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tupianzhongguo 2010-12-10 18:11:04 王霞光 马剑 季芳 总第052期 放大 缩小

之一:相聚北京,相聚五环旗下

在“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这个响亮口号的召唤下,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嘉宾共赴北京之约。8月的北京,注定要吸引人们热切的目光!奥运会,这魅力无穷的体育盛会,让人们心驰神往地相聚北京,相聚五环旗下。

8月2日,北京。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首先高度赞扬了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工作,认为奥组委的组织出色,与他接触过的多个会员协会和运动员一致高度评价了奥运村的设施和水平。罗格说:“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村是历届最好的。”同时,罗格还表示,由于伊拉克问题的解决,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会员协会达205个,超过了上届雅典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将是一届规模空前的盛会。而“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这句简洁又富有情感色彩与亲和力的北京奥运宣传口号极富中国特色,把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浓缩于这10个字之中。口号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把13亿中国人民的心声传达给世界: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通过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是一个具有很大包容性的概念,奥运会更是承载了太多的梦想。由希腊作者撰写的《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一书,对“体育”如此阐释:“体育在人类心灵中产生的作用和娱乐大不相同,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它是一种教育!体育是一个神奇的单词,意味着弘扬美德、提高素质、改善社会。”

从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其间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却一以贯之。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精神被表述为: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

 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相聚在神圣的五环旗下,除了竞技,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促进团结和友谊,从而达到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作为东道主,北京不仅提出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更为践行这一口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打造了很好的平台,从而受到各方赞扬。

场馆的先进和美观自不必说,就说北京奥运村,但凡入住或去过的人都说:“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奥运村!”

阿根廷《运动员之声》网站把奥运村称为“运动员的庇护所,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完美典范”。德国奥运代表团官员约尔格•齐格勒说:“这是我到过的最棒的奥运村。绿化、喷泉、休闲区和公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德国国家电视台对奥运村的报道画面显示,运动员们跑步、购物、休闲,个个带着兴奋的笑容。

阿根廷女子曲棍球队领队亚历桑德拉•帕尔玛说:“北京的奥运村不仅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这里活跃着很多非常可爱的志愿者,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出现在你身边,服务太周到了。”

乌克兰女子击剑队教练安德烈表示:“我们也曾参加过奥运会,准备工作很全面,但像北京奥运会这样准备得如此充分的还是第一次见。”

奥运村人性化的设计、多功能的设施、家庭般的氛围,让一些眼光十分挑剔的人也感到满意。为了方便交流,特别是帮助奥运村的客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奥运村还搭建了临时教室,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来讲授基础汉语。

主新闻中心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在场上比赛,记者们在场下比赛。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大家既竞争,又合作,更要交流,以便共同提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几位外国同行毫不掩饰对主新闻中心的欣赏,他们对北京奥运会表示了热切的期待和美好的祝福。

路透社体育编辑保罗说:“主新闻中心的设施非常好,目前我们在这里的工作进展很顺利,很愉快。”他表示,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将有超过200名路透社记者在这里工作。保罗说:“来自全世界的人们为了同一个梦想,汇聚到奥运会的舞台上,竞技角逐、互相了解、和谐相处。这就是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美联社特别项目主任韦德7月初就来到北京,开始准备奥运会的报道工作。“总的来说,这里工作条件和环境是不错的。”韦德说,“这是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在筹备过程中难免显得有些经验不足,但我们能看到北京奥组委已经为奥运会做了很多努力,每位市民也都尽了最大的力量为奥运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新社的吉森特对主新闻中心“感觉很好”。他说:“这是我第七次采访奥运会。我们期待着北京能够举办一届非常出色的奥运会,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让“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激昂旋律奏得更响,北京,已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搭建了一个宽阔无垠的舞台!中国,13亿人正挥洒热情,谱写团结、友谊、进步的动人篇章!

之二:共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快乐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曾一度受到人们的讽刺。而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奥林匹克运动吸引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

百年期盼,梦想成真。今天,奥运会终于走进北京,走进中国,走进13亿人民中间。

能够参加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的梦想。为了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们不仅要具备必需的水平和成绩,有时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挠。前些时,当伊拉克奥运代表团被取消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时,有的运动员感到非常绝望,忍不住放声痛哭。可见奥运会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好在国际奥委会解除了禁令,伊拉克选手才得以亮相北京。有些在欧洲俱乐部踢球的足坛明星,甘愿冒着被俱乐部起诉、处罚的风险,也毅然来到北京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比赛,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

金牌,北京奥运会“金镶玉”的金牌,让运动员们充满了急切的期待。8月2日,巴西女足甫抵比赛地沈阳,“世界足球小姐”玛塔就对记者表达自己的愿望:“我们来参加奥运会,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我们是为了夺取金牌而来。”8月4日,“飞鱼”菲尔普斯在“水立方”亮相,这位赛前曾放言要在北京奥运会上横扫8枚金牌的美国游泳选手,虽然口气过大,但也给人们留下一个非常刺激的悬念。连续打破世界纪录的俄罗斯女子撑杆跳选手伊辛巴耶娃风头正劲,她希望在北京能再续辉煌。

名将云集,竞争激烈。但人们都明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目的不仅仅是夺取金牌,更重要的是参与。只要你参与了,努力了,付出了,过程比结果会更有意义。有不少代表团从来与奥运会奖牌无缘,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很多选手明知道自己实力不济,却仍然乐此不疲地参赛。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圣马力诺代表团团长加尔蒂表示:“我们是个欧洲小国,但非常期待能够到中国参加奥运会”。圣马力诺的面积仅为60多平方公里,1960年开始参加奥运会。这次,该代表团只有4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对奖牌没有奢望,只要发挥出水平就行。

英国跳水队领队史蒂夫·弗雷对记者说:“我们当然希望赢得奖牌,但是这支队伍还很年轻,经验不足。10名队员中的8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比起赢得奖牌,我们更加看重队员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

来自美国的58岁选手戴恩将与女婿奥斯汀·斯佩里一起在青岛奥帆中心参加星级帆船比赛。戴恩说:“我们已经集训了将近3年半,而我花了40年才实现了这个梦想。”戴恩是美国奥运代表团里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也是本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

更可贵的是,还有那么一些选手,他们在比赛中或明显落后,或不慎失利,甚至意外受伤,但只要能够坚持,他们就会咬紧牙关完成比赛——哪怕倒在终点。这是真正的强者,他们坚韧不拔的行为,对人们是一种生动的奥林匹克教育。

前不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了“相约2008——北京奥运会”全球知识竞赛,一位坦桑尼亚老人作为特等奖听众应邀来中国访问。在北京,这位曾是田径运动员的老人专门参观了“鸟巢”,因为那里是田径运动员实现梦想,超越自我的地方。这位老人名叫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40年前,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他严重受伤,却没有放弃比赛,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终点。阿赫瓦里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奥林匹克精神至今被世界各国人民赞颂。在奥运会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不仅仅是运动员、教练员,包括志愿者、火炬手、观众等,所有的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享受奥运会的魅力和快乐。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提出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卫·布雷特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部的首位外籍顾问,曾担任悉尼奥运会志愿者经理。大卫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萨马兰奇曾评价说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是奥运历史上最认真、最杰出的志愿者,我相信,2008年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罗格主席也会对中国志愿者说出这样的话。”

如今,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奥运会。届时,除了现场观众,还将有40多亿人观看奥运会赛事的电视直播,欣赏这一规模空前的视觉盛宴。再加上广播听众、报刊读者以及互联网的受众,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在为北京奥运会加油、喝彩!

同一个世界,承载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属于全世界。让我们敞开心扉,共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快乐!

之三:让全球铭记一个美好的盛典

从古至今,奥运会始终是追求和平的体育盛会。追求和平,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8月1日,用中英文书写着“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和平友谊墙”在奥运村正式开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自己的中文签名留在月亮门状的和平友谊墙的签名墙上,期待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自从雅典奥运会发起“休战墙”签名活动后,奥运会主办城市都会在奥运会赛时建立“奥林匹克休战墙”,扩大奥林匹克休战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结合中国传统的“和合”理想,将奥林匹克休战墙命名为“和平友谊墙”。

奥运会期间休战,是古希腊的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神圣休战的做法设计的一项和平活动。1993年10月,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了这一古希腊传统,呼吁联合国各会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

今年7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第六十二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里姆分别发表声明,呼吁世界各国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声明说,奥林匹克运动旨在通过体育的教育意义,促使人类拥有一个和平的未来。奥运会使世界各国运动员聚集在一起,借此促进各国及人民之间的和平和了解。“奥林匹克休战”虽然短暂,但能让人们有机会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并为开启对话、救助陷于苦难中的人们提供条件。

《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在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基本含义中,追求和平的主题得到了充分表达。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开始大规模、全方位交往的同时也出现了剧烈的国际间冲突,再加上人类掌握了毁灭其自身的武器手段,使得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着诸多要靠共同协作才能应付的问题,如环境、难民、地区冲突、贸易壁垒等。奥林匹克运动试图架设沟通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威胁。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国际社会的需要,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试图以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自己宗旨的途径,在世界各国青年间建立起友谊的纽带。正如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埃德斯特隆所说:“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青年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

毋庸置疑,和平是奥运会举办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届奥运会不得不停办,还有几届奥运会举办期间仍有刀光剑影和人为灾难。现在,虽然奥运会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还比较有限,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也许人们还记得,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战争结束仅一年后举行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伊、科两国的运动员就同时出现在赛场上。体育,原本是可以化解仇恨和敌视的。历史上,因为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曾不止一次出现过抵制奥运会的现象,但消极的抵制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最终受害的还是运动员。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对和平孜孜以求的奥运会本身也一直力求和谐,这主要表现在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但是,我们要牢记,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运动员们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

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说过这样的话:“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也许,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会有和谐的奥运,才会有和谐的社会,才会有和平、美好的世界,才会有人类充满希望的未来。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北京奥运会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大加强了对兴奋剂的打击力度,因此,人们有理由期待,这将是一届“干净”的奥运,和谐的奥运。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公平竞争的舞台,更将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期待,我们共同祝愿:让美好的梦想把世界照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