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五大关键词透露后市玄机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4 总第054期 放大 缩小

 

大盘已暴跌60% 投资者为啥还没信心?

股市仍然在低位震荡徘徊,成交量依然低迷没有起色。整个盘面没有什么特点,持续萎缩的成交量表明投资者的信心仍然不足。

股市的不断下跌不仅让普通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持续的低迷也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崩溃的边缘。政府对股市的维稳是煞费苦心,新闻媒体的社论和专题文章为股市鼓劲打气,证监会的官员也多次表态支持股市维稳,也出台了一些救市措施,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许多措施的刺激作用是昙花一现,股市稍有反弹随后就是更深的暴跌。

股市下跌超过了60%,许多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成熟市场的水平。按照官方媒体说法和一些专家的观点,目前A股市场极具投资价值,可是投资者为什么对这么诱人的机会视而不见呢?普通投资者目前已经弄不明白专家说的观点是对是错。在去年牛市行情中,专家曾预言中国的股票价格太便宜了,中石油发行价能够达到16.7元、开盘被炒作到48元以上就是基于中国股票价格太便宜的说法。现在中国的股票下跌了60%左右,中国股市的股票是真的便宜了,中石油已经跌破13元,比发行价还低3元多,股市中甚至出现跌破了2元的股票。可是,为什么股票如此便宜却依然没有人购买呢?

 按照一些媒体和专家的说法,原因很简单,就是熊市时非理性杀跌。说现在的普通投资者非理性有些牵强,他们一直是对股市抱有的信心。现在没有信心的恰恰是机构投资者,许多新发基金不建仓就是认为目前的股市仍然不具投资价值,否则他们为什么有钱赚而不为?股市中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实际上应该说是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信心不足。这说明现在股市的隐患并没有排除,说股市有投资价值也是一些专家的一厢情愿,因为股市赚不赚钱只有投资者才知道。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没有信心?原因很简单,他们也是这次股市暴跌的受害者。股市暴跌不仅让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机构投资者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是大小非解禁后的疯狂抛售。在持有大量低成本股票的大小非面前,机构投资者也是羔羊。

机构投资者的信心不能恢复,股市就很难走出低迷。资本市场的管理者要想稳定股市,就要稳定机构投资者的信心,让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股市才能稳定。而机构投资者的信心恢复主要看管理者对待大小非的态度和处置方法,否则只能等到大小非全部被市场消化完以后,股市才能恢复元气。那么股市还要等待好几年的时间,可是有多少人有那个耐心和实力等待呢?

对冲“大小非”压力 市值管理应逆市而为

“大小非”减持压力犹如黑云压城,证券市场参与各方为缓解这一冲击波绞尽脑汁,诸如延长锁定期、鼓励回购股份、提高减持价格、引入二次发售机制等多项维稳对策纷纷见诸报端。

但从市场走势来看,当前针对“大小非”抛售的对冲举措多为权宜之计,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小非”抛售压力和市场疑虑。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大力推进市值管理制度,因为它不但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对冲“大小非”抛售压力,长远来看也是全流通时代提高A股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在股权分置时代,A股大股东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隔离,几乎不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上市公司对市值变化也漠不关心。随着A股进入全流通市场环境,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就与大股东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市值管理有了生存发展的厚实土壤。其实,过去两年A股市场大股东掀起一轮资产注入热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市值管理重视的体现。

市值管理实质上是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资本市场的一种营销活动,是上市公司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成长机制。在成熟资本市场,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经营的最高目标,而市值多寡是衡量这一目标的重要指标。重视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乃至宏观经济发展,都有极大裨益。

目前,成熟市场的企业管理重心已从质量管理发展到盈利管理并演进为市值管理的三者并重格局。董事会对经营者的要求已从一个单一要素,拓展到三个不同要素能共同结合在一起来反映公司的价值,即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好,公司能盈利,还要求公司的价值在股票价格和市值上能得到充分体现。

从质量管理、盈利管理转变为市值管理也将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型,转型的核心是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市场价值最大化过渡。这意味着,市值管理不仅是股权分置改革的一种深化,也将是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必然选择。

对逐步迈入全流通时代的A股市场而言,有关专家认为,市值将逐渐替代以往账面价值或重置价值指标,成为衡量企业价值和实力的新标杆。对A股上市公司来说,在市值标杆下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市值稳定持续增长的问题。

当然,如果市值管理的出发点不当,也有可能演变为价格管理,成为大股东或高管牟取私利的幌子。

有可能出现管理层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提供虚假信息或操纵公司业绩,其目的是为了完成高管的经营指标或协助大股东实现套现的现象。

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深幅调整,最高30多万亿的市值至今已腰斩过半。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此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可见,股权分置时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惯性思维依然严重。如果引入市值管理机制,当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偏离基本面的非理性下跌时,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就会采取相关措施稳定股价,维护市值,从而避免市值的超预期缩水。

因此,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从制度上反思市值管理制度缺失的危害,尽快采取措施使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再融资的重要政策取向,让市值管理成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的推手,成为股市稳定的重要基本面因素。

业绩才是硬道理

从涨幅榜来看,除了近期市场热门板块上海本地股外,半年报业绩大增的几家个股颇值得关注,典型的如中达股份(600074)(上半年每股收益0.27元,第一季度-0.032元)、景谷林业(600265)(上半年每股收益0.51元,第一季度-0.013元)和绿景地产(000502)(上半年每股收益0.1584元,第一季度-0.003元);上海本地股中开开实业(600272)(上半年每股收益0.32元,第一季度0.005元)也是如此。

再看跌幅榜,跌幅第一的富龙热电上半年每股收益仅0.01元;同为基金重仓股的康缘药业(600557),目前股价的动态市盈率也高达38倍——在目前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不足20倍的情况下,这样的估值显然偏高了。

在一些研究机构的建议下,最近一些消费类股的跌幅也相对较大,典型的如大商股份(600694)、华联综超(600361)、国药股份(600511)、恒瑞医药(600276)等。其看空的理由:一是在大盘大幅下跌的过程中,这类股票非常抗跌,跑赢大盘许多,这对该类股票构成很大的压力;二是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预期悲观,通货膨胀仍高企的情况下,对处于产业链条末端的消费行业来说,成本传导迟早要发生。显然从性质上来看,其更多是属于一种补跌,而这正是市场进入下跌末期的特征之一。

另外,一些半年报业绩不错,但前景不乐观的个股也展开调整,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机构对其未来业绩增长前景的担忧。以主营草甘膦的华星化工(002018)、江山股份(600389)和新安股份(600596)为例,在上半年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之下,这几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大幅度增长。不过,进入三季度以来草甘膦已进入淡季,同时国内供应增加,现货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价格从今年最高点10万元/吨下跌到目前6万元/吨以下,其暴利时代即将过去。相关个股的股价短期内大幅调整正是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未来业绩的一种预期。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业绩增速下滑明显。上市公司业绩是市场的根基,业绩下滑必然中期制约市场走强,但并不能就此得出后市没有机会的结论。事实上,半年报业绩表现亮丽的金融、有色金属板块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很大程度上就与它们目前的估值水平偏低、股价跌无可跌有关系。

基金保守防御 不弃煤炭银行股

上市公司2008年业绩报告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基金的投资动向及投资策略。分析其持股情况可以发现,基金在二季度的整体趋势是保守防御,但对于包括煤炭和银行在内的部分行业及其上市公司,基金仍然选择了大单持有。

一方面,前期受资源税即将推出传言、发改委对电煤价格临时干预的影响,煤炭板块出现集体回落。但煤炭股的优异业绩,依然吸引了众多基金的重仓参与。

中报显示,露天煤业实现营业收入16.29亿元,同比增长28.29%;综合毛利率41.05%,同比增加0.32个百分点;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21.50%;每股收益0.44元,净资产收益率16.89%;而且该公司今年中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并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30%。神火股份(000933)则实现营业收入57.83亿元,同比增长51.30%;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50.99%;每股收益1.375元,净资产收益率27.33%等。

对于这部分煤炭股,基金给予了持续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露天煤业前10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东中有6家基金公司,共持有2575.03万股,占现有流通盘比例的16.40%;神火股份(000933)引来7家基金,共持有5795.21万股,占流通盘18.59%,其中南方绩优成长、华夏回报均为二季度新进入者;中煤能源(601898)引来9家基金,共计持有15676.28万股,占A股流通盘比例的0.25%。此外,上海能源(600508)等公司也成为基金重仓对象。

另一方面,尽管2008二季度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由标配转入低配,但招商银行(600036)、浦发银行(600000)等依旧位列基金重仓。截至二季度末,金融股基金持仓由一季度的标配转入低配,整体持仓占比(18.88%)低于行业标准配置(21.89%)逾3个百分点,这也是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显著低配。但是,招商银行依旧位列基金重仓股榜首;浦发银行(600000)的基金持股比例(占基金投资股票市值)较一季度上升0.07个百分点,位居第二;工商银行(601398)、深发展、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建设银行(601939)也跻身基金前25大重仓股之列。

资料进一步显示,各国有商业银行与高拨备股份制银行当选为基金的防御型主打品种。今年二季度,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01328)均被适量增持,深发展、兴业银行(601166)、华夏银行(600015)等则有所减持。中信证券(600030)的一位研究人士认为,在货币政策持续从紧、宏观经济景气度出现回落迹象的背景下,基金格外关注各家商行的流动性压力和资产质量风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好成长性和增长空间的股份制商行、相对保守的高拨备股份制银行自然成为基金持仓的主力品种。

分析其持股情况可以发现,基金在二季度整体采用了保守防御策略。扣除40只货币市场基金,二季度所有基金持有股票总资产约1.3万亿元,仓位约66.55%,和一季度的72.93%相比下降明显,这也是2007年以来基金显示的最低股票仓位。而且,和一季度相比,在现金比重下降的同时,无论是总资产市值还是总体仓位,债券(资讯,行情)资产配置比重明显上升,其仓位从11.88%上升至16.1%。

看历史底部数据 预知9月行情

近期沪深两市连续出现反复不定的图表,盘中总是先涨后跌的“早出晚归”的伤心一幕,而且目前股指距离前期低点2284点仅差一步之遥。与此同时估值水平也是一再下降,许多个股的市盈率已经跌到了8倍以下,一批个股股价跌破净资产,如此说来,我们跟踪盘面不难发现似乎价值投资已经抵不过趋势投资了。

那么,目前的点位是否已经算是底部呢?是否还会再次破位下跌?

一般来说,在市场运行中,长周期判断是以年线作为主要基准。在年线上方的趋势运行被认为是牛市阶段,而在年线下方的趋势运行则被认为是熊市。我们来比较一下1996年以来A股市场历史上的几次相对低点时市场的状况。

我们可以仔细归纳历史底部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和规律,每一个市场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波动范围,从历史数据统计比较中我们基本可以找出A股市场下跌的波动规律以及波动范围。

1996年1月19日,当日上证指数收盘523.51点,此前从1993年2月高点1588点开始已经下跌了三年,此后开始了一年半的上涨行情,绝对涨幅超过了188%。当日收盘平均股价是5.2元,换手率1.6%,平均市盈率19倍。

1999年5月19日,当日上证指数收盘1109.09点,由此开启了著名的“5•19行情”,至2001年6月底,涨幅超过了100%。当日收盘平均股价是9.52元,换手率0.66%,平均市盈率40倍。

2005年6月6日,当日上证指数收盘1034.38点,收盘平均股价5.04元,换手率1.45%,平均市盈率22倍。次日即开始了持续两年多的大牛市,指数涨幅接近5倍。

2008年8月13日,当日上证指数创出了自6124点下跌以来的新低点2370.74点,收盘2446.30点,平均股价9.15元,换手率1.75%,平均市盈率20倍。

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当前的平均股价已经低于5•19行情启动时的水平。而且历史地看,我们认为上海市场换手率一段时间内维持在2%以下,基本可以确认上证指数已经处于中长期的底部区域。

从1996年至今月度比较分析,目前市场市盈率仅为18.47倍,仅次于1996年1月、2月及2005年5月、10月、11月的水平,已经处于估值底部。最新的成交金额/流通市值(0.161%)和成交金额/总市值(0.043%)均低于2005年6月6日时0.289%和0.087%的水平,并接近1999年5•19行情启动前(0.105%和0.031%)。

此外,我们还发现,下跌调整过程中上证指数向下运行至下跌支撑轨道时,都会产生小幅反弹,但是在调整过程中触及下轨也就意味着市场在小幅反弹之后仍要创出新低。这一点在今年的下跌过程中屡次被证实。因此,在前期2600-2800点上证指数“俯卧撑”行情之后,小幅反弹缺乏力度,指数继续下滑到8月13日达到2370点,目前来看下一个支撑位置在2200点左右了,所以,我们按历史的规律来分析目前的市场,看来股指正处以反弹前的最后一波杀跌,注意盘中诱空的手法,建议我们的投资者要认清市场目前的格局和形式,通常也只有在最后一段诱空行情让主力完成拉升前最后一波震仓洗盘。所以,我们展望9月份的行情可能会出现真正意义的反弹行情。

另外,我们再次研究一下近期的资金方向,从基金的近期报表上分析,在上半年偏股型基金在上半年出现如此惨痛的行情中依然没有大幅减仓,而近期社保资金积极的开户与此同时QFII也是盘中来回的买卖,其实种种迹象都表明近期市场已逐渐被机构所认同的,只不过聚集人气也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总之,从机构资金流向、成交量变化、融资额变化、投资者开户数变化、技术指标变化等方面分析,我们依然坚定的分析认为,A股市场在9月有望探底回升,目前极有可能是反弹前的最后一波杀跌。

(资料来源:财富网 编辑:木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