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场忽悠大众的断供潮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4 总第052期 放大 缩小

【起因】

一篇博文《断供已过千亿次贷危机浮现》掀起巨浪

今年6月初,一篇名为《断供已过千亿次贷危机浮现》的博文在网络上热传,作者“风语”写道,虽然“进入5月深圳房地产市场平均每天的成交量在300套以上”,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在这种假象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次贷危机”。“根据去年某银行总的放贷额和蛇口片区所占的贷款比例进行估算,估计该银行目前在个人住房贷款这一项上所产生的坏账,就已经达到200亿元”。“一家银行所产生的坏账就达200亿元,那深圳这么多家银行,坏账最保守估计也过千亿元。”

网络的传闻惊动了不少媒体,这个博主也开始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中,甚至一家中央媒体来深圳采访时,他还在一论坛发帖,请断供者主动站出来接受这家媒体的采访。之后也有不少外地媒体通过“风语”找到断供或者成为负资产的业主。一时间,“深圳出现断供潮”传遍了大江南北。

【自揭内幕】

无奈“断供”是假 耍赖“串供”是真

“‘断供’只是一个手段,要国家松动银根,确保开发商、炒房者的利益才是关键。”近日,在“断供”引发金融危机、呼吁政府救市之声不绝于耳之际,一位既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都有楼盘、又悄然“断供”的业内知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内幕。

“断供”为“救市之说”造势

对于深圳部分楼盘已经出现的断供情况,据这位知情者透露,这其实是业内一个营销高手的策划,业内早在2007年初就形成了要通过“断供”来确保资金链不长时间断裂的共识。

2007年6月,深圳宝安区碧水龙庭楼盘价格最高的时候是1.2万多元/平方米,如今价格下跌到每平方米7000元至8000元,缩水比例近三成。不久前,这一楼盘传出部分业主集体“断供”的消息。

“从我们内部了解的价格来看,楼盘拿地加上房屋建设的成本价格不过每平方米3000元至4000元,即使断供,开发商也不会损失太大。”知情者说,“问题在于类似的楼盘很多。开发商和炒房者由于资金链过长,再加上银行方面紧缩银根,中央政策不断强化,一些开发商已经面临严峻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因此,通过与炒房者联手来给银行和政府施加救市压力,成为确保自身利益的关键。”

 “我自己在广西南宁、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都有楼盘参股。这一做法很简单,开发商总会留下一部分楼盘归自己所有。用的是自己亲戚朋友的名字来购买,要‘造势’的时候,肯定会首先将这部分楼盘大肆渲染,准备‘断供’”。

“断供”之前要在楼盘、社区、互联网中贴出告示,寻找具有共同语言的炒房者,还要找律师、请公正,邀请新闻媒体,然后通过类似新闻发布会一类的方式,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以形成“楼盘价格下跌,经济危机一触即发”的态势,给银行和政府造成“救市”的压力。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虽然这个比率仍然很低,但业界的普遍看法是,房价下跌的风险已经开始向银行系统转移。

“断供”对开发商炒房者无损

表面上看,“断供”会损坏供房者的银行信誉,其实不然。实际上,所谓“断供”的楼盘都不会是价值最高的楼盘,而是实际价值低、泡沫很大的楼盘。对于这部分楼盘,炒房者、开发商和银行早就明白:只要政策持续紧缩,房价必然加速下跌。

为了规避这种由于“断供”引发的风险,开发商、炒房者和银行形成的默契是:开发商在楼盘开发之初就从银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贷款,或者直接获得信用贷款;作为回报,开发商要求炒房者、买房者均从贷款银行办理贷款买房业务;银行业务人员在贷款审查过程中,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往往把关不严,允许开发商、炒房者不是以个人名义贷款,而是以其他人的身份证来办理贷款业务。

这样一来,银行相当于一套楼盘发放了两笔业务,回报丰厚;开发商则相当于得到了银行和买房者的“双重回报”;相当一部分炒房者则因为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向银行贷款,赢得了潜在的“信用利益”。

“从我在行当中了解的情况来看,断供者中相当一部分用的不是真正炒房者的名字,而是老板手下员工亲戚朋友的名字,断供并无损于真正大老板、炒房者的银行信誉,只会造成‘楼市崩盘’的假象。”知情者说。

开发商炒房者最怕政策持续

据知情者透露,“断供”目前主要集中发生在深圳、北京、上海等一些地方,这部分地区房价实在太高了,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来新开楼盘的价格。

“断供”的基本做法是:将比起目前市场价格来说亏损20%至30%的楼盘“断供”,这部分楼盘只占炒房者和开发商手中囤积楼盘的1/5到1/4;炒房者和开发商手中囤积的楼盘,超过一半以上都是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10月前购买,目前的价格还大有赚头。

“断供”的目标是“四两拨千斤”,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为银行信贷“松绑”,同时也给银行造成压力和错觉,使得银行有争取宽松信贷条件的“砝码”。

这位业内人士感慨,这几年,开发商、炒房者和银行都在炒概念,炒政策概念、炒展会概念、炒开发概念;最习惯的就是说未来城镇化水平如何,政府如何搬迁等;避而不谈的是人口密度,大城市不可能继续扩大人口密度,中西部省区“热点”城市聚集度不够。其实大家都明白,现有的房价泡沫已经太大了,别说跌30%,就是跌50%至60%也是正常的。

【各方评论】

高度警惕“断供”营销

“断供”事件在深圳、上海、北京逐渐浮出水面,而断供者、开发商和银行都对此讳莫如深。值得注意的是,“断供”的楼盘基本上是去年才投入市场、价格飙升的楼盘。在业内看来,“断供”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商、炒房者和银行均在“冒险犯难”,希望能够通过极少量的“断供”来赢得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为自己换来更多的产业链的投入。

实际上,“断供”的出现,与银行审批不严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政策,并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但即便如此,一些商业银行还是采取各种办法,变相发放贷款,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断供者”肆无忌惮。

解决“断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针对断供者的制裁,而在于银行找准自身定位、寻找新的投资洼地的能力。银行不能把眼光始终盯在楼市股市期货这种高风险的行当中,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如何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制造业转型上。这不仅仅是长远的利益所在,也是自身的社会责任所在。

针对房地产业的所谓“断供”营销,有关部门应引起警惕,不要被简单的表象所迷惑。各级政府、银行和监管机构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政策,扭转前期过于重视资金投入拉动的方式,才能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恶炒断供意在向调控政策施压

前段时间,深圳因房价下跌而爆出“断供潮”,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但是,所谓的千亿元“断供”已遭到最权威部门的否定。

据报道,“断供”其实是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自导自演的把戏,“断供”的是炒房者和开发商手中囤积的楼盘,超过一半以上为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10月前所购买,目前的价格还大有赚头。“断供”的目标是“四两拨千斤”,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为银行信贷“松绑”,同时也给银行造成压力和错觉,使得银行有争取宽松信贷条件的“砝码”。

自2005年3月 “国八条”出台起,政府就开始调控房地产市场,而房价在此期间持续攀升,尤其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又涨了一倍左右,对政府公信力构成了损害。政府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调控措施。此轮房价的调整,正是这一系列调控政策初见成效的结果,这是来之不易的。如果现在出台宽松政策去救楼市(楼市博客/楼市新闻),不仅会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更将使中国楼市因为错过一次自然的调整机会而累积起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危险。

警惕炒房客以极端方式参与房市博弈

楼市停供事件的“初级版”也好“升级版”亦罢,其实质乃作为利益攸关方的炒房客改变方式参与博弈,无非是想藉以极端方式改变博弈力量对比置自己于有利,企图在博弈格局中保住既得利益不损并获得衍生利益最大化。

按照常理,房价越跌停供越多势必危及金融安全,对担负用“用形之手”调控“无形之手”自发盲目作用职责的政府而言,“救市”与否自然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停供事件已经对房市博弈格局产生影响。“楼市岌岌可危,搞不好就是第二个股市。”经济学家赵晓就据此给出了最悲观的判断:处理不当将会蔓延!此外,继“银行先死论”后,停供危机更加危言耸听并被无限夸大,与部分地产商、专家愈演愈烈的“救市”呼吁焊接得天衣无缝。

停供危机果真会出现吗?否也。以深圳说事,近段时间,“30万人成负资产”、“千亿房贷断供”之类消息铺天盖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一时间“救市”之说趁风而起甚嚣尘上。而记者调查的结论是:最早爆料者承认夸大其词,原本是炒房客上演的一出苦肉计,企图以极端方式逼宫“救市”。记者实地调查还发现,深圳停供者基本都是炒房客且动机一样不纯,且停供面和程度远没有想象中严重,作为“孤案”也无有蔓延趋势。

据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公布的深圳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291.85亿元;其中,截止到3月的不良贷款率只比年初轻微上升了0.04%达0.67%,低于全国水平。深圳银监局局长刘元日前表示,截至6月末,按较审慎标准统计(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应的全部贷款余额),深圳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17.35亿元。虽然出现个别断供现象,但断不至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言简意赅:“问题面被夸大了。”连不久前呼吁“救市”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也认为,从目前深圳金融系统调查数据看,停供现象并不严重。

而且从未来走势分析,所谓停供危机也不可能生成。“中国楼市要维稳,就不会出现暴跌,停供就没有生存土壤。”顾云昌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央财大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表示:“目前楼市正朝着调控方向而去,完全可控,政策不会被停供扰乱。”顾云昌、郭田勇等均认为,停供之本质乃是反对房价下跌,希望调控放松。可见,对炒房客以极端方式参与房市博弈的动机和用心不可小觑。

令人欣慰的是,炒房客以极端方式参与房市博弈目前还未能掀起巨浪惊涛。可以确认的是,除了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其他二三线城市均未出现恶意停供现象。原因很简单,房价依然坚挺。 (晨雨编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