这种行为是在国家的‘招牌’下进行的,即国家用自己的信誉对本国的金融体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担保,国家本身成为一个有信誉、有影响力的品牌。通过抵押这个品牌,唤回市场的信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则认为:国有化、国家担保形式的救市方案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方案,是在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得不到欧盟合作,使得金融危机推进至信心危机后的“无奈”选择。“国家信誉成为了挽救市场信心的最后一张王牌,国家信誉如果无法抵挡金融风暴的冲击,那将无异于宣告国家破产。”

10月15日,投资者的信心又一次在实体经济领域“失守”,全球股市再次集体“变脸”,欧洲三大股指重挫超过6%。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跌幅达到9.03%,道琼斯指数下跌7.8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达到8.47%。

10月16日,日经指数暴跌11.41%,至此全球股市已经基本回吐了周一的“惊喜”涨幅。“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注资只能起到暂时的缓冲作用,面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危险,更多具体的财税政策必须尽快跟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这样说。

反思新自由主义

从9月25日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到10月15日,美国浪费了整整近三周的救市时机,付出了“黑色一周”全球市值蒸发6万多亿美元的惨痛代价。但是这三周的“特殊价值”,却也正是“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政府对现有的市场金融体制进行了反思。

尽管美国总统布什、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许多政府官员在宣布注资银行的同时,仍在强调着“这样一种政府的干预不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自由经济市场,这样一个措施只是为了应对危机”,但是他们在“收复”美国九大银行的时候,对于并不支持此项提议的富国银行等,表现出了“不能协商”的强硬姿态。

“经历过此次金融危机,‘美国看得见的手’——市场正在消失,看不见的手——政府控制会增强,政府开始回归市场。”陈凤英说,“但是更要注意的是,美国资本主义的‘灵魂’市场理念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张斌则表示,美国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大的反思,并不是要彻底抛弃“自由主义”,而是要在自由主义中注入“计划”因素。“此刻的国有化只是暂时行为,在未来金融市场稳定之后,政府一定会有条件地退出。”

“英美救市政策的方向改变,使得西方那些‘新自由主义’的学生们的金融政策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政府的作用将会逐步上升。”陈凤英说。

新闻链接

美国救市行动正式开始 2500亿美元入股九大银行

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时间10月14日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表示将推出具体的救市措施,其中包括动用救援资金购买银行股份。他表示,此举是重要的短期措施,目的是确保美国银行体系能够运转。

布什当局还宣布在未来三年中担保银行间借贷以及为一些银行存款提供无限制的保险。

美国财政部准备购买九家美国最大银行的股权。这九家银行包括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和高盛银行。

布什称这笔钱属于国会已经通过的七千亿美元救市行动。他说此举是为了振兴陷入困境的美国金融市场。

他说,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稳定我们的总体金融系统,以便让美国人民直接受益。我们的努力产生全面效果仍需要时间。但是,美国人民能够对我们的长期经济前景抱有信心。

布什还说,收购银行股票是为了帮助运转良好的银行重新借贷,稳定陷于困境的银行。他还说,政府将鼓励银行在它们有能力的时候重新购回政府收购的股票。

此举被视为美国政府认同欧洲国家采取的政府直接干预银行系统的救市措施。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于同日8:30左右发表了演讲,敦促银行从美国政府接收2500亿美元的注资,利用这些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美联储10月13日也同时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始收购大量短期债券。此前,美国相关官员透露了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进一步细节,其中包括先动用7000亿中的2500亿,效法英国的救市做法,购买国内几大金融机构的股份。

救市重炮“轮番轰炸”美欧央行联手无限额注资

趁着不久前IMF和世行年会的东风,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过去几天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欧元区15国终于通过了包括注资和债务担保等内容的银行救援方案,美国的类似计划也有望在本周出台,英国13日宣布斥资370亿欧元注资该国三大银行,其他不少西方国家也在积极酝酿大规模银行救援措施。各国采取措施防止金融机构倒闭的做法,也得到了IMF的认可。

在美联储承诺无上限提供美元互换的支援下,英国、欧元区以及瑞士央行均宣布,今后将不设上限向各自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美元融资,旨在稳定依然吃紧的短期融资市场。

美欧央行将无限额输血

本轮危机爆发以来,持续吃紧的货币市场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一个症结所在。即便在央行联合降息后,各家金融机构仍不愿轻易放贷,这导致企业融资活动几近停滞。

为了改善货币市场资金状况,继9月的大规模联合注资行动之后,美联储13日再联合多家主要央行推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措施:无限额向金融体系提供短期融资。

根据美联储与另外四大央行的联合声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接下来将进行为期7天、28天和84天的固定利率美元招标,具体的利率水平会在每次招标前确定。金融机构只要提供适当的抵押品,将可无限额地从央行拍得美元资金。

为了支持上述国家新的注资行动,美联储宣布取消其与上述三大央行的美元互换额度上限。另外,日本央行也将“考虑引入类似措施”。

除了联合行动,各国央行还分别进行了持续注资。比如,日本央行就曾连续18天向金融体系注资,在10日当天,该行的注资总额更达到4.5万亿日元,创单日注资新高。

欧元区通过银行救援案

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银行救援案之后,欧元区一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市场早就期待深陷危机的欧元区也推出类似的统一行动。但是,在本月初的小型峰会上,德、法、意、英等国首脑却未能就出台地区救援计划达成一致。

12日,欧元区15国领导齐聚巴黎,就推动地区银行救援再行商讨。据悉,此次峰会也是自欧元区创始以来首次举行的国家和政府首脑级会议,而最终的会议结果也没有令人失望。

经过近三小时的磋商后,欧元区15国首脑最终通过了协调救市措施的行动计划,后者的核心内容在于:各国政府将通过为银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直接购买银行股权的形式,帮助银行拓宽融资渠道,缓解银行因信贷紧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欧元区成员国在13日拿出各自的具体救市措施,包括动用多少资金、以何种方式帮助银行融资等。

按照计划,欧元区国家政府将在2009年12月31日前为银行新发行的中期债务提供担保,以缓解银行间的惜贷气氛;其次,欧元区国家政府承诺将通过资本重组及其他“适当手段”救助陷入困境的银行,接收救助的银行必须采纳“适当的重组计划”;第三,欧元区国家政府将以购买优先股方式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注资,为防止不公平竞争,获得此类政府支持的机构必须接受“额外限制”。

IMF力挺各国救助金融业

欧洲各国自身也在加紧出台措施稳定金融体系。英国政府13日宣布,将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该国三大银行投资共计370亿英镑(640亿美元),以帮助后者避免陷入破产境地。此外,据称德国和法国等国也很快会宣布高达数千亿欧元的银行干预计划。

对于各国积极援救金融业以避免金融机构破产的做法,IMF表示了肯定和支持。IMF总裁卡恩表示,IMF支持各国防止大型机构倒闭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卡恩透露,世界各国政府已同意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他说,IMF的185个成员国已表示支持七大工业国早前做出的承诺,将使用所有可行手段,避免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金融机构崩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