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新转型 新挑战 新使命

wenhuazhongguo 2010-12-10 18:11:04 本刊策划组稿 总第052期 放大 缩小

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面对各种挑战;一支军队要担当历史使命,必然要经受各种考验。

公元2008年,对中华民族来说,这种挑战显得格外突出;对人民军队来说,这种考验显得尤为严峻。

挑战,来自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考验,源于一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抢险救灾。面对挑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气吞山河的抗灾华章;面对考验,人民军队以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交出了无愧时代的合格答卷。

征尘未洗,鞍马未下。尽管抗震救灾还未结束,但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面对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和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民军队应该有什么样的历史担当?为谁担当?怎样担当?

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

2008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纪念日。战胜了特大地震灾害、正在夺取灾后重建新胜利的灾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军队,拥护自己的军队。我们和全军将士一道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向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民子弟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5月1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特大地震灾害突袭神州,瞬间山崩地陷,数万人伤亡。紧急关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立即行动起来,快速抵达灾区。广大官兵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冒着余震频繁的危险,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勇敢奋战,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把成千上万的群众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凝聚了万众一心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力量,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听党指挥的军队。抗震救灾中,当人们感动于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当外国媒体惊叹于子弟兵的英勇善战时,人民军队的不朽军魂在赓续传承,这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正是由于高度自觉听党指挥,人民解放军才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了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在一次次抗灾抢险的战斗中,一批批80后、90后的年轻军人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主动请缨,英勇奋战,让人们看到,人民军队的参天巨树,增长着坚实年轮;人民军队的不朽军魂,增添着青春载体。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服务人民的军队。生死关头,正是人民的子弟兵,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战斗在最艰险的地方,是人民群众最忠实的依靠、最强大的力量。危难时刻,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军旗插到哪里,鲜血就挥洒到哪里;灾难面前,人民军队是拦截洪水的大坝,扑灭火灾的金刚,抗御地震的奇兵。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名称虽然因历史而改变,但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始终不变。“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民鱼水的深情始终不变。脚踏着祖国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是人民军队夺取胜利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从南昌起义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从八年抗战到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而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英勇善战无往不胜,成为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新中国建立以来,哪里有艰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军歌嘹亮。哪里有了人民的军队,哪里就有胜利。这次抗震救灾中,科技手段、科学指挥、科技装备、科学调度,大大提升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空中运送、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徒步强行军、水陆并进,多军兵种协同,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个强大民族的背后,必然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光荣任务。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有着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p#副标题#e#

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

在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和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我们谨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和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转业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烈军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奋战在抗震救灾和支援奥运一线的全体指战员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部队建设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人民军队走过的81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奋战、赤诚奉献的81年,是忠实履行使命、创造辉煌业绩的81年。我军的发展壮大,是在履行使命中实现的;我军的地位作用,是在履行使命中奠定的;我军的光荣自豪,是在履行使命中铸就的。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历史。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有效,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今年抗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广大官兵舍生忘死、奋勇拼搏、连续作战,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谱写了又一曲英雄壮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实践证明,我军不愧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军队,不愧为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我国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步上升,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是生存之道,能力是发展之基,能力是打赢之本。现在,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我军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军作为保卫国家安全的武装力量,任何时候都要把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放在核心位置。能不能具备这一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到维护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今年以来,我军遂行的几场非战争军事行动,再次凸现了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重大意义和战略需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全部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一切成果都要通过这个尺度来检验。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核心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领官兵的思想和行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把军心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确保军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

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适应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继续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深化后勤建设改革,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加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进一步打牢部队战斗力的基础。

积极探索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点规律,是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研究总结近年来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今年抗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支援奥运等重大任务的经验做法,全面把握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行动特点、力量编成、指挥模式和保障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战争行动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关系,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断提高我军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创新,是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巨大动力。我们要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新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要坚持以使命任务牵引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成果体现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上,体现到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上,落实到全面履行历史使命的实践中。

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全面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为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增光添彩,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解放军报》)#p#副标题#e#

改革开放与军队职能使命拓展

□文/谈文虎

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辉煌历程。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其中一个显著标志是,我军职能使命不断有新的拓展。

在改革开放的视野中审视我军职能使命的新拓展,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加深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理解,从而增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军队全面建设的自觉性,增强抓住机遇深化军队改革创新的紧迫感。

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军队职能使命拓展

“兵者,国之大事也”。——国家与军队,军人与国家,永远相依相存。作为整个社会机体中的一个特殊组织,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不能离开特定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我军的职能使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历史概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将我军职能使命形象地概括为“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新中国成立以后,适应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的需要,1954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要“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历经改革开放30年洗礼,我们这支军队的职能使命有了新的拓展。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军队职能使命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军队使命拓展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二十世纪80年代,我们党经过科学观察和冷静分析,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军队建设基点由长期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这一历史性转变开启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航向,国防和军队建设由此步入新的发展轨道。邓小平同志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在论述军队的职能使命时,反复强调“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出现曲折而复杂的局面,高技术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同时,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确保“打得赢、不变质”,成为全军面临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江泽民同志进一步要求我军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委胡锦涛主席立足国家和军队建设新的实际,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高度统一,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新拓展、地位作用的新定位、职能任务的新概括、建设目标的新要求。“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和改革开放进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壮大了综合国力,为国家利益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利益不断由生存利益向发展利益拓展,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人民军队的使命就要延伸到哪里;改革开放使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人民军队责无旁贷;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抓住和利用好机遇,才能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党的坚强领导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健康发展。按照新的历史使命的要求,我军必须既要能够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要能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仅要成为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者,还要成为国家发展利益的捍卫者;不仅要确保国内安全,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新的历史使命的提出,更加突出了我军职能使命的时代特色,预示着人民军队将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发生新的历史性嬗变。

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军队职能使命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职能使命不断丰富和拓展,但始终贯穿一条“三位一体”的主线:国家利益、人民意志、党的领导。也可以说,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我军历史使命拓展,始终体现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三者的高度一致性,体现了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这一基本特质。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综合,是确定军队职能使命的前提,也是确定军队规模、结构和军事战略的基础。如果说,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军队履行基本职能使命主要表现为守疆固土的话,那么,到了信息时代,这些已不足以维护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利益。改革开放30年,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发展,军队大变样。与之相伴随,有两个关注点,一是国家利益更加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和国际合作延伸;二是在更高层次和起点上思考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我们党着眼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战略利益全局,赋予军队新的职能使命和任务。

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全局,是我们党指导军事变革的根本着眼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可以说,这一重要思想与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推动“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就是为我军有效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我军有效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胡主席关于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职能任务必须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军事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军队建设必须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基本规律,开阔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军队职能使命的发展变化,从中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结论:随着国家利益问题日益凸显,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军队职能使命思想越来越清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民意志、党的领导不重要,而是在国家利益本身中就已经体现着人民意志和党的领导。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利益的内涵确实今非昔比。比如,我国对外贸易大多通过海上运输实现,海洋、宇宙空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海洋生长着25万种海洋生物,总产量超过陆地生物量的10倍,仅近陆海区生长的藻类产量就比目前全世界小麦的总产量还多20多倍,太空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也日益引起各国的关注。有效保护和开发我国海洋、太空资源,维护我国对外贸易海上通道和石油航线安全,营造和平、良好的海洋、太空安全秩序,提高国家在这些领域的重要地位,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军不仅要维护国家的“领土边疆”,还要维护国家的“利益边疆”,不仅要关注国家生存利益,还要关注国家发展利益。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变革的必然。

有效履行新的使命就是参与和支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号角。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军必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而有效履行历史使命本身就是参与和支持改革开放。

军队职能使命的演进和拓展,是推进军队改革和创新的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明确改革方向、确立改革目标的基本依据。我军历史使命的新定位、新拓展,呼唤军队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加快步伐。

只有鲜明地确立战斗力标准,军队改革创新实践才能有一个具体的抓手。战斗力是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核心能力。要把有利于生成、提高、巩固和发挥战斗力作为谋划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改革创新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要素内涵和战斗力基本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谋划军队改革创新必须瞄准信息化,使之有利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利于发挥信息化在战斗力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只有突出信息化建设这个重点,军队改革创新实践才能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改革开放30年,正是世界军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过程。应立足信息化军事形态的特点和趋势,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需要,抓住实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p#副标题#e#

伟大的历史担当

(一)

当年初那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的巨大创伤尚未愈合,5月12日14点28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又不期而至。顷刻间,山崩地裂,生灵涂炭。

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十多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多路开进,昼夜兼程,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面对交通堵塞、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种种艰难险阻,救灾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迎难而上,不屈不挠,在纵横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灾区,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生死大营救。从空中伞降到陆地突击,从废墟抢险到深山搜救,从挺进震中“孤岛”到决战堰塞“悬湖”,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红星在闪烁;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部队在奋战。广大官兵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用生死时速表现出对生命的关切,用崇高责任传递着对同胞的大爱,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人民军队作为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钢铁意志,为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史的灾难总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历史的进步必然与历史的担当相伴随。这次抗震救灾,是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检验。它没有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没有云谲波诡的敌情,却有瞬息万变的灾情;没有联合作战的预案,却有密切协同的要求;没有歼灭敌人的战果,却有拯救生命的伟绩;没有现代战争特有的表现形式,却有一切军事行动所共有的特点规律。实践证明,它虽然不是一次战争行动,但就遂行军事行动时间之紧、规模之大、战线之长、气势之壮、环境之恶劣、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以及部队经受的考验而言,丝毫不亚于一次战争行动。能不能打赢这场硬仗,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更是对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实践证明:我军不愧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伟大军队,不愧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的担当,说到底就是对人民的担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为了谁”。这种担当,是由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写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上,体现在完成每一项军事任务中。可以说,这是人民军队的全部价值所在。这次抗震救灾,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一次历史担当,这种担当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人民。我军能为抗震救灾作出突出贡献,根本原因也在这里。岂止抗震救灾,这些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无论是今年年初抗击冰雪灾害、2003年抗击“非典”、1998年抗洪抢险,还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部队都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彪炳于共和国的编年史上。

“养兵千日功,用兵一时见”。我军在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表现出的过硬作风和打赢能力,决不是偶然的,是长期教育训练、艰苦磨练的结果,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的结果,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全军坚决贯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真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科技强军,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大力发展高新武器装备,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明显提高。正是这种核心军事能力的支撑,保证了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完成;正是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实践,促进了核心军事能力的提高,使我军在各种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各种挑战面前稳操胜券。

(二)

历史担当是历史的、具体的,总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已经有了出色的历史担当,但新的更加艰巨多样的历史担当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智者顺势而动”。只要我们放眼世界,认清大势,应对好以传统安全威胁为重点的多种安全威胁,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一定能在新的伟大历史担当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识天听风,临流观澜。当今社会千姿百态,当今世界千奇百怪。民族与民族的矛盾,文明与文明的冲突,利益与利益的博弈,使国际社会在挑战游戏规则中出现混乱,又在走出混乱中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在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的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多元化、突发性、多变性和防范难度大的特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毒瘤。反恐怖、反分裂军事行动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货币战争”在全球蔓延,金融安全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没有硝烟的战争”天天都在这个星球上演绎。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也投下某些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人类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网络安全、环境污染、跨国犯罪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新威胁。洪水、地震、海啸、飓风、瘟疫,这些自然界的“不速之客”,以不同的面目闯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使我们常常陷入未知甚至无知的窘境,面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和无奈。

国际安全环境、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告诉我们:真枪实弹的战争,每每以种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觉之中,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战斗对象、战斗目标、战斗内涵和外延,虽然不能说是“蛹蜕蝶变”,但军队仅仅“为战争而存在”的经典定义,在这个时代被悄然改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军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不是缓和了,而是更加激烈了;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加复杂了;所要执行的任务不是单一了,而是更加多样化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拓展职能,不仅在与敌交锋的战场上能够打得赢,在兵不血刃的“这场那场”上也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决定了军队完成军事任务的多样化。这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和诉求,而是时代发展逼的,天下大势推的,客观形势催的。早一天应时而动,就早一天取得主动;早一日顺势而变,就能早一日完成军队的整体转型。

使命和任务紧密相连。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党的目标和任务始终规定着我军历史使命的走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确立军队使命,通过军事斗争为实现党的纲领服务,是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鲜明特征。纵观我军使命任务演变的历史,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军队的历史担当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党的任务的转换而转换。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军必须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历史使命的这种综合性,决定了我军完成军事任务的多样性。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其道理就在这里。

大略握纲。毛泽东同志在指挥战争时,历来是依据战略重心部署战役,依据战役重心部署战斗。重心就是枢纽,重心就是纲。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始终是我军职能的重心。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依然存在,太空成为人类争夺的新战场;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和地区间的军备竞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遇到的外部阻力日益增大。因此,这威胁那威胁,传统安全威胁依然是主要威胁;这任务那任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然是核心任务。我们所说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包含核心军事任务在内的多样化,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所说的历史担当,最根本的是要能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任务。总之,我们强调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丝毫不意味着淡化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核心能力,而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这一能力规定和制约着其它能力,只有具备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才有坚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解放军是战斗队这一历史定位,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同时要看到,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不同于战争行动,却程度不同地包含着战争元素,甚至具备信息化战争的典型特征。在抗震救灾等实践中,三军将士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指挥能力、信息能力、机动能力、保障能力等等,既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核心军事能力的基本要素。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本身就是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体现,又是锻造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平台;既是对核心军事能力的实际检验,又为我军作战理论创新、武器装备发展、编制体制改革、军事训练转型、装备后勤保障等提供新的参照和课题。可以说,非战争军事行动是锻造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磨刀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过程,就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过程,就是锤炼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之师的过程,就是完成伟大历史担当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核心军事能力为牵引打造多样化军事能力,以多样化军事能力的增强促进核心军事能力的提高,并把二者统一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部实践之中。

(三)

战争,永远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牵引;一场战争,很可能导致一支军队的战略转型;甚至一次战斗,都有可能引发一支军队在某一领域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支曾经威震中外的雄师劲旅,我军已经多年未“驰骋沙场”了。然而,近几年来,一场又一场特殊形态的战争,一次又一次不是打仗的打仗,以既同于战争又不同于战争的方式,考验着我们这支军队,磨砺着我们这支军队,塑造着我们这支军队。一言以蔽之:以打赢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正牵引着人民军队的整体转型,推动着人民军队的发展进步。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多样化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个前沿的话题,特别需要新思想、新观念的引领。新思想、新观念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对未知领域进行新的认知中产生的。能否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要求,探索部队全面建设的新思路,取决于我们头脑的科学性、创造性、包容性和发散性。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思想的保守往往是最致命的。如果头脑冥顽,思想僵化,探索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南辕北辙。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思维,多样化行动催生“多样化”观念。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命拓展的触角延伸到哪里,新思想就首先覆盖到哪里;任务需求的脚步前进到哪里,新观念就先期抵达哪里。要紧紧瞄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沿,用综合安全观观察分析安全与发展问题,用职能拓展观研究探索多样化的成因与趋势,把国家的生存安全作为总体安全的前提,把经济安全作为总体安全的基础,把军事安全作为总体安全的支柱,努力实现由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向维护国家发展利益提升,由维护国内安全稳定向维护世界和平拓展。

“世界是平的”这一经典概括,诠释了这么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认识和把握多样化的特点规律,离不开宽广的视野和世界眼光。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区对地区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当战火在一个国家燃烧时,周边乃至其他国家不可能隔岸观火;当灾害在一个国家降临时,周边乃至其他国家不可能袖手旁观。执行多样化任务,既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既可能是我军单独行动,也可能是多国部队共同参与,既可能是单一兵种参战,也可能是多兵种联合进行。这种共通性、共时性、关联性,决定了我们的探索和把握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兼容的而不是排他的、共享的而不是独占的。这次抗震救灾,我国政府以空前开放、透明的姿态,第一次接纳了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外国救援队,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专业设备、职业精神和先进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无疑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但绝不能闭关自守,应该广泛借鉴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大胆吸纳对我有用的军事理论;针对此次抗震救灾兵力机动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可能遂行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快速反应的要求,努力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军队的成熟做法,加快战备输送装备建设,加强民用输送工具征用,完善跨国跨区机动保障手段,提高战略投送能力。

战略决定全局。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注重从战略层面上思考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战略上的失误和失败,很难用战术来弥补。这几次遂行多样化任务,体制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需要尽快解决,但仅仅解决现实问题还不够,还要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不论是战争行动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没有可复制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谋划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对策时,一开始就要从战略上统筹,不拘于现在,不限于眼前,敢于跨越目前客观上存在的障碍,去考虑未来应该如何做。这个时候,是否具有战略思维,具备前瞻眼光;能否用未来把握和牵引现实,既把当前的任务需求搞清楚,又把未来可能出现的任务需求弄明白;能否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使应急机动、联合指挥、后勤保障等体制机制既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又能为未来提供“可援引性”,显得尤为重要。“高则远,远则久”,我们的顶层设计应该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往往是人们的一个思想盲区,而一旦突破这个盲区,就可以为完成多样化任务找到正确方向和途径。把自己摆到世界这个大坐标上来衡量,就会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军队既有差异又有差距。如果看不清差异,就会迷失自我和方向,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慢半拍。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对策应该也必然会打上“中国特色”的胎记,完全可以用非对称的思维方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思路、跨越式的发展方法,迎头赶上领先者甚至后来居上。如果看不到差距,就会盲目乐观,无所作为,最终在胜与负、生与死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差距就是问题。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更深刻的规律有时往往隐藏在失败和教训中。一支军队要想全面完成好多样化任务,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勇于总结汲取失败或失误的教训。对自己剖析得越深刻、越彻底,改进的速度就会越快,进步的幅度就会越大。西方一些主要军事强国,在一场战争结束之后,跟随而来的常常是“失败教训研讨会”。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不能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之中,满足于先进评过了、表彰搞过了,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把这几年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情况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带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真正抓住历史契机,把经验变成动力,教训变成财富,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永远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动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任务的牵引,因时因地,求新求变。现在,无论是战争行动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突发性强,参战力量多元,用兵手段多样,目标地域广泛,行动转换频繁,内外环境复杂,指挥协调困难。这些新情况新特点,都要求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和装备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抗震救灾中,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能显示出巨大威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应特殊任务和环境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创新。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军事行动和现代传媒如影随形的今天,官兵的一举一动,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能被无形无限地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参战部队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丰富政治工作的内涵,不断改进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不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简从快,特事特办,而且还创新了一些鲜活生动、实在管用的好做法。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不仅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政治工作,推动军队全面建设,都提供了有益借鉴。

人是遂行军事行动的主体。完成任何军事任务,都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复合性、复杂性,既要求人才的多样性,也要求人才素质的多样性;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培养多样化人才。可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场单一的战争,像今天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这样,对官兵素质的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提出如此高的要求。现代高科技时代,多样化军事任务都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要求官兵既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智能、体能和作风纪律的素质,又要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今天我们强调培养人才,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型人才;强调增强素质,是要增强综合素质特别是军事素质;强调提高能力,是要提高综合能力特别是打赢能力。

“枕戈待旦舞长缨,潜龙出水跃苍天”。一个伟大民族的背后,必然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的军队,必然能完成伟大的担当。尽管历史发展的轨迹曲曲折折,但历史前进的标点终究会冲上新高。国家在改革大潮中转型,军队在历史担当中变革。“天降大任”。这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深感使命大于天、责任重于山。为历史担当而诞生、在历史担当中壮大的人民军队,必将在新的伟大历史担当中,创造彪炳千秋的业绩,铸就永不褪色的辉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